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63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应用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学说,属于“社会认知行为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关注的是人性及其行为的因果决定模式。班杜拉认为,在个体、环境、行为这三个因素之间,每两者都具有双向的交互决定关系,从而构成决定个体活动的三元交互决定系统。其中“个体”指的是人的认知能力、观察学习能力、对结果的预期等;“环境”主要指外部环境等各因素;“行为”则是个体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等。班杜拉认为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这种“交互决定”涉及到三对双向交互决定的过程:首先,个体与行为之间是相互决定的;其次,个体与环境之间也是交互决定的;最后,行为与环境条件是相互决定的。不同于“个人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个体环境互动论”,班杜拉强调了个体、环境、行为三个因素之间的普遍关联,认为“每两者都具有双向的交互决定关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构成交互决定系统的三个因素具有同等的交互影响力,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以“教育学硕士生的自我效能感”为例,“个体、行为、环境”三者都会产生影响,“现状-问题-对策”的相关分析,都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二、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同样是班杜拉的学说,是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用于解释在一定情景下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自我效能对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水平,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对自己具备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能力的自信水平。所以,“自我效能感”体现的是自我评价,而不是客观的“胜任力”。譬如有的人即使有能力,也就是胜任力强,但由于对自己不自信,即自我效能感弱,也可能无法完成某项任务。

班杜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现自我效能感主要来源于四个渠道:1.直接经验,也被称为过往的成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印象最大,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和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则与之相反。2.间接学习,也叫示范效应。是指对他人活动经历及其成就水平的观察、比较。即通过观察他人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也会增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当观察的对象和自己相似度越高、完成任务相关度越高时,自我效能感提升效果越好。3.言语劝说,是指他人对个体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言语激励。当个体接收到这样的信号时,往往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并且坚持地更长久。而当个体在完成任务且进入瓶颈期时,这种信号的作用就更加显著。4.情绪和生理唤醒,它是指个体对于某个情景或任务时的身心反应。积极的情绪被证实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消极情绪往往表现出抑制。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这四个渠道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形成和产生。

        以“教育学硕士生的自我效能感”为例,人们印象中教育学硕士生的自我效能感较弱。一种可能是存在“学科”的原因,也就是教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门类而言,学科地位不高。正如《围城》所言,“教育学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只好瞧不起教本系的先生。”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个人”的原因,也就是学生因为自信程度低,才读了教育学。并不是学科让学生变得没有自信,是学生入学前就不自信。无论如何,上述“直接经验”、“间接学习”、“言语劝说”和“情绪和生理唤醒”的框架,有助于我们探究教育学硕士生是否真的自我效能感较差,以及“个体层面”和“学科层面”在上述四个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不利状况。通过这样的框架来呈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对教育学硕士生的自我效能感实施心理测量,改进他们的自我教育,并进一步探讨教育学硕士生培养中,“学科”和“院校”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和途径,凸显“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教育学视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互决定论
重要考点归纳——班杜拉学习理论总结四川教师招聘中学备考资料
班杜拉逝世 | 这些在教育学考研中常考的理论
心理学笔记|第11章 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
远程教育作业
自我效能感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