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活一口气连载之十七
一、    细菌与病毒是疾病的替罪羔羊,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

 

受近代科学的影响,现代医学把“征服自然”的惯性转向于人体内部,于是另一场征服细菌、病毒的战争开始了。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 由于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加上消费文化的盛行,人们追求快捷方便的生活,吃各种的垃圾食物,寻求各种刺激娱乐,“开夜车”,吸烟,过量饮酒,过度劳累,纵欲过度等等,许多对身体具有摧残性的不良习惯被接受为完全无害的正常行为。由于它们造成的是内在的损害,引起逐渐的体力下降,在疾病初发期,还不大看出它们的影响,因此,生活方式便成为人们所忽视的致病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扰乱了体内的平衡,也从而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体内环境处于正常状态的人,就如有一个“体内医生”,从不患感冒,即使将浓缩的病毒剂喷入鼻孔,他们也不会感冒。随着大众健康水平的下降,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具备感染抵抗力。5

 

实际上,在医学中所有令人困惑的疾病名称,在中医看来

即代表一种中毒(体内环境污染)的、失衡的、衰竭的体内环境。

 

实际上,在医学中所有令人困惑的疾病名称,在中医看来即代表一种中毒(体内环境污染)的、失衡的、衰竭的体内环境。然而,以对抗治疗为主的现代医学不可能把体内环境失衡看成疾病,适在这时(当身体衰弱到一定程度),细菌或病毒作为一种诱因引起了疾病。现代医学便把某种细菌或病毒看成是致病的原因,医学研究人员往往认为细菌或病毒与疾病的关系密切,从而确认病毒或细菌是罪魁祸首。5

 

1844年,被称为疾病细菌学说之父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证实了疾病细菌理论之说[2]。他阐述得非常令人信服,以致很快为法国科学院认可,不久便在世界上成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医学教条。以后,医学研究的中心几乎完全集中于判明哪种细菌引起了哪种疾病,以便制造出征服细菌的疫苗,从而治好疾病。

 

一百多年以前,脚气病在亚洲和东印度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与此同时,荷兰政府注意到其殖民地人民死于脚气病的人非常之多;日本海军也发现死于脚气病的水兵人数很多,因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判明引起疾病的细菌。1887年,爪哇岛上的年轻医师克里斯琴·艾吉克曼(Christiaan Eijkman)却发现:脚气病根本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是由饮食缺陷引起的,通过吃糙米而非精米可以治好脚气病;与此同时,日本海军的一位医师凯恩海罗·塔卡基(Kanehiro Takaki)也有同样的发现。脚气病早就被攻克了,可无人注意他们两人的发现,因为医学界断定某种细菌是病因,所以,必须找出这种细菌。许多年来,亚洲和菲律宾因脚气病而死亡的人数仍在继续增长,但是,许多研究人员却找出了几十种细菌、病毒。他们都确信自己发现的细菌是脚气病的病因,然而,他们全错了。直到1925年,在凯恩海罗·塔卡基的发现过了38年以后,在日本,脚气病每年仍导致15,000人死亡。大约在1929年,医学界才终于接受了缺乏病的概念。6

 

另一个例子,1955年,日本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疾病,其症状类似脊髓灰质炎。该病的症状包括:腹泻、内出血和各种神经退化。到1959年,该病发病人数增加,进而演变成一种流行病,此后5年里,在日本许多人口密集居住区,先后爆发了7次较大规模的地区性流行病,到1964年,该流行病患者人数增加,病人身上出现了失明等新症状,其中一些人被该病夺去了生命。这种疾病被命名为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变(SMON)。由于1964年日本将举办奥运会,该流行病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并特为此正式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调查此病,该委员会的正式职责是:查明诱发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变的病毒。搜寻病毒的研究工作毫无结果,但人们仍对下述观点坚信不移:SMON 的原因是病毒。1967年,该流行病进一步蔓延,1969年,日本厚生省改组了SMON研究委员会,将拨款增加到以往的十倍,集中人财物去查明这种威胁整个国家的可怕病毒。由于认为SMON可能不是传染病,因而研究范围扩大到细菌,然而,结果仍是徒劳无功。

 

尽管多数研究人员仍全力以赴去搜寻“某种”病毒,但其它科学家却一直在寻找其他致病因素,其中一位就是药物学家Hiroben Beppu 博士,他在1969年独立提出一种令该委员会不满的观点:SMON病人被诊断为腹泻,且服用了大量药物,调查表明,这些药物的原料都是氯碘羟奎(Clioquinol),只不过是被冠以不同的牌子而到处销售的氯碘羟奎,先前被充当为一种绝对安全的药品来销售。经过各种实验证实,SMON的病因是氯碘羟奎,而不是病毒。这种观点时至今日是一个常识,但在当时却不被接受,但事实不容置疑。很显然,日本政府批准制药公司生产氯碘羟奎药品后不久,日本就爆发了SMON流行病,日本政府于1970年9月禁止生产这种药品之后不久,SMON流行病便停止了。7

 

同样,1914年,在美国东南部以玉米为主食的贫困农民中,当糙皮病引起的死亡率已达到每月1000人时,医学界却还坚持认为该病是细菌引起的。1916年,美国公共卫生署的约瑟夫·戈德伯格博士(Joseph Goldberger),把用糙皮病人的疥癣制造的溶液,注射入自己的体内,却没有产生后继的致病效力。从此以后,糙皮病细菌之说才终于被束之高阁。6

