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镇春秋②之蛤蟆口、石牛坡的来历 | 《茶店风情录》

茶店文明始于何时,由于史料的湮灭,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能靠其地名传说。

据有关专家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即有古人生活于长江三峡两岸。夏朝,生息于巴东境内的“巫诞”已有祭祀、交换等活动,开始出现以苞谷、柿子为主要原料的酿酒,以油菜籽、树籽为原料的榨油,木炭、砖瓦窑等手工作坊和一批以石、木、竹、漆器具为生计的手工业者,端公、道士之类的神职人员等,使这块沃土迎来了初步的繁荣。及至隋朝设巴东县,朝廷统治始入县内。风吹垭、茶店、朱砂土遂成为巴东与施南府的必经之道,而茶店、西坪则是县衙与本县小都邑(位于绿葱镇三合口村一组与二组)联系的必由之路。人员交往日益频繁,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条大道、官道。

当年的官道(摄影:李明

随着古驿道的畅通,县府的南移,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年),知县高尚德在此设铺,名茶店铺和风吹铺,县右司外委署驻茶店铺,派有协防茶店铺左哨右司外委一名,由两名司兵把守。到了清康熙年间,往来这里的客人越来越多,知县齐祖旺给茶店铺增司兵1名、风吹铺补充司兵3名,在茶店铺与风吹铺之间驻巡防守兵5名,以加强对这块地方的管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路过这里,发现这里的石板路好走,下雨不带泥,回府后即颁令改建施南巴东驿道为石板路。至此,茶店铺和风吹铺才真正连到了一起,尽管当时它们还不属于一个行政区划。

现在的风吹茶园(摄影:李明)

从现在的县城乘209国道的汽车,南行10千米左右的地方叫作蛤蟆口。这里是茶店子镇北端最重要的门户。仰望,道前一面坡,道旁一条冲槽,三个太阳晒,苞谷黄豆叶要蜷缩,雀子喝水要上坡---一块不毛之地!古时的县城在江北,南来北往的客人清早起来,乘船过河,再走近20里(1里=500米)路的上坡到这里,难免饥渴之苦。你别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土家人十分好客,就在这冲槽中段的驿道旁,有一口约20多平方米的大水塘,水塘中长有一对金蛤蟆。只要这驿道上有背夫打杵吆喝声,或马帮铃响,这对金蛤蟆就会哇哇直叫,告诉住在这里的土家人“有客来啦,快准备好茶饭!

今天的社会,办点茶饭,十分简单,可在过去,谈何容易!常会急坏了好客的当地百姓。神奇又出现了!烧茶没水,这山坡的顶端名曰阡山,有一股常年不干的、夏凉冬暖的泉水,用木槽即可引入各家各户。没有做饭的苞谷面怎么办?就在这山坡上的驿道旁,生有一块酷似黄牯牛的石头,白天,它清点、笑送着往来南北的商贾客人。在离驿道右侧约百米开外(现209国道拐弯处)的一小块平地的中间,生有两块堆砌在一起的大石头,犹似一副推谷面的石磨和一头石牛,到了半夜,那酷似黄牛的石头就变成一头真黄牛,来这里推磨。所以每逢夜深人静时,驿道上的行人常会隐约听到旁边山坡上的推磨声!

网络图(与本文无关)

据传,有一天,一位走南闯北的石匠,在这山坡上的一家饭馆里喝醉了酒,出门就东倒西歪,不知不觉歪倒在这石牛的身上,继而呕吐不止,惹得这牛一声长哞,腾空而起,将这醉汉重重地摔到了下面的水沟里。这半醉半醒的石匠却不甘示弱:“哼,你还敢抵我,我给你把角砸了,看你还敢不敢抵人!”这位石匠趁着酒性,当即用龙骨钻子把这牛角给打了下来。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这蛤蟆叫、牛推磨的声音了。后来,居住在这里的先民, 为了纪念这头不知疲倦,给大家带来众多好处的石牛,就把这面山坡取名这石牛坡。那对众人所爱的金蛤蟆尽管失踪山野多年,可人们世代难忘,遂把它的栖身之处叫作蛤蟆口,以此来寄托人们对它的思念。

未完待续

关注公众号后可第时间收到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修文蜈蚣桥
人文古镇——娜姑
(4)【三九坝上】蛤蟆坝的牧归
山坡有哪几种?怎么画?
山坡有哪几种
山坡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