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87陈何芳/靳娜:硕士生买课学习的同伴交往类型调查


  全文共5071字,按照“驱策型-表率型-缺失型-虚设型”逻辑,探究“如何驱策?如何表率?为何缺失?为何虚设?”

关键词:硕士生;买课学习;同伴交往;调查

摘 要:硕士生买课学习中的同伴交往,经调查发现存在“驱策型交往”“表率型交往”“缺失型交往”和“虚设型交往”等类型。首先是同伴交往提供了精神支持而实现了“驱策”;其次是同伴交往发挥了带动作用而提供了“表率”;再次是无同伴状态下丧失群体归属感而感受到“缺失”;最后是学习群组空有其表难以相伴而沦为“虚设”。

买课学习在中小学被称为“报班”,其实在大学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存在如文科硕士生也常常会“买课”来接受一些非正规教育。访谈发现硕士生买课学习中会经历多种类型同伴交往,值得基于个案开展分析。

同伴是学习者在实践领域所接触的“重要他人”,同伴交往以言语交流、情感表达、替代性经验等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佩斯在其就读经验问卷中,也将“生生互动”作为影响学生就读经验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硕士生买课学习中,考察同伴交往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同伴因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驱策型交往:同伴交往提供了精神支持

S6和S8经历了“激励型”同伴交往。S6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原理专业,买课学习街舞。她说:“刚开始思考要不要报班的时候,我挺犹豫的。觉得它强度太大了,会有畏难情绪。但是因为上了体验课,我就和我的同伴交流了一下。我说我头一次觉得跳这个舞原来这么开心,就是真的,它虽然跳的时候很累,但是你那种开心,你真的是没有办法表示。因为它的那个乐曲是真的动感,就也很流畅,很好听,你就跟着这个舞蹈动起来,而且还很有节奏。你就那种快乐的感觉,就反正之前我是没有亲身体会的,就和看别人跳是不一样的感觉。然后她就说你就是要关注那一点点快乐才要跳下去,听完那句话,我就觉得说得很对,就是还是会想着那一点点快乐,跳下去。”在S6的学习历程中,同伴的鼓励与疏解为其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S8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学前教育学专业,买课学习“英语流利说”。S8也表达了其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有的时候遇到困难,比如说瓶颈期,然后大家就会在群里相互吐槽一下,安慰一下,鼓励一下,然后就觉得又找到了动力和方向。

“同伴交往提供了精神支持”而能实现驱策。S6学习街舞的最大诱因在于其本科舍友,这位“同伴”是狂热的韩风热爱者,喜爱跳舞并经常在宿舍分享街舞视频。S6在舍友带动下,对街舞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尽管S6在体力和节奏上都存在身体劣势,在学习中也有很多心理挣扎,但同伴激励提供了精神支持,促使其勇敢面对挑战。可见,同伴的“驱策”表现在学习选择和学习过程两方面。非正规教育内容的选择有时具有偶然性,存在“模仿他人”的状况,也会“因人而异”,体现出某种偶然性或“人际缘分”。而在学习过程中,同伴支持也促进了学习坚持。比如S8通过向同伴倾诉学习困境、分享学习感受,厘清了学习认知,调整了学习期待,也利于保障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

