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4陈思瑶:研究生招录中的“两难”困境

在本科教育日益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时代,研究生教育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而保留一定的精英性质,在整个学术体系中的地位较高,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更大。因此,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否公平有效不仅关系到人才选拔,而且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中存在着以下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一、“两难”后果:统招“应试化”VS推免“出身论”

对于普通二本院校来说,由于报考者和愿意保研者较少,因此就不存在这种冲突。但对于一些重点高校的王牌专业来说,就存在着报考人数过多,并且过线人数也多的情况。一些非重点高校的本科教育应试化趋势明显,学生应试能力非常强,但知识面狭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创新能力缺乏。这些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不利的初始学历,他们在当前这种应试色彩浓厚的研究生统考模式下,可能会考出比较高的分数。这就导致大批真正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学术潜力强的学生被淘汰。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进一步发展,很多重点高校不断扩大本校优秀本科生的保研比例,认为本校学生高考分数高,学习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更容易在本学科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比那些只会考试的学生潜力大得多。然而,保研率过高却会危害社会公平,导致不公平的竞争,还可能加剧研究生招生中的寻租现象。并且,只是因为初始学历不好而减少非重点院校学生的读研机会,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出身论。因此,如何合理确定保研生与统考录取生之间的比例,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维护读研机会的相对均等,就成为研究生录取环节中急需调和的冲突。

  二、“两难”权重:初试“难考察能力但够客观”VS复试“能避免应试但太主观”

由于研究生统考基本延续了应试教育思维,人才选拔效果并不理想。为保证选拔生源的高素质,一些重点高校就通过复试环节来剔除其中的高分低能者,纠正初试环节的偏差。这种方式与单纯地提高保研比例相比更容易被社会接受。然而,如何确定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权重又是一个难题。越是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报考的人就越多,应试倾向的学生比例可能也就越高,初试的选拔效度就越低,复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就应该越高。然而,复试较强的主观性使其寻租的可能性更大,相较于复试成绩,初试成绩具有更大的客观性,更让大众信服。这样,如果过度提高复试成绩的权重,就可能为教育寻租大开方便之门,但如果复试成绩权重过低,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初试与复试成绩权重的调和,也是研究生录取环节中的冲突之一。

  三、“两难”志愿:调剂扩大院校歧视VS歧视引发信任危机和腐败

一些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地区的重点高校面临着另一种问题。它们第一志愿报考学生也不少,上线率也比较高,基本可以满足招生需要,但这些报考的生源大多是地方普通二本院校,甚至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学生。这些重点高校由于地缘劣势和生态劣势而缺乏好的生源,而调剂为这些学校改善生源结构提供了机会。在调剂学生中不乏原985、原211高校的生源,他们因为考试分数达不到理想高校的分数线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因此,在复试中,这些高校偏向于调剂985,211学生,导致第一志愿学生录取比例较低,大批过线的第一志愿非重点高校学生在复试中落马。

这种方式的长远效果令人堪忧。首先,它违背了公平原则,考官的主观偏好导致不公正的评价,对普通高校学生很不利,剥夺了他们平等的发展权,形成事实性的歧视。其次,这样会进一步降低这些高校的生源质量,生源歧视必然导致今后第一志愿报考人数的下降,使这些高校的选择范围进一步缩小,而调剂偏好也使一些重点院校的学生选择其他高校作为考研第一志愿而无所顾忌,也降低了第一志愿生源质量。最后,容易导致教育腐败,复试阶段调剂的主观性与院校歧视为教育寻租提供了机会,必然会加剧机会不均等。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第一志愿考生与调剂学生录取比例的冲突,也是研究生录取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可见,研究生招生录取环节面临着各种效率与公平的冲突。如何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把效率与公平更好地协调起来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按专业录取 益处有多少
2024年研究生备考,心理学A类院校数据!
考研调剂与补救措施
什么是上海插班生考试?上海插班生考试难度有多大?
复旦公布考研录取名单,435分的学霸被刷,背后原因让人心寒!
部分本二本三高校沦为考研基地 学者担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