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卫平: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有效落实?
本文整理自胡卫平教授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思维型教学主题培训上的分享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


深度学习从何而来?

 
深度学习最早起源于布鲁姆的目标教学。1956年,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把认知领域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六个层次。一般认为,知道、领会、分析三个方面属于低阶思维,即浅层学习;分析、综合和评价三个方面属于高阶思维,即深度学习。

布鲁姆提出目标分类之后,安德森提出: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种类型。进一步在布鲁姆目标教学的基础上把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一般认为,记忆和理解属于低阶思维,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则属于高层次的思维。


“深度学习”这一名词由马顿和萨尔乔在1976年首次提出。

“学习者因为不同的学习目的,会关注学习材料的不同方面。并采用两种对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一种是深度学习,一种是浅层学习。

浅层学习就是一个浅层加工(surface-levelprocessing)。在浅层加工中,学习者一般将注意力放在学习文字本身上。

学习者如果仅仅关注文字本身,关注字面意思,这就是一个浅层加工,是一种复制型的学习观念,主要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策略。目前在我国,死记硬背的学习策略依旧较为普遍,这与当前国际上研究学习科学的方向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而在深度学习也就是深层加工(deep-levelprocessing)中,学习者指向的是学习材料的意向型的内容。即学习的目的是理解作者和文字背后所想表达的意义。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梁衡老师提出写文章有形、事、情、理、典,我们在学习时的浅层加工可能仅仅关注了形和事,并没有关注理和情。为了加深深度学习,可以先从浅层理解开始,但往往仅有浅层的理解是不够的。


究竟什么才是深度学习?

 
关于深度学习我们做了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整理了国内外对深度学习的一些研究,可以大致从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构、学习目标四大视角来理解:

1

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寻求联系与理解、寻找模型与证据的包含高水平认知的学习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机械学习和记忆孤立信息的浅层学习方式。


2

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和高度投入的学习过程。

3

学习结构


深度学习是通过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促进长期保持,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取所学知识解决不同情境的新问题。

4

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是学生胜任21世纪学习、工作与生活必须具备的一组知识和技能的总称,主要包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六个维度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的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课堂和未来工作中的问题。


度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Entwistle在2009年从学习目的、方式、结果出发对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进行了一个比较:

学习目的来说,深度学习的目的是自我理解,寻求意义;而浅层学习是为了应付课程,简单复制,也就是死记硬背。

学习方式来说,深度学习首先注重将想法与以往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其次注重寻找模式和基本原则;而浅层学习往往把课程当作不相关的零碎知识,学习是采用机械记忆事实或执行既定程序。此外,深度学习中强调批判性思维,如无必要一般不使用死记硬背。

学习结果来说,深度学习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理解,积极主动且有兴趣地参与课程内容;浅层学习则会导致学生发现难以理解新想法、在课程或任务中看不到什么价值或意义、学习上感到过度的压力和忧虑。


扬州大学学者吴秀娟在2017年也对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做了一个比较,相较而言更加全面,除了从学习目的、方式、结果等视角,还有一些其它角度:

教学观念上来说,深度学习不同于浅层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内容为导向,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

动机上来说,深度学习出自于自身的需求,而浅层学习则是因为外在压力。

投入程度上来说,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一者强调主动高投入,一者则是被动的低投入学习。


迁移能力上来说,深度学习能把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实践中,这是浅层学习无法实现的。

基于对上述研究文献的整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深度学习的所有要求、特点都是思维型教学所要求的,实际上思维型教学包括了深度学习的所有研究方面。

结合前人研究的整体分析,整合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目标等多个不同的视角,分析这些视角的共同因素,挖掘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全面理解深度学习。

我们可以将深度学习定义为:能够深度理解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积极的认知、元认知和非认知(包括动机、情感、意志等)投入的、促进自主建构(包括认知建构和社会建构)的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的本质是什么?结合对文献的研读总结,在提出深度学习内涵的基础上,挖掘深度学习的本质,我提出以下两点:

第一,深度学习的核心目标是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是深度思维。从学习过程来讲,深度学习特别强调内在动机的激发、积极主动的参与、高水平的认知和元认知的投入、新旧知识的联系等,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它本质上是在非认知因素的动力、定向和补偿作用下的深度思维。离开深度思维就没有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实现以深度思维为基础。

如何有效落实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怎样实施,我基于已有文献的分析提出了四个策略,分别是整体设计策略、情境问题策略、深度思维策略和应用迁移策略。

1

整体设计策略


目标来讲,要求基于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强调高阶思维,所以要从思维的视角来看素养,同时进行整体设计。比如,给初高中制订一个六年的素养进阶设计,将整个目标分解成三年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单元的目标、一节课的目标。

内容来讲,实施深度学习要在学科大的知识结构下展开设计。分析学科知识、思想方法、育人价值等,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符合学生、学科、学习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利用复习、总结、反思等方法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积极主动地自主建构,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方法来讲,需要整合自主、合作、探究、项目式等学习方式实施思维型教学,而不是运用某种单一的学习方式。重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每种学习方式的最大价值。

2

情境问题策略


最基本的知识是概念和规律,深层的学习要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概念的学习角度来讲,学生形成概念的机制需要经历感性认识、思维加工、理解应用、形成结构四个阶段。感性认识需要创设能够反映一类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的真实情境,所以说没有情境就不可能形成概念。


规律的学习角度来讲,规律反映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实际上反映着概念之间的关系,决定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规律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要进行基于问题的深度探究和思维的积极加工。

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也需要具体真实的情境。从深度学习的过程来讲,激发学习动机,激活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深度思维,这都需要以情境和问题为前提。

3

深度思维策略


深度学习的本质是深度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基于问题、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不断反思,实现深度思维,是实施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

深度思维策略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掌握思维的方法。比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演绎、类比等,比如创造性思维方法里的重组思维法、发散思维法、突破定义、突破定势、迁移等。掌握这些思维的方法,不仅是形成思维能力的前提,也是进行深度学习和深度思维的条件。要在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的活动中渗透这些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第二,修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五个方面。

深刻性——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灵活性——多角度、多方面来认识、理解、应用、解决问题。 

敏捷性——正确基础上的速度

批判性——基于证据和逻辑提出自己的观点。

独创性——创造性思维。

第三,促进合作和互动。通过合作和互动提升学生的互相激发,达到深度思维。在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和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的合作互动,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的互相激发,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和深度理解。

4


应用迁移策略


深度学习是个体将学习的知识从一种情境迁移运用到另一种情境的过程。从结果上来讲,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之间的差别之一就是,深度学习能迁移且能迁移得比较远,而浅层学习不能迁移。所以说,深度学习中应用迁移十分关键。对于应用迁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说明:


第一,应用迁移要以深度理解为基础。

第二,深度学习中应用迁移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和态度。

第三,要应用真实的情境,迁移到其他的领域。
 
总之,基于对深度学习概念、内涵以及本质的解读,提出如何将深度学习更好地实施到教学活动当中,是实现思维型教学的本质。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学优生(尖子生)——深度学习的顶尖选手
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专业理论|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中学生物学教学策略
深度丨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四项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