二、表率型交往:同伴交往发挥了带动作用

S8、S3、S4、S1和S16经历了“表率型”同伴交往。S8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学前教育学专业,买课学习“英语流利说”。她说在学习中“遇到了一群志同好友,就是组建了一个群。也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然后看到了很厉害的人,就是里面有各种身份的人,然后他就会讲他为什么坚持,然后我现在的那个组长就是算是一个很厉害公司里面的总经理,然后其实他每天非常忙,他还有两个孩子,相当于一个宝爸,但是他每天就能打卡一个小时左右。有的时候我也会想要放弃,但看到他,就会想我每天在学校也没什么事情,我就是学习,你看人家,每天有那么多工作,我呢,相比之下就很惭愧。”S3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学前教育学专业,课学习英语口语。她说:学习英语口语的都是各大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大家都挺有想法的,然后就促使我也很努力,因为觉得别人都努力,自己不努力就是浪费时间。”S4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学习英语口语。她在与榜样同学的交往中找到了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我有个同学就很影响我,她是个很励志的同学,因为我们本科是二本的学校,现在就考上了人民大学。她就是一个很自律的同学,她一般到点就会做什么事情,像她晚上吃过饭,就会背个什么英语什么的,就这种精神就很感染我,我也会跟随她的脚步去做,可以说是我的榜样了。也让我认识到学习是终生的事业,即便上了研究生也不能懈怠,而且也正是她对英语的重视,也让我坚定了不放弃英语学习的想法。”S1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美育学专业,课学习舞蹈。S1体验的同伴激励是源于同伴之间学习氛围的创设:我们舞友里面,他们有的去的比较早,然后会跟着音乐练,然后这个时候我觉得的气氛就很不错,然后这个氛围就可以,跟着大家练,强化自己的记忆,达到熟练。”S16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课学习英语。她说:口语课是到那个班级里,每个人都有小组的交流,会两个人分成一个小组,每天有一个口语的定量的练习和打卡,每天要有半个小时,所以和搭档的联系会很密切,我和我的搭档会每天晚上九点钟在宿舍楼下约定打卡,从冬天打卡到了夏天。在这一过程中,其实自己有时候也想偷懒,但是每次都会顾及我的搭档,就觉得不能辜负她,所以就这样一直坚持下来了。

基于“社会比较”的行为强化和榜样学习做出了“表率”。鲁博尔等人的研究发现,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与同辈进行社会性比较,到 9岁时就经常使用社会性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能力[1]对于渴望社会认同的大学生而言,社会比较是其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重要途径。在社会比较中,重要他人作为学习同伴中的焦点人物,对学习者的社会比较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重要他人在学习者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牵动学习者的神经,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者就是在与学习同伴、重要他人的交往互动中,经历“比较-自省-调节-塑造”的过程,从中得了学支持。

基于“同伴合作”的小组互动和行为激励做出了“表率”。同伴交往也体现为同伴合作,无论是双人合作还是小组合作,都需要频繁的互动,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合作学习理论的代表学者Slavin,R.E.认为,同伴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小组成员为达成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动机[2]合作学习中的正式或非正式联合,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让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将个人学习力转化为集体战斗力,有助于共同克服学习懈怠,加强持续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基于“重要他人”的情感激励和信心维护做出了“表率”。同伴的交往除了体现在言语表达层面,也体现在行为模仿层面;既能增进学识技能,又能涵养情感与信心。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同伴是最重要的参照者和陪伴者,相同的学习经历使彼此信息融通、情境相同,对各种困难能够感同身受。在双人或多人的同伴关系中,表现优异者往往自带“榜样”光环,成为“意见领袖”,对其他同伴的学习产生参照和指导作用。而来自同伴的表扬和理解,也能弥补学习中的失落感,满足学习者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学习同伴是非常亲密的伙伴关系,带有“亦师亦友”的性质。日常学习中的倾诉情绪、表达自我、反思感悟,都利于形成情感支持,促进学习坚持,帮助学习者克服困境、树立信心、增强毅力。

三、缺失型交往:无同伴而丧失群体归属感

S15经历了“缺失型”同伴交往。S5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原理专业,买课学习日语。S5在其线上日语学习中谈到了对于“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缺失的感悟。“有时候学个东西,可能跟从小在学校教育环境里成长起来有关系,很希望有个人跟你一起做一样的事儿,你很需要有个伴儿,你很希望学什么身边都有个伴儿一起做。其实生活当中,你会发现,而且越往上(学历层次越高)越发现,生活真的很难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且有时候,志同道合的也不能一路走到底的那种。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要自己面对,你想要陪伴的时刻,你能陪伴到的时刻其实还是很少数的,有时候靠外界还是挺难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他正好想去,你也想去,有时候是挺难的。

