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理情绪比强壮体魄更重要

“ 我总认为,情绪相当于软件,体魄是硬件。离开了软件,硬件就是一堆插在一起的元件,不能起任何作用。

三天前,看上海东方台的新闻:

一位70岁的老太太,劝阻在小区里不当停车的年轻人(新闻所称不到40岁),发生口角,结果年轻人突发心脏疾病去世。

随后,死者家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老太太赔偿,法院判决,驳回此项请求。

当然这是一场令人惋惜的悲剧。具体的过程我们不说了,不是本文的要点。

(以下粗体文字摘自网络)

根据世卫组织(WHO)的定义,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显示,影响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激动 (25.66%)和劳累 (24.53%)。

看来,情绪健康远比我们每周10个小时锻炼得来的“看上去强壮的”体魄更重要。

体魄像一台电脑的硬件,可以用最先进的主板、CPU、RAM来搭建,但是,没有软件,或者软件动辄崩溃,这台有着强大配置的电脑,依然是一台没有办法正常使用的电脑,没有什么“性能”可言。

一、恐怕都有过“发指”的经历

没有遇到过“把我气死了”这种经历的人——起码就成年人而言——可能没有。

我想起码大部分“陪娃作业的娃妈”大概都有过“发指”的体会。要不然,在朋友圈里也不会有这么多堵心的故事来晒了。

人生活在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就算没有朋友的人,也会有同事,退休人士可以把同事关系都撇清,也还有亲戚。甚至还有社区邻里,物业……甚至在买菜时,还是要与人发生人际关系。

常言道,宁可跟明理人吵架,不跟不明理的人说话。

可是你不得不发生人际关系的,完全不可能是与你有着同一个认知层面的人。如果说买菜、就餐、停车等场合,可以通过适当的克制,度过短暂的相互交集的时间,但是你还会有其他不可能撇开的人际交集。

我一直认为在长期有效的人际关系中,最好的是姻亲(新颁布《民法典》的官方说法,过去好像都是直系、旁系这样的表述),因为姻亲是由人后天选择的,基本上能够保证在相同的认知体系(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最近新闻上非常热闹的某明星离婚事件,虽然近日热度很足,但毕竟可以通过离婚来解决,时间一过,也就会达成一个平衡,毕竟谁都没有精力长期去做是非之争。也就是说,姻亲是可以选择,可以调整的。经过自己选择、经营而最终稳定下来的姻亲,往往是人际关系中最美好的一类。

最需要小心经营的,是血亲——如果认知接近,则是幸福。如果认知不在一个层面上,加上它是先天的,很难中断,一旦出现问题,导致观念冲突,就可能使冲突长期存在,而很难摆脱。换言之,导致观念冲突的机会,一直存在。导致“气死”的诱因,也就始终存在。

说得有点远了。

总而言之,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克制力,在同事、朋友、社区关系都能处得很好的前提下,也未必保证一定不会有“令你发指”的事件。

可以说,“令你发指”几乎是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很难避免的事情。

二、不被外界所牵引的“定力”很重要

同样一件事,有的人遇到了气得要死,有的人却当做无所谓。

这是每个人的不同,坦率说,也是先天铸就的。

有强迫症的人,看不得东西堆乱,甚至连朋友圈里看到别人发了8张图,就浑身不自在。

自我意识强大的人(自大的人),到饭店里吃饭,看到后来的那桌客人,上菜比自己早,就要发脾气。

见不得别人好的人,看到别人的舒服,就要生气。如果自己恰好处在不大如意的境地,那更增强了仇恨别人“好”的劲头。

有的人,在每日运动里,看到别人的行走步数比自己多,也要赶在当日午夜之前,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到外面把步数走得超过他人……或者,把总能占据封面的联系人,给删除了!

甚至,有的人只要自己做一点于公众(或者某个小组)有益的事情,就高声叫喊,唯恐自己做了一点点微薄的功德消耗得不够快,如果没有得到赞美,就横生恶气……

各种各样足以影响人们情绪的人和事,其实天天都会在生活中发生。

我们没有能力控制别人发散这种情绪,唯有把自己的防护层,做得厚一些,尽量不为所动。

有句俗语,叫“心量是被委屈撑大的”。有的人一点委屈都不能承受,就要发散出来,影响他人。有的人承受得了委屈,心就强大一层。时间久了,心坚硬如铁,不仅直接加诸于自身的委屈,不再感到委屈了。对于别人所受到的、又散发出来的委屈,也不再能影响ta了——再看到哭天抹泪的情景,ta会用“懒得理会”来处理。

这就是已经给自己形成保护层了。

这个保护层可重要,这避免了25%以上的猝死的概率啊。

辛辛苦苦锻炼,是为了身体健康。而建立情绪保护层,不使情绪发生激动,就可以避免猝死中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不是情绪健康比锻炼更重要的铁证吗?

