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穴毫针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userphoto

2022.10.12 河南

关注

耳穴毫针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仲远明 蔡红王茵萍 陈巩荪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210029)

  +

20世纪50年代末,耳穴疗法在以针刺为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埋针、电针、穴位注射;60~70年代,出现了磁疗、超声、激光、音频、贴膏及耳压等;80年代以来,更发展了魔针、耳灸盒 、苇管灸、蜡灸及耳体电失衡治疗等,耳穴疗法一直沿着提高疗效和无痛的方向不断创新,尤其是耳穴压丸法(简称耳压法),因其基本无痛,可由患者自行或家属帮助揉压刺激耳穴,不仅代替针刺,且起持续刺激作用,对发作性疼痛、哮喘、失眠及小儿遗尿等尤为适用,故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传播。促进了耳穴疗法的推广。但遗憾的是目前耳穴毫针法在临床上已极少应用,能体会到针刺耳穴有卓著疗效者与日俱减。笔者愿抛砖引玉,谈谈对“耳穴毫针法”临床应用的点滴体会,盼得到同道和前辈的批评指正。

+

1 耳毫针针具

耳针用的毫针,宜短不宜长一般为0.5~]寸针体宜细不宜粗,直径宜用0.30mm0.25mm、0.22mm。华佗牌0.19mmx10mm不锈钢针为美容针,若厂家能将针柄由 10mm改为20mm.则便于耳穴毫针操作。为减轻针柄重量,建议改为不锈钢管的针柄。

+

2 无菌观念

针刺、耳针均须强化无菌观念。毫针须使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消毒针 探棒(笔)等在探查耳穴时也应用75%的酒精予以消毒,医者应勤洗手操作前应用75%酒精或 OK皮肤消毒液消毒。耳廓应用75%酒精棉球从内到外,由上到下全部消毒,尤其是三角窝、耳甲腔、耳甲艇、耳孔、耳屏内侧等部位,对施术的耳穴在进针前及起针后均应各涂1遍0.5%碘伏进行消毒,切忌操作时手指等接触针体。

+

3 重视耳穴压痛敏感点

初诊患者可采用耳穴电测仪系统检查耳穴阳性反应点,以明确诊断和选穴配方,复诊患者可在相应病变部位耳穴检查阳性反应有无变化,以及病证的具体情况,对耳穴作话当调整。患者在临床上都使用耳穴探棒(针)或CLRH-A型耳穴探测器,每次都尽可能找准反应点针刺针刺的方向尽可能与压痛和良导反应的方向一致。根据笔者临床实践,在压痛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点针刺与否,疗效是有差异的,急症的差异更明显。

+

4 体位与针刺手法

4.1 体位与进针 初诊者如精神紧张、惧痛,或年迈病重、体弱、疲劳者,选卧位以防晕针。术者左手拇、食中指固定耳廓、扦衬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能控制针刻深度,又可减邦针刺疼痛,右手拇、食指持针。对于急症或急性扭挫伤者可采取坐位或站立位操作,便于患者留针时活动肢体 患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进针一般用插入法与捻入法。

4.2 针刺强度与手法 根据病情、体质及耐受度等因素而定。强刺激法(泻法)用于体质强壮的急性病,如扭挫伤、肾绞痛等;轻刺激法(补法)用于体质较差的慢性病、虚证;中等刺激法又称平补平泻,是最常用的刺激方法。临床上有时还应根据病情症状以及配穴处方中的主次穴来决定刺激强度,主穴一般刺激量较大。对于年迈体强、久病及儿童患者,一般刺入耳穴后不再拎转,仅留针或不留针,对于急性病症及部分慢性病患者刺入耳穴后大多采取间歇性捻转行针的刺激手法捻转时间和间歇时间当据病情决定,必要时可加用电针刺激。

