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婚岁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古稀之年已经过去了4,5年,和老伴结婚50年。50年半个世纪不算短,但在我心中,和老伴在一起的岁月,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在目。

少年儿童盼长大,总觉得时间过得慢,老年人过上好日子,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一瞬间,70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老啦,真的老了怎么能不老,大外孙都成家立业了。岁月轮回千古不变,不紧不慢,不受任何干扰,自顾自的一步一步前行,永不停歇。

每个人都是一样,跟着时间走自己的路,谁也走不出岁月的约束。该老的老去了,该来的必然到来,这就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不管什么人都必须遵循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岁月就是这样,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光阴催人老,虽然老了,但也不要服老,要有年轻人的心胸。人老心不老,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新生事物多,要多学习,多领会。互联网,智能手机学会了就非常好。既能上网刷朋友圈,也能和家人视频聊天。就是在千里之外,也和在眼前一样。看新闻,听音乐,看小说,发图片和亲朋好友在手机上交流很方便,还能交费购物。手机在手,走到哪里都不怕,智能手机不但年轻人使用,也非常适合老年人。我三年前学的使用智能手机,非常便利。老年人也要学习新生事物,了解新生事物,掌握一些新生事物,能使自己开阔视野,心情愉悦,快快乐乐跟着时代前行。要和老伴一起,高高兴兴,健健康康过好晚年幸福生活。

50年前和现在大不相同。那个年代,生活比现在困难得多。受几千年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思想还很落后,男婚女嫁还都是父母做主,大都是经媒人介绍订婚的。我们的介绍人是老伴的舅母,舅母家和四姑家住在一个院子,老伴的大舅和四姑父同在煤建公司上班,舅母心地善良,为人处事非常好。四姑刚来东北时,人生地不熟,舅母没少帮助我们。可以说舅母是看着我长大的,舅母说我老实厚道,能干活,将来错不了,能养活一家人,所以把外甥女儿吴玉芬介绍给了我。四姑认为舅母家的人都那么好,是正经过日子人家,外甥女也错不了,就咱这家庭,人家能看上咱就不错了,咱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我岳父岳母完全相信舅母的眼光。双方老人同意,我和人家闺女只见了一面就订婚了。

岳父家在农村,离县城50多里地,还隔着松花江,来一趟很不容易,五六十年代没有往农村跑的客车。来县城都是步行,50多里地得走上一小天才能赶到,和对象订婚三年多,我们连十次面都没见过,更别说花前月下谈情说爱了。那时候就是那样,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好人家。要不然别人会说你不会过,不是正经人家。

到了68年,对象刚满20,到了法定结婚年龄。1月8号我们就正式登记结婚了。

那时候结婚非常简朴,这个年代的人想都想不到,新媳妇是搭生产队送甜菜的马车来的,送亲的只有新娘的大哥一个人。甜菜车早上3点钟就得出发,来晚了排不上号,一天也卸不下去车。十冬腊月天寒地冻,零下30多度,来到县城手脚冻得发麻,车都下不来。上午三姐领我们到镇政府办了结婚证。那时候的人都认真,不登记就认为是违法。下午3点多在我们车间,我的工友和师傅们给我们举行了婚礼,婚礼太简单了。厂领导念了结婚证书,同志们说说贺喜祝福的话。大家凑份子买了点糖块和几盒烟,喝点茶水,热闹一会就结束了。

结婚了,两个人一起过日子。不怕大家笑话,我们只有两套行李,各自随身穿的衣服。还好有四姑给准备的锅碗瓢盆。租住在郊区人家七厘五的道厦里,十平米都不到,因为小每月一元钱的租金。买了点粮和烧柴就这样过起的二人世界的小日子。我每月工资36块4。那时候物价低,这点钱基本上够我们一个月的费用,但是我们新立家需要添点家具什么的。工资就有点不够用,也没有别的收入,只能省吃俭用,算计着过日子。

60年代,谁家的生活都不好。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家家都是五六个或者七八个孩子。吃饭的多,干活的少,上一代人的生活都很困难,自顾不暇,哪有条件帮助你已成家的人。过好过不好,全靠自己,为了挣钱什么都得干。我上班当然没有时间,老伴在娘家编过炕席。现在没有别的收入,还得自己编炕席卖钱。贴补家用。那时候没有闲人,为了生计都得干活。在郊区住了半年。房子太小,实在住不下。这时厂子正好有三间库房闲着,经领导同意,我和工友范师傅家各住一间半。这次搬家我们用厂里手推车。全部家当都没装满一推车。

大女儿的出生,给我们这个家带来欢乐,儿的生日,娘的苦日,千真万确,生大女儿时老伴才20岁,现在来说才是个大点的小姑娘,什么经验都没有。那时候医疗条件也不好,生孩子都在自己家,到接生站,请接生员上家来接生。因头胎,难产,老伴在屋里疼的撕心裂肺的叫。我在外面急的满头大汗。老伴紧一声慢一声的呻吟,我的心都快跳到了嗓子眼。一个多小时也没生下来,后来接生员也没了办法。就喊我进屋,说不是外人也不用避讳。你把住媳妇的手,这样才能使上劲。于是老伴就紧紧攥住我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在接生员鼓励和帮助下,又过了半小时才把孩子生下来。生完孩子老伴猛的倒在炕上,脸色煞白。一动不动的躺着,吓得我赶紧叫玉芬玉芬你怎么了,老伴有气无力的哼了一声,听到老伴的声音,我才放下心来。都说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我的老伴真的走了一回。

