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说 | 孩子胆小是天生的?错!教你科学的方式,赋予孩子真正的勇气!

孩子胆子小,这恐怕令很多家长揪心的问题。胆量是儿童与生俱来一种特质吗?给孩子“练练胆儿”,会和幼儿安全教育矛盾吗?孩子胆子大了,担心他会遇到危险;孩子胆子小,又觉得他将来肯定会吃亏……

其实,“胆量”是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经常观察、研究的问题,虽然儿童的胆量与父母的性格、处事方式有一定关系,但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在儿童时期特意去培养、鼓励的。当然,咱们得用科学的方式,赋予孩子勇气,而不是让他们陷入鲁莽或者怯懦的误区。让我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儿童游乐场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同样的拓展游戏区(比如攀岩、独木桥或者大型滑梯这些)前,有的小朋友争先恐后、享受其中,另一些小朋友则裹足不前,甚至还没试过便哭喊着放弃了。那些准备放弃的小朋友的家长肯定在说:“你看别的小朋友可以,你也一定可以的。”
 
为什么有些儿童勇敢,有些儿童却胆小呢?胆量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练“出来的?是不是每个胆小的孩子都可以变得勇敢?怎样鼓励胆小的孩子去尝试、挑战自己害怕的事情?是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鼓励孩子要勇敢?
 
关于儿童的胆量,肯定是很多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借助绘本《青蛙的游泳圈》,来聊聊让孩子走出恐惧、获得勇气的那些事儿。

在《青蛙的游泳圈》这个故事中,怕怕蛙虽然从小就会游泳,但由于胆子很小,只要下水就得套上游泳圈,这简直就像一条需要潜水设备的鱼,让人哭笑不得,一旦遇上什么需要摘下游泳圈的事儿,怕怕蛙都赶紧溜了。

来自故事飞船2018.3:《青蛙的游泳圈


无独有偶,一只叫小紧张的海鸥也和怕怕蛙一样,明明自己会飞,但身上必须背着降落伞。不过,当它们发现了自己的梦想,要想去吸引它们的地方看一看,而不得不抛弃游泳圈和降落伞时,逐梦的心终于让它们鼓足勇气,走出舒适圈,成功地挑战了自己。

故事中,怕怕蛙和小紧张就像那些在游乐场里感到害怕的小朋友。其实不仅仅在游乐场,儿童胆小、害怕的情况生活中非常多见:晚上怕黑不敢自己睡觉、台阶太高不敢自己下、陌生人太多不敢主动说话、雷声太响不敢自己独处等等。
 
就像不经历与他人的摩擦与冲突,就永远不会发现自我、知晓自己的立场一样,不在害怕中勇敢尝试,人就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与极限。这世上很多的事正是在危机与挑战中方才见机遇。
 
那我们应如何教孩子勇敢呢?是所有事情都必须要尝试吗?还是只要孩子哭闹就放弃?在幼儿的教育中,“勇气”这一价值品质和孝顺、友爱、诚信等价值品质一样吗?

下面我们将分为两个部分,先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勇气这一价值的实质内涵,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然后再从心理学视角说一说教育儿童勇敢的科学方法与步骤。

什么才是真勇敢?

在美德伦理学中,勇气是指一个人在果敢、无畏的行为中表现出的个人品质。一个人只有为了某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克服困难、危险,跨越障碍,通过理性思考并付诸于行动,才叫做有勇气。

也就是说,勇敢的行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遇到了有困难、甚至有危险的境遇,这个境遇需要个人突破障碍;第二,有价值、有意义的目的;第三,理性的思考并付诸于行动。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这个人才算完成了一个勇敢的行为。

而这三个条件里,更重要的是后面两条,即有意义的目的及理性思考与行为。如果我们问:教育儿童勇敢与教育儿童孝顺或友爱的价值品质是否一致?相信有的家长朋友已经意识到这之间的区别。

其实,像勇气、勤奋这类人格品质与孝顺、友爱等并不相同。孝顺的品质本身已经带有清晰的目的,即尽心奉养父母。但勇敢与勤奋并未明确其行为的最终目的,一个盗贼也可以“勇敢”和“勤奋”。没有价值与意义目的,不经过理性思考的勇敢不能称其为勇敢。

当我们打算让孩子“练练胆儿“的时候,最先想到的通常是教给孩子鼓起勇气的步骤与方法,却忽略了对“勇气是什么”的思考。殊不知,忽略动机、不知道勇气是什么的“勇气之课”只会让孩子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是否应该做、为什么做,这很有可能让孩子在未来时常陷入凶狠、鲁莽、蛮干的糟糕心态与行为。

勇敢和胆小,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说完了什么是“真勇敢”,接下来就要说说大家都关心的科学方法。这里我们先来明确一点,虽然一个人的胆量与父辈遗传下来的性格、思维都有关系,但勇敢或胆小并非天生
 
