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有益)白骨精:最终,两个老男人因我而反目(全)


《惊!毛猴子兽性大发,无人处,单身妙龄少女香消玉殒!》

《惨烈!耄耋老汉惨死郊外!动机令人发指!》

《不忍直视!独居八旬老太惨遭毒手!原因难以启齿!》

连续三篇重磅“标题党”新闻,一连出现在《白虎岭新闻播报》头条。一时间,舆论沸然,根本压不住台。

唐僧十分光火,大发雷霆。把孙悟空猛地揪出,劈头盖脑一顿臭骂。从来没有看见师傅发这么大的火,一系列语气词脱口而出,尤其是不停地说“踏马的”,白龙马在旁边瑟瑟发抖。

还好,动口而已,但最终没有动手,主要是打不过。

此次的官僚主义被表现到了极致。在唐僧看来,悟空的所有解释,都是狡辩,所有的理由,都是掩饰。竟然敢目无尊长,竟然敢不服管教,竟然敢巧言令色,竟然不知错认错,这种徒弟和下属,要来何用?

唐僧做出了一个艰难而果断的决定:“你给老子滚,滚得越远越好!不要让我再见到你!见你一次念一次紧箍咒!见你一次又念一次紧箍咒!痛不死你!”

孙悟空气得脑壳青痛:“我完全是为了你好,没想到你这么不识好歹!要我走可以,你把我脑壳上这个铁箍箍给我弄下来,以后你不要管我。你去你的西天取经,我去当我的花果山庄园业主。今后相互拉黑,我们两不相欠!”

“拉黑就拉黑!”唐僧意志坚定,“少给我讲条件。这个金箍,我也弄不下来。当时观音菩萨交给我的时候,没有附带说明书。再说你回去花果山,距离那么远,信号不好,我就算是念了也不在服务区。只要你莫惹我,我就不得念紧箍咒了!我现在就把咒语搞忘!这是个纯金的首饰,你带回去做个念想吧。”

谈判既然说到这个份上,差不多就可以散伙了。出于礼貌,孙悟空把八戒和沙僧叫到一边,交代了几句告别词。然后,一个筋斗云,回花果山去了。


正在气头上的唐僧,根本不会以为孙悟空打死的两位老人外加一位少女,名义上的“一家三口”,竟然是同一个人,而且是一只挖空心思想把他弄来烧烤、炖汤的白骨精。

没有常识害死人。唐僧也不计算一下,八十多岁的老人,咋可能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儿?难不成六十多岁还可以生育?大唐的晚婚晚育政策以及生育保健医疗技术已经到了如此高端的境地?

正是因为这一个故事,让唐僧给读者形成了一个十分光辉的形象:不仅爱心泛滥,而且迂腐不堪、不识好歹。

冷静下来分析,唐僧为啥要一气之下开除大徒弟孙悟空,并且义无反顾地让他回乡下种田?

表面上看,是因为悟空连续三次“错杀好人”,唐僧感觉到悟空的“杀心”太重。这种操作方法,不利于弘扬佛法,迟早整出大事情来,担心到时候根本兜不住。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理由。

其实,在漫长的取经路上,悟空跟唐僧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这种关系就算一直延续到取经结束,也没能实现彻底的化解。几乎是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种矛盾就要激发和闹大一次。

这两位神奇的师徒之间,不搞出点事情来,总觉得好像缺少了点啥剧情。

佛说,人生有“七苦”。其中之一,名曰“怨憎会”。明明是相互之间见不得,却偏偏注定在一起,而且是很长时间在一起。

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是天天在一起,但相互不理解。最要命的是,有时候还相互瞧不起。古人说“夏虫不可语冰”。跟着不是同一个三观档次的人交谈,无异于“说个铲子”。

