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1学习动机的纪律要求策略

大学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纪律要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教师跟中小学教师相比,普遍忽视课堂纪律。因为大学生基本都是年满18岁的成人,教师所承担的监护责任降低;再就是大学生的学习范围非常广泛,学习方法更加多元,学生的主体性更强,降低了学习纪律的普遍适用性。
 

      一、教师忽视学习纪律

大学教师不重视课堂纪律,可能是觉得大学生作为成人,不需要管太多;或者认为纪律宽松有利于自主性学习,有长远的成长价值。当然也可能是大学教师处于自身职业压力下,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和心愿来加强学习纪律。再就是严苛的纪律往往还会得罪学生,拉低学生评教的得分,显得“出力不讨好”。
 

      二、学生漠视学习纪律

大学生不重视课堂纪律,可能是觉得自己有自控力,也有一定的学习自由,不需要老师严管;再就是中小学被管得太多太严,进入大学再也不想被管了;而且很多大学老师不怎么严管纪律,也有了示范效应,影响到学生对于课堂纪律的心理预期,对于严管的老师会有心理排斥。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师生对于“宽松的学习纪律”似乎形成了“心照不宣”、“你情我愿”的默契,助长了学习行为的松懈。
 

      三、从细节入手严格学习纪律

针对大学生的不同学习行为,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加强反馈。对于积极的学习行为要提出表扬,而对于不当的学习行为,比如上课迟到、旷课等,教师应当采取惩罚措施。适当的惩罚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惩戒作用,能够明确教育学生“不该做什么”,从而减少乃至消除这些不良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学校也需要组织学生深入学习校规校纪,使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违纪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大学阶段的学习氛围比中小学更加自由和宽松,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宽松也需要一定的前提,要保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保证基本的学习纪律、执行明确的校纪校规,坚持和贯彻教书育人的底线思维。如果这些底线性的要求都不能严格贯彻,就会“物极必反”,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利于良好学习行为的产生和坚持,不利于大学优良学风和校风的营造。

总结前文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励策略,可见其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和交织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仅需要学生个体内在的努力,还需要有多方面外在力量的保障;不仅需要内部动机的维持,还需要外部动机的刺激。只有整合个体内在力量和环境外在推力和拉力,促进学生内外部动机的相互作用,才能促进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整体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学生素质和成绩的有效方法
深层学习与支持深层学习的教学策略
【北城•学报精粹】大学生学习模式新视野
学习动机及类型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题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