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意拳杂说

形意拳的创始人是谁啊?

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太极、形意、八卦)之一(排序方法为2—5—8)。
  形意拳历史
  明末清初山西姬际可创心意六合拳——曹继武——山西戴龙邦创山西心意、河南马学礼创河南心意。戴龙邦——河北李洛能。李洛能大量吸收道家理论、功法终变心意六合拳为形意拳。
  李洛能——山西车永宏(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河北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这八大弟子中:
  郭云深武艺最高、收徒最好、名声最广、影响最大。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称。是带领天下第一手——孙禄堂踏入武学殿堂的领路人。
  刘奇兰——李存义——尚云祥、薛颠(形意拳撑门面的顶梁柱)——李仲轩(作《逝去的武林》,在国学没落的今天又火了形意拳)尚云祥创尚氏形意拳。
  河北派形意拳风格是大架,影响最大、发展最好。山西派形意拳风格是小架,影响、发展次之。
  车永宏(车毅斋)创车派形意拳。
  宋世荣创宋氏形意拳
  河北形意>山西形意>山西心意>河南心意 心意比形意毒辣,形意比心意发展好,于是现在不少心意傍形意。

人名 Notes
  李洛能 河北五行形意拳创始人
  郭云深 半步崩拳打天下
  刘奇兰 龙形搜骨一代绝技
  宋世荣 宋式形意创始人
  李存义 刘奇兰传人,天津国术馆馆长,曾曰:国术者,形意拳。
  耿继善 刘奇兰传人,北京四民武术社创立者。郭云深称之为形意门后继之杰,以枪法著称,晚年与其子耿文彩将形意拳传到武汉。
  董秀生 得刘奇兰和宋世荣亲传,同时兼得南少林五行柔术,自成风格,以软劈掌,蛇缠手,铁扫帚等闻名当时武林。
  孙禄堂 郭云深传人,融太极八卦形意集于一身,孙氏太极创始人,河北二禄之一,轻功极佳,武林公认:虎头少 保, 天下第一手,又名万能手。
  唐维禄 李存义传人,精于技击,河北二禄之一,轻功极佳,号称北霸天。
  尚云祥 李存义传人,外号铁脚佛,几复云深半步崩拳之功,中华武士会擂台首压其阵,无人上台。

形意拳的“八弟子”、“四绝技”、“三圣手”

(一)   形意拳八大弟子       

形意拳八大弟子是指形意拳二世传人中久负盛名的一代形意大师们,是形意拳祖师“神拳李老能”先生的入室高徒。      

李老能,字能然,自号“飞羽”,河北省深县(今深州市)人,李先生37岁时经商于山西太谷,拜祁县(当时属太谷辖)戴龙邦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10年艺成。李先生在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立了形意拳,并开始对外传播,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培养出一大批名震武林的形意大师,从此,中华武术百花园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优秀拳种——中华形意拳。形意拳很快巍然屹立在中华武林,成为一大武术宗派。       

李老能先生拳艺入化境,随心所欲,手到成功,有不见不闻之知觉,世人逐称“神拳李老能”,从学者甚从,其子李太和继承家传、功夫精绝、技艺超群,其入室高足有: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宋世德、车毅斋、白西元、李镜斋、张树德、刘晓兰、田解元、 刘元亨、李占元、李广亨、贺永恒、张小平、孟志荣等等,其中最负盛名、出类拔萃者有: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元、 李镜斋、张树德、刘晓兰等,号称八大弟子。

形意拳二世大师们在功夫上造诣是惊人的,其后续的无数形意名将,在武术界影响也是深远的,尤其在反抗列强的侵略中,他们所发挥的明显作用,并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他们将永远成为振兴中华武术的佳话。

(二)  四大绝技 1、郭云深身怀“连珠快”(即半步崩拳)的绝技; 2、刘奇兰身怀“腾龙搜骨”的绝技; 3、宋世荣身怀“飞燕抄水”的绝技; 4、车毅斋身怀“游化险”的绝技。

(三)   三大圣手 1、郭云深:动作刚猛、凌厉,搜抖叫绝,一手当关、万手莫档; 2、白西元:奸猾抽撤,杳无踪迹,三摇二旋不可捉摸; 3、宋世荣:灵活奥秘,虚实莫测。
形意拳特点
  形意拳是明显的枪拳。枪术是中国周朝以后出现的战场绝艺,有护王定国之功。古有名将赵子龙姜维善枪。姜维有传人宋朝周侗,乃禁军教头,其徒豹子头林冲继其位,周侗晚年有徒岳武穆王,神枪定北疆。形意拳注重实战,打法凶狠,没有花招,直进直退,身法迅疾,较少窜高翻筋斗,此种打法尤其适合战场作战,或在群殴中以一敌十。由此可见此拳是经历数代人经历战场厮杀而得,不可能是某人所思而得。然而是谁所创,无法考证,且尊姬际可为祖师。

形意拳本名心意六合拳或意拳,由明末武将山西姬隆丰所创,姬隆丰擅大枪,由枪法变拳法,且融入少林拳精华,创五行十形之心意六合拳。而后河北李洛能将心意拳改为形意拳,风格也由原心意拳多弓步侧身,改为特有的三七步,并增加二形,成为五行十二形的形意拳。

形意拳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永济姬际可所创,传曹继武,曹继武又传山西戴龙邦和河南马学礼,由此形意拳分化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方的形意拳,和河南的心意六合拳,戴龙邦又传李洛能,李洛能在河北山西广收门徒,使形意拳得到大发展,这一时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八大弟子:山西的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这八大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小架和河北大架。
  形意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风格是顾中带打,有"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之训,明家交手几如电闪雷鸣,所以形意以善打闻名,有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的谚语。
  形意拳是明显的枪拳,枪术是中国周朝以后出现的战场绝艺,有护王定国之功。古有名将赵子龙、姜维善枪。姜维有传人宋朝周侗,乃禁军教头,其徒豹子头林冲继其位,周佟晚年有徒岳武穆王,神枪定北疆。达摩祖师隋朝入主少林寺,其时中土神枪自赵子龙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达摩创枪术不可能,创枪拳更不可能。而且佛家尊棍棒为慈悲,嫌刀枪剑戟太霸道,所以少林早期只精于棍法,武僧也称棍僧。形意内功属内家功,源于道家,自商朝就已大成,老庄孔孟皆以此修身,此法比达摩入少林更早了500年以上,从黄帝内经中就可以见其踪迹,因此形意拳内功也不可能是达摩所创。形意拳注重实战,打法凶狠,没有花招,直进直退,身法迅疾,较少窜高翻筋斗,此种打法尤其适合战场作战,或在群殴中以一敌十。由此可见此拳是经历数代人经历战场厮杀而得,不可能是某人所思而得。然而是谁所创,无法考证,且尊姬际可为祖师。少林寺流传的心意把究竟是姬际可出家传入少林,还是少林传给姬际可有待考证。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
  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如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等等。
  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单练式,练功不练拳。
  在技击原则上,形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意思是敌人打来,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须致命一击,便可取胜。清末时,有的形意高手常常是一拳即将强敌打飞(如李洛能、郭云深),神拳李洛能超形意拳一步杀改二步,一拳将一武士击飞又将其接住,后有一拳将强敌击毙(如马学礼的外甥马三元)。所以形意拳门规甚严,不准轻易与人交手。河南派形意规定:凡忤逆不孝者,贪财如命者,逞能欺人者,贪酒好色者,概不得收为弟子;凡练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须忍让,也不准在街头卖艺。

1954年,美国有一位名叫吉尔比的格斗高手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市见识了一位华人拳师演示的形意拳,大为惊佩,认为它是拳术中的最高形式但要小心它的危险性
  形意拳也属于道家拳派,讲究内功训练,在应敌时要求以意念调动出体内的最大潜能,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在触敌前的一瞬间发劲,而且要求肘部不得伸直,缩短了出拳距离,使得形意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往往可对敌人内脏造成伤害。所以,形意好手们在一般情况下,绝不轻易出手,也不敢轻易出手。
  形意拳动作简约,切于实战,顺应了武术发展的潮流,所以传播很快。此外,该拳系的历代传人较少保守性,并致力于理论研究。它与太极拳系一样,都是以其潜在的文化优势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形意拳古朴、纯厚、富于攻击性,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武术拳种。
  再补充一下:
  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顾名思义,就是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和结合。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练习。其拳势恢宏,劲力刚猛,功夫上身快,实战性强。自清乾隆年间开始,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广泛传播。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创形意拳后,形意拳得到不断的发展。山西地区练法,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地区练法,拳势勇猛、气势雄厚;河北一带法,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当年形意拳宗师郭云深曾创下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武林佳话。
  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钻、崩、炮、横五式)、十二形拳为主,山西有些地区站桩不用三体式,而有六合式、站丹田;十二形为十形。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捶、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五行相克、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有连环刀、三合刀、连环枪、连环棍、三才刀、三才剑、行步六剑、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大枪、凤翅镗等等。
  河北的基本拳法为5行拳,民国期间与山西派交流得到10大形,后薛颠又创象形术,丰富了河北派形意拳内容。
  形意拳与古六合拳有一定联系,与太极、八卦被民间称为三大内家拳,与少林 太极 八卦 并称为我国武术四大名拳。
  形意拳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三体式需要勤加练习。这是最重要的基础桩法。

形意拳技击的八大特长      

形意拳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为明末清初姬际可先生精研南宋名将岳飞所遗《拳经》悟出心得而创。岳飞在长期抗金的争战中,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通过实战经验总结研究出《拳经》,为形意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法基础。继姬际可先生之后又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传播,到清朝年问达到鼎盛时期,产生了李洛能、宋世荣、车永宏、郭云深、刘奇兰、李存义、尚云祥、孙禄堂、韩幕侠等一大批形意拳名师,他们除暴安良,行伙仗义,驱恶人扬国威,凭借形意拳的高超技艺使中国人扬眉吐气。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形意拳仍以其独特的技击特长而广为流传。     

 一、以劲取胜。形意拳大师李文彬老先生说形意拳的精髓在民间。说它在民间是有它的道理。现在搏击比赛,都是采取拳击加腿的打、摔技法,而民间流传的传统形意拳技击方法是拿、打、摔、放、炸。搏击打的是直拳、摆拳、勾拳以及这几种拳的组合,而形意拳打的是炸、崩、迅猛刚实的爆发劲,前者讲的是招法,后者讲的是劲。      

李文彬老先生常讲,“以劲取胜”和“以招取胜”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讲招法的打是笨打,用劲的打是巧打,招法是肢体外形的变化,劲是内意无形的变化。说它无形也不是绝对的无形,只不过相对而言。形意拳在技击时的手如果受阻,肩肘继续向前催进。拳经云:“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要见形不为能。”就是对形意拳变劲不变招的具体描述。讲招法在实战中应是手被阻时便用肘,肘被截再用肩。从这一点上看劲是高于招法的变换。尚云祥老前辈的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功夫,就是用劲不用招的代表打法,尚老先生的半步一进同时崩拳打出,不管前手遇见什么阻力,是架、是拦、是化、是刚、是柔,尚老先生都采取肩催肘、肘催手的打法直至把对手打、放出去为止。因此,李文彬先生常说:“形意拳以劲取胜的窍要也是形意拳的最显著特点。     

二、打顾一体。形意拳简赅无华,但每一动的攻防意识极强,通过站桩、单操、五行拳等诸多套路、器械的训练达到拳械一体,磨练出适应实战需要的真功夫。“虎未扑食头早抱”就是典型的打顾一体的代表,老虎在扑食之前,总是把两只爪子一前一后放在颏下,当向猎物进攻时,两只爪子将猎物扑倒按住,不管猎物如何对抗,老虎的两只爪子是勇往直前,直至降服猎物。形意拳就是模仿老虎扑食这个技法,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练法上,“三休式”(2)就是这个技法的典型代表。打的同时有顾,顾的当中有打,打顾一体。形意拳每一个动作,都暗含横劲,对手在防守招架时,形意拳发出八面支撑的劲,会将打点、架点的手或腿棚开,因而起到防守的效果,而进攻的顺劲动作仍丝毫不改变方向、速度,直至取胜为止。                    

三、手脚齐到,周身一体。拳经云:“未等打人先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在技击中,形意举强调先进身,要以我为主,克服对手造成的任何艰难险阻,看准进攻的部位,立即发动攻势,发扬“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的精神,抢占有利地势。出手打击对手的同时,脚也要趟、踩发劲落实,打出周身一体的整劲。周身一体劲力迅猛,上下的劲相称相撑,使对手迎接不暇,招架不住;上也是劲、下也是劲,劲发拔根摇梢,只得败北。

四、硬打硬进。拳经云:“硬打硬进无遮拦。”就是说无论对方是刚是柔,刚也打、柔也打;不管对手是进是退,进也打、退也打;不管对手是动是静,动也打、静也打。这才是硬打。李文彬老先生说:“当然,让对手动起来再打,这就容易的多。”俗话说,打动不打静,但形意拳不是这样,它是从真杀实砍中打出的技法,在战场上这是最省时间,最奏效的打法。难怪传说中的单刀李存义老前辈在和洋鬼子拼搏时很少有人见他挥刀抡、砍,而是“三摇两旋”就将十几个洋鬼子杀死倒地,这是最好的硬打实例。硬打还要靠形意拳基本功做基础,如果没有“八面劲”没有“横”劲,达不到“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的功力,加上“沾身纵力”的“翻浪劲”是很难达到“硬打”的理想效果,反之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硬进”就是发挥形意拳的腿打七分的特长,在“犁稠五趾顶”“进步如趟犁”的“卷地风”的基本功做基础,向对手攻击,抢中门,直至把对手趟得人仰马翻,这才是真正的“硬进”。李文彬老先生在讲解“抢中门,夺地位”这一技法时,时常用脚尖一趟便把学生趟出三四米远跌翻在地,这一技法,笔者只见过李宏老师所传尚派形意拳有此练法。趟步起式与练法:身体自然直立,头顶项竖,下颏微收,两臂自然下垂,两掌心向内贴于大腿外侧,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45度左右,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贴紧慢慢下蹲,蹲至极限,后脚蹬地,将身体弹出,前脚也同时弹向前,暗含趟、踩之劲,如马前蹄奋进之意,后脚猛跟前腿,有夹剪之意,停至前脚旁,如此反复磨练。趟步回身式:前脚尖往里扣,身体向后转,随身体的转动,后脚尖向后摆,形成和原来的方向相反(转体 180)的姿势动作,继续演练。趟步收式:两拳与身体动作不变,左拳和左脚同时沿直线向前打出原地崩拳,目视左拳前方,前拳向外翻转,拳心向上,抬至与眉平。同时后拳以肘作轴向下向外翻转,拳心也向上,抬至和眉一平;两臂前后成弧形相对,两拳向里并拢,拳面相对于胸前,上体微左转,身向正前方;后脚上步与前脚并拢。两拳自然张开变掌,随两腿的自然起立,同时两臂也自然放下,成立正姿势。      

 五、退中有打。三十六计中有走为上之说;走即是退,这里指的退不是逃跑,而是在退中打,也是败中取胜的一种打法。形意拳就是根据这个理论,演练出退中有打的技法,五行连环这一基本套路就是有进有退;故也称五行连环为进退连环。在习练中,有退步炮、退步崩( 4)、白鹤亮翅、退步鹰捉等,在技击中也经常采取退中有打的技法,丰富了形意拳进也打,退也打的技艺。虽然是退步打,但要求和进步一样,“三催劲整”而且打出“三星” (肩窝、肘窝、手窝)周身一体,较实、较整的同时打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这也是形意拳硬打的一个方面。散打中也有很多类似于这种败中取胜的招法;如转身后劈腿、转身后摆拳、转身撩腿等,这都是招法的变换也是打点,发力也是点。      

 六、腹肋打。人体共十三处关节突出的部位,头、两肩、两肘、两手、两膝、两脚、背、胯,也称十三拳。形意拳增加了腹肋打,这样合起来就是十四处打。腹肋打和其它十三处打法不同,他是用腹肋发劲,用手臂向外发劲打击对方,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内劲一种。骀形就是体现这种打法的代表之一,形意拳先贤们经常用此打法进行试劲,用两肘贴于两肋,然后借丹田省气发劲,将对方放出或跌倒而不伤。      七、“沾身纵力”。形意拳在技击时不用连珠炮,不用左右拳来往复始上一拳下一拳地发动进攻,而是’有的放失地打。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火机一发物必落”。这些都充分说明,拳劲的要求是打出一拳就得有一拳的效果。要“明了三星多一力”。使它内含有拧、裹、抻、拔之劲,又由“三催”之劲使之劲整力大,自会出拳必有果不犯空回的错误。当进攻的拳或掌沾身之后才能发劲,这就克服了交手时发劲早了暴露打击的部位,对手容易闪、展、腾、挪、避开打击的弊端。“沾”而不是粘和贴,和太极拳的打法不同,而是一接触即发,“沾身纵力”打击力度大,发劲晚,后劲大,想打即打,想放即放。但这也有一定的危险,因此这就需要勇气和胆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这样打就会产生出奇的打、放效果。李文彬老先生在教学生试劲时常用食指往学生的身上一沾,随后李老先生的手一抖,被试劲的学生便跌倒或摔出去三四米远。      

 八、腿高不过膝。李文彬老先生常讲:“手打浑身是法、腿踢遍身是空。”习练形意拳的人都知道腿不过膝,因其不起高腿,有很多武术爱好者就认为形意拳不重视腿法,这是不对的。形意拳和其它拳种一样重视腿在技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腿打七分手打三”的技法要求。那么,它又是如何得以体现的呢?形意拳的腿法主要体现在下盘站得稳,进的快,充分运用“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的抢占中门技法,还要发挥“犁稠五指顶”的“卷地风”、“如趟翻地之犁”,把对手在瞬间“趟”翻。还有在进身同时周身完整一致的发劲,“腰借手劲而得发,手借腰劲而增大”,上下相称、上下相随、下下相催、齐头并进,达到“未等人到先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起如箭,落如风、迫风赶月不放松”; “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的高超境地。尚云祥老先生的半步崩拳其威力惊人,主要还是尚老先生的半步其实是超出正常人进攻的一步半。如果没有这一步半的“脚打”,则威力起码要丢失一半。可见,形成的半步崩拳的“步”虽是一步半的距离,而又有谁能招架得住呢!

