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63龚佳敏:我国高校医学生培养如何改进:数据比较视角

      医学高等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医学人才的重任,而医学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例如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与民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国内外临床医学高等教育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大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一文的研究结论,中国医学生在自我认同感,多能高效和人文情怀方面的培养与国际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专业知识方面,中国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临床思维优于国际水平,课堂参与度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低于国际水平。基于此文的数据比较,本文将参考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从专业认同、专业知识、支撑能力、人文情怀四个方面,简析我国医学教育的改进策略。

增强专业认同:

理解医患关系中西差异以坚定专业信念

      专业认同包括未来规划度,自我认同感,榜样意识,职业荣誉感与崇高感。中外医生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上的差距难免造成国内医学生自我认同感变低的现状,疫情前国内医患关系异常紧张,伤医杀医频频出现,亦加重了这样的情况。疫情后,在许多最美逆行者的医护人员们的努力下,医患关系有所缓和,但矛盾依旧存在。那么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们的自我认同也十分重要。通过医学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医患矛盾,缓解医患关系是否可行?这个问题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或许高等教育也难以改变。

拓展专业知识:

增加虚拟型临床实践并创造性借鉴经验

      根据上述调查,60%的中国医学生表示接触临床过晚是影响自己专业技术学习的重要因素,并有62%的中国医学生表示基础学习和临床实践差异过大,难以与临床结合。

      那么,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需要紧密联系临床实践与专业知识。医学的特殊性难免导致实践机会的珍贵,临床不能试错,难以直接提供实践机会,现在我国也在推进模拟临床实践与课堂相结合,虚拟平台建设,等等。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也在积极吸取国外的教学方式:小班化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等。但是如何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西方教学模式,还需要继续摸索。不应生硬的结合,单纯以添加相关课程和步骤的方式融合。传统教学模式的课业负担已然饱和,国内医学生的课程安排饱满,课余时间紧张,而西方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课后学习,课前准备。如何平衡好两种教学方式,柔和的融合两种教育模式的优点,需要医学高等教育重视。

增强支撑能力:

增加实践训练提高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上述文章显示,中国医学生在对于社会实践参与程度和社团活动的参与程度得分低于国外医学生,且仅26%的医学生表示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大学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建设各色社团,推动医学生从高中的“唯读书论”转变到大学的注重全面发展。医学高等教育课程中常常安排有需要团队协作的作业,确实存在团队协作上的问题,“一个大神带飞”,“摆烂”的拒绝合作,抗拒合作等等造成团队协作难以完成。如何从根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积极性,队长会带队,队员会配合十分重要。在医学社会工作中,团队协作十分重要,医学高等教育也应该紧跟需求,注重培养。

培养人文情怀:

促进德育的内化并多途径厚植人文底蕴

      医学内容的特殊性导致医学成为一把利刃。是生存还是毁灭,是保护还是伤害,完全取决于持刀者的选择。医学高等教育的人文情怀建设是重中之重!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难题,也是教育者的最高追求。医学高等教育如何将人文情怀切实的植入每个医学生的心中,让医学生从心底里有医德的信念,有成为榜样,成为先行者的决心十分重要。

      还记得入学时慷慨激昂的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医学生很多在选择专业时就有一片热忱,医学高等教育需要让学生的不忘初心,助推医学生的德育建设。如何在负面社会新闻中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如何在学业困难和学业成就感获得感缺少中鼓励学生砥砺前行?人文关怀需要医学高等教育的上层管理者们好好思考。

      同时,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重视。课业负担,未来的职业带来的压力和使命感,无法面对生命的流逝等等。

      总之,医学高等教育仍然任重道远,医学类职业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发展,仔细斟酌改变,不能随意拿学生当小白鼠实验五花八门的教育方法,也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找到逐步改进的正确方法。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南京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个案分析
高校要自觉践行文化育人
我们从钱学森那里学到什么?
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俞敏洪:是什么样的精神让我们一直勇往直前?
学科竞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战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