初生的孩子不了解恐惧,害怕是在认知的发展中被建构出来的。一岁以后,儿童开始具有“怕”的思维,并且开始出现分化现象,有些孩子越来越勇敢,有些孩子越来越胆小。
 
那么胆小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呢?很多时候,家长以为自己在教规则,其实是在教胆小。我们常能听到一些大人惊恐地对孩子说:“快下来,危险!!”“别摸,危险!!”“小心一点!!”等等。在看似教育、实则恐吓的指令中(这里之所以不认为这些命令是教育,是因为教育一定包含着解释与引导),孩子的世界逐渐地被“危险“包围起来,在他的眼里,可怕的东西越来越多,勇气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消失了。


所以,过度保护、照顾、溺爱,以及缺乏解释的危险说教,都是让孩子远离尝试、远离理性思考、远离鼓起勇气的养育方式,是孩子变得软弱、胆小的直接诱因。不过你先别慌,一切都是有补救措施的,下面的方式会让孩子重拾勇气:

用科学方法,赋予孩子勇气

首先,你得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找到合理的目标并让孩子深信不疑。

组织行为学教授安迪·莫林斯基(Andy Molinsky)在的《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这本书中写道:

突破舒适区的行为首先需要信念的支撑。何为信念,即找到合理的目标,并对它深信不疑。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承受持续的压力,忍受行动所带来的各种不适与痛苦。

很多时候,孩子所害怕的并非远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情,而是他们面对这些事情时联想、回忆所造成的感觉。他们或因为没有家长的陪伴而缺乏安全感,或因为不了解而望而却步,或因曾经的失败尝试而留有阴影……孩子面对的其实只是阶段性的畏惧或退缩。

只有先让孩子了解、相信自己拥有克服某困难的能力,知晓自己可以达成这目标,才可开始后续行动。也正是在尝试过一个个合理的小目标后,孩子才可设定挑战性更高、困难更强的目标。

其次,要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害怕的事物。

就像误解会导致冲突,唯有充分沟通、达成共识方可化解矛盾一样,害怕也是源于不了解,唯有充分认识才能从生疏、恐惧变成尝试、习以为常。

很多孩子会怕虫子(以至于因为虫子而害怕接近自然),是因为对虫子缺乏了解、存在误解,也没有接触过温和、可爱的益虫。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多看昆虫的图画、录像,多描述一些有意思的昆虫趣闻,鼓励孩子多多了解与接触,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惧怕感便自然消失了。

再次,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并在适当时候温暖安慰。

孩子每天都会面对成长为他们带来的全新环境与全新事物。当孩子遇到陌生状况时,恐惧、焦虑、无力或脆弱等情绪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感觉并非孩子自己可以控制的。全新事物使他们需要得到安全的保障,安全感才是孩子面对挑战时勇气和力量的来源。

在发现孩子胆小、害怕的时候(比如哭着喊着不敢玩游乐场里那些大型设施),一些家长不仅没有平静地安抚孩子,反倒言辞强硬起来:“这点小事都做不了”、“你要是不去做妈妈就自己走了,不要你了”……

强迫处于害怕恐惧当中的孩子去尝试任何新的事物都是不可取的,孩子不仅不会产生兴趣,反而会因为在恐惧状态下被施压,进而产生很多负面的关联,甚至可能会造成阴影和创伤,这可能会导致未来更强烈的恐惧。

当然,家长不该立刻放弃,而是要耐下心来(特别是在公众场合,面对因恐惧而哭闹的孩子时),给孩子一些温馨、令人鼓舞的表述:“妈妈/爸爸都知道,这看着挺难的,你要不要努力一下,或者我们先休息一下,待会儿再来试试?”父母保持耐心是帮助孩子坚持下去的重要法宝。

总之,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孩子关于勇敢的经验。当孩子不敢滑滑梯时,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敢滑,害怕从上面跌下来就在最上面提供保护,害怕在中间跌下来就站在中间位置提供保护……

儿童获得的勇敢经验越多,越能够帮助他们增加自信,以随时准备着迎接下一个困难,胆量也就越来越大,会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在生活中,多塑造勇敢事例的经验模型,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孩子去尝试陌生的事物,在情感上满足孩子的陪伴需要,给予他们抵抗风险的信心是获得勇气的制胜法宝。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故事飞船APP,人人都能做早教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少儿演讲:让孩子学会真正的勇敢
胆怯儿童探究
孩子胆小腼腆,父母要先问自己:做好这五件事了吗?
幼儿园男老师组织孩子对冲格斗,为什么受孩子和家长的热捧?
如何培养孩子勇气和胆量
你的孩子很胆小该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