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记事 ▏老人与孩

伴随着声声爆竹,牛年终于敲锣打鼓地来了。首先呢,馒头妈要代表全家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新年新气象,阖家喜乐安康!

不知道大家今年的除夕都是在哪里过的,是否顺利回到自己的家乡?家里是否也有几位老人,殷殷期盼着你们的回归?

坦白说,如果老一辈对传统佳节还有着浓厚的仪式感和情结,那对于忙碌在异乡的当代年轻人来说,传统佳节的意义可能更多来自于一年中为数不多能够陪伴家人的机会中。馒头妈也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前几年没有馒头的时候,时间还能自由一些,逢年过节都会回家看望老人;后来因为馒头太小,全家都围着孩子转,去哪儿都不方便,有一两年没能回老家。给家里打电话,他们心里挂念,嘴上却还是说没事没事,先顾好自己的小家最重要。好不容易馒头长大了一些,这才恢复了年节行程。

家里已是四代同堂了,我们这一辈的孩子几乎都已经结婚生子,节奏快一些的,二娃都会走路了。所以年年这时候,都是家里最热闹,老人们最开心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外婆都年逾耄耋,升级成了曾祖父曾祖母,对于小辈的疼爱有增无减。我距离那个拽着他们衣角要压岁钱要糖吃的年纪已经很遥远了,但在馒头他们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记忆闪回,那些细碎又温暖的片段从未远去。

不够还有,我再去给你盛

除夕在奶奶家吃年夜饭,我们几个当妈的都忙着先喂饱小崽子,自己只能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我图方便,就只夹面前的几盘菜,其中有盘凉菜离我最近,所以我前前后后可能夹了四五次。我这个动作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奶奶看到了,等我终于“伺候”馒头吃完饭,就看见奶奶拄着拐杖从厨房端着添满的凉菜放在我面前,连声说:“你喜欢吃这个就多夹点啊,不够厨房还有,我再去给你盛。

奶奶现在腿脚十分不灵便,前两年又大病了一场,精神已经大不如前了,平时挪动一下都很吃力。但她又是个十分要强的老太太,最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看到那盘菜被我夹得见底了,也不知道招呼个小辈去添,自己颤颤巍巍地走到厨房,添好了又颤颤巍巍地端给我。我吃惊的是,奶奶竟然注意到我夹菜的动作。因为她全程都沉默地吃着饭,和我们并无过多交流。吃惊之余又感动得想哭,哪怕我现在自己做了妈妈,在奶奶眼中,我也还是一个需要被照顾被关注的孩子。

你可以不死吗?

老家的规矩,大年初一小辈要给长辈拜年。为了讨老人们开心,馒头他们一群小孩儿被安排在第一波。其他几个孩子说完吉祥话拿完红包都乖乖巧巧地站到一边了,轮到馒头的时候,一开始也都一切正常。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馒头接过压岁钱之后,十分郑重地问爷爷:“祖祖,你可以不死吗?”四下哗然,我也十分尴尬,毕竟这么喜庆的场合谈到生死总是中国人的大忌。

爷爷显然也吃了一惊,但转尔摸了摸馒头的头,问他为什么会这么问。馒头一字一顿认真地回答:“因为我想明年的时候还让你带我去看小花(隔壁邻居养的小猫)”爷爷逗他:“你不希望祖祖死,就只为了看小花吗?”

“当然不是!我想每一年过年都看见祖祖,祖祖家里最热闹,大家都喜欢来祖祖家。可是如果祖祖死了,大家就都不愿意回来了。妈妈告诉我大家回来路都挺远的。”

大家被这童言无忌逗笑。而我心里在想,馒头说的又何尝不是现实?如今把一家子人聚在一起的动力就是家里的“老宝贝”,未来他们走了,天南海北的,势必就不会再常聚了。所以家里老人还健在,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光阴不可平

年初二去给外婆扫墓,免不了又想起幼时和她待在一起的时光。上幼儿园之前,带我的一直是外婆。她是个十分优雅的老人,会给我唱童谣,教我背唐诗。我学会的第一首唐诗并不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不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外婆教我念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时候,把手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我至今都还记得,看到外婆的手势后,我故意大喊大叫地捣乱。外婆没有阻止,只是温柔地笑着看着我。

我坐在外婆墓前,照例向她“汇报”这一年的经历。说工作上的不顺心、养育孩子的不容易……不知不觉就哭了出来。我和她朝夕相处,感情极深,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甚至觉得我爱她超过爱妈妈。她离开我很多年了,并没能参与到我后来的成长。所以我每一次给她扫墓,都要和她聊很久,渴望同她分享我的生活,渴望做回她眼前的那个小女孩。可是这数十载匆匆过,我也明白,光阴不可平。所以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次的相聚吧。

近几年来,“隔代养育”作为亲子话题中的高人气主题,常常被拿出来讨论,是非利弊总是被翻来覆去地衡量,有时候显得有些理智冰冷;而“隔代亲情”却永远会唤起人们心内温馨又带着一丝惆怅的情绪。尤其是到了春节这样一个返家高峰,对于平时不太见得到孩子们的老人们,一年盼到头,就只有这几天,能够感受到儿孙绕膝,共享天伦的幸福。所以恨不得把积攒了一整年的爱和关心在这几天统统用光。

于是我们就看到#奶奶掀七层被子叫孙子起床,#姥姥为孙子洗的衣服挂了三十米……诸如此类被归为笑谈的新闻。所以之前开玩笑说,如果还有什么爱比妈妈的爱更加令人“窒息”的话,那大概就是奶奶姥姥的爱了。可话一出口,我又有些羡慕新闻里的那些孩子,因为这样的爱我已经没机会再感受了。

前几天刷微博,还看到一位奶奶为了给不回家过年的孙子在手机上发红包,专程跑到手机营业厅咨询工作人员,将操作步骤图文并茂地详细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他们有时其实并不在意跟不跟得上时代,毕竟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乐趣,但为了爱,他们还是努力追赶着这个对他们而言运行过快的时代。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或许笨拙不合时宜,有时甚至被我们不理解和嫌弃,但这些都不可以成为我们阻隔他们爱的借口。

有时候想想,我们对老人有太多的要求,要求他们按照我们认可的方式去生活和教育后辈,希望他们亦步亦趋紧跟我们的步伐,于是行为和观念的冲突便频繁产生;而老人对我们的期待归结起来总是朴实而简单——耐心、认可与陪伴。他们和孩子都是我们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两份财富,一份教会我们成长,一份陪伴我们成长,不能漠视,不可辜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人最爱和自己孙辈谈天
暑假到,家长愁,孩子笑
豆豆和麻麻
如果单性可以繁殖,你还结婚吗?
村庄,坟墓的故事--宋雨霜作品
隔代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