如果不是观音菩萨送的“金箍”,唐僧咋可能约束得住孙悟空。但正因为如此,让两个人的矛盾,终于在面对一个女人的诱惑时,彻底暴发。


唐僧和悟空之间的素来不和,源于不同的性格。这不仅是矛盾产生的原动因,而且是第一推动力。

悟空在性格上的优点,其实有很多,比如秉性耿直、胸怀坦荡、不畏强暴,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知恩图报等。但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绝对也有一点臭脾气。比如孤傲不逊、言辞激烈且不善掩饰,处事雷厉风行却失之操切,待人真心实意却失之粗暴。

而唐僧作为一个意志坚定的出家人,在性格上有善良、仁慈、雅达、坚定等优点。同时,因为文化水平太高、读书太多,也有固执、迂腐、高傲、软弱等缺点。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好比是针尖对麦芒。几乎是每到一个新地方,不管是逢山还是遇水,唐僧和悟空之间,都避免不了会有一次激烈或者不激烈的争吵。

起因或许各有不同,但问题基本上是出在悟空身上。作为徒弟,总是以一种教训的口吻同师父讲话。唐僧这样高傲的出家人,而且是师傅,咋可能受得了?

随便举几个栗子。

比如,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开头有一段师徒对白就是如此。

唐僧问:“徒弟啊,现在时间不早了,我们今晚去哪住呢?”

悟空说:“师傅,你的享乐主义蔓延、奢靡之风不死啊。出家人,讲究一个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青山旅馆啊,到处都是家。你问那里安歇,是几个意思?”

这特喵的不是在和师傅抬杠么?

就在遇到白骨精之前,师徒之间还为化斋找饭吃的事情争吵过一次。

师徒们入山后,正走到山路崎岖之处,唐僧问:“悟空啊,我这挨了一天,现在饿得头闷眼花遭不住,你去哪里搞点吃的来?”

悟空笑着说:“师父啊,你脑袋懵圈了么?我们现在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就算是有钱也没得地方买,何况我们穷得只剩下四个寡男。你说往哪去找吃的?”

唐僧只好念一句“善了个哉的”。

这样的吵嘴,在去往西天的途中,基本上是每到一处新地方都会发生--次,家常便饭。每次闹意见的起因不尽相同,有时是为了吃饭住宿的生活问题,有时是为了降妖伏怪的安全问题,有时是为了经文理解的思想问题。

反正,去往西天路上不太平。除了妖魔鬼怪的骚扰,还有师徒之间的不睦。

唐僧时时处处遭徒弟各种怼,心里绝对十分不爽。


唐僧和悟空之间的素来不和,还源于不同的学识。这不仅是矛盾产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不断动摇着师徒情分的根基。

生活问题、安全问题、思想问题,一直是师徒之间无法缓和的矛盾。较量之下,各有胜负。

在生活问题方面,因为唐僧是师傅,拥有绝对的权威,最要命的是而且还有能够收拾悟空足以搞得他十分头痛的利器,因而基本胜出。悟空作为执行对象户,只有执行的义务,而没有拒绝的权力。

在安全问题方面,悟空是专业技术人员,享有绝对的发言权,唐僧手无缚鸡之力,“紧箍咒”大杀器只对悟空有用,对其他妖怪,只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口号。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一旦产生争执,基本上都是唐僧由开始的一意孤行,变成最后的深刻教训。

但是,在第三类关于思想的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犹如穿羽绒服的人和穿短袖衬衣的人在大街上相遇,相互之间都觉得对方是“傻叉”。

按说来,在佛学方面,唐僧应该是专家,佛学院的“研究僧”,理论知识十分丰富,还在《大唐御览》上发表过论文。但悟空因为年龄大、见识广、结交的神仙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经常以老师的口吻,指导(指指点点)唐僧的经文课本。就是这一点,让唐僧十分老火,并坚决抵制。

我科班出身,有正规文凭,咋可能听命于你一个只上过几年山野学校,最终还遭老师开除学籍的野生猴子?你能干完了,咋还是我的徒弟呢?为啥你一天到晚横着扯呢?多读点书就那么难么?

