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79陈何芳: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的“冷遇”

关键词: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冷遇(效果;教师;学生

摘 要: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通常会遭遇三个方面的“冷遇”。首先是效果适得其反,现实中的制度异化因奖惩滥用而导致行为扭曲;其次是教师不以为然,因崇尚学术逻辑而反对精细型封闭性量化评价;最后是学生选择游离,聚焦于兴趣和特长而追求自身成长的最大增量。

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是影响硕士生校内学习的重要制度。以所调查的A校b院为例,该院各项学业奖励都以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为依据。在“综测”评价指标中,由于“思想品德”和“专业成绩”差别较小,竞争领域实际上集中在沙龙讲座、学术竞赛、论文发表、组织任职、志愿实践、文体活动这六个方面。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在广受追捧的前提下,也会遭遇一些冷遇,反映出该制度的效果问题,以及对于硕士生导师及硕士生的适切性问题。

一、效果适得其反:现实中的制度异化因奖惩滥用而导致行为扭曲

A校b综测制度中的“讲座”和“读书会和学术沙龙”为例,二者的功能非常类似,前者适合于开阔视野和浅层学习,后者适合于群体研讨和深层学习。但是,因为两种活动经过了赋分量化,“听讲座”成为了学生们“轻轻松松得高分”的制度性首选;而“读书会和学术沙龙”因为需要较多的投入才能获得加分,普及程度大大降低,显示出了“量化”的指挥棒威力。两种类似的学术活动,经过制度的干预而在行动中出现厚此薄彼。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就像是制造出“胡萝卜”和“大棒”,对想要的行为予以奖励、对不想要的行为进行惩罚。如果制度的设计过于明显和严密,学生很容易受到制度的威逼利诱,走向“千人一面”。只有学生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忽略制度性的“胡萝卜”和“大棒”,更加尊重自己的内心想法、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际上,“学生”是一个群体概念,学生内部还分化为不同的亚群体,院校统一的制度很难让所有学生全部受益。所以,一项制度的推行,往往都有“制度的收益”和“制度的代价”,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很难十全十美、一劳永逸。这就要求学生对院校相关的学生制度保持合理期待,不能期望过高,甚至要对制度保持一定的警惕。不能为了制度所承诺的蝇头小利,而忘记成长与发展中的自我设计与抉择。

二、教师不以为然:崇尚学术逻辑而反对精细型封闭性量化评价

大学是以“三A原则”而著称的组织,“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学术自治”(Academic Autonomy)和“学术中立”(Academic neutrality)是这种高深学问机构的精神基石。具体到人才培养方面,教师的教学自由、学生的学习自由,都需要极力加以保障。学校的学位委员会、学校和学院的教授委员会等,要比行政力量更有发言权和决策权。即使在大学生学业上,“学术自治”理念也决定了不可能靠严密的制度来管理学术活动。大学具有“松散联合”的性质,在具体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空白尤其重要,这是增强组织适应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因为过于全面和严苛的制度,往往会造成组织活动的僵化。以N校综测制度为例,“按学习成绩拉开差距”看似“政治正确”,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学生选修的课程存在差异,不同教师给出的分数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实际上,任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并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对每一个学生做出“精准评分”。正如学术界的“同行评议”一样,对大学生评分也不是多多益善,选定“专业的评价者”是实施精准评价的首要前提。除了“专业成绩”和“论文发表”,其他的评价主体及评价的专业性令人生疑,将思想品德、沙龙讲座、学术竞赛、组织任职、志愿实践、文体活动进行无区别的计分管理,很难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厌恶“学术工分制”管理的大学教师通常都认为,精确赋分和数字化管理往往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和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也不宜过于简单、刚硬和细密。

  三、学生选择游离:聚焦于兴趣和特长而追求自身成长的最大增量

硕士生中也存在一部分“觉醒者”,能够意识到“追求功利”对于自身成长的干扰。如果学生改变思想观念,也能够实现学习境界的提升。比如,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受教育一般类似于“卖方市场”,学校提供哪些条件,学生一般都不会主动放弃;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研究生阶段,学生完全可以转变为“买方立场”,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看作宝贵的资源,不能随便投资到不相干、不擅长、不感兴趣的发展方向上。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很多活动,学生要谨慎选择是否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学校提供的机会并不需要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反而是“有舍才有得”。学生要主动聚焦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上,力争最大的“成长增量”。如果学生自己有了取舍,综合测评制度引发的矛盾就不会那么大了。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学生应树立“大学习”的观念,除了课堂上的正式学习,学生的同辈交往、师生关系以及校园之外的个体人际交往,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学习意义与教育功能。如果有这样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学生们也就不会再纠结于院校制度的具体细节。毕竟院校制度代表的是学校和学院作为组织的整体利益,不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需求。

总之,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体现出“全面发展”的导向,囊括了硕士生学习成长的所有方面。但在操作性层面,不同领域的精细计分很难尽善尽美,奖惩的滥用容易导致投机行为。同时,教师崇尚学术逻辑,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也会对这种“斤斤计较”的评价方式表达出“敬而远之”的冷淡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绿色学校奖惩管理制度
考研复试准备期间是否需要主动联系导师?
阎凤桥:从个人的教学经历谈一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
拒订盒饭学生或受企业冷遇
控辍制度
“五维评价”——教育服务时代的教师评价制度--子 筠 若 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