三体式站

三体式站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它把人体各部按照形意拳的要领安排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姿势,所有形意拳的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各种拳路尽管变化万端,但原理和要领与三体式是一致的,所以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具体练法如下。
  一、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要端正;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外展成90。眼向前平看。
  要点:精神集中,头颈自然竖直,面部要自然,口要合闭,舌尖抵住上腭;不要挺胸或拱背,全身任何部分都不可紧张。
  二,右脚不动,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扭转45。,同时身体半面向右转;两臂仍垂在身体两侧,眼仍看原来的方向。
  要点:左脚向右转动时要和身体的转动一致,避免身体左右摇摆或肩部歪斜。
  三、两腿慢慢向下弯屈,身体成半蹲姿势,体重偏于右腿,随即左前臂经体前向上提起,左手停于胸前(偏左),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右前臂也随之向上提起,右手盖在左手背上(右手食指对准左手中指),两肘微屈;眼仍平看前方
  要点:身体不可俯仰,两肩向下松垂,两肘紧靠在两肋外侧,头要向上顶劲,胯部要缩,膝部要屈,腰部要塌,身体要稳定。
  四、身体方向不变,左脚前进一步,两脚脚跟前后相对,相距约两脚长,两腿屈膝,重心偏于右腿;同时左掌前伸,肘部微屈,掌心向前下方,五指分开,掌心内含,高与胸齐;右手后撤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肚脐,手腕向下塌,眼看左掌食指
  要点:1.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侧向前方,与目视方向成斜45。。头向上顶,颈要竖直,面部要自然,牙齿轻扣,下颊略向内收。2.两肩向下松垂,肩窝处略向后缩,左臂(前手)肘部下垂,不可伸直,左手食指要向上挑劲,拇指尽力向外撑开,虎口成半圆形,掌心内含,右前臂靠在腹部右侧,右手五指也要撑开,腕部要塌住。3.胸部略向内含,不要紧张用力,两肋肌肉舒展(束肋),心胸平静空虚,腹部自然充实(沉气),但不要故意鼓腹,背部肌肉尽力向两侧伸展(拔背),腰要塌住;臀部不可向外突出,肛门部位的括约肌注意向里收缩(谷道内提)4.两胯略向后收缩(缩胯),两膝微向里扣,前膝屈弓不要超过踝关节;臀部与后脚跟上下相对;两脚脚趾扣地,重心偏重右腿;前腿既虚且实,承担少部体重。5.呼吸要自然,精神要集中,身体力求稳固。
   
以上各部的要点,练习时务要处处安排好,不可忽略某一部分。这个姿势对培养练习者的内在力量,调节呼吸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集中地体现了形意拳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初学者可以从这里体会到锻炼的要点,打好基本功,给以后的练习铺平道路。就是有一定基础的人也要经常做这种桩步的练习,以便进一步掌握拳法要领,巩固桩步根基。
  三体式除上面介绍的侧身单重练法外,还有侧身双重(体重平均落于两腿)练法、正身单重(上体和两脚皆直向前方)练法等不同形式。各种练法尽管形式有别,但对身体各部的要求是一致的。三体式的具体做法除上面介绍的做法外,各地流行的还有以下做法:1.身体正面直立,随之屈膝半蹲,钻出右拳(左拳抱于腰间);再迈出左步,劈出左掌成三体式。2.身体正面直立,两掌从身体两侧托起,复握拳按落于腹前,同时屈膝半蹲j随之钻出右拳,再迈出左步,劈出左掌成三体式。...                                                

 

气沉丹田之相为

谷道膨胀,阳举,丹田热流旋转,两眉之间突突有物,两耳膨胀耳中如进水。

起手有锋棱,行步如挟浪。。。。

气沉丹田不是初始,乃是诸体征皆合拳里之总称。

单纯腹式呼吸非气沉丹田也。。。。

形意拳的内功从何开始?

形意拳的根本是五行拳,形意拳内功的初步是闭五行。形意的白蜡杆子厉害,白蜡杆子有丈二长,等于是张飞的长矛,名为十三枪。我年轻的时候,在唐维禄的弟子中算是耍十三枪较突出的。这是我练武的根基。练枪练的是拳劲。
  形意拳的内功从何开始?说出来惹人笑话,从大小便开始。形意拳的架势好理解,所谓外五行就是那麽几个架势。还有内五行呢?一个人对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体会,便没法练形意拳。我一个师兄外五行的架子很刚猛,结果唐师笑话他,说:挨打的拳,练拐了。这句话也是从李存义来的,李存义一看到别人练的不对路子,就这麽说。
  挨打的拳,一是打法不灵,光会动蛮力,别人找对了击打你的方向,一下就把你甩出去了。二是光在肌肉上长功夫了,不会在五脏六腑长功夫。那么功夫还是虚的。就好像窗户纸,好像有个门面,其实一捅就破,打这种人,一两下就能把他捅趴下。
  人很难体会五脏六腑的,先要在大小便的时候闭五行,闭目,咬牙,耳内敛,鼻静气,脑静思。大小便时因为体内有运动,就牵扯上了五脏六腑。对五脏六腑有了体会后,不大小便的时候也就能闭五行了。闭五行好处多,在坐公共汽车时,闲散时间里,都可以闭五行。尤其是在早晨起来时,醒后先不要急于起床,闭一会五行,就是形意拳的长寿之法。
  我有九旬之寿仍可以有吃大鱼大肉的胃口,这就是闭五行的功效。希望读者先从闭五行中找到一点内功的味道。
  我从小是个戏迷,年轻跟随评剧名家高月楼时,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回演戏演员们都是一身汗。他们演文戏时没有多少运动量也是一身汗。这一身汗是怎么来的?是发声发出来的。
   
因为有这个经验,所以我对形意拳的发声,格外留意。前面是讲的闭五行是形意的内功,雷音也是内功,是五脏六腑的功夫。说没什么,就是比武时吓唬人的”--这是应付外行的话。我所处的时代,武林规矩大,来客要陪吃陪聊,临走要送路费,就算客人有钱这个路费也一定要送的。人穷对朋友不能穷,这是祖上定下的规矩。师傅教徒弟,先教出来一个清白知礼的为人,才能造就人才。
  形意门不但是枪法,剑法尤为精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了。我的剑法开始是跟唐师学的,后来在尚云祥门下深造了一下。
  尚师傅家中挂枪,他有一把刀,说:这刀吃过鬼子的血。唐师对我说过:当年,你尚师傅可是把洋人一场好宰!
  李存义和尚云祥杀洋人,是杀一场就躲几天,所幸没有发生意外。拿日本使馆的人开了杀戒,后来是白种人也杀。李存义的刀法用刀尖,也等于是剑法。
  何谓六部剑?清朝的官制有六部,天下就可以治理了。形意拳的剑法叫六部剑,就是说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比武就可以制人了。
  六部,就是上下左右前后。练形意拳的剑法,可不只是一根剑呀!方方面面都要有东西的!形意拳的剑法刀法都用尖,但并不只是一个尖。形意拳又叫六*合拳,六*合就是四维上下。还要练出隐藏的剑尖,一遇非常,可以八面出锋。
  包括练拳也是要四面八方的练,一个钻拳出去,在练的时候,不是只冲敌人的下巴,全管。--这样才能随机应变。有的拳师教徒弟,让他们先傻练着,渐渐有体会后,教剑法时,再把这个四维上下的道理点透。学剑是习武的关键。

形意拳八势为:顶、提、扣、圆、抱、垂、横、顺 须知清,起落须分明。

     一顶:顶有三义:头向上顶、舌顶上腭、手往外顶。  释义:  头向上顶,并非寓意用力有形的向上去,实与太极拳关于顶的要求相同,虚虚领起神意。具体的做法也就是向身前极远处平视,这是桩功的要求。在练拳行功时,当觉头顶百会上方处似有一物虚悬。若有此感,在临敌时,此处的意思(即此虚无之物)因敌来势而相应移动即可见功,这是在交手中做到或保持“居上游”的心法!  舌顶上腭,是连接体内气血主通道——任督二脉的关键。只须明白舌一离开上腭,督脉即无法连接任脉,舌尖就会在行功中或有意或无意自然常与上腭处触及,久则习惯成自然。舌与上腭融洽如一,常在接与不接的状态中,气机也能连而畅通。  手望外顶,是要舒伸手掌,使掌指的意思向外远去。(在体形为伸展,在神意为舒展)势如撑张,意思则是:手好象眼睛一样向外远望;不能是力贯掌指,以至肩肘都产生紧张,而显出坐腕翘指上挺外顶的形体现象!虽不能用力,但手掌又不能软缩,即不能失去手势要求的形状。手能外展,则精神自然可以因舒展而安适。 

     二提:提有二义:尾闾上提,谷道内提  释义:  尾闾上提,前人解为塌腰。具体的行功做法是:腹股沟(两侧)隐收(无形动为隐)内敛,则腰胯随之即会松沉下降,因为腰胯的自动沉降,而尾闾处的上提感就会相应出现。这样可使腰部轻柔不受外力与己力(自身体重)。中盘和顺稳健,才能起到如船舵之与船的主要作用。多有先寻找到尾闾处,再加意上提,(有形或无形动)极谬!  谷道内提,学人多认为谷道即是直肠,是排滞大便的通道,所以就产生了“如忍大便状”的说法,来达到谷道内提的要求。如收缩肛门而上提,久则多成便秘之疾!实际上如前述放松收敛腹股沟即可。因为尾闾上提与谷道内提都是正确行功的正常产物,尾闾上提是初感,谷道内提是进一步的境界。或言尾闾能上提是入境感,谷道内提是境巧感,都是结果,不是因!如忍大便法实是倒果为因,决不可取!  其实先贤所传法理,都是教人明辜理而具体——即用身体来领会,表现事物的本理。神气要舒适而非放逸,心意要得劲而非用力;果虽由因起,但做法不是目的,错了自然感觉不好。所以大多学者久行无功,为的是不明因果!若明因果,完全可以自身的感觉来验证校对功法的正确与否,而少走弯路荒路错路!

     三扣:扣有三义:胸要扣、手背要扣、脚面往下扣  释义:  胸要扣,前人解释胸扣是开胸顺气,使阴气下降任脉。具体行功是要胸脯(不动)而向左右用意开展,则体内气息自然下降,即为宽胸下气,但切忌有形!气能沉降,肩则会有向外向下复向前向上的澎涨感,胸与双臂自然扣合或为一体的因果关系。  通过胸部意思的开展,形成肩松肘垂,此时内在劲意随气息畅达梢节末端手指,自我感觉应该是:手上的意思是由展胸造成的!实则为展胸后中气下降通达丹田,所谓:“浊(阴)气下降”,而清气自然上升。清气即阳气,买为神舒的感识,即俗语说的神清气爽,这是运动合乎自然规律而得到的,所以不能用力下压肩部、使之内含而让背部鼓出、胸脯后陷来体现胸扣的要求。  手背要扣、脚面往下扣,则是指掌的意思向前舒展(手望外顶),手背就会有松沉感,意想向下与脚面融合(即把手放脚上),意手脚合而为一,手背自有下扣感;脚的指掌也放松外展,脚趴必然涵空,就会产生脚面的下扣感。切忌手掌脚掌用力向下挖扣,气血不畅,久必致疾!  

    四圆:圆义有:脊背要圆,虎口要半圆。胳膊、手腕外顶腿都要呈月牙形。  释义:  脊背要圆,是要求,而脊背圆是成就的功夫境地!胸扣的要求达到了,脊背自会产生圆涨感。  虎口半圆,要先有形:五指宜先生力伸直分开,尔后松肩垂肘,手指的意思随神意向外舒展!就此止于静地,久则指掌本力爽然若失,虎口半圆的境识就存在并感觉得到了。不必要再想:五指在意用力,好象握拿一圆状物体的形状。依此理,肘弯、手腕(上侧)、脑窝都要先求形具,弯曲程度如初二三四的月芽!成为定规,时间久了,即使有时舒直了,而月芽的意思已自然存在。形意相合,圆自存矣!

    五抱:抱有三义:丹田要抱、心中要抱、胳膊要抱  释义:  丹田要抱,是要以点滴的意思在丹田即抱元守一。行功时小腹随腹股沟的吸收内敛而向内隐,则腰腹都会出现空虚感,即为抱丹田。但注意腹收不能有形,所以脊背也没有后弓的形状。丹田是中转站(出处),并非万事万物的源头,所以用意决不可大!大则为意念,久则气滞!  心中要抱,是指行功姿势定位后使心气平和,注目面前平远处,双手双脚的意思随视线远去,觉己身立于大地中轴正线上,心手相应。手即心的表现,自身可顿获轻松感,心如江河源,手如河水无穷无尽流出渐与天地相合。此即心中要抱后的境界,不是心想如抱一物的意思。  胳膊要抱,则是双手臂通过松肩垂肘开胸收腹等一系列行功(如果方法正确〉会产生向外向下复向前向上的膨涨旋转感,此时视线若再远去、则双手臂即会在松沉中得到相合相抱的意境感识及肢体肌肤气血的体认,并非有意或用力使双手臂如抱一物。从前又有“两肘“抱肋”的说法,则是指:在有上述意境时,自我体会:两肘与肋部也产生有相合连抱意,而非用力使两肘相夹肋部。

    六垂:垂有三义:气垂丹田、膀尖下垂、肘尖下垂  释义:  气垂丹田,实指体内中气向下松降。  膀尖下垂,膀尖即肩头,意至于地下,就是松肩退力之法。  肘尖下垂,则肘尖的意思深入地下,是松肘退力法。肩松肘垂则中气自降,心中自觉平和。  气虽下垂至丹田,而丹田的要求是空虚!而不能填实,所以决不能蓄积中气于丹田中!世人多误气沉丹田乃是以内气充满于此处(丹田腹部),应该有形凸出,谬甚!如此日久努力使气,连带胸背都会僵紧。  降于丹田者,实为一团和气,来至此地,“润物细无声”,清理体内垃圾,净化脏腑环境,杂物一去,心胸空明,何须存气?况气乃周流不止之物,一停即滞,即俗语“气结”!所以要明垂沉之理,而去蓄留之弊。膀尖、肘尖的意思常垂于地,即是使肩、肘击人也要使肩肘之意在地下运行,自有出人意料之效!

