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档案」012晓松:在时空交错中放牧孤独的灵魂

诗 歌 净 化 心 灵


  此处静谧


书一方清 

诗·人·档·



1.笔名:晓松;

2.姓名:陈晓松;

3.居住地:上海;

4.职业:活动策划人;

5.代表作:《磨刀》《口琴》等;

6.主要成就:曾获《大别山诗刊》桃花诗会三等奖、《诗选刊》杂志端午诗会优秀奖、第一届《我是诗人》大赛总决赛冠军、首届(2015)《紫江诗刊》年度诗人奖、中国网络诗歌2020年度最佳诗歌奖,成功策划并连续承办三届“全民健身,诗意生活”全国诗歌大赛;

7.一句话诗观:我在写诗的同时呼吸,诗歌是生命的另一种绽放。


诗·人·印·象

1.晓松对语言持有天生的敏锐,他擅于在无形之中展开语言的张力,浑然天成的诗意是一种考验,考验着诗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不经意间就增加渲染力、亲和力。是的,他的诗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正因这份不经雕琢的内心流露,才让诗歌有了原汁原味的震撼和剔透。

——诗人、评论家李岩

2. 诗人晓松的诗歌里有一种从思想深处提炼出来的宁静,而这宁静的深处,又有被岁月的利刃划出的深刻的印痕。我以为,只有真正了解生命的真相,悟透活着的苦难、辛酸,并且能从斑驳的日子里剥离出丝丝缕缕的光亮的人,才可以写出这样的看似平和,却让人心动的诗句来。我从诗人晓松的诗句里读出了一条岁月长河缓缓流淌时发出的潺潺水声,我还听到了一种像《天国的女儿》那样空灵的乐音飘荡在世间传递的悠长、深沉、哀婉又意味深长的无限韵味。

——诗人杨沐云舒

3. 晓松老师的诗剔透、洞悉般的表达亲情,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读他的诗,你仿佛能看到一塘水纹凌渡而来的梵音让人在迷失的消魂里猛然醒悟,你仿佛能听到唤起心灵的感召与撞破红尘的呼唤。从中强烈的反应苦难、卑微、无奈的悲悯。艺术上善于将语言“锤打、压挤、碾碎”,造就诗意的奇点,立体延伸,把生死、眷恋、夹杂成熟心性跃然纸上,令人感受人性的度化与艺术层面的高新。

——诗人顾正龙

4.晓松的诗作是细腻的,它的氛围有点像囯画中的浓墨淡彩,交融着空灵优雅的气息,仿佛在不受任何干扰之中,让我们相遇到不少轻柔节奏的形象,并于一些音乐意味的锤炼下,同时感知到了颇多并不空泛的美学情趣。不难看出,在一种简洁而深度的文本实践中,经由朴实而崇高,晓松均已出色的做好了这一点。

——诗评家、诗人顾偕

诗·人·访·谈

1.您为什么选择写诗?

诗人之所以写诗,一定是现实与内心产生了某种距离,而诗歌正好为这种心理裂变,找到一个愤懑的理由,或者精神逃亡的出口。(选自我的诗评)

2.您对当今诗坛有何看法?

百花齐放,又乱象丛生。

3.您的日常生活及职业与写作的关系?

生活的经历与积累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4.您的家人如何看待您的写作及您的诗人身份?

以平常心对待。

5.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诗人身份?

诗人,首先是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写出真正有意义的诗。

6.您的诗学主张是什么?

深刻、纯粹,在琐碎的生活着寻找诗意与哲思。

7.您喜欢或追求什么样的诗?

深刻内涵与陌生化艺术效果的高度融合,是我最终的诗学追求。

8.哪些人或事对您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父亲。

9.您怎样看待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作品都具有时代性。诗歌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都具有时代的责任感,需要在传承中创新。

诗·评·诗·论

在时空交错中放牧孤独的灵魂

——浅谈江浪诗歌语言的审美向度

文/晓松

我们平时常谈到一首好诗,总是有它的外在形式和内涵的,有好的外在形式和深刻内涵,这首诗歌就可以说成功了。诗歌外在的形式即是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这一重要元素,就像人的外衣,不一定要漂亮,但一定要整洁、清爽、干净。今天我在这里不谈诗歌内在本质的东西,简单分析一下江浪诗歌外形所呈现的艺术特色,也就是他诗歌语言的审美向度。