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热衷于干两件事情:一是把别人的金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来,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去。

师徒二人,经常为经文讲解和理解的事情,扯板筋。


这里有一个十分典型的栗子。

浮屠山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一本《多心经》。这本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的经卷,是《大般若经》的纲要精华,也是大乘佛教的经典。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在理论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就是“我空法有”和“人法俱空”,体现在行动理念上,就是小乘佛教重在修心度已,而大乘佛教重在修心度人。

而悟空对《多心经》的理解,主要偏小乘佛教,强调作心,“取不取经,主要还是在于心有没有到位”。所以,悟空经常性地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其实取经没有多大必要性”的念头。对唐僧的“事业”存在着明显的消极应付态度。

比如在万寿山前,唐僧问悟空:“你给导个航,什么时候才可以到灵山?”

悟空回答说:“你用步行的方式,从小走到老,又从老走到小,走千次也搞不成。距离远着呢!但是,只要你心诚,随处都是灵山!”

唐僧气得不行:“老子叫你导航,说下剩余时间,你个毛猴子竟然给我讲一通玄道理。如果随处都是灵山,那我还这么辛苦走个啥?善了个哉的。”

后来,唐僧被金翅大鹏掳走,悟空也对佛祖发表了一通埋怨:“搞个啥子活动不好,偏偏搞个取经活动。让谁去取经不好,偏偏安排个不会法术的和尚。如果真有心传经送宝,为啥不安排人主动把文件送来大唐呢?如果不想派人送,发个邮件也好啊,省下很多麻烦。”

但是,唐僧对悟空的这种思想,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和看法。

悟空曾经发表看法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唐僧不客气地进行了针对性批评:“徒弟,你说这些皮毛,我咋可能不晓得呢?如果按照这四句搞事情,最多也只是修心,陷入了典型的唯心主义,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意义不大。”

两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怎么也不可能聊到一堆儿去。


造成唐僧和悟空关系不好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唐僧对形势的研判不够全面准确。这是导致唐僧和悟空矛盾爆发的思想基础。

分析说来,唐僧对西天取经的困难认识不到位,不仅有主观判断的失误,同时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当年,唐僧在离开洪福寺时,对徒弟们发表离别感言说:“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不要说唐僧根本没有估测到取经要耗费十四年光阴,就连观音菩萨开始的研判也是只有二三年时间。在白虎岭遇到白骨精时,是贞观十六年秋,离取经出发整整三年,但是唐僧以为西天已经差不多要到了。

却不知,取经的路才刚刚开始,才完成百分之二十一,他却以为快要结束了。

在这三年间,唐僧的取经之路还算走得比较顺利。一路上,收了三个十分有本事的徒弟兼保镖,只遇见熊黑精、黄风怪两个妖精。非要加点剧情,就是菩萨的考验,但那并不危险。

中途有个小插曲,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惹祸的事情,唐僧全部记在了悟空头上。

所以,唐僧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觉,只要八戒沙僧两个徒弟还在身边,就算是没有悟空这样的调皮猴子,也能够完成取经大业。甚至还认为,如果没有悟空这个经常肇事者,估计还会走得更加顺畅。

取经队伍中的人,其实都是取经局外人。他们师徒几人完全估计不到前面的困难和危险。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充满艰辛的政治谈判。


还是要把话题扯到“三打白骨精”上来。

三打白骨精”具体过程实际上并不复杂。白骨精的手段也很有限,不过只有变化之术而已,武艺法宝全无,伤害性的“杀器”完全没有见到。

不管从那个角度进行评价考核,在取经路上的妖精之中,白骨精的层次很低。在取经路上,要吃唐僧肉的妖怪很多,但是连唐僧摸都没摸到的妖怪,只有白骨精,没有之一。

不过,这里面冒出了几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白骨精是取经路上第一个要吃唐僧肉获得长生的妖精。在此之前,那些妖怪都不曾听说过唐僧肉有长生不老之功效,江湖上也没有传言。就算是黄风大王要吃唐僧肉,也只不过是把他当做一般的人肉下饭而已,并没有产生长生不老的需求。