“无同伴而丧失群体归属感”有损学习的体验和成效。正如S5所言,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习惯了学习陪伴,很希望身边的伙伴与自己做同样的事,以减少“孤独求学”带来的不安。哪怕在学习上没有太多交流,仅仅是形式上陪伴,也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心理能量。这种心理需求源于学习者对群体归属感的依恋。归属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个体对特定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与维系[3]归属感则反映了个体对从属关系的依附心理,是在从属关系中获得的安全感和落实感。有研究表明,研究生具备专业归属感,但群体归属感不足。这是因为研究生导师制及分专业的学习与研究,能够带来专业归属感;但研究生常常以个体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选题各异,学习和生活都在狭小的专业领域之内,就会缺乏体归属感[4]买课学习与此类似,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寄希望于可遇不可求的网络交往。如果买课学习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就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不利于学习坚持。

四、虚设型交往:学习群组空有其表难相伴

S18和S11经历了“虚设型”同伴交往。S18来自社会与发展学院的社会学专业,买课准备国际注册会计师考试。S18就坦言,“怎么说呢,毕竟这个班是临时组成的,而且大家都是不同专业的人聚在一起,大家之间并没有那么互帮互助。”S11来自文学院的文艺学专业,课学习Python编程。S11也表示群组交流对其作用不大,“我们当时有一个群,大家就会在群里一起交流,共享问题,就很像知乎一类的解答问题的渠道。因为写代码的时候,很多就是很奇怪,就是原模原样写下来,就总是不行,所以大家都会在群里共享一些问题,也会积极去解答。但其实对于我而言,我和学习编程的小伙伴还是没什么太多的交流,更多的交流还是来自于同事。”S11也承认,从学习群组中收获甚少主要还是其个人的原因。

“网络便利了学习群组的存在”得益于科技赋能。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教育领域的沟通也从原来的当面交流,越来越转向线上的虚拟交流。在买课学习中,教育机构普遍都成立了专门的学习交流群组,作为学习服务的载体。一般而言,学习群组的建立旨在构建学习交流社区,学习者可以在其中交流学业困惑、表达学习感受,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质量。虽然这种学习群组普及率很高,但未必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会构成形式主义的假象。

“同伴虚设”反映出教育机构疏于引导与服务。有些培训机构仅仅通过建立群组来提供交流渠道,却忽视沟通渠道本身的价值,使得学习群组徒有其表。实际上,这也与培训机构的营利性有关,即课程提供方忽视学习效果,重招生轻培养,不愿投入过多资源来提高支持服务的质量。但从长远来看,教育服务质量关乎培训机构的社会声誉,应该通过更深入的服务来获得消费者信赖。

“同伴虚设”也源于学习者的互动意识淡漠。有些学生对于学习交流的主动性不高,学习互动意识不强,不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帕斯卡雷曾指出,“生生互动”对于学习产出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习者互相交流、主动探索的重要途径,学习者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基于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从中获得直接经验。许多教育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学习是“通过经验转化创建知识的过程,知识来源于经验的获得和转化过程的综合。”[5]这里所说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一种相对的划分,比如“基于同伴交往的学习”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在交流和互动中增长学识技能;而“基于书本课程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间接性,是“教材”“教师”承载的间接经验的学习。直接经验的获得更容易形成知识积累与能力储备,也能兼顾知识消化与情感交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之,同伴交往在保障教育质量、提升学习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同伴交往能够提供精神支持而发挥“驱策”作用,能够通过榜样带动而发挥“表率”作用,从而有利于学习者稳定学业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相反,无同伴状态下则会丧失群体归属感而感受到“孤独”,网络时代尤其要避免“群组虚设而实难相伴”的状况。


[1]龙君伟,曾先.论同辈学习环境及其作用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2):49.

[2]张俊超,李梦云.过程性学习评价如何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及学习效果——基于“H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的数据分析[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56):12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2.

[4]高静.论规模化培养背景下研究生群体归属感培养[J].高教论坛,20112):101-103.

[5] Kolb,D.A.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4:4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向军: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读书笔记20041009
杰西卡|人格面具——社交达人
【新鲜速递-特别企划】|​徐鹤 郑欣|关系泛化与差序传播: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及其人际交往研究
3~6岁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浅谈
认识学习共同体
《一起来咔嚓》活动阐释及主题分析优质教育课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