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大师!(14)郭绍虞谈大一国文教材编写旨趣

何二元《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第151-162页

郭绍虞《大一国文教材之编纂经过与其旨趣》,原载1939年5月《文学年报》第五期,录自郭绍虞《语文通论》,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版。

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语文学专家,长期在燕京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任教,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汉语语法修辞新探》等,主编有《中国历代文论选》,其著述结集为《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照隅室杂著》《郭绍虞论语文教育》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郭绍虞为燕京大学一年级生国文课编写过两种教材,一种是《近代文编》,一种是《学文示例》,1939年郭氏在《文学年报》发表了这篇《大一国文教材之编纂经过与其旨趣》,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这两种教材的序文。文章结构很独特,由一段引言加这两种教材的两篇序文构成,其中《近代文编》以同期《文学年报》的“新文艺运动应走的新途径”一文代序,此文仅存目提示,而另补录了《近代文编》的编例和序目,由此构成全文的五个部分内容,即: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学文示例序”,第三部分“近代文编代序”(存目),第四部分“近代文编编例”,第五部分“近代文编序目”。这便是全文的结构。文章较长,内容较复杂,后来一些选本,如2007年赵志伟编著的《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201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学文示例》,便都只节录文章的一二部分,本书亦仿此例。

文章“引言”开场便说“大学一年级的国文,在各大学中向成问题,学生之需要不一致,学校各方面之期望不一致,即在国文学系各教员之主张也往往不一致,顾此失彼,难求两全,所以有的大学索性根本取消第一年的国文,有的大学虽有第一年国文而国文系不负此责任,一听各学院各学系之各自为政。” 这和今天大学语文遭遇到的状况几乎如出一辙,看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民国“大一国文”的黄金时代其实也只是个传说。但正是这样,这篇文章在今天才更有重要价值,可以看看当年民国学者是如何应对此种局面的。

文章接着将应对办法归结为教材编写,鉴于历年众人合编教材的不能统一,难副理想,于是设想来年(1940年)的教材将改由他一人编纂。好处是比较容易体现教材编纂的“旨趣”——“旨趣”就是理念,郭氏“大一国文”教材是最有编写理念的,仅仅教材序言,后来便扩大成了另外一本书——《语文通论》,再后来言犹未尽,又写了《语文通论续编》,可见郭氏对“大一国文”教材编写理念思虑之深远。

下面就来检视郭氏教材的编写理念。

郭氏认为,国文课包括阅读与写作,两者很难协调:课文选得深,学生看不懂,不能提供作文的示范;课文选得浅,又岂有“在中学所诵习的,反是第一流的名著,在大学所诵习的,反是第二流的文章”?郭氏的办法是将教材分为两册,一册为《近代文编》,主要供阅读;一册为《学文示例》,主要讲写作。这是很好的办法,建国后50年代也有过语文分语言和文学的实验,80年代后重开大学语文课,一些学校教材也有分阅读写作两册或上下编的,但似乎都还没有很成功的例子。

《近代文编》相当于文选阅读,选文的标准与前面吕思勉篇的很不一样,吕氏是主张多选先秦西汉的经、子、史,因为后来的语文都是从那里来的,郭氏则不录桐城派以前文,认为“近人所作,论议则反复阐陈,叙记亦描写淋漓,反有生命,反有大气磅礴之象”。吕郭两家的观点与教材(吕氏有讲义)如果能对比研究,当颇有意思。

《近代文编》选文按文体分十二类:(一)日记;(二)笔记;(三)游记;(四)传记;(五)叙记;(六)论说;(七)论评;(八)论辩;(九)题序;(十)书告;(十一)论述;(十二)疏证。都是适合学生训练写作的文体。又各体都有简短精到的评说,如日记一体:

日记之体,小则记述身边琐事,大则有关一代掌故,其文或谨严似史,或诙谲类说部,述作兼备,庄谐互陈,德性才学,均可于是觇之,知人论世,此其选矣。清季湘乡以远,越缦湘绮 ,最为著称,《饮冰集》中亦多可采。近人为之,厥体益放,盖且沦为报纸之通讯焉。最录数节以备一格。

各体评说是原文第五部分的内容,因文章太长,本书节录时略去了,大家可以自己找书看,这很可以作为今天大学语文教材单元设计的参考。(《近代文编》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重新出版。)

《学文示例》是指导写作的,作者认为“即视为作文法一类的书也未尝不可”。文章最末介绍教材构架,是以例为纲,分五大项十小目,非常缜密周到。朱自清曾评价说:“这《学文示例》确是一部独创的书。若是用来启发人们对于古文学的欣赏的兴趣,并培养他们欣赏的能力,这是很有用的一部参考书。” 徐中玉也说:“教材应该配合作文训练的目标,课堂上的讲授也应该和课堂下的自动的阅读与练习相配合,在这两种配合之下,我相信学生的进步是可以有把握的。同时我相信郭绍虞先生所编的《学文示例》(开明印),如果用作教材(另外再补充一点)或课外指定阅读的材料(其中之一),将能很有助于这两种配合。”  

