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有益)唐宋八大家之南丰先生曾子固(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南丰先生曾子固

世人都知道一句俗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好几句:“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总体意思是说,如果你想优秀,想不合群,就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这句总结人生的大实话,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先生的《运命论》。

李康先生的本意,是想告诉那些有志向的人,注意控制人生节奏,悠着点来,毕竟这个世界太险恶,人间不值得。

可是,这些人的表现总是“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最后被搞成了“枪打出头鸟”。

可惜,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够落实的却不多。

人嘛,总是想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活出一个不屈服的自己。

“屡败屡战”的人生,才是真正不屈的人生。

话说大北真宗天禧三年(公元一千零一十九年),国家发生了多件大事。

这一年,辽国停止了对高丽国的进攻,同时也停止了对渤海国的进攻。这一年,中国道教史重要道藏之一《大宋天宫宝藏》编写完成。

也就是这一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出生。同时,北宋的史地学家宋敏求也出生。

当然,也有本文的重要人物闪亮登场,曾巩在江西南丰出生了。

谁都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婴儿,会在大宋历史上留下怎样的印记。但是,曾巩的父亲曾易占,是由心底十分高兴的。在四十一岁才得到这个儿子,他忍不住控制喜悦的心情,到了祖坟上,祭奠和告知已经逝世八年的父亲曾致尧:老爹,我们曾家祖坟又要冒青烟了!

算起来,这个南丰曾家,也算是有些文化渊源。

先从远古说起。曾巩的远祖是夏禹的后代。大禹的五世孙封其子曲列于鄫,后来鄫国被邻居吞并了,太子巫跑到鲁国避难并顺利进入公务员队伍,把姓氏改成了曾。

曾巫的儿子叫曾天,曾天的儿子叫曾阜,曾阜的儿子叫曾点,曾点的儿子叫曾参。

这个曾点和曾参父子,跟着孔子学文化,竟然学出了大名堂。

著名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曾参的名言。

然后,曾参的儿子曾元、曾西。再然后,中间断代了。

欧阳修曾经写过一篇《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致尧)神道碑》:

维曾氏始出于为姒姓之国,微不知其始封。春秋之际莒灭,而子孙散亡,其在鲁者,自别为曾氏。盖自远出于禹,历商、周千有余岁,常微不显,及为曾氏,而、参、元、西始有闻于后世,而其后又晦,复千有余岁而至于公。

简而言之一句话,曾家在南丰的正式起步,就是从曾公的祖父曾致尧开始的。他是进士出身,是北宋以来南丰县的第一个进士。当过多个地方的市长、省长,最后当到了礼部郎中,死后还被封为太师密国公。

多年以后,以至于曾巩还在文章《先大夫集后序》中怀念这位从未见过面却敢于仗义执言的祖父:

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言当民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有了起步的先祖,后面的文章就好写了。

有了曾致尧的基础,曾易占也考过了进士,曾巩出生的时候,他正在离家不远的临川县当县尉。

家庭条件好,女人就多。以至于曾巩有五个兄弟,还有九个姊妹。

读书还是多好耍的。没几年,曾巩就上幼儿园了。学校就是曾氏学舍。幼儿调皮捣蛋,也是常事。曾巩在《学舍记》中,简单描述了自己的童年: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曾巩发现,人生不应该是这样。他找到了更有意思的东西:

“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他开始看家中的书。这些书,竟然有上百本出自于祖父和父亲的手笔。读书这个名堂,一旦有兴趣,就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曾巩的天赋,江湖上流传了好多年。

曾肇在《行状》说:“公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读书数百千言,一览辄诵。年十有二,日试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也。未冠,名闻四方。”

宋人林希《墓志》也说:公生而警敏,读书过目辄诵。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日草数千言。

韩维《神道碑》说:公生而警敏,自幼读书为文,卓然有大过人者。

后来《宋史·曾巩传》也说: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

实力摆在那,想低调都不行。

大宋仁宗明通元年(公元一千零二十三年),曾巩的父亲调任如皋县的县长。曾巩随任,时间跨度三年。

这三年,曾巩不仅学了很多书,而且跟着父亲经常下村入户,接触了许多群众,了解了他们的疾苦,掌握了一些社会现象。而这些,却是书本里没有的。

曾易占到任不久,如皋就开始闹饥荒。他果断跑到省上去找领导,申请跨县买粮食,上面同意了,一下子救了很多老百姓。第二年,上面要求交税,他坚决不干,表示群众还没脱贫,乡村还需振兴,交税不合适。软磨硬泡,上级也同意了。这两件事情,让曾易占获得了群众很高的满意度测评得分。

同时,他还在如皋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创建学宫,让适龄儿童全面入学,老百姓使劲点赞。

然后,在仁宗景祐二年(公元一千零三十五年),曾易占调到了信州玉山县当县长。上任后,扫黑除恶,修桥补路,整顿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学校等,又是群众普遍点赞。

生活在这种家庭,有这种父亲,儿子想不成器,都困难。

下集继续。欢迎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巩家族兴旺之源
这位了不起的江西人,被严重低估了1000年!
邹自振: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形成探究
唐宋八大家曾巩
日志《南丰曾氏家族》
品味千古: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