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荐书20210716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天使沉默》: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战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书中通过一个战败归来的德国士兵在寻找家园、食品等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逼真地再现了战后初期德国人民的真实生活和苦难经历,表现了特定时期德国人民的精神状态。作品文字细腻、冷峻、深刻,具有极强的写实性。伯尔本人曾亲历战争并被俘,德国战败后重获自由,回到满目疮痍的故乡科隆,可以说,这部作品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作家那段时期的心灵写照。

海因里希·伯尔(1917年12月21日—1985年7月16日):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德国科隆一个雕刻匠家庭,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伯尔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在早期作品中,伯尔审视纳粹主义的恐怖统治,作品多取材于二战,反映战争给德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在后期作品中,他猛烈抨击经济繁荣下的道德沦丧,批评社会和宗教机构的专横和虚伪,作品主要写西德战后“经济奇迹”中的小人物的种种遭遇,逐渐成为“废墟文学”的扛鼎者,被称为“德国的良心”。伯尔的作品大多是回忆式的,叙述故事情节时,时空概念颠倒跳跃,塑造人物形象时大量采用内心独白。1972年,“为了表彰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伯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小丑之见》《与一位女士的合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等。作为二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重要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及其作品似乎可以为“文革”后的中国文学以丰富的启发,但在1980年代的文坛上,伯尔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在于当时的“现代派”热潮左右了国内学界的阅读方向,导致外国文学翻译界与研究界力促“废墟文学”为“新时期文学”提供借鉴的美好愿望没能实现。

关键词:外国文学    德国    长篇小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2诺奖 德国 海因里希·伯尔 女士及众生相
为何海因里希伯尔被评价为“德国的良心”
海因里希·伯尔
[一诗一天]亲爱的,我终于把你造了出来
马丁-瓦尔泽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68)莱茵河畔的高贵心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