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独者

相约周四,共享美声

“孤独者”,有很多同题作文,我也想来一篇,以使其更加不孤独。

据我狭窄的阅读范围,我觉得里尔克《布里格随笔》第53节对孤独者的刻画是比较全面的。

里尔克先是描述了社会大众与孤独者之间的敌意:“他们只是仇恨他,在并未认出他的时候就仇恨他……孩子们也联合起来欺负他,因为他是个柔弱的小孩,并且年龄越大越与成人们格格不入……如果他因为不愿被他们搞得筋疲力尽而转身躲开,他们就大喊大叫,说他留下的东西丑陋不堪、令人生疑。如果他对这些叫喊充耳不闻,他们就喊得更起劲,还抢走他嘴里的食物,吸尽他肺里的空气,对他的贫穷吐唾沫,让他对自己的贫穷产生厌恶。他们诋毁他,使他像瘟疫病人一样声名狼藉,并且往他身上扔石头,叫他快点滚开。其实他们这种原始本能完全正确:他的确是他们的敌人。”

这种敌意当然是存在的。“不遭人嫉是庸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无论东西方大概都一样。只是这种敌意可能没有里尔克说得这么夸张。只要你不是迫害妄想,根本不必担心“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是法治,如果孩子们也联合起来欺负你,你可以去找他们的监护人,如果有人抢你的食物,伤害你,诋毁你,你也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坚决捍卫自己的权利。比起这种敌意,让孤独者更难忍受的,可能是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的不理解。比如,压垮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妈妈“温柔的责备”。

孤独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的心里有独特的东西,这些东西与世俗有异,一时不易为大众所接受,所以,他的这种格格不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法改变的,甚至,为了维护他的独特性,他必须刻意与社会疏离,息交绝游。但讨厌的是,我们都是血肉之躯,都需要一日三餐,所以谋生之道非常重要。有些天才太无谋生之术,又没有一笔遗产,从而过早夭折,真是太可惜了。

里尔克最后说到荣誉对孤独者的干扰:“但是如果他的眼睛不看他们,他们又会开始琢磨。他们隐约觉得,他们对他的这种所作所为正中他下怀,他们令他更加孤独,因而有助于他永远与世人格格不入。于是他们改变了策略,使出最后一招:送给他荣誉。荣誉的喧嚣一旦响起,几乎每个人都会抬头注目的,这样他就难免精神涣散了。”

荣誉对孤独者的冲击真是很大。很多作家获得诺奖后就写不出好作品,芥川龙之介认为天才的悲剧就在于获得小巧玲珑的荣誉,叔本华晚年不再写作,以美滋滋地阅读报章上表扬他的文章为乐。我的意见是:孤独的创造实在太辛苦,如果面对这些迟来的荣誉确实很享受,那就笑而纳之吧!

本期播读:曹烨琼;配乐:张艺馨,感谢二位美女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19年12月19日《检察日报》声若蚊蝇专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娜·阿赫玛托娃
里尔克:秋
现实与美好之间总有一种古老的敌意
你为何总在证明“你不值得拥有”?
关于拒绝的一点想法
[转载]面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