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9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382条——391条

    《伤寒论》第382条:“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读经笔记之一:从本条起,开始进入了第9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本章共10条,主要讲述霍乱的特点和治法。

    读经笔记之二:什么是霍乱?呕吐而下利,这就是霍乱的特点。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吐下泻。

    《伤寒论》第383条:“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读经笔记之一:上条已经讲过,霍乱的特点是上吐下泻。在分析霍乱时,我们要紧紧抓住‘上吐下泻’这个证据。

    读经笔记之二: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这些看起来是太阳伤寒的证据,但它又上吐下泻,所以这个病不是太阳伤寒,而是霍乱

    读经笔记之三:如果我们不紧紧抓住‘上吐下泻’这个大眼目,则很容易把霍乱误作太阳伤寒

    读经笔记之四: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霍乱是上吐下泻。但又什么会利止呢?实际上是吐、泻得太厉害了,已经无物可泻了,所以利止。复更发热,这是指发热头痛的表病还没有治愈。

    读经笔记之五:胡老说,此病主要是治里。

    《伤寒论》第384条:“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读经笔记之一:本条太长了,让人读起来颇感吃力。所以说文字还是简短的好。

    读经笔记之二: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脉涩是指津液、血液不足。这里是指经过上吐下泻后出现的津液、血液不足的现象,此时的脉象是涩脉。

    读经笔记之三:我们不可一见到涩脉就说是霍乱脉,必须要分析,这种涩脉是上吐下泻引起的。上吐下泻是霍乱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四:本是霍乱,今是伤寒霍乱伤寒都有身痛恶寒的现象,很难区分,区分的大眼目就是是否有上吐下泻的现象。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就是说疾病本来是有上吐下泻现象的,现在没有了,已经是伤寒的特点了,是伤寒病了。

    读经笔记之五: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这是说伤寒经过了四五日的发展后,转入太阴经,出现下利的现象。

    读经笔记之六: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呕而下利,这是霍乱病。不可治也,这不是说这个病不能治了、没办法治了。而是说这个霍乱病啊,因为上吐下泻,伤及津液和血液,但这个时候啊,不可妄用滋阴养液之药治之,而应当让其正气慢慢恢复。

    读经笔记之七:欲似大便,而反失气。这个‘失气’,应改为‘矢气’,否则这句话就无法读明白。也就是说,想大便,却不能,反而是出现了矢气的现象,也就是屁多的现象。这是病转阳明的现象,是调胃承气汤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八: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大便不利,大便硬,这些都是阳明病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九:十三日愈。大便虽硬,但却没有出现谵语等现象,因此不可妄用下法,需经过一段时间,待人体机能自我恢复而自愈。

    读经笔记之十:所以然者,经尽故也。这句话也不符合《伤寒论》的宗旨。这句话的本意应是说邪去正进,人体机能恢复。经尽,应是病邪已经退尽的意思。

    读经笔记之十一: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下利后,损伤了津液,以至大便硬。但这个大便硬,却又不是真正的阳明病,真正的阳明病是实热、有谵语。如果大便硬,但是能够吃东西的,是有胃气在,人的正气会逐渐恢复,病会自愈。

    读经笔记之十二: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主句话也很难理解。‘到后经中’、‘复过一经’这些说法很容易把人引入五行六气的学说中去。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到后经中’,也就是‘过了一段时间’。‘复过一经’就是‘又过了一段时间’。

    读经笔记之十三:所以,主句应这样改‘今反不能食,过了一段时间,颇能食,再过一段时间能食,很快当愈’。能食与否,这是胃气恢复的表现。就是说:现在反而不能吃东西,这是胃气没有恢复的表现。过一了段时间后,胃气得到了一些恢复,能吃一点东西了;再过一段时间,胃气更恢复了,更能吃东西了,病很快就会好的。