人说父爱如山,我看母爱如天。母亲对儿女的恩情永远大过父爱。老伴奶水充足,把大女儿喂的白白胖胖。非常可爱,刚过满月就知道逗人乐。

眼看工厂开不下去了,领导研究决定,工人也以回家自己单干。多少有点儿门路的,就离开了厂子,自谋职业。这时我也离开了干了二十多年的工厂和三妹夫干起了运输个体户。万事开头难,个体户也不好干。没有资金求亲戚靠朋友到处去借。我都快四十了,才重新学会开车。领取了驾驶证。刚开始的时候装卸车的活都是自己干很累。活也不好找,全靠熟人帮忙。不管什么时候有活都得干。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三四十岁年富力强,苦点累点也没啥。收入都是自己的,心里高兴,也不觉得怎么苦,干个体户比在工厂上班强多了。

收入多了,曰子过得比以前好了。自从干上个体户我每天在外面跑,没有时间照顾家。三个孩子都上学了。家里一天三顿饭,洗洗涮涮得需要人。还有车上用的柴油和配件也得提前买回来。要帐,联系活也得有人跑。就这样老伴辞去了三八运输队的工作,专门负责干这些事。就这点零碎活也够一个人忙的。时间长了,认识人多了,客户也多了。活也能供上手了。收入自然也就高啦。我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到第三次搬家的时候,我们自家的胶轮车,装了满满四车。

时间还是不紧不慢的继续前行。人们还是忙忙碌碌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不知不觉中大女儿高中毕业了,大女儿有了工作,大女儿到了结婚的年龄。大女儿结婚是我们家的大喜事。一大清早我们家和亲朋好友,都高高兴兴的欢迎姑爷来接亲。临走时,大女儿和姑爷双双给我和老伴行过礼说,"爸妈,我们要走了"。我和老伴只嗯了一声。这时候我的心也不知是啥滋味,就觉得空落落的。说是高兴吧,有点儿高兴不起来。说是难过吧,也没有难过的事。好像家里冷清了不少。大女儿20多年来在我们眼前长大。身前身后,从没远离过。就这样嫁人了,就这样过自己的小日子去啦。怎能不叫爹妈挂心。一直过了好多天,我心里就像少了什么似的,很消沉,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还是老伴想的开,看我这个样子就说,“大女儿结婚是好事,你应该髙兴才是。大女儿工作单位离咱们那么近,天天都能回来看我们。再说你成天在外开车,万一出点啥事可怎么办?你可不能这样消沉下去”。我说,“我也知道这个理,可一时就是转不过这个弯,你放心好了,我慢慢会好的。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慢慢放下心来。日子又恢复到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要扩建,我们原来住的地方要盖楼。所有的住户都得搬迁。我们是这座城市最早的动迁户。那时候政府负责动迁,政策一下来,所有住户都得搬走。赔偿款给多少是多少,谁也不敢说别的。要是搬晚了,迟了,误了城市建设,还得罚款。没过几天,所有的住户都搬走了。我们搬到了郊区。又过了几年,儿子和单位的女同事订婚了。是他们自己处的,在一起工作,相互了解。双方父母同意,到他们结婚的时候。我和老伴高高兴兴为儿子准备好了结婚的用品。这些年干个体户,我们家日子比一般人家要好些。儿子结婚那天,我和老伴老两口高兴得嘴都合不上,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也许我思想守旧,在我心中,儿子娶媳妇和嫁闺女就是不一样。儿子娶媳妇,我从心里高兴。嫁闺女也高兴,但是心理感受就是有所不同。儿子媳妇到什么时候都是我们陈家的人,养了20多年的女儿,嫁给人家生儿育女,这千年不变的道理我也是知道的。可心里就是有点不一样的感觉。

儿子结婚后我和我老伴商量,要他们小两口单过,这样他们能自己做主处理自己的事。叫他们知道顶门过日子的艰辛。也叫他们学会干什么事都得靠自己,都得自己努力,谁也帮不了一辈子。只有自己踏踏实实工作,日子才能过好。又过了一年,儿媳为我们家添了个小孙子。这是我们陈家天大的喜事,陈家又有后了,我和老伴高兴得好几宿都没睡好觉。按母亲嘱咐的话,我对儿子说,“儿子,你媳妇给陈家留后有功。你要一辈子对媳妇好。儿子说,“爸,你不说我也知道”,心里高兴,干什么都不嫌累。

又过了几年。二女儿也长大嫁人了。这次我想开了。小鸟长大得出飞。儿女长大得过自己的小日子。我和老伴两个人,老了,老了又过起了二人世界的日子。我们也没觉得多么孤独寂寞,毕竟家里还有我和老伴两个人,再说儿女都离得近,经常带着孩子来看我们。

50年,都50年了,我和老伴携手并肩,过着咱中国人平常,平淡,又平凡的日子。一步一步走来。老伴性情开朗,心直口快,心里搁不住事,遇到多大的事。只要说出去就没事了。我脾气正好相反,平时就少言寡语。有事憋在肚子里,自己生闷气。两个人脾气不同,这样也好能相互弥补。过日子没有不生气的,整天在一起,总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生气的时候,老伴发泄出去就没事了。我一个人憋着生闷气也生不起来。一个人跟谁生气去。所以这50年,我和老伴基本没打过架,吵架的时候也不多。这50年,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没有花前月下的谈情说爱,没有光宗耀祖的成就。我们只有咱老百姓踏踏实实,安安稳稳,自食其力,平平淡淡的生活。这就是咱普通百姓家想要的幸福生活。我和老伴手牽着手,肩并着肩,一步一个脚印,走过这50年的岁月。

今后我还是要和老伴携手并肩,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天地尽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湘文艺】杨郴平/永忆梯伯
小说||月落了(节选二十五)
福妻福气
十条笑话:老伴说:再拼一拼,这胎一定要有个女儿
两个儿子媳妇出外打工,张老汉老两口一天都干些啥?
柳线|​菊花黄,满地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