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小星点”、“小黑点”’“小白点”,缺点还是优点?



“小星点”、“小黑点”’“小白点”,关于这些小点点难得壶途发现有些壶友身陷其中,误区不少。所以综合众多资料,我也来说几点。

      宜兴出产的紫砂矿,属粉砂质沉积岩,硅、铁、铝是他为主要成分。这三中成分在紫砂中够成了石英、高岭土、赤铁矿和云母等这些化合物。
      有时候我们在壶身上看到些小黑点,小星点,小白点。其实这都很正常。在说清楚这些点点形成原因之前,我不防先说说一则趣闻。有一阵子,台 湾的玩壶人不太了解紫砂的基础知识。竟然用自己独到的眼光以工业成品的标准来衡量一把紫砂壶质量的好坏。用这种工业标准来看一把紫砂壶,"小黑点"、"小星点"、"小白点"自然就成为壶的"大缺点"了。为了克服壶面上产生这些个的"缺点",为了使紫砂壶更适合以工业眼光衡量茶壶好坏的消费者的口味。炼泥人就发明了一种叫“泥浆冲砂法”的制泥方法。泥浆冲砂法是指把原本应挑选出来的含有稍许杂质的矿料,不经挑选,再次用机器高密度粉碎,使其杂质颗粒直径更小,在烧制后用肉眼就很难看见了.这样做实质上泥料的纯度没有提高,而表面上却看不到"星星点点",看起来似乎还更“美丽”,而且泥料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利用,降低了成本,做出来的壶还深受欢迎,制泥人当然乐意.试问,没有经过杂质挑选的矿料是好的矿料吗?紫砂泥捣得太碎了制成壶后,把玩手中会不会失去了“砂感”?经过思考,在下觉得此“泥浆冲砂法”实不可取。但反过来用传统"手工制"或"正常机制"对坭料要求还往往大大超过"泥浆冲砂法"标准,在矿料挑选中以最大限度的把能够挑选出来的杂质统统去掉,成本自然也就提高了。我问问大家,"手工磨制"或"正常机制"这两种方法炼泥制出来有些“小星点”、“小黑点"、“小白点”的壶好,还是“泥浆冲砂法”炼泥制出的杂质虽多却看不着的壶妙?
      回过头来说说“各小点”的成因。从上述紫砂泥的组成成分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紫砂泥里肯定含有云母。云母在烧成的壶表上看起来就是闪烁的小点,也就是我上面说的“小星点”。
       1, 云母< R+R23+〔AlSi3O10〕(OH)2 >是一种混合物,属铝硅酸盐矿物,它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是两层硅氧四面体夹着一层铝氧八面体构成的复式硅氧层。由于云母硬度不高,当达到云母熔融温度时,它可与其它矿料相溶,增强泥坯之间联结.云母在1050度结构破坏.但不会挥发,所含物质汽化温度要高的多.宜兴紫砂的最佳烧成温度在1100度-1280度之间(根据泥料的不同),云母完全汽化挥发的温度远在1280度之上。所以在壶表残存云母是正常现象。加之以前看到的资料,我自己理解为,窑温高则壶表“星点”少,窑温低则壶表“星点”多。这也是从壶身衡量窑温的一个标志。

       2, 壶身偶尔也会出现黑色小斑点,黑色斑点是Fe或Mn等金属化合物的聚合不熔物。上过中学的朋友都知道,氧化铁(Fe2O3)煅烧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Fe3O4),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颜色是黑色的。这也就是我上述所说的“小黑点”。
       3, 另外,由于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以碳酸钙(CaCO3)为主的化石在高温烧成中变成了熟石灰,形成壶面上的“小白点”。冲泡中吸水膨胀,后脱落。产生了所谓的“灰爆”(即茶壶表面的瑕疵点)。这些在泥料中都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紫砂泥料本身的一个小弱点。
    “小星点”、“小黑点”、“小白点”这些特征不出现反而说明此种原料不是手工磨制或正常机制的,而是用了“泥浆冲砂法”,或者用其它含云母少的矿源(有可能不是紫砂矿)来代替的,是一种人为的故意的对自然材质的自然美的破坏。一个老壶友跟我说,我对没有“小星点”的紫砂壶不感冒。呵呵,其中原因经过上述一翻话大家都知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紫砂壶上的黑点
壶表面的“白点”、“凹坑”、“爆子”一定是毛病吗?
紫砂壶上的黑点,到底是不是缺点?
紫砂壶鉴定-高级秘籍(辨别真假与选购篇)
朱泥和紫泥,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紫砂泥料知识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