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笔记

谈到自己的写作的时候,要说感谢谁的话,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那些笔记本,或者说我做笔记这个习惯。真的!

很多读者朋友都很奇怪,说我的记性咋那么好,无论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甚至四十多年的事情,我都一一记得。我总是淡淡一笑。其实,我心里最清楚:不是我的记性好,我的记性一点也不好,别人三五分钟能背过的一首诗,我一天也记不住。是记笔记的习惯帮了我,是我的笔记做的好:细致,明晰!

我有个习惯:无笔记,不读书。“凡是经过自己的书,绝不能让它空过!”这是我给自己读书的任务和要求。

我曾经跟人开玩笑:“我这人好激动,一激动就抄书。”我的笔记里,有大段大段的抄录,整篇整篇的也不少,比如自2002年起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我全部摘抄下来了;《南方周末》的新年寄语,我也抄了绝大部分;就连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我也整篇抄了下来。

我做笔记,有个特别的习惯:一定要标注某年某月某日,当天的所有内容要用“△”标记出来。这里有知识性的,也有文学性的。每当我翻看笔记本的时候,我当时看书做笔记的情景,就会像演电影一样,清楚的再现出来,恍如昨日一般清晰,心底里就会涌出一股熟悉感和亲切感。

我把自己的这个方法,也教给了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务必记清楚某年某月某日,课堂上老师讲了几个知识点(唯一的区别是要他们用“1,2,3,4……”这样的序号标注清楚),好在复习的时候会有当初学习时的情景再现。比如:2013年9月3日:定语从句,然后1,2,3,4……8(我把该部分知识归纳为八个部分来讲解);2014年9月12日:动词不定式的用法,1,2,3,4等等。依据我的经验,用数字把知识排序,能在我们记忆中起到提示作用。

我自己感觉这样有利于记忆,也能记得牢靠。就像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记路,总要找一个标志性的东西来帮助记忆。

我经常跟读书的朋友们讲:不要相信你的大脑(记性),它可能会哄你的,让你记错出丑;要相信你的手,把重要的东西写下来!我还特别提示:不要以为保存到手机或者电脑里就保险了,实践证明,保存下的东西你翻看的几率很小,小到你几乎不知道自己曾经保存过。

究竟是怎么有了记笔记这个习惯的,我已经记不大清晰了。最早可以记得的是,初中时候就开始在一个作业本上记自己喜欢的句子。比如,我有证可查的最早的笔记是这样一句话:“不要屈服于环境、条件和人言,否则我们就只是人的半成品。——冈察尔”

这话是我在什么书上看到的,然后用蓝水笔记在一个纸质粗劣不小心就会破碎的大作业本上,它对我的初中、高中学习是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如果说很多困难时候我能坚持下来,这句话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上大学时,宿舍里有个舍友,蓝田的,家也在山里头。他有个怪异的嗜好:出去在街道溜达,凡遇到他觉得会有用处的东西就拿回来,堆积在床下。那都是些什么东西呀,一截绳子,一段铁丝,一块木板……把他床底下搞得像杂货铺。我们几个提出意见,说影响了宿舍卫生。他振振有词:“闲时拾掇忙时用。”那时候在农村,这样的东西还真不是很多。他说绳子可以给母亲系口袋绑包袱,铁丝可以给父亲扎窗户。大家听了,也慢慢理解了,彼此包容,只是让他收拾整齐,不碍事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他的那句话,对我做笔记有了很大提醒:闲时收拾忙时用。做笔记,不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么?

自那时后起,我开始用硬皮笔记本来做很正规的笔记了。

“兴趣来自于尝到甜头。”的确如此。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当你刚刚做了什么笔记的时候,总能很快就有需要的地方。我在上学的时候,进试场前翻看的笔记部分,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真是怪了,这些知识就是从室外转到了室内,从笔记本上跑到了试卷上而已嘛。比如,我现在坚持“今日诗词”——一天一首诗词,朋友们就会留言说“很应景”。那天早上,“今日诗词”就是杨万里的《宿灵鹫禅寺》:“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这恰好是我前天才看了书抄录在笔记本上的,用在当天雨后初晴的时节,就很合适。

我现在受邀撰写颁奖词的任务稍微多了些。这需要我有简笔画家的眼力,一下子能发现这个对象身上最特质的东西,三两下勾勒出来;还要有洗练的笔力——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含而不露。其实这是个很艰难的活儿,你要用四、五十个字,精准地刻画出这个人丰满感人的形象,这就像漫画,三两笔就要传神。

我每次都尽可能地找描写对象交谈,或者电话交流,从交谈中获取他们工作之外的东西。从他工作的一面,看到他作为“人”的一面。此外,我还要把笔记本翻开,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一一翻看阅读,从中寻找灵感。说来也很神奇,只要我手摸着笔记本的时刻,脑子也像开了窍,基本轮廓就大致成形了。

工作以后,我当了多年的班主任。接到每一届新学生时,第一课堂上我都要送他们一样礼物,就是我读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序)的时候,记下来那句话:“纯洁些,善良些,对别人有用些。”

作为一个教育别人的人,我们给不了学生聪明,但我们能教给他们“纯洁”和“善良”的品质。

记笔记的习惯,让我养成了“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看到哪里记到哪里”的习惯。我的许多“早安寄语”,就得益于此,是我看到的,想到的东西。遇到没有带笔记本的情况,就用手机拍下来,回家之后整理。

去年开始,我粗略地读完了《诗经》。总想找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一下,但一直没有最合适的。恰好清明节去宝鸡“百合杯”比赛,比赛间隙跟大家逛了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在二楼的一个休息处,放了许多有关宝鸡青铜器的书籍,我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了一下,看到了苏轼的《石鼓歌》,里面有句诗,最合适不过了:“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企业就像一条船,一个地方漏水,所有人都遭殃。”这句话,是我今年“五一”假期跟同学去山西太原,返回的路上进华山服务区休息,在男厕所墙壁上看到的,当时觉得有意思,就用手机拍了下来。

现在,我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但我很清楚自己记了多少本笔记,都齐整整地放在那里。我的目光落在上面的时候,就感觉那都是收获,就像挂在繁枝绿叶间的红桃和黄杏,那么惹人疼爱。

我把笔记本保存得很细致,别人基本碰不得。就连爱人也颇为嫉妒地说:“把笔记本看得比我和儿子都重要,都心疼,干脆跟你的宝贝笔记本过日子算了!”

我才不管呢,这样的话全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我自顾在那里翻看笔记,心里装满了自己的甜和乐。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写作,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曾经健忘的人,记性是怎么变好的?
高中,课堂四十五分钟与笔记!
【原】到底怎么样才叫看书?——上篇
快乐的人都是记性不好的
无法活用自己身边的信息?一本可反复翻阅的笔记本就可以做到
那些“死”于大学的好习惯,有多少舍弃了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