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10KM,很普适的日常课表

“尊崇心率,速度随缘。”

我所有课表都是根据心率来制定的,并且每一个课表都是由热身段+训练段+冷身段完整组成的,所以,很少区分其中训练段是什么配速。一般当做案例来举的,都是这三段都完成后的总平均值。

前几天解析过E区间的课表。

趁着今天训练部分主体是M区间为主,就把热身段切开,用M区间单独跑M10KM。

按照惯例,要统一一下标准,采取的是丹尼尔斯博士的心率分区原则,所谓M区间,就是储备心率的74%-84%这个区间。

01

50分钟之内在M区间跑完10公里

平时都是以时间为统计维度,即“X心率区间跑X时间”。今天以距离为维度,即“X心率区间跑10公里”。这样一来,所用的时间,是在事后的统计,跑的过程中,就是盯住心率区间。

有微量时间窜入其他区间,是跑步过程中有时为了避人突然加速后者闪避,或者时间段末尾冲刺或者收步,都是可能发生的。(我这是有点被人抬杠怕了吗?)

总的来说,除了心率,其他要素,无论是根据步频、还是动态数据,基本都是高有氧区间的强度。

如果我们习惯性从储备心率的50%算起,50-59%是我们熟悉的热身区间的话,那么就是在3区的运动(3区是有氧区这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比M区是有氧区,要容易理解一些)。转换到常用的心率分布,就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在1区为热身区的分法中,5区相当于A+I两个区合并到了一起——在上一篇文里说过,对于像老威这样的健康跑爱好者来说,实际上I区间可能极少机会会达到。

最后配速是这样的。

02


按照配速跑还是按照心率跑

上周,跟品牌厂商方的工作人员交流,我的观点,以心率为依据作为日常健康训练的依据,还是更重要的。这个观点,当然跟厂商代表的观点,也一致。

当然,对于有速度要求的训练者,按照速度来训练,无可厚非。但是这里有个前提:训练者本身的有氧基础是很坚固的。在这个前提下,才好来谈依据心率还是依据配速训练。

如果有氧基础还很差,特别是刚刚开始投身跑步运动的人,快走也许心率能维持在140多,一旦跑起来,纵然是慢跑,也到160甚至更高,在这个情况下,奢谈“依据配速训练”,听起来跟听故事一样。

有氧基础坚固了,会发现有时候即使想拉拉高心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当日课表的区间里,把心率拉到区间的上限,比维持在下限附近,感觉劳累不少。

这种现象,有点像小时候在水里嬉戏:不会水的人,下水就沉底,想浮起来很难。可是对于会水的人来说,在水里捉迷藏,却往往苦恼于沉下去太难、太慢,以至于常常在还没来得及躲下去,就被游戏对方在水面上“活捉”。

有氧基础扎实了,心率变化很平稳,所以,即使想拉高,也并不容易。有氧基础差的人,心脏功能比较差,虽然运动状态并不剧烈,但是心率乱跳,轻易飙升。

所以,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觉得都是依据心率是最好途径。如果有速度追求,以配速作为训练标杆,那也是在有氧基础扎实了以后的事情。

我则始终是心率训练的奉行者。一年难得特意做速度测试一两次。日常见到的速度成绩较好的、较差的,实施时,都是照着心率来的。速度成绩本身,都是事后的自然结果。

就速度这件事,我本身没有什么追求,我一直说,把5公里跑进25分(一般24分内),10公里跑进50分,我觉得对于我的健身跑追求来说,完全可以了。

03


系统给出的“预测”是潜力,激励我们去努力

最近状态有点好,出现Peaking已经有三天了,我知道,这种状态的提示,是很快就会消失的,维持不了多长。

最近的训练后VO2MAX也长了一个读数。Vo2max这个值,有的人把它分成三层含义:一是遗传的,一是自身条件所对应的潜力,一是受制于某些短板,且被短板所制约以后的训练后得数。

怎么说呢,举个例子,我们以一根刻度100的尺子为例。假设你的遗传条件基因使得你最高只能到85,这是遗传值。而你自身经过训练,心肺,肌肉功能等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能把遗传的潜能发挥到接近极限(假设95%),则你的潜力是85*95%。虽然你的潜力很棒,但是有身体硬缺陷(如先天跑姿不科学,难以改良,是发挥水平的最大短板),则你的训练表现还会打个折扣,譬如80%。这样一来,你在训练中得到的VO2MAX,大致只有85*95%*80%。

所以,遗传基因虽然是决定一个人VO2MAX的天花板,但是有可能天花板高的人,由于后天训练不充分,或者短板严重,反而表现不如一个遗传数值低的人的表现。

说到底,还是最短的那块短板决定了最终的演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始终认为,过于关注VO2MAX的预估值,意义不大。将训练后得到的评估,与预估的潜力值对比,看有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以此来验证自己有没有明显的短板),才是正道。

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遗传VO2MAX有多少。但是在Polar里我长期跟踪的潜力值,大概在58上下(围绕着这个数值有小幅波动),而运动VO2MAX则根据当日运动是有氧还是速度的不同,也有所不同。

在Garmin上,我无从知晓潜力值,它只是给出当日训练后的评分值。而且我相信两个体系之间不能直接画等号,因为两家的算法、模型可能也不同。

在Polar中,系统给出的预测是这样的:

而在Garmin上,根据53的VO2MAX,得到的预测是这样的:下图里的数据,是今日拍摄的画面。

老实说,Polar的预测,我觉得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而Garmin给出的预测,对我来说,太……鼓励啦!

我的水平,不足以达成这样高的“期盼”。

04


业余爱好者可以参考的“分数榜”

网上搜罗了一下,有人把10公里的各种配速区间给分了个类,比较有趣。

出于对所用资料的尊重,我把所参考的文章网页一起列出,如原文作者认为这样标注出处的引用不妥当,请告知,我立马全文删除。

说法之一(业余跑者10公里的7个阶级,值得看看 (baidu.com))

60分开外,是快乐跑。

50-60,入门级。

40-50,大众精英级。

37-40,大众大神级。

34-37,业余王者级。

30-34,专业级。

30以内,全国知名级。

另一个民间的标准也很有趣:(最新10公里跑自测,你在哪一级?全马成绩又能跑多少?_腾讯新闻 (qq.com))

以下是男性成绩标准。

37内,国家级。

40内,大神级。

45内,牛人级。

50内,强人级。

55内,刻苦级。

60内,普通级。

70内,入门级。

90内,安全级。

不管在哪个级别,对我们来说,跑得愉快,跑得健康,跑得有乐趣,是最重要的。

====================================

作者:老威修斯william,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跑步是运动的其中一个手段。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找到自己的配速区间?
五种训练强度配速搭配 札实体能用氧能力是基础
一张图让你读懂最大摄氧量
到底跑多久才能看到训练的效益?
「华为算法TruSport深度剖析」正确评估跑步能力指标——跑力指数
【专题论坛】——运动能力测试与评估(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