题图是2018年春节,老威夫人拍摄。

三、远离那些情绪不良的人

上面说的,是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培养不轻易激动的品格。如开篇的例子,同样是因为停车这件事情的争吵(双方都在争吵中,刺激是一样的),但是其中一人情绪没有影响,一人却情绪激动导致悲剧。

第二方面,本来自己没有事,但他人的不良情绪传递过来。虽然这个不良情绪的信息的确传递到达了自身,也不受它的影响,不要因此而引发自己激动。

上述两方面归纳起来,还是“不要为外界所动”。也就是说,外界的影响的确到达了自身,但是这个影响不要撼动自己,不要受它影响。

其实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远离那些不良情绪的人,也就是说,连“接收到外来不良情绪”的这件事,也避免让它发生。

“不出现外来不良情绪影响”,和“虽然接收到外来不良情绪,但自己不受影响”,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其道理很浅显,相当于被人打了一拳,但是不怕疼,和避免被人打一拳的道理一样。

我们纵然有被人打一拳不怕疼的功力,也还是要尽量避免被人打一拳。

为什么这么强调这一点呢?

譬如,有的人心地善良,善于倾听。经常克制自己承受他人不良情绪的发泄(经常在做被打了一拳,但能忍住疼的事)。如果对方明事理,能够理解自己的发泄,是打在他人身上的一拳,因此,以后尽量克制不要这样去让他人承受。

而不明事理的人,因为对方总能承受自己的拳,对方忍受痛了,而以为“打在对方身上没有影响”,以后当有需要的时候,向你打拳来,会变成习惯,而没有内疚——总是将不良情绪向你宣泄而不对你有任何怜惜。积累久了,可能你就发生一次情绪激动而导致猝死——对方还不知道自己的不良情绪是杀死你的一拳。

人的确要善良,但是善良只能向善良人开放,在任何领域,任何方面,都是如此。

从来没有关爱他人习惯的人,往往会习惯于索取他人的关爱。

生活在自我里的人,往往为了达成自己一粒芝麻的利益,不惜打碎他人的西瓜。很多时候,默默地承受被ta打碎西瓜的损失,换来能够远离这样的人,也不失为一项收获。

为什么有的人显得豁达,显得不那么容易受伤?是因为ta宁可承受了这次受伤,而决心从此与那些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外界因素再无瓜葛——虽然承受了此时的伤害,但换来长久的内心安宁。避免了25%的猝死概率,这还是一项划算的买卖。

照片故事:去过圆明园的人应该都认识这对黑天鹅夫妇,上述是多年前拍摄的一张照片了。今年(2021年)秋天的某一天,电视台上播出了他们的又一个孩子出世的报道,播出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

四、明事理的人不是“忘记”,而是不报复

有人说,君子不应该记住过去的事情,尤其是过去的不快,或者伤害。甚至有人以“我不记仇”来标榜自己的大度。

我旗帜鲜明地认为这不仅是一种虚伪,更是一种愚痴。

我字典里的“君子”二字,是孔子的原始定义,即“明事理的人”。

作为一个明事理的人,必须要记住过去,无论是恩,还是仇,都要记住。

真正明事理的人,不是忘记,而是虽然记住了,但不抱报复的心。

我们从小都被这样教导:不要忘记近代以来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这个教育非常对,只有不忘记过去的屈辱和伤害,才能促进来日的进步。

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忘记,不是君子的行为。甚至有“忘记历史,就是背叛”的格言。

历史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交往的过去。有的人同样的错误会一犯再犯,就是因为“吃了一堑”却并没有“长一智”。这是不对的。

我一直主张,人要记住过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为后来的参考和借鉴,既对与同一个交往个体的行动准则进行修正,也可以举一反三,为与新的同类个体交往时做参考。“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这才是学习的态度,人这样做,才会让自己得到进步。

单纯说“不记”过去,那就会反复地重蹈自己的覆辙,那是愚痴的人。

所需要警惕的是,无论怎样借鉴过往的经验和汲取教训,都不要抱报复的心。

既能够从过往汲取教训,又不对过往存报复的心,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人就基本上走在明事理——成为君子——的大道上了。

五、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情绪相得益彰

很多人说,运动促进健康,健康保障长寿。

我开篇就说了,不完全对。

运动能保障健康的体魄,但只是相当于电脑的硬件。而软件,是良好的情绪。

与电脑不同的是,人体这个硬件和软件之间,是相互可以影响的。运动能带来健康的体魄,也能促进培养良好的情绪。

反过来,在良好情绪下的运动,也会让人状态积极向上,收获更多的运动的乐趣和效益。

有的人说,在郁闷的时候,跑一通步就宣泄了。我相信有这样的作用,但是如果在郁闷、失眠、情绪低落时,做一场低强度的慢跑,慢慢释放情绪,可能是有好处的(我也体验过),但如果是一通“酣畅淋漓”的奔跑,恐怕就值得存疑——会不会使没有平复(或者没有休息好)的硬件,受到影响?

最近一直在做慢跑,连Fitspark都有点不耐烦我了,今早给出的提示是:Push to limit!

这场重复6次,每次7分钟4-5区,间隔4分钟3区的间歇Interval跑,是我遇到过的最大强度的间歇了,今年以来只做过两次,其中一次是通过骑行来做的。

家人说:不理它!还把人搞死不成。哈哈

在每周的家庭例会上,与儿子分享运动心得,和强调运动安全,是会议很重要的内容。

与妻儿围绕健康话题,说说一周运动中的乐趣(特别是骑着小折叠车,在拉风途中的各种笑破肚皮的故事),是每周非常快乐的一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六、自悟了了 自得休休
01026 自悟了了 自得休休
《中庸》10句:自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运动不但能够强健体魄还能提高情商
比三观不合更恼火的是,不明白事理
饮食·漫谈 0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