    读经笔记之十四:不愈者,不属阳明也。也就是说在胃气恢复的过程中,还存大着大便硬的现象,但这个大便硬不是阳明病,而是由于上吐下泻伤用津液而引起的大便硬。

    读经笔记之十五:分析了本条,我们知道,大便硬不一定是阳明病,因为阳明病是实热,是上吐下泻导致津液受损而引起的大便硬,这个时候不可用攻下法,而要想办法恢复人体的正气,通过人体机能的恢复而使疾病自愈。

    《伤寒论》第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甘草二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读经笔记之一:恶寒脉微而复利。恶寒,脉微,下利,这是太阴病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二:利止。这里所说的利止,不是说太阴病已经好了,而是说下利过头了,已经无物可下了,津液枯竭了。

    读经笔记之三: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四逆汤救逆,加人参更是救逆且补气血。

    读经笔记之四:本条所说的‘恶寒脉微而复利’,是由霍乱发展而形成的。

    《伤寒论》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三两。

    右上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读经笔记之一:本条说的是霍乱病的治方。

    读经笔记之二:第382条说的是霍乱的概念。

    读经笔记之三:第383条说的是霍乱与太阳病、太阴病的不同。霍乱的大眼目是上吐下泻。头痛,发热,身疼痛,虽然是太阳病的证据,但又因其上吐下泻,所以不是太阳病,而是霍乱

    读经笔记之四:下利是太阴病的证据,但因是上吐下泻,则又属零乱。

    读经笔记之五:第384条说的是霍乱的发展和变化。一是由上吐下泻发展成只有下利的太阴病;二是由上吐下泻发展变成大便硬的阳明病。

    读经笔记之六:霍乱发展变化后,已经不是霍乱,这就不能再用治霍乱的方法治了。此时,要随证治之。太阴病要用四逆汤,阳明病要用承气汤。

    读经笔记之七:第385条说的也是霍乱的发展变化,要用四逆加人参汤救逆。

    读经笔记这八:第384条中所说的‘不可治也’,是说不能妄图用滋阴补液等办法来治,而应等其胃气慢慢恢复而自愈。虽然没有给出方,但亦可知是要用补脾胃的药。第385条所给出的理中丸,亦是补脾胃的药方。

    读经笔记之九: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用五苓散,则可知有水饮,故用五苓散除湿。

    读经笔记之十: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有水饮,但内有寒,所以用理中而不用五苓。其实,五苓散中也有白术茯苓,也有辛温的桂枝,但却有寒性的猪苓、泽泻,所以有水饮而热的、渴的,可用五苓散。如有水饮、寒而不热的,则要用理中丸。

    读经笔记之十一:由霍乱病的治方理中丸和五苓散可知,零乱虽表现的是上吐下泻,但却是有水饮。

    读经笔记之十二:生活中,我们在遇到上吐下泻的疾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藿香正气水。实践证明,这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方药。

    读经笔记之十三:藿香正气水的组成:藿香、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叶、陈皮、厚朴、白术、桔梗、大枣、生姜。由药方的组成可知,该方也是行气去湿健脾止呕的药方,其主旨亦与理中、五苓同。

    《伤寒论》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读经笔记之一:吐利止。吐利止,即是指上吐下泻的现象已经消失,这说明霍乱病已经不存在了。霍乱病不存在了,发展变化成什么病?是痊愈了,还是阳明病?这要辨证论治。

    读经笔记之二: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霍乱病已经消失了,但还存在着身痛不休的现象,这是太阳病的证据,是表病未解。

    读经笔记之三:消息,稍微,酌情。当消息和解其外,即应当酌情各和解其外。

    读经笔记之四:表未解,为什么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我们在前面说过,用麻黄汤发汗后,表病还不解的,不可再用麻黄汤,而应用桂枝汤。本条中所说的表不解是在霍乱病消除后的基础上的表不解,原先那个霍乱病上吐下泻,已经相似用麻黄汤发汗了,所以不能再用麻黄汤,而应用桂枝汤。

