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温高点好还是低点好?体温高点好还是低点好?——从中医谈体温降低的危害,兼谈预防方法
userphoto

2022.09.11 福建

关注

董洪涛

1851 年,一位名叫卡尔 · 温德利希(CarlWunderlich)的德国内科医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首次确定了人体正常体温为37℃。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基础体温持续下降,从37℃降到36.6℃。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

那么,体温下降意味着什么呢?本文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

一、生命离不开正常体温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一团阳气。阳气越旺,身体还健康,生命越有活力;反之,阳气越弱,身体就容易患病,而且生命活力也会下降。

中医所讲的阳气、生命力,大体约等于现代医学所谓的“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抵抗外界疾病侵袭的能力,这也即是中医的阳气的卫外功能。

今时我们都重视营养,唯恐营养不良,导致了疾病。却不知道,与阳气相比,营养反而是不那么重要了。生活中所见,不少人过度关注了营养,而却很少注意自己的阳气。

从临床来观察,我们的身体之所以会罹患疾病,最主要的病机就是阳气不足了。阳气代表着正气,而正气与邪气不两立。正气旺则邪气自退,正气虚则邪气反盛。

阳气是有温度的,换句话说,阳气也是一团火气。所以,人会维持着相对于环境更高的体温,这是阳气支持生命的表现。当人体阳气旺盛时,意味着体温维持着稳定的水平,这时生命最有活力,诸邪不能侵袭。当阳气不足时,即意味着火气不足了,最常见的表现是体温会有所下降,这时生命活力下降,诸邪就容易侵袭而患病。

从现代医学来看,白细胞可说是免疫系统的中枢,一旦体温上升,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就变的活跃起来。比如,当我们感冒寒邪时,常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因为寒邪侵袭,人体阳气奋起抵抗。这时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体温上升,这样的好处是能让白细胞的免疫作用大幅度增强,从而杀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菌。

有研究认为,蝙蝠的体温保持在40度以上,所以它的免疫力比人类高几百倍。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蝙蝠携带新冠病毒而不致病,因为其阳气旺,正胜则邪不能侵。

事实所见,今时我们的阳气普遍比以前的人弱了,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体温整体下降了。50年前的亚洲人平均体温为36.8度,但是现在却下降到顶多为36.2-36.3度,而大多数人的体温其实只有35度而已。

有研究证明,体温比正常值多升高1度,免疫力就会瞬间提升5-6倍;相反,体温一旦下降,人体白细胞的活动力就变得迟缓,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当体温下降1度时,免疫力就会下降超过30%以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体温下降了近1度,代表着阳气减弱了30%,身体的免疫力也下降了30%。

另外的研究发现,癌细胞在35度的环境下最容易繁殖,一旦体温在39.3度以上就会凋亡。这也能说明体温大多是35度的现代人,为何会这么容易罹患癌症。

二、体温下降的危害

按中医理念来分析,阳气不足则百病丛生。按现代医学的理念,体温低是所有大病小病的原因。一旦体温下降,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受其伤害,不但免疫力会下降,其他各种病症也容易发生。

以心脏为例来看,体温每降低0.5℃,心脏泵血比体温正常的人每分钟至少多跳10次,一小时多跳600次,24小时多跳14400次,一年5256000次,10年就比体温正常的人多跳了52560000次。心脏就会越来越累,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再者,心主血脉。体温降低导致血液运行变慢,冠状动脉的营养供给变慢,心脏跳动缺乏动力,就容易导致各种心脏疾病,如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常提示心跳减慢、增快或不规则)、头晕目眩、晕厥等现象。同时,血液运行慢,心脏细胞代谢的毒素不易排出,也容易导致各种心脏疾病。

以下列举几个阳气不足容易导致的常见不适症状:

其一,疼痛

头痛、腰痛、神经痛、全身关节诸痛都非常多见,其中多由体寒所引的。《内经》:“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简单来说,寒则血脉不通,不通则痛。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身体因寒作痛时,如果能在疼痛温敷一下,即觉疼痛缓解。为什么?因为温敷则阳气宣畅,气血不滞而通畅,通则不痛。

我临床治疗这些因寒所造成的疼痛,往往用温阳通阳的方法,疗效非常高。比如,我常用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等治疗关节寒痛,即是基于这个理念。

其二,感冒

感冒的病机在于感寒,因寒而导致营卫失调,进而出现感冒的不适症状。从临床来观察,多数感冒都是受寒邪侵袭而引起的。而感冒时会发烧,这是人体的本能反应,通过发烧来激阳阳气,从而祛除外寒。

医圣张仲景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的方子即麻黄汤或桂枝汤,这两个药方都是辛温解表的。辛能散寒,温能通阳,使人体阳气旺盛,则正能祛邪,感冒自愈。

由此说,越是容易感冒的人,越意味着阳气变虚了,对外邪的抵御能力下降了。所以说,平时注意养阳温阳通阳,即能有效改善易感冒体质。

其三,便秘

现代医学认为,若腹部温度太低,会让肠胃的运动变迟钝而导致便秘。

从中医来分析,若在生活中恣食生冷,导致寒邪积滞于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寒属阴,主静,寒邪横于胃肠,胃肠传导失常,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糟粕不行,而成便秘。