那白骨精是从哪里得知这个消息的呢?她是听别人讲的。那她到底是听哪个人讲的呢?书中没有说。

不只是白骨精是听别人讲的,取经路上要吃唐僧肉的妖精们,都是听别人讲的,而且谁也说不出一个确切的消息来源。

白骨精曾经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唐僧坐在地下,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从她口中,至少可以知道这个消息传出来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金角大王也说过:“你不晓得。我当年出天界,尝闻得人言: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他所说的出天界的当年,实际上也是在几年之前。

白骨精和金角大王得到这个消息的时间比较接近,也就只有几年而已,而且从金角大王的话里分析,这个消息可能来自天庭。

那么,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


几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当然,几年前发生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事情是,唐僧从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出发,前往西天取经。这个重磅新闻和取经大业的展开完全同步。

这一年,观音菩萨还向太上老君借调了金童银童,到下界去考验取经人。人选确定后,才有行动。妖精们知道这个消息,必须在这一年时间节点之后。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

如果吃唐僧肉真的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在唐僧被选中之前,一直没有相关的江湖传言呢?而偏偏取经队伍一出发,消息就传开了呢?

按理说,吃唐僧肉真的可以长生不老这个消息应该是确切的。

能够引诱大量的妖精拼命去争取和抢夺的消息,不会是江湖传言。这些妖精都是些狠角色,见多识广,尤其金翅大鹏雕这样的三界枭雄,小小的江湖谣言,绝对不可能引诱他千方百计捉拿唐僧。

妖精和神仙差不多,都是通过修炼煎熬出来的,只是没有获得神仙的编制,但他们也完全可能拥有神仙的智慧。他们对于长生不老也有所期望。

取经队伍一出发,妖精们就几乎同时收到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消息。是谁群发的?无解,大家都在懵圈中。

然后,妖精们所接收到的消息,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个消息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宣传“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而是有理有据的明确了实际案例:有人吃过,并且实现了长生不老。

当然,消息里面没有说吃的是唐僧肉,而是金蝉子的肉。“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破”,这是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原因。

镇元子曾经说过,他在五百年前的“盂兰盆会”上认识了金蝉子。也就是说,五百年前金蝉子尚在人世,并未转生。五百年中,金蝉子竟然转世十次,平均每一世还不到五十岁,这对于修行者而言,实在是太短暂了。

这里面有个阴谋论。有人认为金蝉子五百年间转世十次,从而让教众分吃十次,就是为了能够帮助佛派渡过因被“蟠桃大会”抛弃而产生的生死大劫而做出的自我牺牲。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由于每位教众的劫数具体起止时间不同,佛祖用五百年的时间来统筹解决这一劫数问题。到唐僧这一世,此一次生死大劫佛教众基本得以安然渡过。金蝉子的使命完成,转世唐僧再走取经路回到灵山。同时,取经大业的完成又为佛祖立下汗马功劳。


按说来,关于金蝉子转世渡劫的相关文件,应该以秘密件印发,知晓面不会太大。佛教众虽然吃了金蝉子的肉,但未必知道这一事实,更未必知道金蝉子的肉有长生不老之功效。

如来曾经对唐僧讲过:“你的前世是我的二徒弟,名叫金蝉子,因为上课时候打瞌睡,不认真听讲,我给你一个处分,转生东土。”

如来表达的意思是,金蝉子只投过一次胎。但是,这是他当着众位教众的面在故意撒谎,包括投胎的原因也是撒谎,主要目的就是要掩饰金蝉子转生十世的秘密。

但是,由于天庭从中作梗,尽管事情没有完全败露,但金蝉子转世的唐僧肉能长生不老之事已经成为三界的公开秘密。所以,如来在这里以最高领导的身份代表官方辟谣,给金蝉子转世下结论,有助于澄清事实、稳定人心、团结同志。