 

一个人牙上的食物残渣就居住着比全世界人口还多的微生物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生活饮食习惯或者药物导致了体内失衡,而人们却归罪于细菌、病毒。有人说过“身体是灵魂的殿堂”。细菌是身体上的天然居民,其中一些帮助处理殿堂内的日常事务;一些在殿堂开始破损时,帮助它更快地完全毁坏。当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Anton von Leeuwenhoek)[3]研究出一种高性能光学显微镜时,他惊讶地发现:在裸眼看不见的世界里,居住着有各种形态的微型生物。在一滴清水里,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游动。类似的微生物到处都有,空气里、土壤里、活的组织里都有微生物存在。列文虎克说:“我的实验室里来了几位贵妇人,他们急切地想看看醋里的鳗鲡,其中几人对这种奇观(大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游动)非常厌恶,以至于发誓以后再不吃醋了。但是,如果有人相告:一个人牙上的食物残渣就居住着比全世界人口还多的微生物,那么,他们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8

 

其实,在高级生命形态开始出现以前,世界就一直充满着细菌,它们是其它一切生命形成的基础。细菌摧毁动植物不健康的组织,分解动植物尸体以便再利用,从而真正成为所有动物身体及其功能形成的基础。体内各种正常细菌的行为将根据体内环境的健康程度而变化,只有在内部环境恶化时,许多正常细菌才会从良性形态转化为致病形态,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结果。因此,如果一个人容许自己体内形成致病的身体化学条件,那么就应认识到:继之而来的不是命运多舛,也非不幸地遇上了具有犯罪性质的细菌,它只是事件自然发展顺序中的另一个阶段罢了。8

无论细菌来源于何方,都只有在身体因内部环境受损而处于衰弱状态时,

细菌才会有危险。

 

三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把细菌看作不相容和可怕的东西,人们经常根据它们(有时)引起的病症来加以命名。这样的说法影响我们的一生:细菌一心要危害人类。因此,我们天天用肥皂洗澡,不停地洗手,从来不吃掉到地上的食物,而是扔给狗吃,狗一下子就吞进肚子,巴望我们再掉一些在地板上。但是狗的身体一般比人更健康,而一些过分讲究卫生的人却不时生病。或许我们应考虑比细菌和病毒更重要的因素;或许我们对细菌的看法错了。19世纪伟大的生理学家伯纳德认为:无论细菌来源于何方,都只有在身体因内部环境受损而处于衰弱状态时,细菌才会有危险。8

 

    细菌致病说是一种有缺陷的理论,受到了人们的怀疑。例如与感冒相关的病毒有很多种类,但并不是每个接触它们的人都会染上感冒;与肝炎相关的病毒,也不是每个接触它们的人都会患病,一些人会,一些人却不会。细菌致病说首次公诸于世后不久,19世纪著名细菌学家罗伯特·科克(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4]便提出一系列的规则,它们以“科克前提”(Koch's postulates)[5]而闻名。只有符合了这些前提,才能证明某种疾病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

 

科克赞同朋友巴斯德的说法,即“伯纳德对了,细菌什么也不是,环境才是一切”。6 所以,中医的方法就是改变体内环境,把细菌变为朋友。

 

但是,一旦严格应用上述规则,就会发现细菌致病说是前后不一致的。因此,第三个前提又换了一种说法:细菌必须能在易感性强的宿主体内导致原来引起的疾病。只加上一个词“易感性强”,整个细菌致病说的概念就改变了。着重点由细菌转移到了易感性上,这不仅指第二宿主的易感性,而且指第一宿主的易感性。换言之,无论何时,只有易感性强,某种细菌才能引起某种疾病。所以,科克赞同朋友巴斯德的说法,即“伯纳德对了,细菌什么也不是,环境才是一切”。6所以,中医的方法就是改变体内环境,把细菌变为朋友。(请参看本书〈南柑北枳——把细菌变成朋友〉)

 

 

[1]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是法国的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以发明加热杀菌法(巴斯德杀菌法Pasteurization)而闻名于世,他用实验证明了像细菌等生物是使酒和牛奶变酸的原因,而这些细菌是可以用加热方法消除。巴斯德于1885年创制了首个疫苗――预防疯狗血清,在病因和预防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2] 疾病细菌理论(Germ Theory)是由德国病理学家Jacob Henle(1809-1885)于1840年提出的,他被视为流行病学的宗师。疾病细菌理论认为病菌从外入侵人体,巴斯德于1844年用微生物发酵的实验证明了疾病细菌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用此理论说明很多疾病的成因,包括炭疽病、霍乱、结核病和天花。

[3] 列文虎克(Anton von Leeuwenhoek)是17世纪最著名的显微镜专家, 世界上第一个用放大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他的划时代的细致观察,使他举世闻名。

[4] 罗伯特·科克(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于190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被视为微生物学创始人之一。

 

[5] 这些前提是:

   1、必须在所有疾病中都能找到致病的微菌(细菌),但健康者体内不能存在微菌。

   2、细菌必须能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并能进行培养。

   3、细菌必须能传染给新的宿主,并能引起原来引起的疾病。

   4、必须证明宿主当时患有的疾病是由该种细菌传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气与疾病二
世卫组织首次将“X疾病”列入大流行杀手名单
未来的人类能不能进化出、像蝙蝠一样与病毒和平共处?
你必须知道!最常见传染病-最受关注传染病列表
干燥的空气为何要加湿
流行病预防秘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