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札记之——《卖柴》

      写小说真的是上瘾。一旦写开小说了,人就很难静下心来写散文了。小说的故事性,不只吸引着读者,其实也鼓动着自己。关于《卖柴》的读后感悟,按说早都应该完成了,只是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写小说,给拖到了今天。

      《卖柴》是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住,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的一个短篇小说。安德里奇获奖的理由是“因为您以史诗般的气魄从您祖国的历史中摄取题材来描绘人的命运。”

      《卖柴》这个小短篇,就是写了一个卖柴人——伊布罗·索拉克的命运。

      小说的开头依然非常精美:

      伊布罗·索拉克,弯着腰、皱着眉,推着一辆手推车,用不同的声调喊着:

      “卖劈柴啦,卖劈柴啦!”

      他推的是一种很特别的,没有车辕的两轮手车,现在只有萨拉耶伏大街上的搬运夫还用这种车子。这种车子不是从前面拉,而是在后面推的;推车的人用腹部抵着车子的后档,身子按照车上所载东西的重量或前或后地弯曲着。这样,一个人就可以搬运相当重的一车东西,远超过一个人所能背负的重量。

      这篇小说的结构比较好,值得借鉴:故事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主人公伊布罗·索拉克的一生,都是在他沿街的“卖—劈—柴啦”叫卖声中回忆出来的。所以,“卖劈柴啦”这句话,一共在小说中出现了十次。每一次的间隙,都是他对自己往昔的回忆,是他人生不同阶段的路程,也就是故事的逐步发展。

      如果说要学习写作技巧,我觉得这是一篇很值得一看的小说,是个写作手法上很有特点的好范本。它把故事像手串一样用一句叫卖声贯穿起来,故事的发展暗里是时间顺序,明里却是他的沿街叫卖。

      伊布罗·索拉克卖柴的车子是从一个寡妻那里租来的。他每天把车子推到巴沙加·希尔德希克的店里,从店里领二十捆木柴去卖。

      那一带的居民和行人都很熟悉他的这种声音,但他其实是一个大家熟悉的陌生人。他卖柴的样子很奇怪:“有顾客买柴的时候,他就一声不响地把柴火交给顾客,常常连头也不抬一下。有时也自动送一捆柴到老主顾那里去,但很多时候,他总是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站在街头,撅着青紫的下唇,口角上叼着一支香烟。他把纸币和铜币乱七八糟地塞进自己口袋里的时候,他会瞪起眼望着一个顾客,好像他从来没见过这个人似的。”

      伊布罗·索拉克这个人物形象,跟余华的小说《活着》的主人公富贵有点像,都是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到落魄贫穷不堪。区别在于:富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都离开了他,而伊布罗·索拉克一直就是个光杆——年轻的时候胡风流,终究也没成个家。

      他以卖柴度日,不只是混口饭吃,更多的是买酒喝——几乎天天处于醉酒状态。“一日苦,只图一时乐。”这也是极个别的一种人生状态。作者写一个这样的人,我们不知道是应该同情呢,还是应该指责。大概,他的生活已经到了过一天算一天的地步。

      叫我奇怪的是,小说结尾处,有户富家太太在楼上喊他,让他送两捆拆上去的时候,伊布罗·索拉克不知道哪根神经不对了,居然突然暴躁起来,火气很大拒绝了她,并且径自推车走开了。楼上太太给弄得莫名其妙,看着嘴里骂骂咧咧远去的卖柴人,送过来一阵骂声。

      《卖柴》的故事,是在伊布罗·索拉克边走边回忆边思索中串起来的。他走了一路,也就写完了一生。

      小说这个东西,真的是太奇妙了。有的小说可以跨度几十年甚至近一个世纪,几代人。比如《平凡的世界》,《活着》,《白鹿原》。而浩然的小说《艳阳天》,仅仅是割麦前后二十多天的事情,也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卖柴》这篇小说,就是把主人公的一生起伏不定浓缩在了沿街这段路上。

      读书这个事情,是个慢功夫,是个潜移默化无意识接收的过程。它不像吃饭,一碗饭下去让就饱了。它是要长肌肉的,不停地吃,也不见变化,但是很长时间积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肌肉一天比一天强劲有力了。

      有人读一本书就想成为智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一本书有一点点收益,那都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我对《卖柴》这篇小说感觉很好,就是明显学到了不少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家*伊戈尔多布罗沃尔斯基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12月24日)
汉写兴国话|柴guo
一直听别人讲国外的劈柴机很牛!这次总算是见到了
劈柴
“瘫痪”男子沿街乞讨 卸妆后健步如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