《试图淡去一首诗的时间》,这是个非常虚化的主题,如果找不到好的切入点,诗歌就会显得弱化和单薄,没有着力之处。细细看来,我个人觉得这首诗的关键,是在“淡去”一词的任用上是成功的,“淡去”,从这首诗歌来说,就是不知不觉的消逝或者抹去、淡化的意思,而作者是怎样处理的呢?请看:

“从暖春到寒冬。无须测算

垂幕的黄昏,从黎明过渡到夜晚

所淡去的温度”

作者从“暖春”、“寒冬”这样宏观的时间概念,到“黄昏”、“黎明”、“夜晚”等微观的表达。最后集中在一个词语“温度”的变化上,来阐释这种难以察觉的感官和视觉反应,而这些反应都是通过语言的来实现的,通过自然物化的意象和语言,蕴涵深刻的、象征性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意义。但这种物化和精神层面的对立,从一个“爱”字上得到无限放大和相互对立的统一。这就是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技巧,对自然物质或主体具象的智性反应与体验。而这种智慧,是语言的翅膀和诗意向前发展的源泉和推手。作者通过智慧而清晰的处理,让一个孤独的灵魂在时空交错中,用语言这个载体,以一首诗歌的形式自由地放牧,从而,使读者从语言介入,继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思索与反省,明晰解读此诗本质意义的呈现…...

这种意义表现在诗歌上,就是语言和诗歌意象的高度融合,共同维护诗意的蓬勃生长,推动诗意运动的发展,反映出诗人情感的继续深入和诗意构架的终极走向。而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通过各种意象和不同语言的摩擦所产生火花的绽放与发散,顺着诗意流淌,最终,在读者的大脑与内心得到集中体现和反应。情感的宣泄,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所需要表现的,也属于诗歌美学的范畴。有时候,写一首诗和爱一个人的过程何其相似,诗歌最后写到:

“证词就是——

当你不再爱我的时候

流水,还是会从你我身边哗啦而过”

作者的证词是流水,实际上流水也就是消逝的时间。爱与不爱,写与不写,时间都在消逝,这样所制造的悬念留给了读者,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读者自己去思索,显得余味无穷,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有人说:诗歌的语言是表达,是一种审美形式。我认同这种观点,但写诗和读诗都应该回到诗歌语言本真的特质上去。我个人觉得,作者这一点做得非常不错,他用丰富、圆润、恢弘的内心情感与赋有天分的语言兼容并收,借鉴了一些诗歌的优点,从自然和生活中提炼诗语的精华部分,通过不同的意象、象征和隐喻,对诗歌既不限囿、束缚、捆扎,也无间距、放纵、松弛的语言态势,让诗歌最终成为诗歌的可能性,这才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他诗歌语言的审美向度所决定的。