在“三打白骨精”发生的过程中,八戒生怕事情闹不大,一个劲的唆使唐僧念“紧箍咒”。但是,沙僧稳住,一言不发。

八戒想搞烂事的原因,实际上还是有依据的。

第一个原因,是想报仇。

在此之前,莫家庄“四圣试禅心”时,悟空明明晓得是菩萨设局,却没有说破,并且还一再使坏。搞得八戒上当,吊在树上过了一夜。八戒心里恨得背时,唐僧也是愤愤不平,毕竟自己也差点载进去了。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唐僧和八戒有着上当后的默契。白骨精一被打死,八戒就开始在旁边冷言冷语,说风凉话。两次唆使唐僧念“紧箍咒”,分别在悟空第一次和第三次打死白骨精之时。而且两次指控的罪名一样,说悟空使障眼法欺骗师父。

如果悟空只是骗人,那还完全不必计较,唐僧也不可能天天跟他生气。悟空是啥情况,唐僧完全清楚。就是因为悟空说话太实在,不留情面,才搞的唐僧经常下不来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是八戒给悟空戴帽子,不如说是唐僧在给悟空找罪名。八戒的这个话,是说到领导心里去了。


八戒想搞整悟空的第二个原因,是想看稀奇。

八戒在五庄观第一次听说“紧箍咒”。本来唐僧在五庄观要念的,但是经海上三星劝说才没有念。当时八戒听唐僧说要念“紧箍咒”时,又愁又笑。愁的是自己被锁逃脱不得,笑的是唐僧要念的什么“旧话儿经”从未听说过。

悟空只好大致解释了一下,八戒听说了这么个稀奇事,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见识一下。沙僧也差不多,想看看稀奇。正好,打死白骨精刚好遂了他们的心愿,既替八戒报了仇,又验证了稀奇。

八戒两次唆使唐僧有所行动,目的都很明确,就是直指“紧箍咒”。第一次是验证“紧箍咒”,验证发现这玩意还真有效果,第二次就以“紧箍咒”整悟空。

但是,完全没想到用力过猛,师傅真把悟空赶走了。所以,最后悟空离开时,八戒无言以对。

八戒想打压孙悟空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在取经队伍中出头。

八戒曾经给国王吹牛说:“我乃是天蓬元帅,只因罪犯天条,堕落下世,幸今皈正为僧。自从东土来此,第一会降妖的是我。”这说明八戒早有出头的想法,但是一直苦无机会。悟空一走,机会就来了。

在八戒的眼中,悟空是阻碍他扬名立万的绊脚石。

在五庄观,当悟空还在为四处寻找救活人参果树良方焦作一团时,八戒在跟海上三星没完没了地开玩笑。这家伙实在是闲得无聊。有悟空在,他哪有啥表现机会,更不要说啥扬名立万。

但当悟空真的遭师傅赶走时,八戒的内心一定的矛盾的。他很乱。

沙僧不开腔的原因,他不只是想看稀奇,而且还看透了唐僧的心思。他第一个意识到唐僧可能会真的赶走悟空。所以,他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

在这个取经团队中,沙僧心态最特殊,他根本没把取经当成什么大事,看事情十分超脱和透彻,早就洞察一切。

临别时,孙悟空给沙僧讲了一段话:“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悟空说沙僧是“一个好人”,不光是感谢沙僧没有跟着八戒和唐僧一起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是因为他理解为什么沙僧一直不不表态的原因。

好人不好当,在二难选择中,只能闭嘴。

悟空走后,唐僧才念及了悟空的好。为了一个妖精女人伤了师徒和气,何必呢?唐僧一声长叹,当然,这是后话。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打白骨精——戏说西游话沟通
唐僧什么时候才念紧箍咒?
从唐僧谈庸才领导天才
西游妖魔录|唐僧肉长生不老?白骨夫人身上暗藏秘密!
喜鹊解西游记(96):唐僧肉的传说和白骨精的离奇经历
孙悟空人生三次进阶:打死白骨精、偷蜘蛛精衣服、被老鼠精引诱丨风林话古论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