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思永:被遗忘的漳州元代状元
福建日报
2021/10/19 00:00

漳州建郡千年,只有一名土生土长的状元林震,这是长期以来漳州各界普遍的说法,所以林震的家乡长泰由此称为“状元故里”。在探寻与梳理漳州千年文脉的过程中,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林震,漳州其实还出过一名鲜为人知的状元,那就是宋元时期的黄思永。略有不同的是,他所获得状元全称叫“释褐状元”,由于其处于宋末元初的大动荡年代,史料缺失,史志对其事迹记录甚少,甚至连所中状元是属于宋朝还是元朝,史志中都曾多次反转,目前暂时定格为“元朝状元”。

什么叫“释褐状元”

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近1300年,产生了500多名状元。一个地方如果有人高中状元,那肯定是要大书特书一番的,青史留名。

但奇怪的是,关于漳州状元黄思永的记载,史志中着墨异常少,只有寥寥数笔。清光绪版《漳州府志》“选举”中只记载短短半句话:“帝昺祥兴年,黄思永,释褐状元,龙溪人。”

什么是释褐状元?这得从科举制度的发展说起。科举制始于隋,发展到宋朝后,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科考名目繁多,进士也有正奏名进士、特奏名进士等之分,而 “状元”说法,可分为文举正奏状元、武举正奏状元、文特奏名状元、武特奏名状元、文释褐状元、武释褐状元六种。

“释褐状元”亦称“解褐状元”。褐者,古时贫寒人衣着之谓,释褐即指脱掉平民服装,换上官服。故此,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释褐”。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新颁三舍法规定,太学内舍生年度校定及公试皆列优等,在化原堂释褐,赐给袍、笏,称“两优释褐”,亦称“上舍出身”,其第一名称“释褐状元”。

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馆馆长江焕明说,黄思永所中的正是释褐状元,它的含金量一般认为稍逊于状元,不过也是挺不容易得到的。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可以流芳百世、光宗耀祖,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释褐状元也是可以建“状元坊”的,不少地方志书都记载本地之释褐状元和“释褐状元坊”,明朝的《八闽通志》和《闽清县志·大事记》就曾记载南宋时闽清一名释褐状元黄唐建牌坊的事:“黄唐举太学两优释褐第一人。同年在县治东立'释褐状元坊’。”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有各时代的县志或府志只记载黄思永为龙溪人,但不知是龙溪具体哪里人,连其名、号、生卒年月、官任何职均无记载。

是宋状元还是元状元

黄思永作为释褐状元是明确的,由于其适巧生活在宋末元初,所以他的状元是宋朝中的还是元朝中的,一时搞不清楚。在漳州多种史志里,出现了“宋状元”和“元状元”两种记载,并且多次反转。

如明万历版《漳州府志》认为黄思永的状元是元朝的,在卷十五“选举”的元朝科目中记载“释褐一人,黄思永,状元”。清康熙版《龙溪县志》也认为黄思永的状元是元朝的,志中记载:“元,释褐状元一人,黄思永。”清乾隆版《龙溪县志》也认为黄思永的状元是元朝的,并进一步记载:为元仁宗皇庆二年癸丑(1313年)。

但到了清光绪版《漳州府志》时,则认为黄思永的状元是宋朝的。“祥兴”是南宋末帝赵昺的年号,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进攻崖山,宋元两军在广东新会的崖山海面决战,结果宋军寡不敌众,大败于海上。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起小皇帝,跳入茫茫大海。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有趣的是,光绪版《漳州府志》又有楷书按:“思永,前志及《龙溪县志》均列入元选举,然旧传宋末帝避兵至漳,策士及甘棠溪,以丞相陆秀夫知贡举。黄思永对策陈述恢复大计,极剀切,擢状元及第。宋亡,山居道服,终身不入城市。魏山人汧有《黄状元墓诗》,墓在甘八都董坑,碑文载'宋通守黄思永’甚明,以为元人,误矣。今特改正。”

江焕明说,黄思永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宋末元初,正处于社会大动荡时代,史料的缺失,导致多次出现“元状元”“宋状元”之争。

黄思永曾经为华安郭氏写过《旌表孝子义重公序》及为《白石丁氏古谱》作序。其中,在《旌表孝子义重公序》落款为:“(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太学释褐状元黄思永熏浣拜书。”

《白石丁氏古谱》是漳州著名的古谱之一,黄思永当年也曾应邀为此古谱作过序。上世纪80年代重新编印的《白石丁氏古谱》中收录了黄思永所写的序,也收录落款为“漳州市地方志编委会”的序言,序言说:“我市地方志办公室同志,于今年(1986年)夏初,访白石丁氏,搜集所藏族谱而细读之,裨益良多,略举一二……从黄思永江东丁氏世谱序中,确知黄乃元释褐状元,非宋状元。”

这样看来,黄思永是元状元的可能性更大。不过有一个疑问,元朝入主中原后,一直没有实行科举制度,一直到元仁宗皇庆二年,即公元1313年才开始恢复科举,而且科举考试中不仅有地域歧视,还有民族歧视,会“释褐”一个汉人为状元吗?

留下一首状元诗

不管是宋状元还是元状元,从以上多种府县志、志的记载中,黄思永作为释褐状元是明确的。那么,他是如何高中状元的呢,他有什么仕途履历呢?

由于史志中对黄思永的记载太少了,只能从其他途径进行寻找,如其在《白石丁氏古谱》序中言及自己的读书经历:“由龙溪县学生,升为国学生,最后为释褐状元。”

除了两篇序文外,作为一名状元,黄思永给后世留下的足迹及作品实在太少了,就像一颗流星划过漳州历史的天空。其入仕后,到哪里任过职,到哪里游玩过,已无从考证了,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曾经去过长泰,游览过天柱山。

天柱山是漳州知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泰东南20余公里处,山多奇石,相叠相支,千姿百态,特别是主峰紫玉峰海拔933米,峰巅有一巨石,高约30米,阔17米,圆如柱,白如玉,并有黑色苔痕双纹自顶而下,人称“天柱”,山因此得名。

康熙版《长泰县志》卷九“艺文志”中,收录了黄思永的《天柱山》一诗:“几载翘瞻玉柱峰,兴来登陟欲翔空。半天风月出尘表,大地山河入望中。昼色暗分岩树绿,春光都入涧花红。夜深依旧天灯见,心事从来造物通。”

所有志书中,都没有黄思永的生卒年记载。不过,在光绪版《漳州府志》的“古迹”中,倒是有他墓葬的记载:“黄状元墓,龙溪人,宋释褐状元,葬在董坑。”

龙海方志办原副主任黄剑岚说,漳州地区一些黄氏族谱关于“黄氏名人”有记载:“思永,元朝释褐状元,龙溪,民籍中式。”董坑即今角美镇吴宅村董坑。

遗憾的是,再往后的县志及府志的“古迹”中再无这个“黄状元墓”的记载了,估计是墓已不存了,数百年的风雨过去了,黄思永渐渐被人遗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县志
郭联志:江东——漳州开漳民间文化发源地探
漳州市方志书目
《福建苏氏人物志》漳州苏宋杰
【求助】达州黄元白的长子黄澜来长阳了吗?
三衢瀫风一江水┃逸庐细说那鲜为人知的衢江史。衢港悠悠源起神奇,瀫水涟涟述说璀璨。古越的中央,古老的江南。五百里清江,七千载衍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