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季节反常引发感冒的大青龙汤-《伤寒杂病论》25 (转载)

大青龙汤的发汗力量最强,并治内热,从风寒、风热的角度说,它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倪海厦说,大青龙汤也可以用于(瘟)疫病,即季节反常所致的感冒(主要是热季而非寒季用)。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原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大青龙汤方。

原方;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枚)石膏(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现用;麻黄18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 杏仁6克 生姜9克 大枣3个 石膏15克。每日温服3次,取微汗,出汗即停药。汗出太多时,可用淀粉扑身止汗。

这两个条文历来在《伤寒论》研究者争论很大。原因是这两条原文都有错,都是错在每条的开头,即“中风”与“伤寒”互错,桂林版的《伤寒杂病论》就没有这个错误。事实上,从王叔和在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伤寒论》,就已经是断简残章,他整理之后到第一次出版的宋朝,不知经过多少手,就是宋版《伤寒论》也都不可见(据说在东北的一家西医学院有一本,但不允许中国的中医看)。因此,传抄的错误也在所难免,使用时可暂时只看其症候。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这是典型的麻黄汤证的症状,所以肯定不是中风而是伤寒。大青龙汤证的关键是“烦躁”,烦躁是寒邪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不汗出而烦躁”说明烦躁的原因是不出汗,这是大青龙汤证的最主要特点。那么热在哪里?热在胃就会口渴,热在肺就会喘,这些都没有,说明没有单纯出现在胃或肺,不是固定在一个脏腑。“烦躁”是郁热扰心的结果,所以热是弥散在体内。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发汗力量最强的,麻黄用了六两,比麻黄汤多出一倍,说明表闭严重,可能一点点汗都没有,因此加重麻黄以开表发汗,所以要重用麻黄;再由于已经有了里热,所以要加石膏;喘症应该不明显,所以杏仁用量也少了。

下一条“脉浮”是邪在表,“脉缓”说明是湿邪,也可能是太阳中风,从后面症状“身不疼,但重”,则可以确定是湿邪重的表现,说明“脉浮缓”是湿郁肌表。“但重,乍有轻时”是由于体表湿多而身体沉重,偶尔也有减轻的时候,这是湿邪欲向里的一种倾向,湿邪向里发展时,体表湿就减轻了,身重是可以缓解,但是湿邪并没有持续入里,主体仍然在肌表,所以总体上还是一个湿郁肌表的证候。湿郁肌表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胡希恕说“大青龙汤发水气是最好”的。之所以选用大青龙汤是湿郁肌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有烦躁。因为“无少阴证”,是和少阴证的烦躁相对比,因为二者都有烦躁,不是少阴证,才能用大青龙汤来发表、解郁热。胡希恕又说,这一条如果有少阴证,就“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两条都用大青龙汤,但上一条是“大青龙汤主之”,下一条是“大青龙汤发之”,在程度上有不同,“主之”适应度最高,“发之”带有也可以的味道,因此更需注意患者服用大青龙汤后的病情变化,适时改变药方。因为仲景先师的药力量强,对症效果如神,用错后果可能很严重,鉴于此,庸医多不敢用。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麻黄系方剂(8)大青龙汤
刘渡舟医案: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大青龙汤的区别
3.大青龙汤:风寒两解。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
大青龙汤证
经方一百首3和4 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  葛根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越婢汤 射干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四逆散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