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原创)今日文章说古物——字库古塔

化字成蝶

从嘉陵区晏家乡沿乡道土路至西充车龙方向前行约2公里,在西溪河上游支流旁,峰回路转中,眼前豁然开朗,此地平阔,风景绝佳。

这里潜藏着一座南充西路地区唯一的字库塔,县志以及旅游资料上并无记载。当年我在附近任教时,多次带领学生前往参观。从这座塔,可以领会古人敬字崇文的思想境界,想象古人化字成蝶的高雅情趣。

字库塔所在地名叫王家嘴,据传西充县城就差点建于此处。当年县城初建时,主要参考对象就是现在县城所在地和王家嘴,两相比较难以决断,时人迷信,有人建议称土,以密度大者胜出。认为风水所在地的泥土密度应该大些,显示尊贵。西充人狡黠,在泥土中混入铁砂,自然密度大而胜出。这终归是传说,但是现在的王家嘴,俨然具有县城气度,占得山水之利,人口聚集,村落规划有序,看起来就是一处乡镇。有风水,人口聚集,自然有独到文化。在聚居区,必定崇文尚武,有字库塔就不足为奇。

此塔保存相当完好,六角七层,高约十米,建于清代,至今没有损坏,字迹清晰可辨。塔的每层均是整石头雕刻,中间竖直镂空成烟道贯穿至顶,每层均有六角高翘。第一层背面有一狮子头造型,狮子口大张,字纸便从这里投入。狮子口两边一副对联:倒笔写天,气贯星斗,举杯邀月,诗惊鬼神。联文潇洒豪放,气概非凡。塔顶为一龙头,口大开,为烟尘出口。从下面狮子口可以直接望穿龙口。塔第三层正面上方阳刻着字库塔三字,下方四周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塔第二层正面阴刻“结善士缘须列善士,铭文字可培文风”的楹联。第二层的至顶5面均阴刻着修建字库塔的序文、善士名和捐款数目,每层文字上下沿均刻有精美浮雕,这些文字和浮雕使宝塔成了一座字库塔。

这座塔是根本用途,不是镇鬼,也不是配景,而是用于焚烧废弃的字纸。

始于宋代,普及于明清的字库塔与先人的文字崇拜和文神信仰不可分割。文字使知识传播更加便利,前人的知识经验可以得到保存和积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能得到极大提高。先人认为文字本身就具有法力,对文字的敬畏,最早源于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造字时“天雨栗,鬼夜哭”“龙乃潜藏”。

古人爱惜字纸,是对字纸所负载文化的顶礼膜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书籍在古文人的心目中非常神圣。所有用过的经史子集,磨损残破之后,不得随意丢弃,要先将其供奉起来,择良辰吉日行礼祭奠之后,再点火焚化。文字是“圣贤心迹”,字纸不可秽用,而应该“羽化成蝶”,必须在字库塔中焚烧“过化存神”。

这样的一种尊崇,上升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焚烧字纸非常郑重,不但有专门的礼仪,还建有专门的场所和设施,字库塔便是古人专门修建来焚烧字纸的小型建筑,成为了这礼仪文化中的一个凝固的符号。

字库——一个年代久远的名字,也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文人图腾崇拜载体,在今天看来已经再难烟火袅袅,难有昔日的鼎盛了。但是作为一种即将消失的历史见证物,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

这座字库塔,虽然字库塔里没有了灰烬,也没有了燃烧后的余温,但是透过那塔身的狮子口,仿佛可以看到了曾经文人们焚烧字纸时的虔诚,那似乎是对文字的一种崇拜,对文字这一传承文明载体的一种尊崇,让人们时时瞻仰喟叹,感受着此处先民“耕读传家、爱惜字纸”的淳朴文风。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敬惜字纸”:一种日渐飘散的遗风
成都街巷系列(33)——惜字宫街和字库街(上)
岁月中的字库塔
标榜珍惜圣贤文字的遂宁分水字库白塔
惜字塔
德昌字库塔,全县共有6座,其用途游客基本不清楚,你知道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