    七、横顺须知清与八,钻翻须分明  先贤语:横者起也,顺者落也;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横之始,钻为橫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为钻,足落为翻。气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无论如何起落钻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起橫落顺之理,前人言之极详尽!具体在行功时无论手足,只要动即向前向上钻,即为起橫;心中“看人如蒿草”,自然横行无忌!并非是橫向运动的意思!向前向下落为翻为顺,有“打人如走路”的意思,自然顺!但横起只是意,不可有横行之形!待有橫起形时,便决不可肆意横行!  顺落则求如释重负感。拳经有“起是去、落是打”的说法,不可误为:既然是打,就要蓄劲攒力,奋勇向前!而是如风拂杨柳,迎面钻进将人如垃圾一样扫逐至圈外极远处,再倾倒至深渊中。知解了橫顺意,自然也就明了了钻翻理。钻翻也都是以意导体而自然成就的外部形象。起钻前先要使心气下降,待到丹田乃至周身上下内外轻松舒适后,则翻的意思自然具体而生!不可使两臂用力扣含夹裹,而向上向前螺旋起钻!否则遇敌则成蛮力比拼,失拳术开合之道。  落翻有将物翻动推出的意思,仍严是在意不在形,切忌向前向下合力猛推!要在神意领起而如隔山跨海,徐铮铺展,所谓“意当存高远”,意远劲始长。

    后记  八势又名八须,每须对应人体三处,合为二十四法。但世上流传说法不一,除上述所例外,又有三敏(心眼手)三毒(心眼手)说。这已超出姿势要求的范围,故暂不解释。  又有三曲说肱曲力富,腹曲力凑,腕曲力厚。这是由姿势而涉及拳理的论点,不过肱、腹之说尚无大碍,惟腕曲力厚的说法甚是不妥:腕曲而有力、尽是自身拙僵本力,生于局部,力何由厚?况内家功夫,尚意尚力,有力皆失意!  又有三挺说,所谓颈挺精气实顶,腰挺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但颈挺则僵,精气虽实于顶上,仍是僵意,与古贤“行其庭不见其人”精神贵虚的要求相悖。  顶宜空虚,颈宜松弛,便于气血通过;腰挺自然也僵,也过不了四肢关节,偶然到了梢节也是因为手脚用力之故。乃僵强用力法,少林派也不崇尚,内家更是何足道此哉!膝挺生力则转换不灵,非僵而何?弹力从何而至?  拳诀误传,害人非浅!学者切宜留心在意,区别推敲,切身验证以绝“人云亦云”之弊端!

形意拳内功十三段  

行功要诀 行功地点最宜清静,万不可受惊,受惊则气必壅滞,结成包块,遗患甚大,若得二人同时练习,最为合宜,既呆彼此激励,互相交练,又能镇定心胆,预防惊扰。行功之时,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饱则气咽不下,饥则气行无根,总以饥饱适宜为善,酒后不可行功,恐血气沸热,致有他虞。气功通达全身,如能信之,坚行之久,可却一切疾病,如患周身麻木半身不遂及一切风症,虽沉疴,亦能立起,不仅实中已也。练气以积精为本,设色欲未除徒劳无益,习此功者,当强遏欲念,绝除房事,但梦遗之事在所不免,余得屡试屡验一法,睡时勿令脚心受寒,夏时御袜护脚心,身体侧卧,两腿弯曲,外阳睾丸置在小衣之外,以不附着对象为是。      

 行功总则练内功到了一个月,气已经凝聚了,这时胃表现强壮,饮食增加,肚腹的两旁有两条筋鼓起来了,大约有一寸多宽,倘若用手去触摩它,会感到硬起象木石一样,这就得到了验证,在两肋之间,从胸口至肚脐眼,摸起来柔软凹陷,这时因为膜比筋要深些,揉未揉到,这时应在软凹之处慢慢地去揉,在柔软处或者用散竹棒轻轻地打,这样久了膜就会鼓起来,表皮与筋都会一样坚实,全然没有软陷的地方这样才可以算是全功。      

 坚持练习内功到了一百天,这样所练之气就已充满而塞遍了全身,好象大水奔了堤一样,凡是有空隙的地方水就会漫溢到那个地方,也就是说丹田气充实了腹部的筋膜就强壮了,这时可以练第二段胃口功,第三段两肋功,应当切实注意万不可用木棒砂袋棒乱打,只可用散竹棒密密地轻打,兼用揉的方法去揉胃口心窝下部和两肋,久而久之所积的气充满了,就会引到胃口和两肋了。      

练胃口和两肋到了两百天,再练第四段心窝功和第五段腔子功,只使用揉的方法,在心窝之下的两旁从肋腔到下端小腹两旁用砂袋棒拍打,兼用揉的方法,这样气从打处行走,日子久了,再由心窝轻打至颈项,从肋稍软肋下打至肩部,周而复始,不呆倒行,也不可间断,这样练一百天,气就会弃满了前胸,整个任脉的气充实盈满坚强了,内功就算成一半了。      

练内功到了三百天,以前所怀的气充满了任脉,真气充实盈满了,这时适宜练第六段脊背功以充实督脉,因为从前之气已经上了肩头,现大练督脉是使气自肩头上行到玉枕枕骨节上即后脑勺,再至泥丸宫百会穴即头顶中,行至脊背,下至尾闾尾椎骨上,练完毕之后,打法和揉法如同前述一段,周而复始不可颠倒进行,脊旁的软处,用掌揉擦或者用散竹轻轻打,像这样练一百天督脉的气充满了,凡是打了的地方,都要用手揉遍必须均匀,这样积气到了一年,任督二脉的气都充满了,才练下部功如第九段,使气可以贯通,这样练到了一百天气就充满了,任督二脉就算相通了。      

任脉和督脉的气既然充满了但尚未见到力量怎么谈得上猛勇呢,这是因为气还未到手上的缘故。此时必须按照第十段功练习,练的时候用散竹棒砂袋棒打,从右肩背打至手背指梢,又从肩内打至手掌指梢,打完毕后,用手处处揉遍,时时用药水汤洗,药方在后面,即后面的汤洗药方洗药可以疏通气血,常常以花石即核桃用手握滚,次数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内通脏腑精血,外和血脉,左肩以及手的练法仍以练石肩及手的练法为标准,这样练一百天之后,就能从骨中生出力量来,练到几年后,两边肩臂和指掌只要用意一使力,就会硬得如同铁石一般,这就是练成功内功的特征。      

行功禁忌从练初功起至最末一段止,共计三百多天,不可常进内室去性交,倘若性交过多,害处很大。练此内功,是以积气为主,同时也要炼精炼神,倘若精不充足,神就不凝聚,神若不聚,气就不充足,倘若练内功期间,男女交合没有节制,就会大大亏损肾中元气,不但真气无从聚积,功无法练成,而且还将损害自己的身体,减少自己的寿命,这不可不谨慎。至于见了女色,心就妄动,而任情妄想,精液虽未外泄出,但精已离了宫,一定有真精数点随着阳痿而流出来,好象火的烟焰,岂能回转到柴上来?所以练内功,心要清静,要戒色欲。初功一百天中,要禁忌性交,一百天的功练完了后,才可性交一至二次,这是用来疏泄留滞的,若在二次以上那是断然不可以的,以后练各段禁忌都相同,到了练下部功时,更要十分谨慎,或者练过一百天后疏泄放精一次,使其去旧生新,从此以后谨慎保守这精,要知精是强壮的根本,千万不要随便浪费。      

 揉法是用手掌挨着肚皮,自右至左顺时针方向均匀地揉之,不要太轻而离开了皮肤,不要太重而触及骨头,也不要乱推移。当揉的时候要一心注意揉处,不要忘记揉处,也不要其它物体来辅助心意,不要想到其它处,即心不两用,这样精神和气息都贯注在手掌上,这样揉才是合乎方法的。      

揉打各法程序说初功以轻轻揉为主,一个月后渐渐可以增加力气,切不可以太重,也不要推移,恐怕伤了皮肤。初功使用揉法,取的是在浅层,渐渐增加力量,兼用散竹棒轻轻打,这是因为气已坚实,所以增加揉的力量,和用散竹棒打棒,虽重但作用仍较浅,然后用木棒打取,其又是深入一层的作用,再其次用散铁丝棒打打外面,虽属于浅的区域,但震动了内部就可属深的区域了,等到内外都坚实了,才可算为全功。散竹棒用小竹二十五根,圆径约三分,直径1厘米,一端用麻蝇捆紧,一端散开,手握有绳之处,依法打之。散铁丝棒用粗豆条铁丝或电线铁丝,二十五根,长一尺五寸,半米长,一端用火烧熔团结为一,一端散开,手握烧炼之处如法打之。砂袋棒用细布缝就,圆筒如木棒形,长约一尺,30厘米,河砂装满用线缝好依法打之。木棒用柏木为佳,长一尺,约30厘米,圆围三寸,直径约3厘米,把细头粗其粗处之,中间略高少许,用时高处着肉,棒之两头不着肉。      

第一段丹田练法――根本固焉练丹田是为了坚固根本,丹田在脐下三寸,为气之海。如果丹田之气不充满,要练好它处之功都不能成功。练丹田内功的方法是,身体要端正立着,两足踏平,距离大约为四寸约14厘米,与两肩一样宽,右手把左手握着,两臂要伸直,要紧贴丹田,然后闭口蓄气,这个气乃是自身口内的气,把嘴鼓起如像一个包裹一样,内装着这一口气,心意不可外用,一心注意着这个包裹,呼吸自然,这样大约有两分钟的时间,才抬头伸颈,如同咽硬物一样把这口气吞下,用意念把这口气送至丹田,接着埋头注意丹田,头稍微往下埋,一双眼睛注视着丹田,同时两只腿稍微向前弯,这时气下辘辘有声。当气往下行的时候,左手贴在丹田之下,右手以五指尖轻轻从颈下起,一直往下拍到丹田,并且把丹田扣三下,这样轻拍脐腹和丹田,这叫作唤气。拍完后两手还是右掌握左掌,紧贴丹田,再照前面的方法闭口蓄气,照前样吞下并唤气。这样把三口气吞完,把左手和右手交叉收回腰间,仍然回复到原来端正站立的姿势,又以右手握住左手靠着肚皮,从胸口往下推揉丹田至少三次,才把两手贴在丹田之下。然后把两足跟提起微踮三次,这时用左手握着右手,用右手掌照揉法摩擦丹田,缓步慢慢走着,右手累了换左手,单揉互换着边渡步边揉擦,擦得越多越好,要知道是三分功夫七分揉,擦擦得多,如五代杨上善所说,肠肚常摩能健身,流传至今。所以练功至少应擦八十一次,照这样练过七天,再添三口气,但是增到了九口气,就是限度,不可太多。      

第二段胃口练法――双手抱搂       练胃口内功是坐着,把自己双足盘着,两只手交叉着,轻轻抱着两边肋腔,呼吸自然。然后如象练第一段丹田一样,先闭着嘴如囊袋一样蓄自身的气大约有两分钟的时间,才抬头伸颈如同咽硬物一样把这口气吞下,用意念把这口气送到胃口,同时低头用眼注视着胃口。顷刻之间吞下的气辘辘有声,并且用右手五根指头轻轻拍胃口,同前面练丹田一样叫作唤气。象这样吞气唤气吞完九口气之后,才算练完毕了,接着把两只手交叉着收回腰间,用揉擦的方法从右至左顺时针方向摩擦胃部,轻得不要离开皮肤但重得又不要触及骨,如同练第一段丹田一样,越多越好,至少要擦八十一次。     

第三段两肋练法――右行左接      练左肋功,先坐端正,然后把右足打起盘足,左足向右方伸直,把头先向右方,嘴向着右肩,再用右手五根指头搬着左足的中指尖,左手半握手臂伸直。然后闭嘴蓄自身之气,大约有两分钟,嘴形如囊袋样,抬头伸劲,如同咽硬物一样吞下,用意念送至左肋,一会儿气往下行,有辘辘的响声直往左肋,两眼注视左肋。同时用左手五根指头轻轻拍打左肋三至五下,这叫作唤气,如象这样三次吞下,九口气吞完之后,用揉擦法以左右两个手掌换来换去,轻得不要离开皮肤,重又不要触及骨头,从右至左顺时针揉擦,越多越好,至少不得少于八十一次。练右肋功法是先坐端正,把左足抬起,右足向左方伸直,头和口向左肩,用左手五根指头搬着右足尖,右手半握手臂伸直,然后闭嘴蓄气约二分钟后,呼吸自然,然后抬头伸颈如咽硬物一样吞下,一会儿气往右行至右肋,有辘辘响声,接着头和眼注意右肋,并且右手五根指头轻轻拍打右肋三五下,名曰唤气,如象这样三次九口气吞完,用揉法同左肋揉法,越多越好,至少不得少于八十一次,右行左接的意思是,因为左右为阴阳之道路,左右气血是相通的,练左肋功必须从右肋引导,《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练两肋内功,做上面的架式,使气血相接。      

第四段方寸练法――周身提劲       方寸指心窝,俗称心口儿,练心窝是睡着练,首先把身躯仰着半睡在床上,呼吸自然,把身睡直,两只手伸直紧贴腹旁,接着闭口蓄自身之气,嘴形如一个囊袋,内装这一口气含着约有二分钟后,才抬头伸颈如同咽硬物一样把气吞下,气往下行走,辘辘有声,一心一意注意心窝,这时把两只手和两只足一同举起,这时全身的力量都集中于心窝了,接着用右手五指轻轻拍心窝三至五次,大约两分钟久,就把手和足一齐放下来,再闭口蓄气,按照前面的方法咽气,吞完了九口气后,用揉法揉擦心窝,越多越好,至少八十一次。      

第五段腔子练法――双手叠起       腔子指胸腔,练法是坐端正,打双盘足,把双手掌叠起,掌心向天,呼吸自然,闭嘴像一个囊袋样,包着自身之气,含着约二分钟后,才抬头伸颈,如咽硬物一样把气吞下,同时埋头用双眼注视腔子,当气下行有辘辘地响声时,自己用意念把气送至腔子,用手指尖轻轻叩胸腔,如像这样三次把九口气吞完了,双手交叉收回腰间,用揉擦法擦胸腔,越多越好,至少八十一次。      

第六段背脊练法――全身用力       背脊功是全身用力,因身躯俯卧着,所以全身的力气都聚积在背脊上了。平身俯卧在床上,下颏和一双足尖平放在床上,接着闭嘴蓄自身之气,如口袋样含着约二分钟后,才抬头伸颈如同咽硬物一样把气吞下,刹时气下行,有声音辘辘地响,用意念把气送到背脊上,默念背脊,同时两只手和足一齐悬在空间,只有腹部才挨着席子,这样约二分钟之后,才放下手足,象这样三次把九口气吞完毕了,站起来用白布三尺,双手各握住一个头,照前法摩擦背脊,越多越好,至少八十一次。      

第七段  顶门练法――身直项伸       顶门即百会穴也,就是头顶身体要站端正,直立着颈项,必须伸直顶门。练法为坐着站着或打盘足坐着都可以练,先把两手重叠起,用手心放在头顶上,身躯必须端正,颈项和头是直伸的,不可把头抬起。双目平视前方,然后闭口蓄自身的气,嘴包着像一个囊袋,含着约二分钟后,才抬头伸颈项,如同咽硬物一样吞下,同时双目上视,默念头顶,使吞下之气随意念贯入头顶,隔一分钟后,再闭口蓄自身之气一口,照前法吞下,如是三次把九口气吞完毕,把两手作交叉状,放置在腰间约一分钟后,即用揉法揉擦头顶,次数越多越好,至少八十一次。顶门功练好,用板凳或铁板敲击头顶而若无其事,这是自然的。       

第八段  两鬓练法――歪头斜瞬      

两鬓练法的歪头斜瞬,意思是把头歪着练左鬓,向左歪练右鬓,头向右歪,头歪哪方,目就斜视着哪方。两鬓功练法是,不管坐式或站立都可以练,如练左鬓功,就把头向左方歪斜,右肩膀向着上方,把右臀弯曲起,掌心放在左鬓之上,左手握成拳放在腰上,然后闭嘴包着如同一个袋囊,蓄自身之气大约两分钟后,才伸颈如咽硬物体一样把气吞下,同时眼睛斜视默念左鬓,大约一分钟后,再闭口蓄气,照前面方法吞下,象这样三次把九口气吞下后,再把两手收回做交叉姿势,放在腰间,接着用揉法揉擦左鬓,次数越多越好,至少不得少于八十一次。右鬓功练法是,头向右边歪斜,左肩膀向上,左臂曲起,掌心放在右鬓上,右手握成拳放在腰间,然后闭口,照前法蓄气咽气,照样三次把九口吞毕后,照揉法揉擦右鬓,越多越好,至少八十一次,两鬓功练成后也能经受得起重物打击。      

