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的媒体大环境

Uni-Note Vol.254

这个小公号玩了三年多,至今关注者不到10万人(七百多),单篇阅读量基本稳定在两位数。

跟前辈N总闲聊,她道破流量密码:抓住一个群体,写他们想看到的内容。

我表示不愿“同流合污”。N总笑了:这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问题,你以为迎合一个群体很容易吗?

獭祭鱼的老朋友知道,作者我有一份主业,这个公号属于主业之外的自娱自乐。自娱自乐对我来说太宝贵了,毕竟,离开这个小园子,就要面对无知者自以为是还受(自)媒体迎合追捧的媒体大环境。

那么(生硬的转折引出正文)——无知者自以为是还受(自)媒体迎合追捧,或者叫“反智主义”是怎么产生的?

人性的弱点。

1999年美国心理学家总结的“达克效应”表明:越愚蠢的人,越会高估自己,不觉得自己无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元认知”能力(在自己表现不佳的时候抽身反观、认识到自己不足的能力)。

如果被“达克效应”戳中的人又陷入“证实性偏见”,那就真是啄木鸟感染新冠病毒——身子坏了还嘴硬。

“证实性偏见”,就是在遇到一个命题时只会倾向于接受支持这个命题的证据。这种人往往容易相信民间传说、迷信和阴谋论,因为这些“证实性偏见”产品的论据大多是不可证伪的,比如黑猫带来不祥。

“证实性偏见”的心理本质,是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物的非理性恐惧,这是人性的弱点,原本应该正视。然而,民粹思潮成了人们正视无知的障碍,人们以为或者相信的是,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也就意味着对任何事物的观点都应是平等的。在这种逻辑下,拒绝专业意见等价于维护个人的自主权。

这导致人们公开辩论的最重要目标,变成证实别人是错的。

大学的无奈。

高等教育本来应该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但事实恰恰相反。

高等教育普及,大学教育商品化,学生不再被大学当作学生,而是当作客户。如今的大学大多只是提供了一种“上大学”的全方位体验,而不再能保障“大学教育”了。

这导致很多大学学历的人变得更加自以为是,这与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教育是为了让人们称为终身学习者,无论这个人多么聪明或是多么成功。

互联网灾害。

互联网本该是知识的来源,如今却成了专业知识攻击者和捍卫者交锋的平台。

互联网上泛滥着虚假、无效、不良的信息,淹没了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互联网的即时反馈属性,改变了人们阅读、推理和思考的方式。

互联网言论的匿名+远程特性,让人们变得更加刻薄和浮躁,无法进行对彼此有益的讨论。

媒体的堕落。

当下过度竞争的媒体环境,导致大多数记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来深挖一个选题,也没有迹象显示读者想要这种细节。这导致媒体正无法继续成为专家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怎么办?

尊重专家,让专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专家,指的是对某一学科所掌握的知识远超普通人,普通人在该领域寻求建议、教育或者解决方案时可以求助的对象。

辨别专家看三个方面:教育培训(接受过正式的培训和教育、证照齐全),实践经验(长期在同一领域工作),同行肯定。

要记住,最没天赋的专家在其领域也强过外行,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也会犯错,但概率比外行低得多。

唯有尊重专家,让专家的归专家,才能维护和发展现有知识体系和社会分工,让一切争辩更有效地基于证据规则、进行逻辑论证。

相反,如何专家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崩塌,人人自以为无所不知,就将陷入暴民统治或者精英技术官僚统治,二者都属于专制主义。

本文的事实和分析,梳理自美国学者托马斯·M·尼克尔斯《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今天的封面和配图,来自剧《山海情》(2021)剧照。

 

獭祭鱼

公号:dailyfish

微博:dailyfis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之死》读书笔记600字
为什么学霸毕业后却不会学习了?
[热点] 正确认识当下的新媒体大环境
春晚怎样才会好看? 专家:导演要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行业包装专家 梁启飞
凌宗伟:“后真相”时代,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