但是用于指导学生作文的《学文示例》反而不排斥桐城派以前文,这又是比较奇怪的。所以朱自清又略有微言,说:

郭先生编《学文示例》这部书,搜采的范围很博,选择的作品很精,类列的体例很严,值得我们佩服。书中白话的例极少,这是限于现有的材料,倒不是郭先生一定要偏重文言;不过结果却成了以训练文言为主。所选的例子大多数出于大家和名家之手,精诚然是精,可是给一般大学生“示例”,要他们从这里学习文言的技巧,恐怕是太高太难了。至于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乐意学习这种文言的,姑且可以不论。 

另有很多研究者也都对这一教材发表过评论。朱逊《介绍“学文示例上册”》  特别看重《学文示例》“举一反三”的价值,他说:

大概教本,读本,选本之类只是举些例子。以为天下奥妙尽在于此,只顾捧住本子死读,即使得益,也不会太多。认清那些本子只是些例子,从中得到些启示,学到些方法,随时随地拿来活用,那才受益无穷。譬如有了这部《学文示例》,叶燮摘汪(琬)文之谬,纪昀削史通之繁,方苞删汰唐宋古文的语句,咱们何尝不可用同样方法,看现在的报纸记载,杂志论文,乃至文艺作品?又何尝不可用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文稿■不容情的挑剔,极端审慎的修改?又如此书常用对看的方法,它的材料虽不多,且偏于旧籍,但咱们何尝不可推广它的方法,另选一些对象来下功夫?水浒与红楼梦同是性格描写的名著,而又彼此不同,不妨对看,曹禺,李健吾,丁西林的戏剧都有相当成就,他们的风格如何,不妨比较。诸如此类,题目正多。用功愈劲,识力愈增;识力的增进是手法进步的根源。现在介绍一部《学文示例》,主要的目的,就希望读者从此书得到启示,学到方法。

李镜池《谈大学国文教学问题》 则认为:

郭先生这本书,是大学国文教本中最有系统最适合实用的书,他以语文训练为主,而不受学术文化或文学史等观念所影响,故目标清楚,范围不杂。阅读与写作有联系性,即知即能,彼此兼顾。选用教材,无入主出奴之见,无贵古贱今之病,类例编排,既极分明;比较参互,尤饶趣味,学者细心阅读,自会悟到做文章的法门,若更辅以近代文编,则中学国文程度虽低落,当能得到满意的补救了。

张长弓《读“学文示例”》 比较《学文示例》和部定教材的优劣,说:

(《学文示例》)与往日教部所宣布目录,迥然不同。(部定教材)检阅目录,令人有坊间活页目录之感。此编则系有组织有结构的著作。是以“比较”金线,贯穿各种文体,提起来成就一串珠链。

这都是肯定郭编教材的,但同时论者们也都对教材的过深过难提出批评。除了前面朱自清的微言,李镜池也认为该教材“研究之意味较重,求备之观念作梗”,“选文间有不免艰深、繁杂之病”,“此外还有不少文章都不适合学生程度的,应该大大删订”。这让我们看到当时对于教材编写出版学界有很好的监督评价机制。

郭氏显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并着手尝试解决,就在编写《近代文编》和《学文示例》的同时,他还参与了一项更为贴近学生的工作,他说:“在民国二十七年的时候,因为事实上的需要和逼迫,使我注意到大学国文教学的问题。我为了注意此问题,于是先定下两个步骤,一是国文教材的编纂,又一是学生作业的整理。”后一项工作,具体是在民国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这一学年中间,他和教师们搜集大一大二各班的改卷,将原作与改正之处,用蓝红二种墨水,分别记录在卡片上面,登录之后再加分类,分类之后再加整理。在每一星期中,至少有二百五十篇以上的作文卷须加登录与整理,工作量很大,所以这项试验只进行了一年,最后编成了《作文摘谬实例》一书,这原是许多人努力的结果,因黄如文用力较多,且为是项工作最后完成的一人,该书署了他的名字。这本书后来并没有见到发行,但是在1941年6月《文学年报》第七期上确实发表了郭氏的《作文摘谬实例序——一个国文教学法中的新问题》这篇序文 ,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项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0828教学手记——叶绍钧、夏丐尊首创了我国的大单元教学
郭绍虞 | 大学语文教学如何“金针度人”
对官方“国学教材”的看法
百年前的小学课本
名家 | 20世纪中外名家谈写作——朱自清
国立师范学院的国文教学述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