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边小港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茅山镇是鄂东蕲春县河西片一个只有十个自然村的小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而小小的茅山港却是镶在这茅山镇江边的一颗明珠。

长江,这一条中国母亲河,从亘古流到今天,在它川流不息的波涛中,我们阅读中国的历史和时代变迁,感受生命万物之源——水,给百姓曾经带来众多苦难和记忆,而它更多的时候是用奔腾不止的能量和精神造福桑梓,惠泽万家。

  我是土生土长农家人,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与长江的亲密接触,见证了新中国后的长江走过风雨苍桑和辉煌的几十年,同时长江也留给我太多的记忆。

  茅山港口,是长江以北一个名不见经传小港口,有货运,客运码头。在八十年代时呈现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那时过往商贾如云,游人如织,客货两运都呈现一片勃勃生机。小小的茅山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连接江南城市黄石市和江北鄂东南蕲春县的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茅山港座落于一个叫茅山的江边小镇,与江南的重工业城市黄石隔江而望。那时的茅山港并不大,江边有货运船坞,客运船坞,经常有上水和下水的客货船只停靠码头。

  茅山镇是鄂东蕲春县河西片一个只有十个自然村的小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而小小的茅山港却是镶在这茅山镇江边的一颗明珠。它支撑着茅山的经济命脉,因为有这个水上资源优势,镇里早年就建起了砖瓦厂,还有面粉加工厂,石英砂加工厂等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原材料进购,成品货物外调,全靠这个小小的货运码头来运作。

  那些长年累月地在码头上忙碌的搬运工,身子骨板扎硬朗,个个力大如牛。一包一百几十斤的货物,他们用力一甩就丢到肩上,他们就是这样把成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货物一包一包地扛到码头上货船的。搬运工们,一个个被夏天火辣的阳光晒得黝黑发亮,他们每天干繁重的体力活,赚得一份血汗钱。这样的生活和人生对于一般人而言也许很枯燥无味,但他们一样乐呵呵地去面对。可以这么说,搬运工是茅山码头变迁最有力的见证人,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风里来,雨里去,踩出一份活力,踩出一份希望,踏出灿烂的一片天空。

  在八十年代初期,茅山码头到处可以看到做小生意的人们,他们起早摸黑,风雨无阻地经营,谋生。在这一群生意人大多数是出身贫寒的农民,他们在农村走村串户收购三禽鸡,鸭,鹅,收购农副产品,然后乘坐个一小时轮船到斜对岸江南城市去卖,尽管是一些小买卖,但这一群庞大的流动生意群体搞活了城乡经济流通,丰富了城市里人的菜蓝子和餐桌,当然也让乡下一部分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吃苦耐劳,勤劳朴素体现了这个群体最原始的本色。

  有一个人令我记忆深刻。码头上有一位侏儒人,他身高不到一米,走路的姿态略显蹒跚。他胸前挂个黄挂包,走起来一晃一晃的,因为人太矮,那黄挂包几乎要擦着地面。他每天在茅山码头做小生意,夏天经营茶水,汽水炊料,冬天卖香烟副食等等。别看他这么矮,他做起生意来可是一副老成的样子,从不含糊。他对人生很乐观,不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自卑,对生活也充满了自信。等我长大懂事以后我才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一个人有缺点或缺陷并不可怕,而能坚强的面对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从七十年代过度到八十年代,再到九十年代初期,轮船这个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长江航道上独领风骚,它通达南北,联动东西,给人们出行和货特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俗话说得好:隔山容易,隔水难。我们选择长江,爱上轮船,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我们别无选择。

  我最喜欢站在茅山港的江边看江上过往的船只,它们有大型的客轮,拖驳,还有挖沙船,机帆船,偶尔也有小小的渔船进入我的视野。那小渔船象一片飘摇的树叶,在江面上流浪,由此我想起了一首唐诗里的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不正是渔民真实的生活写照吗?每每看到大型客轮过后在宽阔的江面掀起层层波浪,听长鸣的汽笛声,久久回荡在长江的上空。我的身体仿佛涌动着一股被震憾的暖流。

  一九九六那年,妻子在江南城市打工。我带上四岁的儿子准备到妻子那里给儿子庆祝四岁生日。正好遇上茅山港开通了到黄石市的快艇业务。我和儿子放弃了坐轮船过江,而选择了坐快艇。头一次体验这称为“水上客车”的快艇,在江水上高速飞驰,快艇象一把利剑劈开江水巨大的浪花,因为江浪而有点摇晃,但感觉还是很好的。平时坐轮渡上水到黄石约一个小时,而坐快艇只需二十分钟,当然这一张六元的高价船票比起那二元一张的普通船票也算是奢侈了一回。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时,湖北黄石公路大桥一桥和二桥相继建成通车,南北交通变得畅通无阻,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改善,乘船的人日渐稀疏,物流货运迈入高速,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小的茅山港这个曾经辉煌的黄金水道也变得萧条落寞起来。后来茅山港客运码头就关闭了,进入了休眠状态。货运没有形成更大规模,只是零星地经营着,它只是在延续着一个小码头的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梦而已。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对这个江边的小码头充满了无限眷恋。

作者简介

聂时珍,蕲春县人彭思镇余凉村人。有诗文作品散见《星星》《诗潮》《山东文学》《散文诗》《北方作家》《天津诗人》等国内外百余家报刊杂志。系湖北省作协会员,黄冈市作协会员。著有诗集《十年后遇见》《一粒尘埃向谁靠近》《六十首诗》等。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相声、曲艺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平台的维护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为了更好地服务分布全球各地的乡亲和各界读者,来稿中的部分合适作品,将会在今日头条、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和百度百家号等同名网络平台中刊发,敬请留意。

       本平台对所有作品仅作展示,请各位作者请自行做好来稿的相关校验,以及文字的把关工作,各类文章文责归作者自负。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情
黄石市建市七十周年“天新杯”有奖征文|赵德生:江边、山边、湖边 黄石好山好水
老芜湖人的记忆中8号码头
长三角“压轴”长江大保护
黄石新港 以港兴城 港城共荣
湖北这四个县人口已过百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