第九段  睾丸练法――体仰腰弯      

体仰腰弯意思是练睾丸功必须坐下,把身体仰着,把腰向后弯起,才开始练功。睾丸练法是,坐着打好盘足,把身体向后仰起,腰上部向前微微弯着,用双手搂着睾丸,如象抱着石头一样,然后闭嘴蓄自身之气,嘴象一个囊袋含着大约二分钟之久,才抬头伸颈项如同咽硬物一样地吞下,气往下行,辘辘声有,同时用意念把气送至睾丸,象这样三次把九口气吞完,才将身体端坐,双手交叉,收回腰间,大约一分钟,才用揉法揉擦睾丸,越多越好,不少于八十一次。       

第十段  两臂练法――左降右行附两手练法       左降右行的意思是,如果练右臂功,左边的气沉降着,把气推向右边膀臂上去,右臂功练法是,端坐把双足盘起,把头转向左方,右边膀臂向右方伸直,五根手指尖向上,将左手手掌放在右臂侧边稍靠近些,然后闭口蓄自身之气,嘴象一个囊袋含着大约二分钟后,才抬头伸颈顶如同咽硬物一样把气吞下,刹时气往下行,觉得象有蚂蚁在爬一样,并辘辘地响,同时把气用意念送至右臂,两眼注视右臂,约一分钟后,再照前法闭口蓄气,同样吞下,象这样三次把九口吞完毕,左手收回握拳放在腰间,把右手移至前方,用力提起后,用左掌揉法擦右臂,越多越好,但不少于八十一次。左臂功练法与练右臂功法一样,不过是右降左行,姿势变向左方,咽气与揉法和练右臂功相同,两手手指练法是,如练右则左降右行,练左指则右降左行,姿势与练两臂功相似,只不过要指尖伸直,咽气与揉法相同。      

 第十一段  两足练法――足部直伸如干      

两足练法直伸如干意思是,练哪只足时就把哪只足伸直如同直树干一样,足部练法,如练左足功就先平坐在床边上,身体稍微朝后仰着,把头向右方,口朝右肩头,把左腿斜伸起,足尖向前方,足跟着地,足面象水面一样平,左手反叉在左腿背面,右腿弯曲着放在床边上,把右手叉在腿上,接着闭口蓄气,嘴如囊袋样含着自身之气,含着约二分钟后才抬头伸颈项,如同咽硬物一样吞下,刹时气往下行,用意念把气送至足面,双目即注视足面约一分钟后,再照前法闭口蓄气如法吞下,象这样三次把九口气吞完毕,才把双手收回交叉后放在腰间,用揉法擦足背,越多越好,但不少于八十一次。练右足功仍是坐在床边上,把右腿伸直如干,足尖向前,足跟着地,足面与水一样平,右手反叉在右腿上,左腿弯曲放在床沿上,左手反叉在左股上,咽气和揉法同练左腿一样,如果单练左右两腿,只是在姿势上把足稍伸向前方,咽气与揉法与足功相同。        

 第十二段全体练法――气行全体四肢平起        四肢平起又叫铁板桥,意思是练气行全体功要把四肢平起,睡在床上。当气运到全身时只有头和足放在床上而身体悬在空间,象一座桥坚硬,如同铁一样,所以名叫铁板桥功。铁板桥功练法是把身体平睡在床上,两手放在腰的两旁,然后闭嘴蓄自身之气,嘴如一个囊袋样含着气约二分钟后,才抬头伸颈项,如同咽下一个硬物体一样把气吞下,气往下运行时辘辘有声响,用意念把气送到全身,同时气运行在何处,意念也至何处,约一二分钟后再蓄气一口,依照上面方法吞下,象这样吞完八十一口气之后,气就运行到周身,力气就倍增,把头和足放在席上身体悬在空间象一座铁桥,这样做气就能走到全身,大约三至四分钟后才起来,坐着摩擦周身。总之应到处擦遍为妙,另外还有全功摩擦方法在后面说得很详细,读者可参阅后面,此外有八处小部位如眼鼻耳腮咽喉两腋足心手心等均在摩擦之列。       

第十三段全功摩擦法       

首先是安静地坐着,呼吸均匀,用左右两只手摩擦丹田各一百零八次,揉法是从右至左顺时针,轻得不离开皮肤,重又不触及骨头地揉擦,又用中指顺时针揉肚脐二十七次,再用左手捏右手背,用右掌擦左肋,又用右手捏左手背,以左手掌揉右肋,然后揉擦胃口心窝下部,各擦二十七次,用鱼际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突起处揉心窝四十九次,然后再至胸腔,直至颈项,过玉枕枕骨至泥丸头顶百会穴,倒下鹊桥额骨至鼻梁处等处,均要摩擦各擦四十九次,再将鱼际擦热摩擦揉两眼二十七次,可以除去眼病,用手心揉鼻尖三十六次,可以润肺,两手擦耳朵二十七次,可以健肾,两手擦面二十七次,可以减少皱纹和黑斑,使容光焕发,用双手手掌掩在耳上,把食指放在中指上,弹枕骨凹处二十七次,这叫作鸣天鼓,可除去头部疾病,叩齿二十七次,可以除去牙病,双手抱着后脑及颈项用力向后面仰,默念着手与颈项,颈项用力向后,手用力向前,相互用力十四次,可除去肩疼,摩擦两腮至咽喉捏气管各四十九次,捏左右项筋各一百零八次,头向左右反视,同时肩膊随着也转动二十四次,可以除去脾胃积滞的邪气,再至两腋筋各一百零八次,手背手心及寸口中医诊脉处均要摩擦各一百零八次,背脊用干净白布三尺一米左右上下摩擦,下至腰间擦一百零八次,两手擦热擦腰眼一百零八次,可除去腰疼并可去风邪,下至臀部均要擦遍,擦一百零八次,周密地擦至睾丸,把睾丸握一百零八次,外阳搓四十九次,睾丸的筋也捏一百零八次,这可以生精固阳,至腿弯筋及膝盖也各自捏揉一百零八次,再过腘至髁骨腿弯小腿以下阴跷阳跷内外踝骨周围包括左右两只腿的这些地方均要注意多擦,但不少于一百零八次,下至两只足足背足侧足心涌泉穴足掌心陷处等处各擦一百零八次,这可以除去风湿,足步健壮。全身揉擦完毕后休息一会儿,起立再练双手握拳一百零八次,又用双手掌向前推五十次,如象这样久练之后必定能强健身体而有奇特的效果。

形意拳术发人之技

发人是形意拳术常用之技,也属高水平之技。常听形意前辈讲,将人打上墙即指此技。本人结合自身习练体会,对此技奥妙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发人的特点        

形意拳术“发人”通常是指:在双方对搏中,进身纵力将对方在一瞬间腾空击出的现象。好似对方被瞬间抛出,故俗称为发人。与抖绝之技相比,有所不同。特点是发人的体形变化大,行走距离长,杀伤力却不是很大;注重将对方放出,而不是打中;在不伤害对方、不破坏习练氛围的情况下,尽显功力;通过对发人程度控制,产生能使对方动、能使对方退数步、能使对方跌出、能使对方抛出等不同效果。        

二、发人原理        

发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找对方重心、撼动对方重心、抛出对方之身的过程。对练中,对方处在运动中,重心也是变化的,要以同对方接融点至对方重心间的肢体为传递力杆,通过后腿蹬起身纵力迫使对方重心动摇,吃住对方劲,进一步近身施力扩大对方不稳定程度,对方则被击出。当对方重心被撼动时,本能反应是企图调整重心,发生后移、躲闪等行为,我则紧追不放,在对方动中施打或退步中施打。这就要求我方进步要比对方退步快,追抢占对方的稳定位置,让对方来不及站稳而跌出。        

三、运用发人之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1 掌握好距离。发人过程可分解为撼动重心及抛出这两个环节,实现发人必须以近身为可能,以距离为保证。因为发人不同于打人,打人是有空位并够得着就可以打;打人的目的是伤人,发人是挤人、搓人、推人、抛人;能发人就能打人、伤人。拳谚云:“打人如亲嘴”,即是此意。一是启动前要处于近身蓄力状态,用我根节作为力触点,来启动对方重心。二是启动对方重心后要在距离、蓄力方面留足够余地。三是启动重心得手后要用棚劲吃住对方,通过调步始终处于近身位置,为抛人奠定基础。根据情况常采用步伐的是:寸步、半步、上步、连上步等。    

2 讲究撼动重心方式。如欲将对方抛出,吃住对方后,可通过后腿蹬力传上肢向与地面约45度夹角方向施力,使对方重心不稳,拔根而起。即拳谚云:“纵力”、“起落”的起。撼动对方重心的方式很多。可分为拨动、掀动、推动、抬动、滚动等。对方如肢挺道理则如同一个茶壶一般,用一很小之力作用在壶嘴上,就可使茶壶前倾、后仰、左转、右旋。如形意单推手练习中,遇对方肢挺我一纵力,对方肢体成为传力杠杆,力达重心,对方需退几步才可能保持平衡。一块石头,推动阻力大,不易做到,用撬杠使其滚动则容易得多。在对搏较劲中,通过肢体拧裹拔搓使对方重心处在不稳定状态,我肢体感觉到对方的身体重量时(即俗称“放在手上打”),是发人最佳时机。平时对练要注意寻求撼动对方重心机会和方法,我方前手始终企图破坏对方重心,即指中、起中、打中,反过来而言是守中、护中。    

3 适时确定施打力方向与力的大小。撼动对方重心后,将所有蓄力瞬间向前约45度方向实施抖打即可将对方腾空击出。如调整施打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出现不同的效果。如发力方向控制。通过对方重心向地面约45度抛物线切线方向斜上打,效果是对方仰跌;通过对方重心向与地面平行方向直打,效果是对方退跌;通过对方重心向地面方向下打,效果是对方坐跌。如劈拳使用脚蹬、椎涌力传上肢,通过肘拧裹钻搓将对方拔根离地后,上步换手扭腰、调膀、坐胯用力向前下劈,使对方跌出而坐。在抖打过程中要有回手的意念,手要及时抽回,不给对方拽拖的机会。撼动对方重心后实施速抖打,对方由于突然被拔起离地,会使大脑呈现一片空白,不知怎么被打出。事后也回忆不起来。    

4 要适时而动。发人对搏之技,只有在对方具备一定条件,抓住机遇施力,才可能奏效。如对方技术高超,距离感好,通过步伐调整,使我无法近身;近身后,对方不挺、不顶,则吃不住对方。启动的力被对方化解,重心无法撼动;近得身、粘得住,又撼动了重心,在发动抖打前一瞬间对方实施转换,如跳离、转体等方式引进落空;抖打后如回胯及步伐调整不及时,还有可能反被对方利用。仍以劈拳为例,如对方用假挺劲引进我身,在我实施抖打前的一瞬间,在前腿插我裆不退的情况下,闪身向后下转体倒背360度,我可能在对方诱导下劈空而前跌。

形意拳古传双人接手练力法

 形意拳打人凶猛强悍,举手投足之间劲力十足。这种刚猛的整体劲力,是通过初阶段五行拳单操训练,中阶段深化站桩及最后双人接手强化较力训练而获得的。 

形意拳的双人接手功法中,既有单纯锤炼劲力的双手练功方法,也有灵活多变的类似太极拳“散推手”的较力练功方法。其中,后者不但能通过双人较力来提升练功者的整体劲力,还能使习练者获得近战应敌时对整体力的运用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下面介绍几种双人接手练力功法。 

一、双分手  甲乙双方相对站立,双方相距约一步远。甲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双脚分开站立,间距与肩同宽,双腿略弯曲,双眼目光平视,下颏内扣。乙双脚亦分开站立,间距与肩同宽,伸双手向下用力抓握甲双手腕关节外侧,于缓缓吸气的同时,双手臂自下向上提起,边提边用力握拳外翻阻止甲双手臂上提外翻。甲双手臂上提外翻的同时,双腿缓缓下蹲,吸气一口,随即使 双手臂自下而上再向外分开呈拳心向上,待完成手臂外翻动作后,双腿屈膝下蹲呈高马步桩,于缓缓呼气的同时,双手臂自上向下向内缓缓收回至身体两侧。  甲双手臂在向下收回身体两侧的过程中,乙双手要紧紧抓握甲的双手臂,不可松劲。甲双手臂向下收于身体两侧的同时,双腿缓缓起立挺直,然后再按上述动作要领反复习练。 

习练要点:1、乙抓握甲双手腕关节开始用力要轻,要以甲能上提外翻感到不十分吃力为准。随着习练的深入,再逐渐加力。2、甲双手臂由身体两侧向上提起向外翻转时,整条手臂是以螺旋轨迹运动的。即手臂由内向外缓慢旋转。3、缓缓吸气与双手臂缓缓上提要同时进行,意念丹田之气运行至双手臂。4、吸气时小腹略内收,呼气时朝外鼓。 

二、双缠手  甲乙二人均以左脚在前侧身站立,然后同时伸出双手臂,甲以左手腕关节内侧搭在乙右手腕关节外侧,乙则以左手腕关节内侧搭在甲右手腕关节外侧。紧接着,甲乙双方同时以腰为轴左右旋转,来带动双手臂以立圆轨迹在身体正前方上下左右缓缓旋转。  乙右手臂在甲的圈带下要保持绷劲,给甲的运动造成阻力。甲右手臂在乙的圈带下要保持绷劲,给乙的运动造成阻力。 

习练要点:1、甲乙双方以手臂腕关节相互接触后,一定要用力接实,双方的上半身要前倾,以上半身的重量通过双手臂压在对方手臂上。2、双方手臂相搭缓慢旋转时,必须以腰胯为轴带动手臂运动。身体重心要稳稳地落在双脚之间,两脚脚趾要用力抓地。3、双方在习练过程中要做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开始时不可过分用力,随着习练的深入再渐次加力。 

三、双压手  甲乙双方相对站立,都把双脚分开站立,间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乙伸出双手抓住甲双手腕关节外侧,甲在乙伸手抓住自己双手腕关节后,于缓缓吸气的同时,双手臂由身体两侧同时缓缓向上抬起。乙双手抓握甲双手腕关节缓缓用力下压,给甲双手臂缓缓上抬造成阻力。甲吸足一口气后,双手臂上抬至与己双肩平齐,接着缓缓呼气。于呼气的同时,双手臂由上向下缓缓用力收回至身体两侧。乙双手抓握甲双手臂缓缓用力,随甲双手臂下落至身体下方。如此一上一下反复习练。 

习练要点:1、甲双手臂由身体两侧缓缓用力上抬时,乙抓握甲双手臂用力要适度,以甲能将双手臂不十分费力地抬起为准。随着习练的深入再逐渐加力。2、甲双手臂缓缓上抬时,肘关节要完全伸直,不可弯曲。3、甲缓缓吸气与双手臂上抬要同步进行。

 四、抱肘开合 

(一)上下开合  甲乙双方相对站立,相距约一步远。甲将双手臂屈肘竖于胸前,双拳高与头齐,拳心相对。乙伸出双手从左右抱住甲双手臂肘关节。接着,甲于缓缓吸气的同时,双手臂缓缓用力上抬,乙则以双手用力合抱甲双肘,给甲造成阻力。甲吸足一口气后,迅速上抬双肘与肩齐,双拳拳面相对,拳心朝下。接着,甲缓缓呼气,双肘缓缓下落于胸前,恢复成起势。 

习练要点:1、习练之初,乙用力要适度。随着习练的深入,再逐渐加力。2、甲双手臂用力开合时要同时配合吸气。吸气时,意念由丹田而出。呼气时,意念气归丹田。 

(二)左右开合  甲乙双方相对站立,相距约一步远。甲双拳屈臂竖于胸前,高与面齐,拳心相对。乙则伸出双手从左右合抱甲的双手臂。甲于缓缓吸气的同时,双手臂用力从左右两侧外分,乙则用双手用力合抱甲双手臂,给甲双手臂用力外分造成阻力。甲吸足一口气后,使双手臂左右开合至身体两侧。接着,于缓缓呼气的同时,双手臂缓缓从左右两侧向内合抱,乙则用双手抓握甲双手臂用力向外拽拉,给甲向内合抱造成阻力。  习练要点:1、习练之初,乙用力要适度,随着习练的深入再逐渐加力。2、吸气、呼气与双手臂用力开合要同时进行。

 五、崩拳阻力训练  崩拳是形意拳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拳术技法,其攻击特点是以步催身,以身带拳的整体发力,在实战中讲究“硬打硬进没遮拦”。所以,崩拳制敌必须做到整条手臂劲力贯通,具备不为任何方向力量所破坏的能力。这种不为外力所破坏的劲力,需要通过双人阻力训练来获得。 