对于这样的便秘,一般常用济川煎。其方:当归10,怀牛膝10,肉苁蓉10,泽泻10,升麻6,枳壳10,水煎服,日一剂。(单位:克,下同)其方用肉苁蓉、怀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枳壳引气下行。必要时亦可加肉桂、附子、鹿角胶等温阳散寒之品。

其四,浮肿

肾含阳气,主运化水湿。若受寒或其他原因伤损肾阳,导致阳主气化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水湿积滞,郁于皮下,就容易造成浮肿。

《内经》关于浮肿有如此观点:“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临床治疗外寒侵袭所致的浮肿,所用的药方即是越婢汤,或越婢加术汤。我常用的越婢汤剂量是:炙甘草10,生姜三片,大枣30克(切开),生石膏30,麻黄20,水煎服,日一剂。此方需重用麻黄,以宣开卫气之闭滞,兼能利水消肿。

其五,精神疾病

就文献来看,因忧郁症或抑郁症而自杀的精神疾病患者,以寒冷地区居多,由此可看出忧郁症及抑郁症往往和体寒有关。

从中医来分析,心为阳中之太阳,心含君火,心主神明。若人体阳气旺盛,心阳亦足,那么君火明亮,人的精神就正常。反之,若人体阳气不足,进而心阳虚衰,君火失明,心主神明的功能失常,人的精神就会出现各种症状。

为什么会出现抑郁?其核心病机即是阳虚,清阳不升,心神失养。人体的元神即是阳气,阳少而阴多,元神不能抗邪气,则元神易伤。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则,人得群居而易于充满生气,独处既久,则人气自弱,邪气易伸。故中国有古语:人少则不居大屋。处于大居,而无人气,久则易于伤阳。尤其是长期居住在别墅里,空间太大,人太少,更容易伤阳。二则,过食牛奶、水果等寒凉类食物即易导致体内湿重,湿性粘腻,易胶滞阳气,致阳气之不舒。三则,过用西药影响了阳气的运行。西药能缓解抑郁症,但其是以抑制生命的迹象为代价,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最终影响阳气,导致阳气不伸。

当代名老中医李可治疗100多例抑郁症,基本方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病人大汗一出,就有说有笑,抑郁自然烟消云散。

三、体温普遍下降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体温普遍降低了呢?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则,运动减少

有研究认为,导致体温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从主要从事田间劳动逐步转变成产业工人,由体力劳动为主者变为脑力劳动为主者,导致运动量相对不足。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脂肪增加,肌肉萎缩,肌肉比重降低,同时体温也有所降低。

二则,过度应用空调

今时我们普遍怕热,在炎热的夏天都喜欢躲在空调屋里,结果就是我们的体温没有随着夏天而略微上升,相反却降低了。现代医学认为,过度应用空调导致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从中医来分析,夏季炎热,天地之间阳气旺盛,人处其间,人的阳气亦向外升浮而旺盛。此时若过用空调,导致人的体温升不起来,也就不能跟上天地变化的节奏,这就容易导致疾病。

三则,过度享受冷饮

由于冰箱的普及,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喝到冰凉的冷饮。冷饮或能让我们感觉舒爽一阵子,但若长期喝冷饮,就容易导致体温下降。从根本上来说,是冷饮伤损了脾阳,导致脾阳变弱。

体温下降,意味着人体的阳气不足了。这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其一,生命的阳气圆运动变小变弱,人容易生病了;其二,阳气变弱,卫外功能下降,容易感受外邪了;其三,阳主气化,阳气不足,则气化功能下降,导致水谷化生气血不足,且痰浊水饮等代谢产物容易积滞;其四,阳气代表着人体的生命活力。阳气不足,生命活力亦下降,容易影响精神、精力和体力,造成体质下降。

四、如何保持正常体温?

为了让体温稍微升高一点点,我的建议是,要坚持运动,要常做艾灸。

一则,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为什么?因为生命以阳气为本,而运动能宣畅阳气,可以让生命更有活力。

进一步说,运动可以让人体的阳气健旺,一方面卫外功能增强,不易受病邪侵袭;另一方面,阳气的气化功能有力,有助于消除体内积滞的阴霾,可以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事实证明,经常坚持运动的人往往充满着活力,显得更精神,且更少生病。这即是阳气旺盛的表现。

二则,艾灸

艾灸有扶助阳气之功,能促进阳气宣畅。艾是纯阳之草,其火为纯阳之火,能走三阴,通十二经。用艾火来施于穴位,即可使阳气透达五脏六腑。特别是艾灸关元穴、神阙穴、命门穴等穴,最能温暖中下二焦,使脾阳和肾阳增强。

前贤有谓: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我的理解是,艾灸可以提升体温,有助于让人更健康。慢性疾病患者往往属于阳虚,需要用灸来扶阳抑阴,有助康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宅女”更容易得癌症!-职业健康-就业频道-中工网
体温升高1度,免疫力翻倍,提高体温️的6个妙招……
中医如是说(17)肿瘤(下)
不发烧不咳嗽、血象正常精神好,孩子怎么就白肺了呢?
象解肿瘤:揭破癌症的迷雾
发烧时做些什么对身体比较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