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塝村团山寺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瓮门塆曾祖的坟墓,是葬在小村子的东边,一处叫乌龟脚小山的下面,是一处乡村的三岔路口,逢年过节去祭拜,是很方便的。记得很多年前一个冬天的晚上,住在隔壁的大爷爷提着木烘笼,过来对爷爷说:“我家坟边的两棵柏树,快被讨药吃 的人剐穿了。”什么讨药吃的人?把柏树剐穿了,当时没上学的我根本听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过了两三天的一个阴雨天,爷爷放下了他的手艺活,提起一张挖锄,对我说:“我们今天去山上,去给团山庙里栽柏树。”

柏树是能随风吹送而野生的,那时的山野荒地里很易找到。我们没花多少时间就挖到了两棵半大的柏树苗,爷爷扛着两棵,我扛着锄头,路过曾祖的坟地,果然,碗口粗的树干,中间被人一小刀一小刀地剜去了不少,有许多旧的痕迹,也有新的刀痕,露出暗红的柏树木质。“来团山庙讨药治病的人,把这两棵树一点点地剐去了。我们去对面团山上栽两棵,他们就不用跑到这边来了。”爷爷说。

爷爷所说的团山庙,我还真以为有庙,顺着他说的方向望去,隔着一陇水田,对面只是一个很浑圆的小山坡。没有房屋,看不到一片黑瓦黄瓦。好在不高,我们一路走上去,只是一层层两尺宽的旱地,此时种的是小麦,若在平时,就是黄黄的油菜,或是满地爬的红薯藤叶,这三样作物总是常年在轮流排队出来。到了团山的山顶,只有一处方圆不到一间房子大小的地方,没有农作物,这处土地很硬,是种不出收成的毛骨土。有一个不高的石碑,一个小小的茅草棚,里面供着几支半熄的蜡烛和破瓶油灯,和一些雨淋熄了的香梗。小草棚里有一对楠竹蔸做成的尖角竹筊,爷爷在这小草棚的正方左右对称地栽好柏树,恭敬地跪下,叫我也如样地跪下,他用竹筊向地下一掷,以此方式请示所栽的柏树是否合适。竹筊掷在地上,要呈一阴一阳方为是同意,双阴或是双阳就是表示否定的意思。这样经过了好几轮,方把柏树的栽种方位确定下来。

“这里供的是华佗神圣,很灵的,听说能给人治病。”爷爷大约也是听各处乡村人士所传说的吧,说是不知是什么时候,几处不同地方的人,做了同样的一个梦,华佗神医给他们各人治好了疾病,这几个人不约而地来到这个地方来谢恩,于是这处的灵验神奇就传开了,就断断续续地有了菜油灯,蜡烛和香梗的上供。晨昏之际,躲躲闪闪来这里祈求心愿和谢恩的老人,就多起来了。团山小山坡四周都是农人们收拾得十分光溜的旱地,只有田陇对面曾祖坟旁有两株突兀显眼的,一丈多高的刺柏树,或许是华佗神医的竹筊上有特意的指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出现了,人们以那树皮或树质屑可以治他们的病吧。

团山寺位于村子和小学校之间,小小的溪涧,从学校旁边流出,流过团山寺,也流过村子的西边而远去。溪涧的堤岸,也是天然的路径,虽然勤奋的农人们爱在田边堤边种黄豆,以扩大丁点的收入,不允许学生们从堤上去上学,怕他们踩死黄豆。但是那时候钟表并没有普及到家家户户,若是哪家人把做饭的时间估计错了,引起上学时间的急迫,还是有很多小伙伴们情不待己地,选择从团山寺后的小溪边走。夏天黄豆株禾绿蓬蓬的时候,可以赤脚奔入溪床中,脚板踩上沙粒,追赶小鱼丁,山野趣味的刺激,可以让人暂时忘记许多的不快。

不爱走正路的农家孩子,在小学里多数是成绩不好的。一次夏天的考试后,同路的乡村小伙们担心要留级,担心一位老年龄老师的竹板打手心。于是,大家顺着小溪涧上了团山寺,突发现那茅草棚扩大了些,升高了,旁边堆了一堆石头和青砖头,大约是有人在做建庙的准备吧。大家用凑来的几角钱买了一些香纸,在华佗神圣前祈求,希望能够升学,不用留级。多年以后,大家碰面时说起这事,人人都感到好笑。

到上初中时,团山庙可真的建起了像样的庙,山顶上砖瓦建筑,檐角高高翘起,门前一排长水泥台阶, 庙宇的门楣上正楷的“团山寺”三个大字,据说是本村擅长书法的王老师所题写的。假日回村,走上团山寺,看到里面供桌上神像都做好了,有好多位,形态各异,舞剑的,怒目的,青面的,和蔼的,都有。

有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不准人上团山寺朝拜了,原先种红薯的旱地全种了板栗,山顶的庙门也上了大挂锁,写了板栗基地的大黑文字。没过多久,庙门又打开了,而且回乡时,傍晚还能听到阵阵的铜钟声,那钟声回音悠长,在田野与农舍之间传播,每天都会按时响起,很有节奏,也算是乡间生活的一种情致。

因好奇这傍晚的钟声是何人所撞响的,又来到了离村不远的团山寺。原来团山寺重修了,比以前坚固了,也更大气了。有一对母子出家人在寺里做服务,听说是蕲州人,做母亲的善待每一位上山的人,在附近农人中口碑很好。儿子是全身的僧人衣着,法名叫释国起,此时大供桌上已是佛像、菩萨像居中了,神圣像居侧位,和其他大庙里的情景相近了。每到傍晚,做母亲的撞钟,释国起师做晚课,有时在幡幢下双掌合十绕佛,有时在释迦牟尼佛前诵念净土宗经文。

在团山寺殿宇的一面墙上,看到一张捐款人员榜,原来,这里的一砖一瓦,铜钟法器,好多都是附近村民自发建起来了,数额多少的都有,主要是依据各家的富裕程度。再过几年,回乡时傍晚没有听到铜钟声了,上到团山寺里打听,那做母亲的本县出家人已亡故了,就安葬在团山的上山路旁,进门的小供桌上有老人家一张慈祥的黑白遗像。释国起法师也不在庙里了,听说是云游去了。

当地政府支持团山寺的建设,因这处蕴涵了当地农人们长长岁月中的一种信仰,沉淀了一种朴实的乡土文化。从公路进山的大路修好了,大雄宝殿也修好了,佛像、菩萨像也越来越庄严恢宏了。每年的春节,大年初一,团山寺是最吸引人群的地方,热闹程度远超附近商场。外乡打工归来的人员,常年守望田野家园的年老人员,都穿得富丽洁净,不约而聚中于团山寺,相互问好新年,共同上香祈福,鞭炮声声,青烟萦绕,人人脸上都有一种荒凉之后焕发的喜气。 

作者简介

邓新军,湖北蕲春县向桥乡人,文学爱好者,常写旧体诗和散文、小说等作品。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相声、曲艺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平台的维护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为了更好地服务分布全球各地的乡亲和各界读者,来稿中的部分合适作品,将会在今日头条、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和百度百家号等同名网络平台中刊发,敬请留意。

       本平台对所有作品仅作展示,请各位作者请自行做好来稿的相关校验,以及文字的把关工作,各类文章文责归作者自负。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

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官老爷庙
沂蒙七十二崮之—小崮子—又名青云山
九柏火神庙
可叹!卸甲山500年古柏枯死但神韵犹存,村民期盼其死而复生
秦岭中相伴30多年的终南侠侣:一半烟火,一半神仙
发纸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