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小学》(续四)

《记忆小学》(续四)

《附记》(四)

   那日行路到乍浦路、吴淞路的转弯口,但见标注虹口大戏院的遗址立牌一块,蓦然想起曾在此地度过业余文学创作的一段日子。当年作为虹口区文化馆业余曲艺创作组的成员,就是在虹口大戏院舞台边的办公房内参加有关活动。当年有一篇相声创作(工厂青工题材),得到文化馆有关人员的肯定。相声,相声,一下子想到与小学的一位同学表演相声的那些事。

   小学同班H同学,生性活泼但也顽皮。大约他喜欢说相声,班主任有段时间有意安排我和H同学同桌并让我和H结对说相声。印象中深刻的是说过一段关于击落某国高空侦察机的段子,其中一句台词“啃泥地”总是不能忘记。长大后喜欢听听相声(包括滑稽),说话些有幽默,不知是否与此有关,不得而知;参加工作后,在厂里为配合质量月活动等,也写过专门的相声段子,这些和当年与H同学一起说过相声是否有关,也不得而知。结论不得而知,但回忆起来倒不乏温馨而起,尤其是想起那年、那些年的与同学间的那事、那些事。

   不瞒你说,小学的时候,我和同学结拜过兄弟。Y同学,中队劳动委员;F同学,中队学习委员;小学毕业,一位考上市重点中学,一位考入区重点中学。应该是临近毕业时期,至少是在小学学习生活的晚期,大概是Y同学提出三个人结拜为兄弟,我和F当即同意。小学毕业分手后,与F有些联系,知道他中学毕业后去了外地插队落户,那期间相互还有书信往来;而Y同学从小学毕业后就没碰见,也不知情况如何。小小年纪,也学得结拜兄弟,可能受到传统思想或者书读多了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尽管兄弟结拜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但我经常想起他们两位,不知此辈三人能否相聚一堂,好好叙谈一回,过把兄弟结拜之瘾。

   G是我小学时接触较多的非邻居同学。那时,学校一般都是上午到校读书,下午没有课程安排。但有几个学期每周会有一个下午的课程安排。中午时刻,大家放学回家吃饭,饭后再来学校。有些同学因为家中无人,吃饭会碰到一点问题,尤其是天冷。碰到这种情况,G会自带饭盒到校,放学后与我一起到我家暖暖饭盒吃午饭,然后再同去学校上下午的课。小学毕业后,作为告别留念,我俩专门去虹口游泳池游了一趟泳。整个初中年代,没有接触。想不到一次上班时我在提篮桥转8路车时,在同一站台上遇见了G。一说,我俩的工作单位仅一江之隔,他在浦西过了定海桥的复兴岛上,我在对江浦东的庆宁寺、高庙,虽说在不同的船厂工作,但同属一个行业系统。其后,彼此有了一些联系。那年他乔迁新居,我上门拜访,从书房出来,顶头门上挂着一条字幅,G特意指给我看,原来写着的是“弘毅”两个大字,为书法家刘小晴所题赠。

   D是因为居住外公外婆家而在利民路小学读书的,课余大家经常一起玩耍。D打得一手好的玻璃弹子(球),人也仗义。记得有一次,几个同学在一起想去国际电影院看《列宁在十月》或是《列宁在一九一八》(具体记不得是哪部电影,但片名肯定是列宁当头)。大家一起凑钱,少了一点。D说他来解决,于是其他人边玩耍,边等候着。过了一会儿D来了,大家凑足了钱高高兴兴地去海宁路看电影。事后,有同学说是D与别人打弹子赢得钱,有的说可能是向外公外婆要的钱……。不管怎样说,大家对D挺有好感。小学毕业后,D不在外公外婆家住,从此也断了彼此的联系。

   到了小学六年级前后,女同学可能发育期早些,会对男同学有些好感。一次在课外学习小组活动,一位男同学讲起另一位女同学填写同学名字时,把他的姓名的字写得不好,还说了一句:“你就帮徐弘毅的名字写得好,那位女同学居然答到就这样。这男同学在学习小组里说起此事,还挺不满意的,而我蒙在鼓里,还不知他说得什么事和什么有意思。那时,个别男同学也有胆子大而有想法的会表示些什么。小学六年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位男同学想到一位女同学家拜访,一个人大约有点意思而又不好意思,叫上几位同学同去,我是其中一位。女同学住的院落有些神秘,到了那里,门关着,不仅关着还有人站岗。急得那位男同学隔墙喊着女同学的名字,最终因为没有反应而回家。

《附记》(五)

   在我的藏物中,有一封小学同学秦德华的来信。确切地说是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同学秦德华,因为一九六三年三月末他去了内蒙古,而在内蒙古什么地方我也说不准确。他给我的一封唯一的来信中,信封最底一行写着“由内蒙古成吉思汗52号信箱零1号”,信纸中也没有写具体地址。