4.3针刺的深度、方向 视耳廓穴位局部厚薄而定原则上以刺入软骨而不刺穿耳面对侧皮肤为度。临床上有浅深之分:仅刺入耳皮下(挂针)或抵达耳软骨膜,不刺入耳软骨者称沿皮刺(皮下透穴):刺透软骨而不透穿对侧皮肤,针扎得深、站得牢固,多数以耳针能站立而不摇摆者为深刺,实证、痛症炎症等用深刺,久病体虚者宜浅刺。针刺方向一般为百刺;也有运用斜刺者如位于对耳轮,对耳屏内侧,屏间切迹等部位的穴位皮质下、内鼻咽喉、内分泌等。对于耳舟、耳垂等部位的耳穴常用沿皮透穴针法,即一针透几个耳穴或点面结合 如内分泌透三焦.面颊透眼区等。

4.4留针与起针留针 时间一般不少于0.5h根据不同病症和需要。也可留针数小时,留针期间宜间歇行针并可活动肢体患部或患部加体针、艾灸按摩、拔饼等。小儿患者多不留针,或留针时间较短。笔者提倡拎转起针法,右手持针柄,边捻转边将针退出并用消毒干棉签或棉球压迫针孔以免出血起针后最好再用碘伏或75%酒精点涂,以防感染。

+

5 单双耳针刺与疗程

耳针法可双耳同时针刺也可单耳针刺,笔者临床体会单(双)耳针刺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一般根据耳穴敏感反应点的差异单耳针刺,然后另一侧耳穴予以耳穴理为法或放血法等不同的刺激法双耳交替进行根据病症情况可以每天上下午各耳针1次,或每日!次或隔日1次或3日1次10~1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左右。对于慢性病症,每周治疗2~3次以持续治疗不间断的方法来巩固疗效。

+

6 得气气至病所与疗效的关系

耳针大多数患者只有疼痛、灼痛或胀热感,当时耳廓充血:少数患者可出现酸、重、胀感,个别患者可有麻凉或暖流沿一定方向传导的“经络感传现象”谓之"很气”“气至而有效”有此现象者一般疗效更好。

+

7 注意事项

在应用耳针治疗前,应尽可能详问病史力求中西医诊断明确,选择好适应证设定观察指标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疗效。和其它疗法一样耳针疗法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临床上既要充分发挥耳针的作用又要防止“耳穴包治百病”的片面观,为了提高疗效必要时还需要采用包括经穴和头穴、眼穴、腕踝针等其他微针系统疗法。其至包括中、西药物等其他疗法在内的综合治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治疗,要特别注意:

(1)治疗前,向患者说明耳针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2)患者在大饥、大饱、大醉、大累之后或体质极度虚弱精神紧张 严重贫血或大失血大病后均暂不宜耳针治疗。

(3)孕妇宜慎用,不宜针刺内生殖器、盆腔、腹等穴,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更应谨慎。

(4)耳廓冻伤及炎症处暂勿针刺、埋针、埋丸、耳穴穴注和割治等。

(5)耳针的晕针现象比较少见,处理与体针类同。

(6)耳穴针刺或放血后,当天不宜在原刺激处做耳压或其它耳穴疗法。

(7)在耳穴上用电针时,一对导线的正负极应尽量连接在同侧耳廓或同侧耳,体穴之间;两电极及所接的毫针目不宜接触,以防短路。一般通电几分钟后患者会诼渐感到刺激量渐减 即产生"面受”此时可加大电流输出或改变刺激波形一般疏密波较连续波不易耐受。

(8)耳毫针法只要按照操作规程,并强调无菌消毒,耳廓感染是不会发生的。由于耳廓血循较差一旦感染则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导致耳廓红肿,软骨坏死、萎缩,耳廓畸变,故应注意,重在预防。若耳针后局部有红肿疼痛等炎性反应,应予局部涂搽碘伏每日数次,可配合耳尖放血或在炎症部位施艾条温和灸,或酌配敏感抗生素。

源自:《江苏中医药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耳穴疗法概述
针灸:如何具体的应用耳针穴位?
耳穴
耳穴记忆法、定位法及操作方法
器具技法--耳针
耳针诊疗操作规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