2016、03、03初稿


诗·人·作·品

1.木 鱼

夜晚。杯沿上的舞姿

一种迷失的沉醉。月光打开

隐秘的忧伤,退回故事里

偷听,一个人归隐江湖的

风声

尘世之上。青灯摇曳

古佛寂寞,一些尘埃滑过佛掌

跌落,了却原罪或幸福

沙漏流失的光阴,允许清静

埋藏,人间烟火

曲终人散的结局,繁华褪尽

时间,敲响岁月的木鱼

许多人和事,从角落到殿堂

一晃而过。躲在墙角的风

走出内心煎熬,返回了

忏悔

此刻。一只手和我一起

遁入空门,在一本书里翻阅

我的前世与今生

却无法,找到来生的

路口

2.锋 刃

需要一点点理由,清洗

剑锋上的血迹。切肤之痛

让一朵桃花,羞于说出

三月的秘密

时间。是一把双刃剑

导演了一场别离。伤口是从内心

最先开裂。最温柔的是

正中下怀的一刀

一切,都是从刀剑开始

又在锋刃上结束。征服欲与幸福

多么短暂。指尖上的爱恨

是剑锋牵着月光,划了一道弧

然后,沉吟半晌

3.借 口

这时候,只能沉默

一条河流,就是一路尘封的

暗语。我偏安一隅

靠在一棵树下,守候

春天

多远的距离,才能让你的手势

从呼吸中,牵出起伏的气息

转身,用刀擦出血迹

也无法割裂一株小草

企图,返青的

欲望

大片的雪花,像一则寓言

轻盈,到最终跌落

陈述的太多,也掩盖不了

真相。黑夜过去

默认与辩解,都没有任何意义

阳光的真实,让一片雪

躲闪不及

还能说什么呢。温暖

让一朵花,在返回春天的路上 

开始风言风语,并与我

不期而遇

4.坟 墓

人世熙攘。路口绝然转身

乌鸦用黑色语言,在树上

说爱恨与生死。人间落满

清白,宣布别离的

证词

从这里经过,泪水清洗

某个人的名字。一手遮住火焰

一手握着酒杯,面对无法苏醒的梦

完成,一场最后的宿醉

掌心慢慢向下,抚摸生命

曾经的温度

爱在此停顿,一块矗立的石头

立起生命的尊严,让倒下的人

永远站在,生者的

记忆里——

突然醒悟,我们都是人间过客

每一天,都在生命渡口叫卖自己

一个人的归处,多少年之后

又是,另一个人的

出口

5.风的后面

在风中。目光推开

遥远的窗 

结局既定,没法安放多余的

钥匙。一道闪电

亮出了,一滴水的

归宿

我是雨中,最后一道移动的风景

在世俗的眼里,和雨水

一起争夺,被关注的

焦点

6.处 暑

一场雨水之后,天空

开始清晰起来。风以生命之重

摇着稻穗低垂的头颅。我的目光,

在远方,抱紧一双飞翔的翅膀

仿佛抱住,遥远的

故乡

在路上。成蝶前痛苦羽化的人

身披尘埃,推动时光的磨盘

碾过澄明的秋色,一条河流托起

某个清脆的象声词,濯洗

岁月的沉沙

母亲佝偻的影子,在地上

盖住,四处觅食的蚂蚁

一种卑微的幸福,像秋天的

味道,越来越浓

7.时光的秘密

寺内。木鱼声冗长地响起

一只报晓的公鸡,在清晨

若无其事地,啄食一粒粒的时光

除了佛,只有我能看见

它内心的波澜

柴扉开处。岁月像一个

不断旋转的磨盘

而我,正是那个使劲推磨的人

且日夜不停,不至于

荒废了时光里,冗长的空白

佛不开口

命运,帮我守住了

某个秘密

8.病 句

抵达春天的河流枯竭了

一片枯黄的落叶,失去方向

四处寻找,另一片

落叶

我提着一盏灯笼 

像个光明的使者,在黑夜里

寻找黑暗。那根遗失多年的骨头

横斜在季节之外,周身长满

磷火

天亮之后,注定和一场大雪

不期而遇

一不小心,就和某个人

一起,白了头

9.提灯的人

半壶酒,煮暖月色

刀刃上舞蹈的人,低下头颅

正面壁思过

锋芒,惊醒祭坛上的假寐

或酣睡。这些次第闪烁的光亮

只是时间的暗号

被夜色囚禁,星光散发最后的温暖

无法预知的行程,一寸一寸

缩短光阴的步履

小草,从静夜的阴影中

伸出头,和空旷、独孤对峙着

它渺小得,失去了重量

无力抵抗风的挤压,深陷黑色泥潭

卑微而坚韧,最终

摇摆不定

而提灯的人,在黑暗中

提着灯笼寻找自己

照亮了别人

10.流水的声音

我在空山之中,喊一声

对面就有一个声音,学我

发出了回声

只有你不为所动

像山谷之间,另一种相守的

呼喊,盘活了这个春天

并和春天,平分幽深的寂静

与安宁

我侧耳倾听时,一片绿叶

倒挂着,高悬于水面

迎风微微地颤抖

仿佛听到,山水凝视的

心跳


当代一线诗人名录(2022年7月版)

《诗人样本》推介当下最活跃

最具特色的一线诗人

力塑当代诗人群像

END-

 投稿须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是蜥蜴也不是暴雨
颜炼军:昔我往矣
安徽池州|石泽丰:敞开的证词(组诗)
特朗斯特罗姆:在梦中往外跳伞的醒悟者
以“大自然”为精神标杆(下)
【艺海寻帆】琴墨:浅评阿未诗歌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