(一)下压训练  甲以三体式站立,双手屈臂伸于体前下方。乙站在甲对面,伸出双手按在甲双手臂腕关节上。然后,甲双手握拳,以崩拳技术要领缓缓用力朝正前方出拳,乙则用双手抓按甲双手臂缓缓用力下压。甲出拳时要有向上的挺劲。下压训练是使崩拳获得向上的挺劲,在实战中用于抵抗对方的下拍防守。 

(二)上挑训练  甲以三体式站立,双手屈臂伸于身体前下方。乙站在甲对面,伸出双手置于甲双手臂下方抓托其腕关节。然后,甲双手握拳,以崩拳技术要领缓缓用力向正前方出拳,乙则用双手抓握甲双手臂用力上托。甲出拳时要有向下的沉劲。上挑训练是使崩拳获得向下的沉劲,在实战中用于抵抗对方的上挑防守。 

(三)内挂防守  甲以三体式站立,双手屈臂伸于身体前下方。乙站在甲对面,伸出双手抓握甲双手臂腕关节外侧。然后,甲双手握拳,以崩拳要领缓缓用力向正前方出拳,乙则用双手抓握甲双手腕关节向内用力。甲出拳时须用力外撑。内挂防守训练是为了使崩拳获得向外的撑劲,在实战中用于抵抗对方的内挂防守。 

(四)外拨训练  甲以三体式站立,双手屈臂伸于身体前下方。乙站在甲对面,伸出双手抓握甲双手臂腕关节内侧。然后,甲双手握拳,以崩拳要领缓缓用力向正前方出拳,乙则用双手抓握甲双手腕关节向外用力,甲出拳时则用力内挂。外拨训练是为了使崩拳获得向内的挂劲,在实战中用于抵抗对方的外拨防守。 

习练要点:1、甲出拳时要缓慢用力,切莫过快。2、乙在习练初始阶段用力要适度,不可过大。3、甲在整个出拳过程中一定要按崩拳要领进行,整个身体必须保持中正。 

六、粘臂双推  粘臂双推就是甲乙二人以双手臂上下相搭,然后上下左右用力推拉扯拽,来破坏对方身体重心。粘臂双推训练是为了获得近战时用双手控制对方的能力,类似太极拳推手中的“散推训练”。  甲乙双方以弓步相对站立,双方以前脚内侧相贴。双方以双手臂一上一下相互抓握对方整条手臂。然后运用腰腿之力催动双手臂推、拉、拽、扯、抖、挂对方,使对方双脚离地而失去重心。 

习练要点:1、开练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以免身体受伤。2、在双方对抗过程中,双手臂必须紧紧贴在一起,要充分运用腰腿的力量来拨动对方身体重心。3、要注意松劲的快速转换,运用弹抖力来使对方重心偏移。

形意拳鼍形练法与应用

形意拳是内家拳法之一。形意者乃以形取意之义。所谓取意即求取动物在自然界中扑食或争斗之神态,然后根据它们的动作特点,来创编具有攻防意义的招法拳式。不仅含技击性的拳术如此,一些养生的功法亦不例外,如华佗所创的五禽戏便是例证。  形意拳的前身是心意拳,而心意拳的重要功法是龙、虎 鹰、鹞、熊、鸡、马、燕、猴、蛇十大真形。心意拳的传人李洛能在所学的基础上,对该拳进行了创新,改“心”字为“形”字,称形意拳,寓意以心化意,以意化形。除了名称的改变外,他还对拳法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将原来的十大真形增至十二形,并且还创有三体式或五行拳等。 

形意拳的十二形为: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tuó)形、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鸵形、鹰形和熊形。新增加的是鼍、鸵二形,两者音同字不同,物类更是不同。鼍是一种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而鸵则属于善奔跑的鸟类。 

对于十二形的各形而言,一般练者大都能依词会意地领略多种象形名称的大意,但鼍形却很难揣摩,大多数人甚至连“鼍” 字也没见过。而说起扬子鳄来,大家就会马上想起这种动物的样子。其实鼉的学名即扬子鳄,俗名又称土龙、鼍龙、猪婆龙。鼍的特点是力大善游,性情凶猛,在水中沉浮翻滚非常灵活。鼍形的招式在闪转腾挪之间犹如鼍龙推波助澜,整个套路均要以腰为轴,通过腰的转动将周身的力量传达于手臂。这种力量的特征犹如鼍身甩动,出击时好似灵鼍捕捉猎物,快如闪电,异常迅猛。 

鼍形的练法如下。 

一、鼍形左式  下肢站成左三体势,左脚后撤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左掌向右、向后弧形运行至右肋稍前方,掌心斜向左下方,虎口斜向右下方,右腕外旋,虎口斜向右上方,两虎口斜相对;接着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左丁八步,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一齐向左前方推出。 

二、鼍形右式  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前上步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虚步;两掌先向右上方弧形运行至头部右前方,再向下、向右弧形运行至左肋稍前方,左掌在下,右掌在上;接着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成右丁八步,两掌一齐向右前方推出。 

三、鼍形退步式  右脚向后撤一大步,成左丁八步,左掌变拳向左上方做格挡动作,左拳略高于肩,拳心向右,右掌变拳随之向腹前运行,拳心斜向右下方。  左脚向后撤一大步成右丁八步,左拳随之向腹前运行,拳心斜向左下方,右拳随之向右上方做格挡动作,右拳略高于肩,拳心向左。 

四、鼍形上步回收式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拳变掌上行至胸部,右拳变掌向左下方运行至左掌下方;左脚向前上步成左丁八步,左掌向左前方劈出,掌心斜向前下方,右掌继续向右下方做下按动作,至腹前稍右前方掌心向下。至此,身体还原为左三体势。 

鼍形步法的进退极大地增强了身法的炅活性和攻防的实效性,实战时周身要协调一致,上下贯通,拳脚并用,不论拳击、掌劈、挡架、旋挂、勾绊等均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善变善用。 

下面略举几例来说明鼍形技击的应用。 

一、鼍形左式的应用  对方左拳击我头部,我左脚稍向后撤步,同时左右两臂如鼍尾一齐向右甩碰对方左臂;然后左脚上步由内侧以足尖勾绊对方足跟,接着上身突然左转,两掌如饿鼍扑食,向前猛力撞击对方胸部,使其跌出。  对方以右拳击来,我两臂抬起,先以腕部为触点向右挡架对方右臂,随即向左下方缠挂对方右臂;然后左脚由对方右脚外侧进一大步,置于对方右脚稍后以勾绊对方右腿,上身左转,两掌如同鼍足向前骤然蹿动,将对方扑倒。  鼍形右式应用与左式方法相似,方向相反,不再赘述。 

二、鼍形退步式的应用  对方快速上步以右直拳击我,我迅速使左脚向后撤步,以躲闪其拳锋,同时左臂由外向下猛砸对方右臂;我右臂顺势由下向右上方摆出,以防对方左拳进攻;随即上身驱动右臂,右拳向前砸去,砸击对方面部。  对方突然上步用右拳打来,我稍向后闪身的同时,右臂如同鼍足由右向左下方猛碰对方右臂;待我控制对方右臂之后,上身右转如鼍摆身,甩动左拳向前劈砸对方面部或耳根部位。 

三、鼍形上步回收式应用  对方以左拳进攻,我稍向后闪身,右臂由外向内再向右下方旋挂其左臂;待我控制其左臂后,左脚突然上步,置于对方右脚内侧稍后方以绊其右腿,与此同时,力由腰发,节节贯通至左臂,左掌如同鼍爪向前猛劈对方面部或胸部。  对方右拳打来,待其将至我头部之际,我稍向左闪身,同时右臂由上向右下方缠化对方右臂;然后左脚上步,置于对方右脚外侧稍后方以勾绊其右腿,左掌如同鼍爪劈打对方耳根部位,对方受到上击下必跌无疑。

形意拳秘技三绝手

“形意拳三绝响,任何英雄见了倒。”这句赞美之词传于一百年前的京津渤海一带。 三绝响,就是三招连环,一招打人,二招灭威风,三招打垮对方。

形意拳讲求步似龙卷风,拳头如雷箭。劈拳像泰山压顶,树倒房塌!猛力劈出一拳要打断对方的颈脖子,击断对方的四肢,或者一记劈拳当胸要把对方打得闷气栽倒爬不起来;

炮拳要步似火车向前碾压直冲,架拳要像手臂裹铁皮,中平拳要有击穿大树树心的巨力;横拳像汽车断了轮子杆,猛烈地翻滚身子产生巨大的离心力量,而对手被击中就像汽车从桥栏边上猛冲到桥下被无情的水浪覆没;

钻拳是用手抓扣对方手臂衣袖,另一手就像用牛刀捅穿牛腹!令对手肠胃内的口水全部吐出来;

崩拳就是像小汽车被大汽车撞得粉碎,或往后翻倒飞于天空! 三绝,就是在这样的实力情况下,连续性的一招接一招不断的打出三招形意拳的五行组合!

 第一绝: 白鹤亮翅折敌翼,黄龙人洞震敌威! 折转曲步又使炮,劈山压顶不容情。 对手一记右直拳过来,我往左旁一闪使其落空,一闪之际,我以白鹤高翅之势使右拳侧劈对手右胳膊,对手收右拳,疾出左直拳冲打我脸部而来,我一个直冲左炮拳打进对手胸膛中心,右拳同时拦开对手左直拳,对手往我左方躲闪,我一个屈步右炮拳再次攻击对手胸口中心,左拳拦开对手右拳出击。 当对手后撤,我再紧接跨步一个跃进,左架用拳座猛劈对手头顶百会穴或额门。

第二绝: 揪手拆肋是横拳,高手见之心胆寒! 击肋不成使炮打,敌退紧迫劈铁门! 对手一记右直拳照我脸上打过来,我左脚往左侧一个跨步,闪避的同时,左手由里(嘴前)向外向左抓住对手右拳手腕,与此同时,右拳以拳眼(手心向上)向对方右肋中心横击,两手形成对挣力。 对手右拳收回得快,左拳又冲打我头部而来,我右拳疾速往右上角一展架,棚开对方左拳,同时,右脚闯一步,左脚紧跟一步,左手变拳击打对手心窝。 对手退步后撤,并出右摆拳虚晃,我左脚迅速向前赶一步插进对手两腿中间后面,同时左拧身腰,右拳从右方由上往下猛劈对方胸部左锁骨部,拳眼朝上,左拳侧往左搅开对手右摆拳。

第三绝: 左右连环炮拳猛,英雄遇见回山洞。 不明解法是快速,就是神仙也摇头。 对手左直拳或右摆拳猛打头部(脸上)而来,我迅速起右手棚架对方左拳,身体步子同时前冲进对方身体,左拳快速击打()对手脸部,对手又疾出右直拳或右摆拳,我左拳迅速向左上棚开对方右拳,右架拳则迅速猛击对手脸鼻。 对手退步后撤,我追赶上去,一记泰山压顶猛劈对方头顶。 形意拳三绝响即是这三个连环母拳,形意门中的许多人练这三绝要练一辈子!

形意拳柔练法

初练形意拳,一般人皆奉行入门先习明劲的准则,练时容易忽略了一个意气问题。 凡练形意,入门首须站桩,或为混元桩,或为三体式不拘。唯初习三体式亦以双重为宜,盖因单重练时较为吃力,初学者习之较易憋气。一憋气,则气血必有失松和,此非练功养生之道。至于站桩之细则,方家所言甚多,不必我多言。先贤云:万法出于三体式,并非一句空话。笔者初拜师时听老师讲“站好了三体式要什么有什么”。六七年站下来,深感其言并非夸大之词。     

另外,还有一个初练拳术的方法问题。一般人皆奉行入门先习明劲的准则,可惜练时忽略了一个意气问题,而现在一般老师也不作过多强调,故而不少人始终在明劲阶段徘徊。真正练明劲之法,先站三体式片刻乃至半个时辰自感神气圆满,劲力通达,然后开架练拳。练时松中出力,自然舒和,以不憋气,不使用拙力为要。初习者更不能求快,应一式一式地练,力求步稳身正周身不失松和均匀,呼吸不失自然,胸腔不能紧张,发力要求松紧得当。而且每次练完后必散步拍打以消火气。     

山西派形意拳入门先练柔劲之法,我个人认为是入门捷径。较先习明劲可更快领悟形意拳实质。即便无太大成就,总不致于流入左道,初学者不妨一试。其法为:练时先要松开周身,气沉丹田,不必强求呼吸运力之法,以自然为要,一举一动须合乎规矩,整齐不乱,松肩垂肘,拨顶提肛,虚心实腹,松腰合胯,动作舒展圆活而又不失自然。如此练习一段时期,周身自然和顺,劲力自然通达。此时即须在练习时意念微注意肘部,动作到位后即要根节松,梢节紧,以求慢慢将沉坠劲,即爆炸劲练出来。练习大约一两年后,即可带着练明劲,但要注意发力时只能发出四五分劲,慢慢逐渐加大发劲力度与次数。

切记,发力时根节一定要松,中节一定要沉、坠、裹,松中出力、以柔用刚、以缓用急的原则总不可违背。这样练的好处是,较易体会丹田发力及劲力的阴阳变化,且绝无周身僵滞,头晕目眩,火气上升之苦。但须注意劲力虽柔,一定要做到松而不懈,和而不流,周身不失中正,姿势尤须挺拨,不可软塌。练明劲为外刚内柔,要求外形发刚劲,内意柔自然。而练柔劲则要在周身和顺后逐步做到外形虽柔,内意却是坚刚,一举一动,圆活而沉实,动作到位后,不管发劲与否,总带着刚的意识,心中稍微一动,便从丹田发抖搂之力。

形意五行拳实战应用法

因为以实战为主,虽然本人不会,但在这里特别推荐给广大武术爱好者: 一、劈拳之应用 劈拳在实战技击中,其用法总的来说可分发法和打法两种。除此之外,还有擒拿、点穴、摔法等多种用法。下面简介一下其发法和打法。

发法 劈拳之发法又分上发、中发、下发三种。

劈拳之上发法,是我由低而向高发人之法,如敌方高于我之站式,我可以此法发之。具体应用时,我要向前上方45(起钻)和前下方45(落翻),二者相合为90度而将敌方发出。

下发,是我由高而向低发人之法。如敌方站势低于我,我则用下发发之,具体应用时,是先将敌向我后下方45度拉带,然后再将敌向我前下方之45度发出。

中发也是直发,这是敌我双方站势高低适中的一种发人法。此法虽说是直发,然并非平直前推,而在起手和落手之间,也有角度、弧度及阴阳相合之劲,只不过两个45度变化很小,不易为人看出,所以在形式上就成了直发。 以上三种发人法皆发中有打,打中有发,打发兼顾。

在实用劈拳进行三发时,头部要有顶劲和领劲,颏部要有收劲和提劲,项部要有竖劲和挺劲,肩部要有扣劲和控劲,膀部要有催劲和撑劲,肘部要有沉劲和裹劲,臂部要有拧劲和滚劲,手要有推劲和塌劲,前足要有踏劲和钻劲,后足要有蹬劲和撑劲,前膝要有顶劲,后膝要有挺劲,胯要有送劲和合劲,丹田要有吐劲和抱劲,腰要有挺劲,尾骨要有抖劲,两肋要有合劲,胸部要有突劲,四梢要有警起之劲,五行要有闭合之劲,全身要有冲劲、合劲、寸劲、绝劲,这样才能使劈拳发出最大的发劲而将人发出。

打法 劈拳之打法,包括里劈、外劈、左劈、右劈、上劈、下劈、前劈、后劈,以及穿、挫、扑、戳、斩、砸、抓、塌、托、按、摘、切、抹等具体应用法。

里劈 里劈是走彼上肢之里:

里劈之穿,为伤彼双目;里劈之挫,主要伤其颈大动脉;里劈之扑,主要伤其眼目和鼻准;里劈之戳,主要伤其双目和咽喉;里劈之斩,主要伤其锁骨和颈项:里劈之抓,主要伤其面目及胸侧两肌;里劈之砸,主要伤其五官及上肢之主穴;

里劈之托,主要伤其下颏:里劈之塌,主要伤其心脏鸠尾和肺脏华盖;

里劈之捏,主要伤其喉部;

劈之掐,主要伤其颈项及大动脉:

里劈之斩,主要伤其颈部;里劈之抹主要伤其双目;

里劈之点,主要伤其头面部颈项及胸部诸穴,

里劈之啄,主要伤二目;里劈之削,主要伤其颈面部;

里劈之切,主要伤其锁骨和喉部。

外劈又有左手外劈和右手外劈之分。

外劈之穿,主要是伤敌二目与三*神经;

外劈之挫,主要伤敌喉部和颈部;

外劈之扑,主要伤敌面部五官;

