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的记忆(二)

       周末那天回老家,在门口路上洗车的时候,遇到了王哥家的小子。

      他是从上边下来的,车后备箱盖撑起老高。就像个喝高了酒的指挥家把燕尾服的后襟高高地撩起来一样,很是滑稽。我们感到很奇怪。

      “到地里去了,弄了点儿柿子拉着。”他笑咧咧地给我们解释。

      这家伙真会玩儿啊,开着个八十多万的车,拉了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柿子。

      这小子年龄比我小不少。但是我对他印象很深,我觉得他是我们村里这些娃们里头最励志的一个。     

      有人说环境改变人,环境造就人。这话我信。

      我们老家所在的地方,即使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很闭塞。交通不便,一条沙土路就是唯一的出村路。走的时间长了,沙子少了的时候,就成了名符其实的“水泥路”——下雨成泥路,黄泥巴一脚踩下去,拔出来的时候鞋就不见了。出太阳的时候,又成了尘土飞扬,就像演《西游记》,有人说得穿雨披才成。所以,隔三四个月,村里就得组织人从河道里头拉沙子来垫路。

      路就这么一条,出门极不方便。要去祖庵街赶集或者去县城逛,有自行车的还好办,没自行车的只能指着两条腿来仗量了。要去西安或者更远的地方,——一般比较少,——那就只好走到五里之外的蒋村六号路上,等那个一天一趟的班车到县城,然后再换乘其他车。

      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反倒激发出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去的念头。不走出去,估计就会像木头一样一辈子给沤在这个山窝窝里了。

      那个时候,要出去的话,一个是考学,一个是当兵。所以,我们村里读书的孩子是很用功的,很刻苦的。人都是这样的,心里有奔头了,脚下就有了劲头。

      考学就是凭实力的,能考上就走,考不上了没办法。当兵呢,身体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有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路。一般家庭的孩子,你就是有运动员一样的身体,没门路还是一样没出路。比较起来,上学读书虽然辛苦,也艰难,但是大家还是喜欢选择这条路,因为自己能决定。

      也许是家乡环境不好给了动力,村里的孩子们一拨赛一拨的有出息。——我们那一拨一次考上了好几个,算是在村里放了卫星,但是都是一般的学校,最厉害的也就是两个西北大学。后来那些小的呢,真是一个比一个赛着厉害:西安交大的,武汉大学的,还有一个考到了北京某个知名大学。

      王哥家在我们街道北边那条街上。他儿子的事情,是那一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们俩坐在我们家土炕上吃着瓜子儿吃着核桃他给我讲的。

      王哥这个人虽然是个小山村的普通农民,但是他的见识和教育娃的方式,叫我这在教育行当里头混了多年的人,打心里佩服。他对自己儿子经常灌输的思想是,“你要知道你能干啥,把自己能干的事情干好,将来能把老婆娃养活起来就行了。”

      他的话拿比较文雅比较有哲理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人要承认自己普通,才能安心踏实做好普通的事情。

      王哥说这话的时候,估计是看到儿子读书比较一般的情况才动心思引导的吧。他儿子当时念书的时候虽然很努力很用功,但是还是很吃劲儿。高考的时候,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考了个大专。好在学的是跟建筑有关的专业,跟修桥修路有关系。

      那些年,本科毕业找工作都比较困难了,他这大专学历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不过,他这个专业的人很多不愿意下工地,因为要建桥修路的,得到处跑,辛苦,就他这文凭,工资也不会太高。好在,他知道自己姓啥为老几,进了单位二话不说,只是个踏踏实实地埋头干活。就是他爸给教的,“眼放亮,嘴放乖,腿放勤,心放细。”不管啥活儿,都抢着干,不懂的,立马问有经验的老师傅。而且,他还有个好习惯,一直坚持学习不说,还把一些重要的东西详细做了笔记,自己在实践中反复研究。

      那一年公司要派员赴非洲援建公路的时候,他也是六个人中之一。——一个研究生,四个本科;就他一个大专,因为表现好入选名单。

      其实当时公司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他跟父亲商量了一下。他爸很心疼,就这一个儿子,一直都没出过远门,不想让他跑那么远。就跟他商量:“主意你自己拿。不过,要去就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来。要不然,就不去。”

      他去了。他跟他爸说拿他这文凭,在国内咋混都不会有啥出息。

      在非洲那边修公路,工作上技术上没有一点儿问题,可以说很轻松。最大的困难是自然条件,最低气温在41℃。我们经常说天气热得能热死人,这话在非洲那里是真的,司空见惯。

      他们一块过去的六个人,第一个礼拜刚完,四个已经跑回国了。第二个礼拜后,最后一个研究生也跑了。——公司原本计划要他负责那边的事物的。

      王哥他儿子在那里熬到了第三个礼拜,实在撑不住了,给他爸打电话,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哭得哇哇的:“爸,我实在撑不住了,再待下去就光叫热死了!”

