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獭祭鱼李商隐(第一集)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很多人瞟瞥一看,于是望文生义,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读书读得多的人,就有一种天然的华贵气质。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为什么有的人(比如说我)读了那么多的书(虽然绝大部分是闲书),咋看起来还是个丑逼呢?

实际上,这句话只写出了半截,前面还有半句。整个句子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我们简单翻译一下:衣服简陋,看上去很穷愁,但肚子里面如果有学问,那气度自然华贵。也就是说,气度的高下,不是衣服展现的,靠的是内涵和学问。和外貌衣着,没有半毛钱关系。

你还懂不起?那不如这样讲:一身漂亮衣服,穿在粗鲁人身上,那叫土鳖;一身破旧衣服,穿在文化人身上,那叫隐士。

本来是想直接走入正题的,竟然扯远了。既然扯远了,不如再远些。

大唐的大诗人,基本上都有一个绰号。随便举几个栗子:诗鬼李贺、诗狂贺知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还有诗神苏轼(不好意思,这位老师是宋朝人,走错片场了)。

李商隐也是大唐著名诗人,但他没有上面这种绰号。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怎么看怎么觉得气势不够。

但他有个十分有趣的绰号,那就是“獭祭鱼”。(獭读塔)

“獭祭鱼”几个意思?只有一个意思。此处必须免费普及知识,请坐好,开始记笔记。

据说水獭(俗称水毛子)去河里捕到鱼后,先并不捉急吃掉,而是一一放在面前,开始自我欣赏和显摆(尽管没有观众),如同在祭鱼一般。后人从此便将那种以资料堆积来写诗作文的人叫做“獭祭鱼”。

李商隐在作诗时,不仅多检阅书册,而又好频频用典,因此得了一个“獭祭鱼”名号。

吹牛是有草稿的。宋代文人吴炯在《五总志》中这样写:“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所以,现在正式进入正题,我们看看这“獭祭鱼”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话说大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发生了多件大事。

由于五月份的连续阴雨天气,搞得大唐中央办公会(在延英殿举行)连续十五天没有开张。六月一日,皇帝给宰相安排了一项新的工作制度,今后每三日开延英奏对议政。

七月,皇帝接受振武节度使李光进的建议,立项并开工修建因去年二月份受黄河水灾严重损毁的东受降城(今内蒙托克托南),并接受宰相李吉甫的建议,将东受降城骑士划归到天德军。

八月二十五日,皇帝下令裁军,废天威军,将官兵划归到神策军门下。

这一年,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足足五十年。尽管乱党已经成功摆平,但余毒还未真正肃清。随着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程异、凌准、韩泰等人组织并参与的“永贞革新”的失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贪官污吏、朋党之争等大行其道,搞得时不时的还会闹出一点小规模社会暴动。

这一年,李白已经辞世51年,杜甫已经辞世43年;李贺正好21岁,元稹、贾岛正好33岁,柳宗元正好40岁,白居易正好41岁,韩愈正好45岁。

这一年,正好李商隐出生。

值得提一下,后来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的杜牧,这一年9岁,而另一个可以与他并称的温庭筠,则刚好只有1岁。

说起来,李商隐也算是一个官叉代,他父亲李嗣是河北道怀州府获嘉县县令。祖父李俌是邢州录事参军,很年轻就挂了。曾祖父李叔恒是文化人,十九岁就中了进士,和刘长卿齐名,二十九岁病逝,当过安阳县令。

这时候的李嗣,已经有了三个女儿。老大早已出嫁。老二刚好十八岁,已经介绍对象。老三还在读书。已经四十岁的李嗣,十分需要一个儿子。

算起来,这李家也算是皇族,属于陇西李唐皇室姑臧房系后裔,但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已经基本上理不上关系。俗语说“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何况几十辈,人家皇室现在不认。所以沦为平民无异。

虽然家世一般,但不可能就这么交代了,这李家香火不能断。

待产的当口,李嗣在使劲祈祷。

所幸,上天满足了他的要求,李商隐顺利出生。这让李嗣十分高兴。

一年后,上天为了他更高兴,顺便还扩展了他的要求,再赐给他一个儿子,李羲叟。

虽然父亲的工作几经调动,但李商隐的学习教育并没有落下。他后来在《上崔华州书》中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中丞阁下,愚生二十五年矣。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

可惜,李商隐的父亲李嗣在浙江幕府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虽然升级为从六品,达到了家族官职的最高峰,但不到六十岁就挂了。据说是因为工作太过卖力,给累死的。

于是,作为家中长子,虽然只有十岁,但生活的压力,还是自然落在了李商隐的身上。没有经济来源,在浙江是混不下去的。于是,母亲带着李商隐兄弟姊妹,同时也带着父亲的灵柩,回到了郑州荥阳老家。

年幼就经历了人世间的“生别离”,李商隐十分痛苦。他后来在《祭斐氏姊文》中回忆当年的自己:

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丘,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

正所谓“儿要穷养”,但这也穷得到底了点。这种客观环境,让李商隐油然而生出一种自卑感。

回到乡下,以后的日子咋搞?李商隐的母亲看着四个儿女,陷入窘境。

这时候,李商隐的堂叔主动占了出来,说:“嫂子不要焦。你是我们李家的人,以后就由我来养你们。娃儿的学习让我负责,都是一家人,不要计较。”

接下来的时间,他跟着隐居在乡间的堂叔“处士叔”开始了系统学习。

这位“处士叔”没有留下姓名,但他对李商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大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处士叔”以四十三岁的年纪离开了人世。李商隐其时才十六岁。也就是说,这位堂叔养育和教育了李商隐六年。一直到大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三十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经济能力,请卢尚书为堂叔撰写墓志铭。

在他写给卢尚书的《请卢尚书撰故处士姑臧李某志文状》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堂叔:

处士讳某字某,郊社令第二子也。年十八,能通《五经》,始就乡里赋。会郊社违恙,出大学,还荥山,就养二十馀岁,乃丁家祸,庐於圹侧,日月有制,俛就变除,遂誓终身不从禄仕。

果然是一位国家没有缘分得到的人才。

当然,这是后话了。

算起来,这位“处士叔”应该是李商隐的第一个老师。所谓“有小不愁大”,他这一生,必须得感谢叔父给予的启蒙教育,不至于长大后就读东都技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我是天才啊,我却偏偏走了一条跟自己相差太远的路
大诗人李商隐最特别的称呼是什么?
唐诗闲读:“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古人的“春、夏、秋、冬”
一边花样作死,一边花间作诗
苍雪清竹:说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