   德华喜欢唱歌,经常会高歌几句。他的一个眼睛似乎有疾,但大大的眼睛温良而有神。不高也不矮的身材看上去还算壮实。他喜欢唱歌,我想他的心态一定是比较平好的。

   他的家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天水路一带,紧挨着现在地铁四号线海伦路站一号出口处。

   信中的开头写着“自从我和你分别后,天天在思想着你,有时在梦中也想到了你,你和我的感情可深了”。说实话,与秦德华分别后我似乎没有天天的日子念着,至于梦中是否相见也记不清了。但是,我却经常想起他,来信也一直珍藏着。

   有段时间,关于上海孤儿的消息逐渐见报见闻,说是一九六零年前后,由于食品困难而从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三千人被送往内蒙古大草原,被统称为“上海三千孤儿”或者“国家的孩子”。

   我突然紧张地想到德华是否也在其列。那年,随国家物资部的一个代表团出访欧洲几国时我与内蒙古物资局的田局长同住,也问起此事,田局说那些孤儿多数在锡林郭勒盟。但是随着消息的逐步明朗,我又作了否定。因为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二年,内蒙古草原先后接纳了上海等地三千名孤儿,“这些孤儿有的才几个月大,大的也只有几岁”,而德华当时已是十二岁左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当我在“百度百科”看到“上海孤儿,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困难时期及其后一段时期(一般指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六三年间)被抛掷在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一带各大城市、之后又被转移至华北地区的大量弃婴。仅仅在一九六零年一年,内蒙古就安置了两千多名南方来的孤儿。牧民们将他们统称为上海孤儿”的条目时,相信德华不在此列。

   德华的信中告诉我“现在我也在261时半做(坐)火车,到了30日来到了内蒙古我大爸爸家里,在路上一路平安,请你不要挂念”。虽说不要挂念,或者初始时少有挂念,然随着年岁的增长,挂念越强。想让田局帮忙打听打听,想去内蒙古亲自走一趟,要不写封信到自治区政府信访或人事局或公安部门,等等。不过,因为种种的原因还只停留在挂念的阶段。我也找过曾在厂里共事而后在市公安局工作的老同事打听,亲自把要找者的姓名、大致情况写明,事后得到通知,无法找到。

   德华说是不用挂念,倒是用事实说话。“现在我已在这儿上学了,照旧读五年级。这里样样都有,和上海差不多,象鞋子、袜子、毛巾、肥皂等都有的买。我家有养了八只鸡,现在全部生蛋了,我在家里每天都吃二只蛋。肉我家里很多吃不完,油每人新秤八两。我家里还养了二只兔子,都也四斤重了……”许是叙实,许是安慰,应该没有炫耀的成分而让我一直祝愿德华远在他方平安健康。他的歌声受着大草原的熏陶,一定美妙、淡定、舒心而又高亢吧。他小学毕业考上了哪个中学,他会不会去了文工团工作。他……

   德华来信让我向另外一位同学问好。说到照片问题,“还没拍,拍了一定寄来”。“最后,请你们接着信后,速写回信”。另外一位是我们班级的中队干部,住在溧阳路、海伦路处的瑞康里,大家相住不远。口信我是带到的,至于回信我一时也记不起来。现在想来,即使是寄出也是不能收到的,因为没有具体的城市名。一句“速写回信”的话,可以想象德华不让我们挂念着他,却一直惦记着我们。他一定一直挂念和惦记着我们。

   事实上,他在信中的最后一句话是祝我们班成绩优良。多少年后,我向小学班主任说起秦德华,老师一下子记不起来。老师这辈子教过的学生成百上千,记得和不记得都很正常。我的小学同学大约四五十位,应该大都记得。

   德华同学祝愿班级成绩优良,说明他对我们的班级有着深厚的感情。告诉你德华,那年我们班级升学率很高,班主任钱老师以后当过区内其他小学的校长和几个重点小学的校长,多少年后还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每次拜读德华从遥远之处寄来近情之信,次次虔诚谢谢德华当初的祝愿;只是不知是否适合时宜,也不知我是否能够代表全班谢谢德华的祝愿。但是不论是否能够代表,不论是否记得,不论是记好或不记好,当我们收起以往岁月的画卷,还是带着真诚、美好的祝愿各自行走在安程良途之上。

   思念和祝福你,我的小学同学秦德华!谢谢你的一封来信,许是让我牵挂一生!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给希然同学的回信
三千孤儿们的母亲就是内蒙古草原
纪录片《上海三千孤儿远赴内蒙古》
【原创】内蒙古|石锦凤:归故乡,忆童年——一次发小同学聚会
名师分享:小学语文104个“多音字”!这样记忆,真是绝了!
上海三千孤儿远赴内蒙古,都看看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