      要么说王哥厉害呢。他这个时候很镇定,装得心很硬:“当初你咋说着来的,你不是说你咋样都能坚持下来吗?”

      “可是这里气温真的是太高了,每天都有热死的人。”

      王哥其实心里也在不停地翻腾,既心疼,又不敢心疼。他还是冷着语气:“这样吧,你再坚持一下,把这个月熬满。一个月满了,不行了咱就回来……”

      王哥说,自那天撂下电话后,他的心就揪成了一疙瘩。自己的娃自己太清楚了,不是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娃是不会松口这样求他的。可是,这一次要是叫他回来了,以后遇到同样的困难估计还是扛不住了。一个男娃,扛不住这些难场,将来在社会上咋混呢?

      娃的事情,他也没敢给家里其他人说,自己一个人白天黑夜地操心着:怕儿子打电话,又盼儿子打电话。他说,他这一辈子六十多岁,那些日子熬煎得他头发白了一圈儿。

      一个礼拜过去了,儿子没动静,他估计是儿子在努力坚持。他实在忍不住就想打个电话问一下啥情况,可就怕一个电话把娃抖得又起回来的心思。两个礼拜过去了,还是没动静,他心里稍微松了点儿劲儿,但是还总是没放心。直到一个月后,儿子打来了电话,说他熬过去了,稍微适应了,能抗住,叫他爸不用担心了。

      王哥说,那一天跟娃通完电话后,他一个人跑到东边河道里放开声哭了半天。一是他觉得自己心太狠了太硬了,叫娃受这样的罪。更重要的是,他很激动,他觉得他把娃逼成了,能独立了。这样的难关能扛过去,还能有啥难处呢?——以后不用他再操娃啥心了。

      儿子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两年以后了。他在那边负责全盘工作,很难有假。那次是公司有个业务,需要回国,他顺路回家看看。

      儿子上飞机的时候,给王哥打了个电话,说给他买了个车,上县就方便了。——他平时要在县城接送孙子。等到下飞机电话再来的时候,说车已经提了,直接开回来,就是那个八十多万的车。

      王哥半是骄傲半是嗔怒地说,“我把这狗日的骂了半天。你说咱个农民,有个十来万二十来万的车开着就行了么,人家一下子给整了个这。”

      我没有觉得王哥这是在卖派,我当时沉浸在他对自己娃的教育方式上。在我们村里,他是有名的脾气不好,平时的时候就对娃很严格,非打即骂,那是真的。但是,我现在弄明白了:那是他自己把对娃的惜爱和渴盼,用这样外冷内热的方式包裹了起来。他其实也很心软,很心疼娃,但是他用那一两个礼拜的煎熬,把娃熬成了一个真正长大了的男子汉。

      农村有句俗话说,人生嘛,无非就是:前半辈子娃活大人的人,后半辈子大人活娃的人。他现在就是在活自己娃的人。

      我现在回老家的时候,经常看到的王哥总是一副自在安闲的样子。他有时候是去地里拔草,有时候是去浇水,有时候是去下葡萄收猕猴桃。我总喜欢跟他开玩笑:“你现在咋还干这活儿呢?”

      他一笑,满脸轻松,“你说咱个农民嘛,不干这干啥呢?”

      我很羡慕他,现在做农活成了他修身养性放松自己的一个手段,日子那叫一个滋润。我也很敬佩他,他应该是我们村的一个非常出色的教育家,用我们山村这里最纯朴的方式教育好了自己的儿子。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专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64岁,儿媳不顾儿子反对,将我送回老家,我却对儿媳千恩万谢
小说||大秀(九)
真实故事||我在北京很幸福,直到有天老公问我,你的亲爸是不是你爷爷。
“寒衣节”特别奉献: 冯健康 | 忆我苦难的母亲
亲历故事:买一赠一的贵人
吴君《这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