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68刘钰:惩罚体现出何种教育性趋势——《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惩戒也开始与时俱进,探索符合新兴人类的惩戒方式。下文基于《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从“力度降低”“焦点转移”和“正面管教”三个方面,具体阐释惩罚体现出何种教育性趋势。

力度降低:

刑罚对人的约束力和威慑力不断弱化

      自人类社会诞生之时,刑罚似乎就已经出现,它和权力相伴而生,刑罚的实施是权力的体现,也是一种规训。

      威慑主义刑罚在古时大行其道,统治者将刑法展示于公众之前,通过对犯人施以酷刑来警示人民。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先秦时期,都有众多可怖的刑罚。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启蒙运动的出现与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公共景观的酷刑,越来越单独无人性的刑法被废止。更少的的残忍,更少的痛苦,更多的仁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人道”已经成为立法的趋势。废除死刑的言论不断出现,有些国家甚至付诸实践,刑罚对人的约束力和威慑力似乎有所削弱。

焦点转移:

惩罚日益关注精神并从具象走向抽象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提出,刑罚以温和的手段日益转化为一种隐藏的、心理的统治。马布利总结的“如果由我来施加惩罚的话,惩罚应该打击灵魂而非肉体”最能体现这种焦点的转移。

      根据福柯的观点,惩罚应该降临在肉体的死亡以深入灵魂、思想、意志和欲求的惩罚代之,在对罪犯进行惩罚时,引起他犯罪的性格、心理、行为等一系列因素也将受到批判和惩罚。而罪犯在接受惩罚和监督中,他的危险心态被消弭,犯罪倾向被改造,灵魂的惩罚代替的肉体的惩罚,犯人在一定程度上被教化。

      近现代的死刑的执行越发私密和短暂,犯人的处决不再公开,而是采取一种封闭、隐秘的方式,处决的手段也尽量温和而短暂,枪决和注射为常用方式,司法与执法严格分开。

      这些举措让罪犯不会再以弱者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尽量减少死刑的执行对人们的心理冲击,从心理学的视角将惩罚脱离了人们日常感受的领域,进入抽象意识的领域。

正面管教:

形塑法治文化并保障人权以加强感化

      近现代法治生成的法治文化,越来越增强了惩罚的教育性意义,倡导出“正面管教”的理念。当前的各种方式使刑罚的教育作用更加明显,也减少了刑罚的残酷性,将刑罚的灰暗尽量遮掩,展现其人道的、光明的一面。

      这种正面机制又反过来让人们自觉拥护法律,当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对犯罪嗤之以鼻、对罪犯极为敌视时,歹徒会放弃会受到舆论谴责的图谋。而当监禁的犯人被剥夺自由,但却享有足够的人权保障时,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将“惩罚”覆盖在“教育”之下,想必也是更容易令人接受。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正面管教》读后感一
正面管教读后感10篇
刘向军:《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清朝末期,惩罚犯人的刑具,镣铐和木枷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