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荐书20210605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菊与刀》: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后写成此书,全书共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和孩子怎样受教育。此书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成功也证明了作者对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从此,西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也揭开了序幕。作者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在生动叙述的同时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质、战争宣传、家族关系等的不同观念。“菊”本是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本书自1946 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年6月5日—1948年9月17日):美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0年赴欧,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某女子中学。1914年回纽约。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从1936年起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主任。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模式》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本尼迪克受到法兰兹·鲍亚士的影响,同爱德华·萨皮尔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论,认为文化如同个人,具有不同的类型与特征。其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与个性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她论述的重要性已被其他理论取代,但其著作中提出的问题与关怀,至今仍受到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关键词:社会学    日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世72年,畅销3000万册,是什么书能让我们深刻了解日本?
你不知道的日本——学者眼中的日本(一)
【读书笔记】《菊与刀》何以成为经典著作?_谭天
[人物介绍] 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外国人写日本最杰出的一本”,《菊与刀》说了些什么
《菊与刀》:“理解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