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心点进来,这篇文章没有广告!带你重新认识对虾白斑综合征!
userphoto

2023.07.24 山东

关注

最近华南地区,对虾白斑综合征非常凶猛,也是导致部分排塘的罪魁祸首。

其实在自然海区的野生虾,无论是厄瓜多尔、马来西亚,还是马达加斯加的海沟抓到的斑节对虾,它的白斑病毒(WSSV)携带率是比较高的,一般在30%左右,而南美白对虾携带率在60%左右。

另外32℃以上、20℃以下,对虾不爆发白斑综合症。这也是赤道附近国家养虾成功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大部分用这样的虾作为亲本来育苗,每个育苗池携带白斑病毒是个普遍现象,不过是潜伏感染。

在什么条件下潜伏感染会变为急性感染

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病毒数量以及在对虾体内存活时间与养殖水体的理化因子有关,比如PH、亚硝酸盐、氨氮,另外就是病毒本身的数量

不管是斑节对虾,还是南美白对虾,每克组织10的三次方的病毒数量以下一般是不会发病的。实际养殖中,通过体表进入体内一般达不到这个数量,但摄食一个游泳足的1/50就超过这个数量了。

白斑病毒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一个7cm的虾可以让55尾虾吃掉而发病,10cm的虾则会让77尾虾有机会吃到而发病。

在对虾体内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抗细菌系统,一个是抗病毒系统。感染白斑病毒后会激活这两个系统,总体来讲,这两个系统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白斑病毒的复制增殖是依赖于抗细菌系统。换句话说,对虾抗细菌能力越强,越容易发生白斑病毒病

自然条件下的对虾,抗细菌系统和抗病毒系统趋于平衡而不发病,但环境胁迫后就可能导致发病。环境胁迫,比如温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有一个通路UPR参与了病毒的复制,打破了白斑病毒潜伏感染的免疫动态平衡,由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所以调控环境在早期是比较有效的。

关于对虾白斑综合征有三个关键控制点

1、SPF(无特定病原)亲虾和虾苗生产技术

2、调控环境阻止病毒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

3、消除健康对虾摄食死亡对虾的生态位,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防控策略

1、调控环境

2、增加宿主抗性

3、控制病毒数量

在集约化养殖中,携带白斑病毒是非常可怕的,还是建议选择SPF(无特定病原)虾苗。

在放苗密度每亩7-8万以下的非集约化养殖中,可以考虑生物防控技术来防控白斑病毒病(需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不能防控细菌性疾病)。其实在2012年左右重视生物防控的时候,对虾白斑病毒病还是防控得比较好,不过有了SPF(无特定病原)虾苗之后用得就不多了。而现在我们要重新正视它,合理利用。

通过对18种鱼类实验,以摄食病虾选择性87%以上为标准,发现胡子鲶、草鱼、虾虎鱼等可以作为生物防控的鱼类。当然,对虾混养鱼类会影响饵料系数。比如草鱼会增加0.1,胡子鲶会减少0.1。

以混养草鱼为例,

①适合盐度6以下养殖区;

②适合对虾苗种密度低于10万尾/亩;

③对虾苗种养殖20~30天,每亩投放30~60尾,每尾0.5kg以上的草鱼。

具体来讲:培好水后,投放1cm左右的虾苗,每亩10万尾以下。由于草鱼在盐度大于6的水体中摄食能力较弱,所以选用草鱼防控白斑的养殖水体的盐度在6以下范围内。如果养殖水体的盐度大于7.5,可添加淡水的方式稀释盐度,将盐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对虾养殖到20~30天左右,对虾病害爆发前投放草鱼,投放的草鱼数量不能少于30尾/亩,每尾0.5kg以上,并可根据放养虾苗的密度适当增加,但不能超过60尾/亩。

需注意的是:在这种养殖模式中,如果发现一两尾对虾趴边,要立即停料。

注:文章来源于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对虾产业降本增效发展之道暨龙昌行 · 对虾专题研讨会》课件

点个赞与在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现有养虾面积超850万亩!何建国:未来只需150万亩,这个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对虾养殖常见病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防治技术
对虾病毒病及防控技术
白斑综合症——小龙虾唯一的病毒性疾病!
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率”逐年增高!提高对虾抗病能力,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水产养殖将进入旺季,养殖病害你得提前防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