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33闫嘉慧:大学的创新创业需要怎样的共治

      大学的创新创业非常重要,形塑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了大学在社会中的创新引领地位。在人才培养意义上,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建设。无论是大学还是大学生,都需要具备持续的创新创业能力,以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发展优势。但是,大学的创新创业并非易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保障,对利益相关方的通力合作或者说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文将从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角度,全面探讨大学的创新创业需要怎样的共治。

政府引导:

加强政策导向和制度激励

      政府要以宏观制度框架构建指导大学创新创业。“国家不仅在推动创业活动方面发挥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而且在大学治理中也发挥着强化作用。”[1]

     一方面需要出台提升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政策。2012年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推动大学建立协同创新中心。2015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鼓励大学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活动。2016年颁布实施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大学在建成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体系。美国曾针对创新创业项目制定了多项政策,例如,“创业美国(Startup America)”这项政策,旨在鼓励民众、企业进行大规模创业。这些政策红利有效提升了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规模和效益。因此,政府应支持、鼓励与引导大学开展需求导向、效益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应加快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孵化政策、定向支持政策、投资融资政策、产权保护政策等,推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速增质。

高校革新:

完善结构设计和管理保障

    高校要通过结构制度的改革推动大学创新创业。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其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对于创新创业的落地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是加强治理结构的顶层设计。通过设立较高层次的组织机构来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贯彻落实工作,使其在高校治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立专门机构承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不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科学客观评价,而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涉及的专业、职业素养、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

      另一方面是完善高校的组织制度和保障体系。通过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工作绩效与激励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的改革,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创新创业的制度化,使大学创新创业活动成为一个系统化、组织化的过程。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要建立有限资源的竞争性分配制度和保护性激励制度。不仅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创新创业专项投入额度调整和划拨方式转变的重要依据,而且通过建立大学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来保护大学创新创业的成果。

社会协同:

促进校企合作及资源共享

      社会要密切同高校间的合作促进大学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是高校的“独角戏”,其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一方面是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平台型实践教学课程建设,避免或克服高校自身力量或经验不足推进工作乏力的现象。”[2]高校应更加主动地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培养真正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企业培训课程等转化为教学内容,面向学生设立具有企业应用前景的研发课题,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对创业机会的捕捉能力。

      另一方面是引入产业界优质资源。这需要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把更多外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共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引入产业界资源来大力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聘请产业界和投资界的专家,和高校专任教师合作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3]

学生参与:

实现意识唤醒与能力提升

      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引领大学创新创业。当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为大学生搭建好创新创业的平台后,学生便要积极展开行动。

      一方面是提升学生参与治理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来自内外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外部,大学公共行政部门应承担起对学生主体性的支撑和培育职能,尤其在物质保障、制度设计、环境改良、资源供给等方面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在内部,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是主体意识提升的根本动力,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学生实现了思想意识上的自我发育,而思想上的不断成长又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治理。

      另一方面是注重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不盲从、不跟风,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创业工作;二是要完善创新创业的理论体系,多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加强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三是要积累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积极寻求和认真对待实践锻炼机会,创新创业的成败需要社会的检验,只有成功立足于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才能算是最终成功的。

      总之,大学的创新创业需要多元主体的共治。首先需要政府引导,加强政策导向和制度激励;其次需要高校革新,完善结构设计和管理保障;再次需要社会协同,促进校企合作及资源共享;最后需要学生参与,实现意识唤醒与能力提升。

[1] [加]伊安·奥斯丁,[加]格伦·琼斯.孟彦,刘益东,译.高等教育治理——全球视野、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20.

[2] 李明超.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及其对策探索——基于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

[3]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2)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
观点丨创新创业教育面面观:1个核心、3个难点、4个误区和3个突破点
让大学成为创业摇篮
创新创业需要课程教学吗?创业这门课,究竟怎么教?
不能将创业教育仅仅狭隘化理解为创办企业的教育
办学有特色、学生就业好!这所大学是怎么做到的?| 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