外劈之戳,主要伤敌咽喉、二目和颈部大动脉穴及气舍、缺盆穴;

外劈之斩,主要是伤其锁骨和颈部; 外劈之抓,主要伤敌二目或面部;

外劈之砸,主要伤敌肩窝、臂[月需]、天府、三里、列缺等穴;

外劈之托,主要伤敌下颏;

外劈之塌,主要伤敌肺部及华盖以及心位;

外劈之捏,主要伤敌喉部;

外劈之斫,主要伤敌颈部;

外劈之抹,主要伤敌双目;

外劈之点,主要伤敌面部、胸部、头部、颈部、腋部及上肢部之诸穴;

外劈之削,主要伤敌颈部、喉部或面部; 外劈之切截,主要伤敌颈部、锁骨和臂部;

外劈之翻,主要伤敌两肋、肝脾和期门、章门等穴;

外劈之裹,主要伤敌两肘关节。 左劈、右劈,主要伤其肝脏、脾脏及两肋之软骨;另外也可使用挫、砸、塌、按等手法伤敌胸肋部。

上劈,主要伤敌面部和锁骨。同时在上劈中还可采用砸、按、塌等手法,伤敌心胸部诸穴。

下劈,主要是伤敌下肢中诸穴及筋骨,故手法多采用砸、砍、切等。 

后劈多于转身时用之,又分横劈、斜劈及上劈。

斜劈多用于侧身打法,主要伤敌颈部、项部和哑门穴。

双劈多用于斜劈和正劈。 穿,多用单穿,多以阳掌出手,阳手变阴手称为阴阳互易。穿主要伤敌双面、颈部及心胸部诸穴。 挫,又分掌挫和臂挫两种。挫主要伤敌尺骨或肘关节。 扑,又分单扑和双扑两种。单扑主要伤敌鼻部或双目:双扑主要伤敌心胸部、[月需]根部或腋下部。 戳、戳要用手指。戳之手型多采用鹰爪掌、麟角掌或剑诀掌,戳主要伤敌面部、颈项部和心胸部诸穴。 斩,斩如刀劈。斩主要伤敌头部、颈项部、胸背部及上下肢筋骨、诸穴位。 抓,主要伤敌面部五官。 托,又分竖托和横托两种。托多用于防守和发人。应用时要用掌根上的劲气。 塌,即暴掌。塌又分上塌、中塌、下塌、横塌和衬塌几种。上塌在胸、中塌在心,下塌在腹;横塌是手型方向的变化;衬塌是一手做衬垫;另一手塌己手而打击对方的一种方法。衬塌之劲力大于单手,是容易将敌方内脏震伤的。 

二、崩拳之应用 崩拳在技击中,主要有打和点两种方法。打法主要以采用自然拳为主;点法主要以采用掼拳为主(亦可采用门别捶或枣核捶)。在打点两法中,又有上点()、中点()、下点()和内外两侧之点()法。 取正面的上点(),主要伤敌鼻部、二目、山根、印堂及三*神经。 取侧面之上点(),主要伤敌太阳穴、耳门穴、翳风穴和曲隅穴。 取后面之上点(),主要伤敌脑户、哑门等穴。 取正面之中点(),主要伤敌华盖、膻中、鸠尾、中腕、乳根等穴位。 取侧面之中点(),主要伤敌章门、期门、辄筋、渊腋、中府、云门等穴位。 取背后之中点(),主要伤敌左右两肾、命门、魂门、灵台等穴位。 取正面之下点(),主要伤敌脐中、气海、关元、曲骨、下阴、冲门、急脉等穴位。 总之,崩拳的打法,主要是使敌五脏六腑在强烈震动中受伤:在崩拳的点法中,重要是为了闭其气血的流通。 人身中之穴位,是气血在经络中通行的重要站点,一旦被击中,即有性命之危或致残之忧,所以说崩拳的打法或点法,都是致人于死命的毒手,故非恶敌决不可轻用。

三、钻拳之应用 钻拳在技击中有上钻、中钻、下钻三种钻打法;在钻拳的顾法中,又有切截、点截、砸截、抓截,托截等顾法。 上钻,分为正面钻和侧面钻两种打法。正面钻走里,侧面钻走外。正面之上钻,是攻敌二目、鼻准、印堂和三*神经等处;侧面的上钻是攻太阳穴、耳门穴及耳上之发际等处。 中钻,分阴拳和阳拳两种打法。阴拳之中钻打法,又叫栽锤或单马形,主要取敌华盖、鸠尾、乳根、膻中、中府、云门等穴;阳拳之中部钻打法,主要取敌心胸、胃部、中脘等穴;阳拳之侧面中部钻打法,主要击打敌之期门、章门、京门、日月、辄筋等穴。 下钻多用阴拳。阴拳的下钻,主要击打敌之关元、气海、急脉、冲脉等穴;阳拳之下钻,多击打敌之腹部;阴拳的侧面下钻,主要伤敌软肋,章门、京门、舍府、冲门诸穴。 除上述外,钻拳还有一手分三手(其它也有)之用法。例如在钻拳中使用贯拳时,除了使用食指之第二关节点打外,亦可使用大拇指的关节点打,也可使用掌腕骨之阳面根节点打。

四、炮拳之应用 炮拳在技击中,主要有点、打、扑、戳、栽、砸、[扌履]、横等用法。在点打中,又有上中下和左右两侧之打法。 炮拳在上点中,主要点敌印堂、山根、太阳、耳门、翳风、膻中、鸠尾、乳根、中府,云门以及二目和三*神经;炮拳的中点,主要伤敌鸠尾、中脘、章门、期门、日月等穴;炮拳之下点,主要伤敌脐中、关元、气海、急脉、冲脉等穴。点,前后两手都可运用,因此初学者绝不可把架手单顾也作顾法来理解。 打,主要是击伤敌之头、面、心、胸、肋、腹部,借用大的冲击力,击伤敌之五脏六腑,折断敌两侧之肋骨。 扑,是用上架之手向前按,主要伤敌鼻部或耳部[扑,采用“单锋贯耳”之打法。] 戳,由上架之手变为阴掌,以指尖捅戳敌之眼睛,此招应用极易伤人,故非恶敌不能用此招。 栽,就是栽锤,又称为单马形。栽是上架之手变为阴拳,直接击打敌之头、面、心、胸各部。运用栽锤时,要使拳背之平面,与尺挠二骨之平面向下倾斜三十至三十五度左右。 砸,指上架之手在下落回收时由阴拳变为阳拳,以四指之根节向下猛砸:即可砸击敌上肢之穴位,也可砸打敌方头部或心胸部。 [扌履]即为刁拿领[扌履]之意。 横,指上架之手在上架并外翻时,借肘臂横格劲打击敌之心胸部及头部。   

五、横拳之应用 横拳之技击,以先顾而后打,横进而顺打为主(但也有闪打之内涵)。其中顾法以乾、艮、巽、坤四奇为主,打法以坎、震、离、兑四正为妙。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而变正,正而变奇,奇正相生,名不相离,此乃横拳之妙用也。 横拳既可用于顾,又可用于打。正面打,可取敌之印堂、山根、太阳,耳门、翳风、膻中、鸠尾、乳根、中府、云门、二目及三*神经等处;侧面打,可取章门、期门、京门、日月、辄筋、舍府。冲门等穴位。 横拳之打,妙在滚转,巧在摆拨,功在弹抖。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

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

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

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

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重要桩式,初习者以站三体式入门,可以换去自身之拙力,培元练气养气,进一步体会体内产生浑元一气之感。此功法也是形意拳家终身修炼之法。功深者只要一举手投足,全身腾挪之气感即出矣。但本门不主张死练站桩.站三体式常与五行拳配合练习。一动一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初站三体式桩一次以35分钟即可,然后逐渐延长时间,但最长也不超过20分钟(要求左右轮换练习)     

二、定步劈拳     

1、预备式     

 (1)身体斜向东南立正而站,两脚跟靠拢,左脚尖向前(),右脚尖外撇45度,两手臂自然下垂,手心向里,指尖向下,身体放松,神意内敛,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眼平视前方。     

(2)两手外旋,手心向上,从身体两侧经腹前向胸部上托,至胸前向身体两侧分开,分至两肩侧,然后向上托起,此时两脚跟离地,以两脚前掌蹬地,吸气至中腕。同时百会穴领起,当两手托起略过头顶时,然后两手掌内旋向面前相合,然后从面前向下似双手捋须状,捋至小腹前,此时随两手下捋要塌腰松胯,两膝下屈,两手下按,虎口相对,两掌小指上翻,大指朝下,两手臂撑圆,气沉丹田。眼看前下方。     

 2、三体式     

练法及基本要领与前三体式桩练法及要领相同,惟其步子略小些。前后脚相距约两脚远即可。     

3、劈拳左起势     

(1)接三体式,两脚不动,右手前伸与左手齐,然后双手一起向后下捋,边捋双手边外旋,捋至脐下小腹两侧,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气沉丹田。两手向回捋要走下弧,边捋边握拳,握拳时中指先向手心向内卷指,卷至中指第一节贴住内劳宫穴,然后依次卷无名指、小指、小指要轻贴手心,然后卷食指和大拇指,大指第一节轻压在食指第一节之上。此势曰:“双捞手”。      要求:握拳如卷饼,双手边回边卷,回捋内含拿法之意,拳要外紧内松。头顶项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塌腰正脊,坐胯曲膝,气沉丹田。     

(2)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要曲,重心前移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顿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走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左臂尽力前伸,但不要伸直,拳要有向前顶劲.左拳高与鼻尖平,吸气至中脘。右拳不动,眼看左拳。     

 要求:左拳前钻必须与左脚垫步动作一致。前腿要撑住劲,后腿要有蹬劲。头要有项劲,腰要塌,背要拔。左手臂要有拧钻劲。此式要吸气,吸气至中脘,功深者可见胃部鼓起,再深者可见两软肋部亦可隆起两道横带。      4、劈拳右落式     

 (1)重心前移,左脚左手臂不动,右脚上步至左脚内侧,右脚掌虚着地,重心在左脚。同时右拳经胸前伸至左小臂内侧,小指根轻贴左小臂,位于左手臂肘前腕后处。     

 要求:右脚上步时两膝相靠,稍停再向前趟步,前趟时后脚内踝骨要擦着前脚内踝骨前迈。此即拳经云,“磨膝磨胫意气响连声”是也。两肩要抱,两肋要束,项要竖起,头要领起,身要蓄劲,神气要凝。     

 (2)左脚不动,右脚向前趟出一步,右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前脚踏实撑住劲,然后后脚蹬劲。同时两手臂内旋至掌心斜向下变掌,然后右掌小指一侧,沿左小臂上向前轻擦左手虎口向前推出。呼气、气沉丹田,小腹慢慢凸起。同时右手臂尽力向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手腕高与肩平。左手收至脐下腹左侧,手心向下,手腕下塌,拇指根节紧靠脐下腹部。眼看右手食指。     

要求:右掌前劈与右脚落地要整齐一致,上步时身体要保持平稳,切不可向上窜起,整个劈拳操练,除预备式与收式外,应当在一个水平高度行进。其他要领与三体式相同。     

4、劈拳右起式和劈拳左落式,与劈拳左起式和右落式动作要领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     

5、劈拳回身     

左右回身均可,以右转身为例。当左脚在前,劈出左掌时,左掌不动,右手前伸与左手齐,然后两手向后下捋带至脐下两侧变拳,拳心向下,同时左脚尖极力回扣,右脚不动,身体向右转90度,两脚成倒八字形,上动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90度,左脚不动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48度,同时两拳心翻转向上,然后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钻出,拳高与鼻尖平,小指尽力向外拧转,左拳不动,眼看右拳。然后上左步劈左掌。     

要求:转身要稳,身体切不可左右摇摆,腰要塌住,脊要正;头要顶劲,切不可低头弯腰。     

6、劈拳收式    

当拳打到起式处,左手左脚在前时向右转身,转过身来面向东,垫右脚钻右拳,再上左步劈左拳。然后左脚收回与右脚靠拢,同时两手臂外旋翻转翻至手心向上,然后从身体两侧向上托至头上,然后两手臂内旋两手掌向内相合,沿面前经胸前向下捋至小腹前下按,两小指上翻虎口相对,掌心斜向下,然后下按收至两大腿外侧。同时两腿直立身体还原。     

要求:两手上托要吸气。向下捋按时呼气,并且两手臂要撑圆,两膝要靠紧。起身头要上顶同时气要下沉。然后全身放松,神气怡然。    

三、劈拳用劲要领     

头顶项竖,下颏微收。前脚落地要有下踏劲,前腿要戳住,后脚用力蹬劲。松胯曲膝,塌腰正脊。五指自然分开,梢节微扣,其形如勾,虎口撑圆,劲力到指,掌心内含。肩要松沉,肘要下垂,齿要轻扣,舌顶上颚,眼向前看。     

 两手向后捋带要暗含抓拿劲。手脚起落要上下相随,齐起齐落。起钻要暗含拧裹之横劲,落翻要暗含劈落之竖劲。手护心肘护肋,两手出入紧贴肋。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松一紧:一蓄一放;内气鼓荡,如水之翻浪。两手的起落钻翻横竖之变化,加之丹田海底的鼓荡澎湃,练之日久定会打出形意拳所特有的翻浪劲来。     

前拳上钻时吸气,气至中脘,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两穴;后手向前劈出时呼气,内气自云门沿胳膊内侧直达少商,充于五指。发力时,随着手掌向前翻落,前腿要撑住劲,后腿蹬劲,两膝要先随腰胯松沉而屈。尔后合扣而挺劲,但膝不可直(始终保持弹性之劲不丢)。塌腰正脊,含胸拔背,头顶长身。手向前发劲时,肩要向前松劲,肘向下坠,手心空含,要有吸劲。     

 前肩撒开,后肩合扣,小臂贴靠肋部。胯要正,身要似斜似正,臀尾向下垂劲。上身要虚空,下身要坚实,胸中空荡荡,腹内沉甸甸。     

劈拳在操练时,看似只是一个向前的推劲。其实其中暗含有向下、向前、向前上方的三种劲道。向下的是劈劲,故而必须沉肩坠肘;向上的力来自命门和臀尾,故尾中大筋要直,尾闾宜向前兜,肩要沉;向前之力主要靠后腿的蹬劲和肩向前松劲,三力混合在一起,寓于一劈之中(初学最好是只练向前的推劲,这样容易找劲)。不管你打哪个劲,都要以丹田内气为劲源,发力时丹田抖动,腰脊发力才是正道。形意拳动作简单,但劲道不好找,故而初习之时一定要慢练,细心揣摩,沉住气一把一把抓,才会摸准劲。练之久矣,定会掌握规律,与人交手时运用何劲,自会因敌变化示神奇。     

 如果能按以上定步劈拳的方法认真操练,少则一年,多则两年,习者定会感觉自己上身异常轻盈灵活,下盘沉实稳固,全身真气运转流畅,精神旺盛。至此可认为已为下一步练习丹田抖决、爆发劲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关于形意内功“叫气法”     

形意五行拳的定步练法,是修炼形意内功的最基本功法,也是形意拳家修身养性,练气养生的终身功法。在此功法修炼到一定火候,可进一步练习五行拳的跟步发劲练法,然后再进一步练习行步抖放及化身练法(限于篇幅暂不论述)。通过以上形意拳桩功,行功的修炼之后,习练者可感受到周身轻盈灵活,神清目爽,精力充沛,丹田气充足沉实,一呼一吸内气能上能下,能收能放,周流无间,浑元一体。此时形意内功已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下一步形意内功“叫气法”的操练。     

 具体操练法如下:每天在练习完五行拳以后(此时身体感觉气血充盈,气感已非常强),稍事休息,身体放松,手心静气,精神内敛,然后身体咸高马步,然后用面、切、点三种手法进行操练。     

 l、面击法:用手掌心依次拍击腹部,软肋,最后拍击胃部(中脘)。注:(1)用手掌拍击以上三个部位时,要配合呼吸,拍击时要内气鼓荡,以内气接外拍之掌击。拍击腹部时要呼气,小腹凸起。拍击软肋、胃部时吸气,软肋及胃部要隆起。另外还要配合发声助力,拍击时可发哼声;(2)因用手掌拍击面积相对大,人体不易受损,所以先用掌心拍打以上三个部位;(3)拍打时要由轻到重,要有节奏,初习时宜轻不宜重,要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练;(4)操练时要左右手轮换拍打;(5)操练时以拍击中脘为主,小腹、软肋次之。     

