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74大学生的能力学习

人类学习的主要目标,经历了从知识到能力的历史转变。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为代表的形式教育学者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是否更好地训练智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教育理论家致力于把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认为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也包括为提升能力而开展的学习,“强能力”成为社会对于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期待。

一、为提高学习能力而学习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拥有学习能力异常重要。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学习能力的精进不限于大学,但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效果显著。有些大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沿用普通教育阶段的“死学”,唯书本论或只是死记硬背,就会事倍功半,学而不会。这就倒逼他们必须提升学习能力,比如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习技能;在探讨的基础上习得思想。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大学生面临知识的学习内容多种多样,不仅要学习显性知识,还要关注情感的学习、意志的学习,这样就会产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压力和动力。同时,大量的学习也会实现学习能力的“刻意训练”,产生“熟能生巧”的效应,让大学生在老师、学长、同伴的多重教导下,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为提高实践能力而学习

大学生实践能力通俗的说就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这与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生活阅历、所处环境都密切相关。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实践能力的多样性。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一般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中。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较弱等问题,所以需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锻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无论是担任学生干部,还是参与社会实践工作,都有利于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而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如果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欠缺,就会削弱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职业过渡的时间拉长,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人职匹配”。但大学生一般毕业后就将走向社会,其实践能力培养比其他阶段更为迫切。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学会做人做事,掌握开展生活与工作所需的多方面技能和技巧。

三、为提高创新能力而学习

创新创业能力在近年来得到了特别的强调,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可以开阔视野,感受到大学及整个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鼓励和扶持。虽然我国十三个学科门类的创业潜质具有差异,但创新精神具有共通性,需要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和发展理念。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比如用超越思维看待困难,不再固守有瑕疵的方法,而是放弃僵持,用更加灵活的思考来探索新的问题解决之道。在实践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大赛、科技竞赛,努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当然,最基础的创新能力实际上体现在日常学习中。大学是从事高深学问的搜集、整理、传承和创新的机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全程参与知识的创新。比如通过社会实践搜集到新近出现的知识、对搜集到的一手材料进行整理、通过研讨或文字来呈现新问题、提出基于自身独特视角的新观点、运用新方法等,都可以体现知识的创新。大学生“与众不同”的活动参与得越多,越能提高创新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创新能力不仅是遥不可及的创新创业,不仅是高不可攀的科技创新,更主要的还是知识探究中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探索。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的学习,只要不断坚持,都能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为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学习,更加注重开放性、灵活性、探索性和新颖性,能够让大学生的头脑更加灵活,更擅长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在问题解决中提升综合能力。

四、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著名的“冰山模型”认为,人员的个体素质可以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是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深层素质。这些素质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学生的学习,同样体现出为增强个人素质而开展的学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对大学生质量的热切期待。

但是,大学阶段的素质养成不如普通教育阶段那样重要。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大学生首先要学习“冰山以上的部分”,即知识和能力;之后才能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自然而然地提升深层次的素质。这是因为核心素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中小学阶段更有培养条件。但是,高等教育阶段仍然需要进行核心素养的延续与提升,并融入专业教育的成分。

首先,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大学生需要培养责任感和服务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专业文化素质方面,大学生要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通过内化来形成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品质。再次,在身体心理素质方面,大学生要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易变的环境中,既面临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又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亟需做好心理素质的维护。最后,在科学人文素质方面,大学生要利用通识教育,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和科技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在上述核心能力中,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中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学会学习是终身教育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实践能力是个体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保障;创新能力则是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厚积薄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出发展的时序性和层次性,前者为后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能力的底部还有核心素养。为了延续和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还要兼顾全面知识的学习;要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从理论性学习走向实践性学习;从模仿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这样才能成为既有智商又有智慧、既有知识又有思想、既有文化又有教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法学大学生职业规划书_职业生涯规划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和的关系
关注创新人才培养 关注大学生就业
开放式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