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98纪芊一:教育如何顺应天性——《人类的误测》读后感

      教育需要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独特天性。但顺应天性并非一帆风顺,还会面临挑战和阻碍。下文基于《人类的误测》读后感,从“拒绝恶意测评”和“顺应自然天性”两个方面,探讨教育顺应天性的必由之路。

拒绝恶意测评:

刻板印象和标签化产生制度化禁锢

      古尔德曾经想要把“我们深重的罪孽”作为书名,最终为了不被一贯的偏见与贴标签式思维误判而改为“人类的误测”。如果仅仅是这一点就可以体现所谓固有刻板的印象与其惯有标签,就足以让事物本身的含义被颠覆,那我们不禁反思,所谓教育与天性,是使其得到更好的释放还是被禁锢在这个框架中。

      达尔文认为,我们的罪孽更加深重是因为我们的制度而不是自然法则。这一定意义上也说明,湮灭人才的也许不是天性本身,而是人们对其与生俱来的刻板印象和标签式偏见。正如比奈所说,天赋主义的解读只会给孩子们打上不可教化的烙印,因而会产生一种有悖于他们天性的结果—一种彻底而可悲的被后来历史所证明的恐惧。

      比如,某一个学生在一个领域突显了出乎常人的天赋,知晓的师长也许会不断地施加这种希望,或者演化为一种道德式的绑架。就如同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威尔,他出乎人意料的数学天赋被发现,也许教授也只是处于好心的想要加以利用,但是他是否考虑过威尔的心理状态和他的心智?如果我们反过来看,某个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扣上淘气的帽子,或者是说一些已经成为所谓的社会共识的观念,这到底是一种促进还是囚禁?

      在教育的辨别上,智商测试最初的初衷是识别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帮助他们,20世纪,很多科学家都试图找到人的先天智力指数,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也许某种情况下,智商测试给予了部分人勇气与自信,但是更可能是一种束缚。智商的数值是一种体现,当个体的思维被量化被等级化,成为单一冰冷的数字,教育的意义在于何?

顺应自然天性:

信任鼓励并适配个性才能借力天性

      教育是全面的,多元化的,天赋是变化的,且其展示需要的是个人的意志,和其价值取向的变化,所谓冰冷科学的数据不过是无把握者给自我打的强心剂,真正的教育本身是天性,它应当是天性的旁观者,或者是说,并肩而行,引导的是内心的动力与其自由意志,而非揠苗助长与激素式触发。

      所谓天性,不过是一开始还未修饰的模样,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它并不是多方面能力的叠加,而是不同情况下的有机结合。人类是社会的生物,后天的影响依旧很大,教育的意义在于,如何将个体本身与标签和偏见剥离,给个体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即,天性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更多是教学生如何认识天性,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我们应该反思,教育的起点不应该是充满主观臆想的歧视,数学也不能测量与代表一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生物决定论”与“基因决定论”带给我们的过度偏执,更应该相信的是,我们后天每一天的努力与尝试都是值得的,我们的生活写在分分秒秒之中,而不是我们的基因代码之中。

      教育应该是带着无色眼镜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他的每一个能力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与认可,我们无权去插手其他个体的选择,我们仍然相信教育在后台影响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谓已有的科学依据和精确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没有任何科学能比你眼前鲜活的,充满无限希望与可能的个体更加有说服力。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工来自人类的天性,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其实并不大?
当过乞丐,上过央视,她是1600个女孩的母亲,却因记者一个问题冷脸:孩子的软肋,你别碰!
躯体•偏见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所有的关系,都是我们与父母关系的翻版
20210916:哪些品格,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 |《孩子的品格》
《论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