 2、切击法:当用手掌拍击有了一定功效后,可进一步施用切击法。此法主要是用小指一侧掌沿,切击前面所说的三个击打部位。注:方法及要领与面击法基本相同。     

 3、点击法:(1)先主要用中指、食指、无名指三个指头直戳小腹、软肋及中脘三个部位;(2)通过用手指戳击,逐渐过渡到用拳头击打以上所说三个部位。用拳头击打时主要是用小指一侧击打。注:其方法及注意事项与上述两法基本相同。只是由于拳头的力量大,操练时自己要掌握好力度,以个人能承受为度。     

待以上三种操练法,实施一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后(可以经受一般人的拳掌击打了),可进一步使用器具进行辅助操练。如可以选用干净的红砖代替拳掌,继续拍击以上三个部位。注:用红砖拍击时,一定要一下一下由轻到重,掌握好节奏,不可盲练。     

当练到拳打其腹、胃部咚咚作响,与人交手能随意接对方拳打脚踢而身体丝毫无损,此功成矣。     

形意内功“叫气法”是形意内功较深层次的操练法。此功法必须要在形意五行拳练气、养气有了一定内功基础上,才能进行练习,在练习时一定要有懂得此功法的老师具体传授指导,切不可自己瞎练。     

我的形意拳师父吴桂忠老师常讲:“读哪家书,识哪家字”。形意拳在过去几百年的传承中产生了众多分支流派,各支派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练功方法,各有所长。本文只是意在介绍张鸿庆拳法体系之内涵,虽说这里介绍的较为详细,但对形意门朋友来讲,仅作为参考而已。     

五、形意内功健身养生之作用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练意、练气、练劲,调神怡志。五行拳以极其简单的拳式动作操练,对应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脏器官。以外形带动内气,涵养人体之内脏,而这内气的修炼,主要是运用其独特的丹田呼吸之法。     

丹田呼吸是采用以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肋骨微微外开,下边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肋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真气沿任脉下行,注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     

练拳是动功,拳式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我们讲的丹田呼吸就是如此,不能讲气沉丹田,就认为气入丹田而不动了,形成僵滞状态。气沉丹田要活入活出,即能上下、左右、前后滚动不止。    

拳家为什么都非常重视丹田气的修炼呢?从保健养生的角度看,人从少壮至衰老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肾气的生长、发育充实到衰退的过程,如能延缓肾气的衰退,也就能推迟人体衰老的到来。我们知道中医所说的肾,包含范围很广,不仅仅是两个肾脏,还包括了生殖、泌尿和部分重要的内分泌系统。一般认为从脐下到耻骨,带脉一圈及后面命门笼统称之为丹田,道家谓之练气结丹之所。现代医学认为此处也是产生性激素的位置,内有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等,肾脏也在其附近,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锻炼,肯定会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使其延缓衰退,人体也可减慢了衰老的过程。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的加强,人体不但会精力充沛,也会大大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为健康长寿提供了保证因素。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加大了腹压变化,改善了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了体内淤血,也改善了心脏的工作压力,实践证明通过丹田内功的修炼;对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提高心脑供血能力;改变人体微循环系统的经络通畅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从技击角度看,采用腹式呼吸,虚胸实腹气向下沉,以及肩沉肘坠,塌腰松胯,身体放松等,可使腹部内气充实而凝重,并使人体重心降低,下盘稳固。同时由于人体上部胸、背、臂等部位处于虚空、松静状态,能使这些部位既轻盈灵活。也更具有弹性力,与敌交手益于进退旋转,听化蓄势,沾实爆发只在弹指一挥间。另外此功吸气时内气上至中脘,胃部及两侧软肋都会膨胀起来,我们知道胃及两肋也是人体最薄弱环节之一,如能练得此功,使此二处之内气随意鼓荡。必能增强其抗击打之能力。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之法,不只是练常人呼吸之法,更重要的是要练出丹田气的活运之法。气能下沉,亦能上提,还要随意贯之四肢百骸,周身运转,行如流水。

形意拳练习后各种惊人反应

看看以前一起自己盲修瞎练的“师兄师弟”们仍在那里原地打转,甚至有的身体还不如以前,心里真是替他们惋惜,同时庆幸自己总算有福进入了形意拳大门。     

老师当初跟我说,形意拳每一步都有他的印证,如果身体有些重要的反应没有来,是不能往下一步教的。果然,这一年来身体上的变化可谓季季换新颜,月月景不同,这些惊人的反应,要不是老师不让,早有冲动写出来跟大家同享,因为我在初练时非常希望看到适合自己情况的一些反应。不过一年以后,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都开始系统起来,也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好全部写出的。下面就将我身体的一些反应公诸同好,以便公参内家绝学。 郑重声明,以下所写反应本人以人格担保绝对是自身反应,也是一年来辛苦所得,大家当然可以质疑,但不要轻易口出不逊。     

劲换不断 身体渐安     

刘殿琛老前辈在《形意拳术抉微》中曾说“余初学技艺时颇学运气,如肩垂、项竖、齿扣、舌顶内提等,如法习之,数日一作势,渐觉气可至于心间,然即周身倦怠,四肢无力,强习数日,则气渐觉稍往下行,而又有周身倦怠之弊,如是者数次,而后始能一经作势,气即直达丹田,此即五行为五关之说。”当我真正换过几次劲后,才明白刘前辈所说其实就是换劲。老师向我解释换劲:外换劲,内通气。一般人四肢乃至各块肌肉,气大多是堵着的(当然这里的气并非维持生命的荣卫之气,而是混元气被堵着通不过去)。换劲就是将这些堵塞的地方用真气冲开,冲开后神气方能透过,才能敏感,而因为原来有於气堵塞,冲开它需要一些真气,所以会出现倦怠的感觉,不是错觉,而是真倦怠,等真气缓过来后,自然会感觉身上有些地方灵活敏感了,像我换腿上的劲时,双腿累的要命,感觉骨髓都空了,大约三四天后,双腿很是松快,很像踩在橡胶上,总是弹性十足。拳经云“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讲得就是人的五脏对于真气通过是五大关口,只有把五脏的劲换了(都有各自的验证可以辨别),才有可能打出内劲。其实何止五脏,身上堵着的地方都是一个关口,所以进入了形意拳的大门后,大大小小的劲就开始换了,这里有常人吃不了的苦。不是练功时间,而是肌肉酸软之苦。形意拳入道和改变人气质的说法正是和这有直接关系,只有身体通透了才可能通周天或交手时身体敏感,周身活泼宛如一气。“常人气散四肢,形意人收归丹田”真正换了几次劲后,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理解,现在看一些人甚至可以看到他的劲拘在什么地方,而搭上手后更是明显。     

若能做到松,不练也出功     

说到松,其实和通透是一体两用,也是互为因果,能松下来,真气便能通过,而真气透过也能体会到松。而松虽然并非只是不用劲就能松下来,但也不像某些大师说的那么玄乎,松是不用僵力,但神气还要透过,就是松了。比如穿针时两手就是松,这时谁也不会两手攥紧劲穿针,也不会软的耷拉下来。而身体上一些部位是很难松下来,因为神气通不过去。而真正松下来的部位便能靠神气自己调整了,所谓听劲,所谓无意。我在明白松的道理和换了些劲后,便能轻松在五公分宽的石护栏(相当于脚底一半宽的平衡木,高一米,小河护栏)上行走乃至小跑跳跃。一般人都以为我练过好长时间的平衡和胆量。还可以闭着眼站在飞驰的公交车上不用手扶东西,任它怎么转弯加减速(这曾是我大一时的幻想)。再有一种功夫就是推手,推手本来的目的也是校检松的程度。我跟别人两手一搭,就能明白对方的用意(当然对方松的不如我好,老师说交手永远是松的明白僵的用意)。而对方对我的用意却明白不了,比如和一个同伴推手时我明白告诉他用哪一招打他哪里,他仍然是挨上。这一是因为没松下来肌肤不敏感,感知不了我的劲力。二是他的主要关节(比如肩)没有开,即使知道了我的用意,还是转化不了,某种程度上说,内家拳就是练松。     

不能易骨悦颜,叫甚内家玄拳     

老师开始就说,形意拳可以治病,防病,美容甚至改变人的面貌。开始时别说大家,连我都不敢特别相信。而当真正入门练进去后才发现何止老师说的这些,更有一些反应简直出乎意料。     

原来和一个老师练形意,练得很“刚猛”,结果当时同事总说我的脸色蜡黄,很是难看,而且当时打完一趟“拳”后,甚至眼前一阵阵发黑,像是贫血要晕倒那种感觉。当时的嘴唇一直是暗紫色(肾阴虚)。现在想想,那时身体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形意拳招邪的说法不只发生在李仲轩时代,我当时也算是现代版的活例。也算是前世有德吧,结识了夜老师,真正进入了内家拳大门。短短一年,同事的说法反了过来,什么水灵、长得年轻、发质极好等什么的好话都来了,眼睛变得清亮了,毛孔细了很多,原来瞎练出来的青筋都陆陆续续的下去了,嘴唇红润了起来,自己时常照好半天镜子(我承认最近有些芙蓉,呵呵)。而且很大一个功效就是耐暑耐热了,现在三伏天办公室空调坏了,一般人刚坐那汗就出来了,根本呆不住,而我一点感觉都没有,空调显示三十五六度。晚上根本不让风扇扇,而同屋的两个同事一直扇着还喊热……。记得第一次见老师手心上的坑时,很是惊奇。老师当时说“练对了你也很快会有”当时心里直发虚,心想我这三十多岁了,这身子骨行不行?谁知还没出一年,手心上和顶心的坑已经很明显了,至于丹田响,骨节响,经络跳动等等现象就不一一说了,要是在一年前,打死我也不会相信我能练出这么多反应来。而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我每天练拳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40分钟,而且包括准备时间(也不敢多练,练精化气可不是空话,也不是闹着玩的)。想想以前精力好时可以玩2个小时,可是几年下来什么反应也没有,还把自己折腾的够呛……。真是“明者三步到,迷者万里难”     

当时身体出现的大多数变化,老师都是提前跟我说的,大约半个月后就来了,若合符契。老师说不只我,还有几个进来的师兄弟都发生了类似现象。老师说内家拳因为直接牵扯精气神,所以每一步都很见效,而练错了每一步都很凶险,所以如果不明白徒弟所处阶段和层次是不能教徒弟的。     

潜龙勿用 或跃在渊     

老师说“形意在打出内劲之前,是不许和别人比武的,因为处在一个旧力已去,新力未生的阶段,但是因为现在真正懂交手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私自“欺负”一下几个练散打的哥们也算是小有余地了。形意的打法很是科学,不管是发力还是进退,最贵一个整字和灵字。“整”以松为前提,以二十四法为纲;“灵”以神气通透为体,以变化为用。其实我的二十四法上身的还是不多,但用上一分便有一分的不同,再加上一年来自己身上多少也有些东西,所以与一般人交手可谓游刃有余。我以前连过很多年散打(当时还自以为高手呢,无知者无畏!)所以对散打的东西不陌生。我身边有一些原来的武友,甚至还有教练,这样我有机会和他们玩手。一次和一个练过某外家拳和3年散打的哥们试手,他一动就看出他的劲有多单薄,身体有多不整(一般人都这样)。他一个直拳朝我鼻子打来,劲全在胳膊上,肌肉都绷紧了(不过劲力很大,以前都不爱给他拿靶),谈什么变化?我前手一探,就给他粘住了,稍一转化他的手就偏了,连带着他的重心,他刚要回手回重心,我的手粘着他一个顺劲回他就跳出一米多远,我的追势没停,跟着就进去了,永远退没进快,一下脚都快插他裆底下了,他上身后仰脚没跟上,一下就躺在地上。美了我半天。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形意拳的先天性,一次和一个哥们讲形意拳的拳理,那家伙“不安好心”,突然双手一晃搭在我的脖子上,往他怀里一给劲想扔我个嘴啃泥。我当时一惊,脑子一片空白,并没有害怕甚至反击的意识,只是身体不由自主的顺着他的劲往前一跟,脑门差一点就顶在他的脸上,他一下就仰跌在草地上,后脑勺着地,幸亏没有伤到。起来后我们俩都糊涂了半天,谁也不知道是怎么一个动作就把偷袭给破了。后来老师跟我说:这就是形意的先天性,因为后天恐惧意识没有做成主,所以没有跟他抗劲,而是顺势进步夺位,他的偷袭没有找着劲本来就慌了,再加上我把身子和头一下逼近来,他自己就仰跌出去了。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把自己给扔出去了。道理虽然不深,但这是一个打破后天“本能”的验证,不是能想出来的招式,而是功夫到了,身体能松下来,自然的反应。所以很多老前辈们一生遭到过不少偷袭,却很少有能得手的。     

以武参文 道亦得之    

孔子曾经对徒弟们说“吾道一以贯之”,这时曾子来了句“唯”(是的意思)。孔子就没往下说,也留下了千古悬案。至于曾子所解释“忠恕”只是对人道而言,根本不是天道的一贯。后世学者也很少能对此明了,后人有“当年曾子一声唯,误了阎浮多少人”的感概。因为学文若没有极高的悟性,是很难对圣人的言说深刻理解的,因为全是靠大脑的分析,所以文界一直“百家争鸣”。而形意拳练得就是神气,上身后就有切身体会,那效果要比单纯心里领悟深刻多了。李仲轩前辈曾说“唐维禄和尚云祥文化都不高,但说起话来高深极了,徒弟听懂师父一句话需要很高悟性”,这绝不是李老妄语。自己身上的体会,说出来肯定不是身上没有体会的人轻易能体会的,所以李老有“武比文雅”的感叹。再有当年孙公对易的解释把一个易学大师震惊的典故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曾经对儒释道的经典很是感兴趣,但哪一家都无法很深入的理解。而当身上有些东西的时候,好多以前看过的道理才真正明白,比如现在对阴阳理论、炼精化气、柔弱胜刚强、不争之德,无为之益、精诚之道、发而皆中节的中庸之道等等理论远远胜我当时绞尽脑汁的钻研他们时。因为它们很多就在我身上。“求之不得,不求自来”想想也真是无语!     

想想以前那几年的空费光阴,深深明白真和假的距离。若不是当初自以为是,也不会到而立之年才入得大道门径。真是道不远人,人自远道。现在中国普遍将传统的东西丢得太多太多,甚至有些东西老外要比我们国人研究的深入(不管是儒学道学还是武学都有真往深处研究的)。真担心有一天他们会拿着我们祖宗的东西来横扫我们。我们再不虚心找回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实在是祖国的一大不幸。而我有幸窥得形意大道门径也自应尽微薄之力发扬祖国如此深厚的文化和绝学。

如何判断一名形意拳选手的演练水平

形意拳自李洛能宗师开创以来,已经形成了多个技术流派,但是大同小异,在形意拳的基本特点方面都差不多。但是现在由于老前辈们都已经过世,形意拳传承上出了一些问题,行拳风格开始出现偏离,最明显的例子是2011年全国武术冠军赛上的形意拳选手,几乎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传统形意拳的风格,而且偏离很多。民间也存在这种情况,很多所谓形意拳名家把形意拳快变成太极拳了,“战斗拳”变成了“卫生拳”,导致现在年轻人对形意拳的认识进入误区,无法判别某人的形意拳演练到底是好还是坏,令人忧虑形意拳今后的发展。 

本人师承近代著名武术家、形意拳大家褚桂亭先生的流派,根据前辈们的传授,并结合自己的心得,总结了对形意拳演练的八个方面要求,可作为评判一个形意拳选手演练水平的标准,即:气势足、外形整、发劲脆、脚步快、力度猛、步伐稳、全身活、气息定。 

一、气势足:有人说形意拳是“战斗拳”,有点道理,气势威猛呀,听我的前辈讲,以前老一辈的形意拳大师练拳时气势很足,威震对手。如果没有气势,就不能说是练形意拳,因此我将“气势足”列为评判标准的第一条。 

1、概念说明:如何判断选手的气势足,主要看眼神是否收放变化:出击前瞬间必须将眼神放出,即眼神指向出击方向,所谓罩住对手;出击时必须将眼神收回,即指眼神定格在劲点处。 

2、实战作用:以上练法在实战中也是有用的,出击前当然要用眼盯住对手,否则如何知道对手的行动呢;出击瞬间眼光也当然要盯住你攻击的部位,否则如何能调动自己的劲力打击一点呢。 

3、易犯错误:在练习过程中一直低头或一直抬头,就会影响气势。 

二、外形整:这是形意拳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如果选手连这个要求也不能达到,肯定就不合格。 

1、概念说明:外形整是指选手的全身动作必须整齐,眼到脚到手到身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2、实战作用:外形整的要求在实战时是必须的,做不到就会被对手察觉,同时劲力也不会大。 

