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剑道中的“攻”,剑客在出手前要做些什么?

  日本剑戟片的经典桥段往往是这样演绎的:两个武士站在海边,拔出刀来互相凝视,许久,突然两个人同时出手,然后又定格,良久,一个武士就倒下去了。这样的一刀过甚至成了早期日本剑戟片的模版,甚至被许多香港喜剧来争相模仿。那么,真实的对决又是怎样的呢?是否真的跟我们拍的武打片不一样,并没有那么多回合?这个问题我们姑且放一放,先看看剑道中“攻”的理念,即出手前剑客应该做些什么。

  

  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真正的胜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在出手之前,剑客们的各种谋略算计,各种试探,各种压制,甚至比出手的一刻更为精彩。这个拔剑相向,到决意出手之间,互相较量的过程,就是“攻”。

  

  为什么要有“攻”?这个问题要从剑道的架构说起。利刃冷兵器的剑路说来说有九种,如同一个“米”字。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斜向下或者斜向上,加上突刺,正好是九个路线。无论是何门何派,都离不开这九个刀路。那么,有时候为了方便从上往下砍,或者从左向右砍,或者突刺,冷兵器出现了架构。伴随着架构的完善,出现了各种技。

  

  日本剑道中出现了五方之构型,叫做kamai。刀举过头顶的上段架构,刀指向对手咽喉的中断架构,刀指向对手膝盖的下段架构,刀端在肩膀侧的八相架构,以及用身体挡住刀身的肋腰架构。(五方之构的原理我会单独写一篇来讲解)

  这五种架势各自有其有点和缺点,甚至有相生相克之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厉害,贸然出手,那么往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剑客必须要严格地培养出读破对手意图的能力,而这也是剑道修行中最难的课题。

  

  “攻”的目的是为了撼动对手的不动心,使对手产生“惊、惧、疑、惑”四种负面情绪,从而模糊,甚至丧失应有的判断力。如果说击打是对敌人肉体的打击,那么“攻”就是对敌人心理的打击。肉体遭到打击,就会在场面上败北。而心理遭到打击,即便场面上没有失败,心却被动摇,意志被强行扭曲,优势尽被对手掌握。拳谚云:“知拍任君斗”。能获悉对手的出招意图,掌握对手的进攻节奏,就会占据有利态势。

  

  “攻”是为了尽可能地获得主动权,是入虎穴,取虎子。占据主动,对手的节奏就会被打乱,计划就会受到阻挠。在判断力受影响,场面开始被动的情况下,被攻者往往会丧失冷静的思维,或者临阵退缩,或者如困兽一般强行出手。这个时候,施展“攻”的一方就可以用纯熟的技术施展迎击、化击、截击或者反击。所以,“攻”是心的战斗,目的是瓦解掉对方的战术准备,打乱掉对手的进攻节奏,迫使对手犯错误。有效的击打,往往出现在“攻”得手后,是很自然的表现。正所谓,胜而后击,水到渠成。

  

  练习攻,首先要知道剑道有“一眼二足三胆四力”的格言。最重要的是眼力,也就是洞察力。没有洞察力,即便机会出现也看不出来,更无法识破对方攻来的手段和意图。贪念稍微过重,就会掉进对手挖好的陷阱,遭到痛击;足就是步法。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容易理解,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拳法也好,剑术也好,没有好的运足,只能打空气;什么是胆?就是做事前的决心,和做事中的恒心。胆识是技击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戚继光曾说过:“临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快。”更何况,“攻”是入虎穴,是要冒风险的。如果害怕对手识破自己的意图,变得畏首畏尾,不果断,反而会被对手有机可乘。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让自己的技战术水平稳定发挥;力是一切武术的基础,没有力道,就是花架子。但利兵的优势在于有锋利的刃,即便一点点的力气也能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合理,更科学地使用力,比如如何挥刀,如何格架,如何运刀,如何保持刃筋等等。所以说,这四大要素并不仅仅只适合剑道,而是适合所有的技击格斗。

  

  剑道非常重视剑尖的作用。比如中段架构对峙时,以剑压住对方的拳头,让对方的渐渐无法动弹,并以攻破对方架构的心情,尽量使自己的精神集中于剑尖,培养出其不意攻击对手的威力;退后时将自身隐藏于剑尖的心态,使防御更完美,并以具备压住对方的剑尖最为要紧,此为剑尖的作用。古流剑术中,一刀流的剑术,是将剑尖不断作小波浪式的移动,或者类似鸟尾般上下移动,在避免发动进攻让对方察觉的同时,将击刺的气势表现于剑尖以压倒对方。神道无念流的剑法特色则是剑尖静止,表示以不动之心压住对方,发现对方有隙可乘时,即以电光火石之姿击刺。这些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皆以使用剑尖作用来控制对方为重点。此外,剑尖动作也不可以中断进行,犹如对方的剑与自己的剑之间有一条线牵制着般,有时前进有时后退,彼此保持距离,以剑尖封锁住对方的攻击,而其间又以掌握胜机最为重要。

  

  “攻”使对手产生四戒之心,不得以来应手。这个不得以,就会制造击刺机会。比如,可以在对手发呆停顿的一刹那先发制人;对手不得以招架之时击刺破绽;趁对手体力、气力用尽,或者击刺未成时,或者气势用尽尚未恢复前击刺;避实就虚,避免攻击对手气力充实的部位,转攻其注意力或者力量薄弱的部位;趁对方产生狐疑时趁虚而击;趁对手身心俱疲时加以攻击;迫使对手愤怒焦躁,贸然出手,以逸待劳击刺对手。

  

  有些练习者,误以为出手前主动靠近对手就是“攻”,这样无异于自掘坟墓。虽然表面上的确实施“攻”方会主动破坏距离,但必须要将自己的心准备好,迎接对手的任何变动。简简单单地靠近对手,反而是把自己的头送给对方去砍,这个是很多新人理解上的误区。其次,“攻”是为了让对手出现应激反应,从而让完美的架构出现破绽。如果攻得太快,快到对手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抢先出手,即便击中对手,也不能认定是良好的“攻”。有时攻得过缓,让对手躲过了压力最高点,有时间可以做出一些反制的技术手段,从而丧失了击刺的最佳良机,也是不成熟的表现。“恰到好处”是对“攻”最妥贴的解释,而事实上也是剑道中最难的课题。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电影场景,优秀的影视作品都会在剑客们出手前做足前戏,或是用特写描写双方紧张的表情,坚毅的目光,或是让双方进行各种各样的试探和计划,而真正出手那一刻,反而波澜不惊,水到渠成。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导演对观众在进行着“攻”。

  剑道修行之所以很难,就是要洞悉人心,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剑道练习之所以有趣,就是因为每场稽古都是新鲜的,即使是老对手,也是如此,正所谓千古无同局。因为对手是人,所以要学会利用人性的缺点,让对手贪婪、嗔恨、恐惧;因为是修行,就要克服自己的贪婪、嗔恨、恐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向更高处爬行,看到更美好的风景。说穿了,剑道,即人道也。

  作者:高岩,FIK剑道五段,原广州侍风剑道馆首任馆长,CKOU发起人之一。

  文字来源:世界冷兵器历史文化艺术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老沈师傅微信:LQLSSFB

  获取更多知识可关注中华刀剑公众号:zhonghuadaojian(中华刀剑全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悟剑道
不只限于现代剑道——小野十生
剑道,搏击背后的修为
武士道:不为人知的剑道五大铁则
日本剑术、兵法传奇人物—宫本武藏!
剑道即人生人格之道凭借修炼剑的理法来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