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届生就业是去国企还是去民企?

上周,在公司的安排下,我做了一次直播主播,我们直播的对象原本是面向工程建设行业的在职人员,但是我发现观众中拥入了不少应届毕业生,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是工程建设行业就业环境怎么样,二是就业时是选择民营企业还是选择国有企业。第一个问题,我在现场分享了我的观点:当前环境下,纵向来看,大部分行业都面临挑战和压力,而从横向来看,在大环境面临挑战的当下,鲜有前景特别好的行业(所谓的前景特别好,常常也是一种乐观的预测)。房地产调整下,建设行业诚然面临了一些压力,但在细分行业仍不乏优秀的企业。

今天我在这里谈谈我对第二个问题一些思考:就业时选择民企还是国企。回答这个问题时,先明确一个前提,就是“有得选”。实际上,2023年应届毕业再创新高,达1158万之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多数毕业生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大概就要使出浑身力气了,就不要“挑三拣四”了,不管民企还是国企,只要有收留之地,就先干,就像稻盛和夫说的那样,干着干着,干出成绩了,有收获了,慢慢的就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而针对“有得选”的同学,可以分别了解下国企和民企的特点再做选择。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形式,投资主体,责任对象等方面。国有企业是由国家出资设立,并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企业法人;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的全部资本或主要股份归国家所有。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投资人(老板)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民营企业的行为。在我看来,国企和民企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国企薪酬起点高,但进入门槛相对更高。我们最新一份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就平均薪酬水平而言,学生毕业后工作前5年,通常是国企员工高于民企员工,在不同的行业,高出的比例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进入国企,往往薪酬起点较高,当然,与之对应的是很多国企的进入门槛也比较高。但是在5年后,或者10年左右,那些同时进入同行业民企的同学表现优秀的,往往获得更大、更快地成长,体现在收入上、岗位层级上及个人发展上。

事实上,很多时候,毕业后工作10年,仍是基础性岗位的国企员工比比皆是,尽管国企现在讲“干部年轻化”,但因为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在国企要获得有效的晋升实际难度远大于民企,我接触到的某国企,其某一般性职能部门5位员工全是国内顶尖名校的硕士,竞争异常激烈。这通常也能解释一种现象,同班同学刚毕业时,那些进入国企的同学往往获得感、幸福感都非常强,实习完回学校参加毕业答辩、典礼时,往往最是“春风得意”,但是较长一段时间后,他们中多数人“躺平”了,多数人处于一种:出去舍不得,留下看不到希望的处境。

还有一个现象,据我的观察,普遍而言,同一个行业里企业里的高管,通常是民企的高管(非老板)比国企高管收入高(这主要是后者有“限薪”的要求),平均约高30%左右。实际上,从“企业家”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做出成绩的或者说我们所熟悉的多数是民营企业家,这固然国企领导低调内敛的行事风格有一点关联,但在我看来,其本质仍是走上金字塔尖的企业家,多数是是“民企”的背景,当前阶段,他们多数都是企业创始人,而随着“创一代”逐步退休,“职业经理人”式的企业家大概会越来越多的涌现 。

第二,国企各方面都更规范。从管理的规范性、流程性和创新性来讲,毫无疑问,国企的平均水平远高于民企。整体上,国企业在管理的规范性、创新性上的投入是持续的,而民企从“生存”和“务实”的角度来讲,一是认为不值得投入;二是在过去市场环境好的背景下,认为没必要投入。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毕业后进国企,五险一金常常是非常规范的,一些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还会给员工缴纳“六险二金”,增加了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民企在这方面是能省就省的,有些民企要么只给一部分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按相关政策要求的最低人数要求缴纳,通常是给老板自己及其亲属缴纳),而绝大部分民企都是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实际上,“五险一金”的规范性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国企内部各项管理流程、标准规范是做得比较到位的,这一点对于刚应届毕业生而言,这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而大部分民企,尤其是中小企业,其内部的管理流程、体系都是缺乏和不完善的,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一言堂”,这事实上更多地出现的民营企业内部,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民营企业奉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朝令夕改”在民企也相对更是常见。从这一点来看,在国企工作,至少是能够学到更多的面向未来的可复制的有效规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见过世面”,而在一般的民企工作,通常要靠自己摸索,有些还没法验证对错,对人的成长往往并不利。

第三,民企更具包容性,更包容个性突出但有业绩的员工。我经常和一些国企管理者开玩笑,我说你们口口声声说要吸引高层次人才,但是一些高层次人才进来后,你们又用你们所信奉和遵循的一整套价值观、行事规则将之磨平,如果不能将之磨平,你们就会认为人家不合群,不认同人家的价值等,这实际上也是很多才华突出跃跃欲试相要在进入国企后干出一番事业的人,一段时间后选择妥协、躺平的原因。

民企不一样,民企没有什么复杂的评价体系,大部分民企对人的评价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标准:创造可感知、可视化的业绩,通常地讲就是能帮投资人赚钱,或者至少要在其他人赚钱的过程中能够给予支撑。我注意到很多民营企业,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试着讲很多大道理,但其本质上关注的仍是财务报表。因此,在“简单目标”的指引下,民企更愿意包容一些个性化强的员工,实际上,我去一些大的民企,有些人如果用“国企”那一套标准来看,怎么看都不是一名合格的员工,但是他在民企里往往如鱼得水,比如他仅是因为酒量好(过去)能搞定客户……

当然,还有一类上市民企和外资企业,从广义上来讲,这类仍属于民企,这类企业往往管理上相对对更规范,但依然面临比较强的“人治”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和一般的民企无本质区别,至于外企,外企里的环境更为复杂,有些年轻的员工和我讲,在外企人际关系简单,我通常回复他的是:你还只是一棵棋子,还不具备在外企谈人际关系的资格,实际上,我所知道的各类职场潜规则,如性骚扰、性别、种族歧视、职场PUA似乎都是“舶来品”。

所以,对于工作“有得选”的同学,如果是在同行业、同地域内,我的建议理侧重前5年选择在国企,从学习成长、获得感、规范性等方面可能更优,但要避免自己成为温水中的青蛙;如果个性化特别突出的员工,那就选择民企,选择民企,尤其是中小型民企,一定要充分了解企业老板的特点,了解他的性格、行事风格、为人处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年终奖,吃肉还是喝汤?
差评打败了“狗不理”
2.5天休假真的来了?想多了!山东企业双休提供率仅18.75%
薪酬到底是要公平还是要合理
谜题:央企老总“身价”几何?
央企薪酬改革落地:高管7项特权设上限 金融业遭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