3、易犯错误:许多动作手已经启动,但脚和身体却没有跟上,要慢半拍,这是练形意拳的大忌。 

三、发劲脆:发劲是形意拳的核心技术,传统形意拳要求用丹田发动向外发劲,老前辈们看一个人练形意拳发劲好坏,就用是否“脆”来概括。 

1、概念说明:“脆”就是干脆利落的意思,其要求有两个,第一是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启动要快速,要在一瞬间出手,不要有任何预备动作,这完全需要丹田功夫到家才能够做到;第二是刹车要快,也要在一瞬间从快速动作转化到静止不动状态,这也是要靠丹田功夫。做到了以上两点,给人的感觉就是“干脆利落”。

 2、实战作用:实际上“脆”就是物理加速度的运用,必须在最短时间从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和从最大速度降到零速度。前者可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攻击到对手,后者是接触到对手后又能以最大力量作用到对手身上。 

3、易犯错误:第一出手不干脆,或多或少地有预备动作,有的要运气、有的要后拉手臂等等;第二是手到位后不能马上刹车,有多余动作。 

四、脚步快:形意拳谱上明确讲“全凭脚打人”、“脚踏中门神仙难防”,就是指形意拳打人的特点是脚步移动要快速,要在第一时间占住对手的中门。 

1、概念说明:在形意拳中,出脚移动的要求和出手攻击是一样的,实际也是要干脆,即出脚快、停脚快,动则一触即发、停则稳如磐石。 

2、实战作用:出脚快的实战意义不需要多讲了,但是很多人会对要求停脚快不太能理解,实际上停脚快有几个作用,第一是与手配合,是冲击力最大化;第二是稳定重心,能迅速转入下一个动作。 

3、易犯错误:这里易犯的错误与手部的差不多,第一是出脚有预兆、第二是停脚有多余动作。 

五、力度猛:形意拳讲究“一击必倒”,必然要求力量要猛,但是形意拳的猛与外家拳的猛有不同。 

1、概念说明:形意拳的“猛”,要体现“其根在脚”,故多数会体现在出脚震动大地,而手臂并没有特别用力的地方,很多老前辈听人练的声音就能判断其功力高下,就是这个原因。 

2、实战作用:脚力猛有多个实战作用,第一可以增强出拳力度;第二可以破坏对手马步;第三可以增强自身马步稳定性。 

3、易犯错误:许多人为了体现出脚猛,采用高抬腿再出步猛踏地面的方式,这是错误的,第一高抬腿预兆太大;第二从高向下猛踩会破环自身平衡;第三会对脊椎造成损伤。正确的做法是贴着地面快速出脚,脚跟着地迅速刹车,只要动作正确,其力度必然猛,不用刻意猛踩。 

六、步伐稳:形意拳的发劲多在移动中完成,因此步伐不仅要求快、猛,而且还要稳,不然会自身重心不稳,被人反制。

1、概念说明:要做到在发劲时的步伐稳定,有二个关键点,第一是出脚要贴地而行,后脚要迅速跟进;第二是跟进的后脚落地要与前脚形成三角支撑,而且跟进的后脚不可猛踩地面,应轻放点地即可,以便迅速进第二步。

2、实战作用:以上跟步不仅可以发劲快、猛、稳,而且可以迅速再进步,形意拳的连环三崩拳就是这种步伐,对手后退都来不及。 

3、易犯错误:第一跟进的后脚踩地过猛,影响了再进步的时间;第二跟进后脚太慢,实际上要前脚到,后脚即到,几乎同步;第三是跟进后脚与前脚没有形成一个小的三角形。 

七、身法活:身法活是每个拳种都要求的,形意拳也不例外,但是形意拳的身法活还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形意老拳谱上所谓的“束展”要求做到“束展二字一命亡”就是说一个束展身法就要对手的命。 

1、概念说明:束展身法并不是说身体在打拳或实战时整体伸缩,而是要求全身的筋能够瞬间伸缩,动度不大,这个实际是内劲的发放方式,要有内功基础才行。 

2、实战作用:掌握了身法的束展在实战中有很大的作用,利用身法的束展可以在狭小空间和极短时间发挥手法和劲力,这样就可以在贴身近战中占据主动,而在实战中贴身近战是最终解决战斗的主要环节。 

3、易犯错误:很多拳友将形意拳的身法简单理解为转腰,没有进一步松开全身的筋,无法做出真正的束展身法,也就无法真正发出内劲,特别是不能在贴身状态下发挥手法和发出抖劲。 

八、气息定:老前辈们很看重在练完一趟激烈的套路后,你的气息是否平和安定,这是你内功修行的水平标志之一。 

1、概念说明:形意拳的内功练习中有一种快速移动的呼吸方法,要求一个快步一个呼吸,而且呼吸方式是独特的,可以保证每次呼吸的量能够满足发劲等高强度运动的需要,因此一趟激烈的套路打完后,气息是基本平和安定的。 

2、实战作用:这种技术能力对实战有太大用处,你可以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大大延缓疲劳,耐力增强很多。 

3、易犯错误:很多拳友一打快速激烈的套路,就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屏气等现象,特别是连续出招时更是如此,应该学会形意拳的呼吸法。

 结束语:以上八个方面不仅是形意拳套路的要求,也是实战的要求。一旦你达到了以上八个方面的标准,你的形意拳套路就会很有观赏性,同时也能开始进入实战应用训练,否则是不能用形意拳实战的,这就是很多人看似形意拳架子打得很熟练,但是一到实战就不能发挥出来的原因。  做到了以上八个方面,你的形意拳水平就是达到了明劲的阶段,才能说开始进入形意拳门槛了。但是要做到了以上八个方面,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明劲训练前,先经过形意拳独有的内功训练阶段才行。

内家三大拳种特点汇总

中华武术繁花似锦,内家拳法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导引吐纳术的演练,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唐朝时有许宣平、李道子传练37式先天拳;元明之际武当道士张三峰创编了太极推功13式,又称武当内家拳,拳勇之技始有“武当”、“少林”、“内家”、“外家”之说。 

内家拳通常是指中国传统武术中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的统称。 

一、太极拳概说  太极拳作为三大内家拳术之一,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主要传系为:张三峰传王宗岳、传张松溪、王宗岳传河南蒋发、发传河南怀庆陈家沟陈王廷、传陈长兴、传河北杨露禅,禅传凌山、万春、全佑及其子班侯、健侯,全佑传其子鉴泉、徒王茂斋。  太极门内功的根本在太极拳里,即用功方法,拳架学会后,只要学者持之以恒,坚持习练,自然滴水尺穿石,水到渠成,及至熟能生巧,久能通神,运动时稳沉,以定运行,似连非连,不丢不顶,玲珑好似九曲之珠,处处变化。练太极的人很注重涵养,说是弱如处女,性体平静、自然,是太极拳的养性。太极拳是以太极阴阳理论为依据的拳法,由太极图分阴阳,以虚实和阴阳相对,其身法对颈、背、腹、腰、肩、肘、腕、臀、腿、脚等有特殊要求。同时练好太极拳要弄清太极拳阴阳哲理,即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无极是气,太极是体,如果没有无极,也就无太极,无极的气离开太极就变为废气,太极没有无极之气来支援,那就变成废体,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如何练习太极拳,怎样练好太极拳,首先必须把无极站桩功法(也叫无极态)练好。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基本功法。气功学家云:人身之宝精气神,精是根本,气是动力,神是认识指南。也就是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明。炼精是先天之精,炼气是肾气,不是呼吸之气。站桩功法的引气路线,是按大周天功法进行的,是由任脉起,气沉丹田,经会阴、督脉、鹊桥,经吊裆、裹肾、提肛。气功学讲,这三关是铁壁,要做到尾闾、甲脊、玉枕一条直线,即收臀、含胸、颈直。不能前俯后仰,否则行气难通玄关,一些行气站桩要达100200转。其次要从套路入手,如24式简化太极拳,108式太极拳。第三要弄懂周易阴阳练推手。周易的阴阳有八种符号,即坎、离、震、兑、乾、坤、艮、巽与太极拳的八种功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正好对应。掤劲:用手粘,用小臂和肘攻击。捋劲:用掤劲发而未至之间借对方之力。挤劲:单手扶在被捋之小臂,坐腰胯而攻之。按劲:坐腰双掌下按。采劲:对方按手时全力复探。挒劲:抢跨、坐腰、稍转借力挨挘走。肘劲:松腰进肘攻击。靠劲:用背攻胸背。上述八法是按阴阳互合,借力打击的理念进行的。第四要选择器械套路,诸如八十一式太极剑、太极十刀、太极十三枪和太极粘杆等。第五还要弄懂一些歌诀,如十三势歌、周身大用歌、打手歌、推手歌、太极歌诀、十八在诀、十三字行功诀、阴阳诀、虚实诀等等理念。 

二、形意拳概说  形意拳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也叫“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元合拳”、“六合拳”,至今一些地区仍称为“心意拳”。它要求“心意诚手中”、“腰体形干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所以称为“形意拳”。这种拳法象形取意,借鉴了很多动物的动作特长,故名“形意拳”。  根据现有史料,形意拳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山西浦川人姬隆丰 (有的拳谱记作姬隆凤、姬际可、姬龙凤,或记作姬龙姬凤二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南进士王子诚在新署(拳论质疑序)中有如下论述:(武艺)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于何人,唯此六合之拳传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为神。若太平之日,刀兵销术,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哉。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此谓之六合。  古拳谱表明,初期的形意拳健身、技击二者并重,拳法内容比较简单。基本拳法为前八势、后八势。前者劲刚,后者劲柔。动作强调六合,五行和刚柔变化。基本要领概括为:龙身、熊膀、鸡腿、鹰爪、虎抱头、雷声。  自清乾隆年间,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广泛传播,代表人物有马学礼、戴龙邦、李洛能等。近百年来,形意拳有了更大发展,各地流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近代山西、河北交流频繁,内容接近,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十二形(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鼍、鹰、熊)为主,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锤、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锤、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连环。器械练习有连环刀、三合刀、连环剑、连环枪、连环棍、三木刀、三木剑、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大枪、凤翅锐等等。河南的基本拳法为十大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单练套路有四拳八式(头拳、挑领、鹰捉,黏手)、龙虎斗、上中下四把、十形合一以及心意拳对练等。  近代形意拳代表人物有郭云深、李存义、张兆东、车毅斋、宋世荣、买壮图、宝显廷等。1911年,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了中华武士会。1914年,武士会教师郝思光东渡日本教拳,成为把形意拳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1918年,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提高了形意拳的影响。孙禄堂、尚云祥也为该拳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孙禄堂还创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 拳合一的理论,影响深远。  形意拳的特点朴实明快,严密紧凑,沉实稳健,协调整齐。身体要领为头要上顶、颈要竖直、肩要松、肘要坠、腕要塌、掌要撑、拳要紧、背要拔、胸要含、腰要塌、脊要正、臀要敛、肛要提、胯要松要缩、膝要扣要活、足要平要稳,习练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经常坚持,因人制宜,呼吸自然。  形意拳的攻防特点,在发展中积极创造了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攻防技术,这些不仅体现在体育锻炼之中,而且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击打技术也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在战略战术上,形意拳强调以下特点,即敢打必胜,勇往直前;收放快速,以我为主;七拳并用,虚实结合;知己知人,相机而行。 

三、八卦掌概说  八卦掌是我国传,术中一个风格独特的拳种。八卦掌最迟在清代嘉庆年间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据史料得知,董海川是八卦掌的主要传播者。董海川是河北文安县朱家坞村人,生于公元1797年,卒于公元1882年,享年八十五岁。在其弟子中,程廷华、尹福、施继栋、梁振甫、张占魁、刘凤春、刘德宽、范志勇等人为代表,以弘扬传统武术和武德为己任,使八卦掌得以广为流传。 

八卦掌是运用八卦图的原理作为基础理论,通过实践演化成的一种拳种。八卦图是古代人民总结出来的朴素的辩证法,由九个基本图形(即:坎、离、震、兑、乾、坤、巽、艮)和阴阳鱼组成。其中,坎、离、震、兑、乾、坤、巽、艮分布在四正四隅八方,阴阳鱼居于中央。八个方向有不同的习练姿势和方法。从技击角度,八个方向如同八个阵地,各有打法。通过中心阴阳鱼将八个方向连接起来,练习者通过穿行众敌之间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八卦掌是以八卦为盘,九宫为法,以五行相生相走道理合八卦阴阳之道,寓九宫飞行之巧,藏天干地支之妙,按卦角、卦形、卦式练而成掌。出拳为阳,收拳为阴,手心向下为阴,向上为阳,动步为阳,静步为阴,退步为阴,进步为阳。手眼相随,身步相连,进退有法,出手成招。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八卦富有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 

三层道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化还虚。 

三层功夫,易骨、易筋、洗髓。  三种练法,明劲、暗劲、化劲。 

同时,八卦掌还有三盘、三法、三式、三步形。  三盘,即上、中、下之盘,区分在于身体重心高低而定。 

三法,即三种练习法,定式、活式、变式。目的是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初练首先练定式,抻筋拔骨;其次练活式,增加四肢及躯干的灵活性和连贯性;再次练变式模拟实战功法。 

所谓之三式,主要是单换掌、双换掌、顺式掌。 

三步,即蹚趟泥步、鸡形步、鹤形步。 

八卦掌的主要掌法为仰掌、俯掌、竖掌、抱掌、劈掌、撩掌、挑掌、旋掌八种。身法为:一顶、二扣、三圆、四真、五抱、六垂、七月、八挺。其特点是,八卦转掌走在先,前手外摆似拧绳,后手相随眼平看。步法摆扣图走圆,空胸溜臀足含空,屈膝踏泥在水中,摆扣走转似旋风。同时还有三十六歌诀、四十八打法。套路有定式八掌、老八掌、游身掌及刀、枪、剑、杆等。

 四、内家拳健身作用  内家拳与养性健身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医武同源,互相渗透,医武结合,医耀武学。太极大师吴图南说过:“太极拳对身体慢性病与病后恢复能起到显著疗效。”经医学部门研究,太极拳对慢性病康复的效应非常好,且练太极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练拳时深长呼吸对心脏供血充氧和排除血内垃圾,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微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骨骼、肌肉都有益处,可以阻止老年病的生成,减缓衰老进程。  太极拳和八卦拳的理论基础是道家养性学,是养生之道,久练之,可以养颜畅血,容貌显现自然之美。形意拳术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以从事锻炼,体质衰弱和患慢性病的人可以选择部分内容,采取柔和的练法,或者专门从事“桩功”练习,作为医疗保健手段。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对高血压、气管炎、神经衰弱等疾病患者,进行了以“形意桩功”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医疗效果。八卦掌不仅是丰富高超的防身技艺,还是一种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健身功法,其特点是强调腰腿功夫,突出拧转走圈,具有神速显见的健身效果。八卦掌通过走步,加速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完善。著名武术家杨禹适先生讲,“走为百拳之长”。八卦掌行桩是一种很有效的健身方式,行桩就是不断行走的一种桩功,基本练习方式就是使上身与腰髋部向圈中拧转,两膝相交,双足蹚步行走,配以行气走意,持续走圈。行桩的健身作用,经现代医学检验,对练习八卦掌的老人作了包括身高、胸围、肢体围、X光片、通气功能、心电图、握力、十二分钟走、反应时、体前屈、体侧屈、转体等内在的多项测定后发现,经常练习八卦掌可以强身壮骨,增进心肺功能,提高肌内的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及关节灵活程度的有益作用。美国医学博士斯塔曼在《增强体质,减肥和长寿的最好锻炼方式》中指出:“利用走来消耗热量,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如果按八卦掌要求“空胸项顶下塌腰,扭髋摆膝抓地牢”地拧身走转1小时,最少能消耗7001000卡热量,每日转圈1小时,1个月最少可以减少体重6磅,坚持练习八卦掌能安全迅速减肥,有助于体型美,有助于预防由肥胖而产生的各种病症。经常练八卦掌的人,显得精力充沛,面色红润光泽,两目有神,步履矫健。还可以使太阴脾经和少阴肾精得到锻炼,增强了脾肾功能。总之,练习内家拳,可以使老人健康长寿,年轻人体格健美,可以使健康者精力饱满,羸弱者身强体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沾身即出的三体式桩功及劈拳劲法 ...
形意拳功法原理
孙门内家真传桩法
形意拳桩功三体势和五形拳修炼要诀,起吸落呼翻转拧裹,内劲自生
秘技绝学的“宋氏”形意拳
形意拳(天下无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