    《伤寒论》第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中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读经笔记之一:吐利,这是霍乱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二:吐利汗出,发热恶寒。这是霍乱病,但又十分象是太阳病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三:按我本人的理解,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其实就属于太阳病的一种,便既然是太阳病,却为什么在上吐下泻现象还没有消失时,却不能用解表的办法?我记得胡老曾说过,内有水饮时,即便是太阳病,如果不利尿排水,而用发汗的办法则很难治愈。这个零乱病啊,其实就象是内有水饮的太阳病,要先利水,利水后表还不解的,再发汗解表。

    读经笔记之四:第386条所给出的理中汤和五苓散,都是利水的方。

    读经笔记之五: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中厥冷者。吐利汗出,这是霍乱;发热恶寒,四肢拘急,这是表未解;手中厥冷者,这是里虚寒。实际上啊,这个病就是表未解,内有水饮,里虚寒,总体上说是阴证,阴证当先温里,所以啊这个病要先用四逆汤温里驱寒。

    读经笔记之六:第386条说过,内有水饮而有热的,要用五苓散,内有水饮而有寒的,要用理中丸。内有水饮而有寒的,要用理中丸,这个道理同于本条内有寒而用四逆汤。所以啊,不论什么病,还是离不开六经辨证。

    《伤寒论》第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读经笔记之一:既吐且利。上吐下泻,这是霍乱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二:小便复利。霍乱是内有水饮,故小便必不利。今小便复利,则水饮应去,霍乱应不复存在,而转化发展为其它病。

    读经笔记之三: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大汗出,这是有热的表现;下利清谷,又是内寒的表现。所以啊,条文在说了‘大汗出,下利清谷’之后,紧接着就解释这种现象为‘内寒外热’。

    读经笔记之四: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脉微欲绝,这是内寒得厉害,所以要用四逆汤来救逆。

    读经笔记之五:从要条文我们可以得出三点体会:一是上吐下泻是霍乱的特点;二是内有水饮,小便不利;三是霍乱的特点消除后,便不能按霍乱的方法去治疗,要辨证论治。

    《伤寒论》第390条:“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生)大者一枚,猪胆汁半合。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读经笔记之一:吐已下断。吐已,就是说吐的现象已经解除了;下断,即下利的现象亦已经不存在。上吐下泻是霍乱的证据,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说明这个病已经不是霍乱了,也说明下面的病是由霍乱发展变化而来的。

    读经笔记之二:汗出而厥。汗出,这是外有热;厥,这是内有寒。有汗,本来也可能是内有热,但如内有热,则决不会有厥的现象。有汗,而且厥,则说明这个汗是外有热,属于阳浮的那种热,不是真正的热,真正的热不会用四厥汤。

    读经笔记之三:四肢拘急不解。四肢拘急,这是内有寒,热胀冷缩,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的机体表现亦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因寒而收缩,所以肢体拘急。四肢拘急,也可能是津血枯竭,不能濡养筋骨。到底是寒还是津血枯竭,需要我们去辨证论治。本条所说的厥、脉微欲绝是寒的证据,故知四肢拘急的原因是寒。

    读经笔记之四:脉微欲绝者。这是寒得厉害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五: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主之。四逆汤固然是救逆之方,但为什么要加入猪胆汁?胡老说猪胆汁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很多医家则说是能通阴阳、调和阴阳。我认为,猪胆汁在此方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收敛的功效,如桂枝汤中的芍药一样。本条方说‘汗出而厥’,汗是虚汗,需要收敛。

    读经笔记之六:但为什么不用芍药而用猪胆汁?正如胡老所说,猪胆汁有强壮必脏的作用,而芍药则无。

    读经笔记之七:张锡纯用于救逆的来复汤中,就有芍药。李可的破格救心汤是在四逆汤和来复汤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但李可则认为芍药是寒性药物,所以不用,用于收敛的药物重用山萸肉、龙骨、牡蛎。胡老说猪胆汁有强壮必脏的作用,这个说法可为完善李可的破格救心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读经笔记之八:该方的用法中说‘分温再服,其脉即来’,看来,该方确实是回阳救逆的好方。

    《伤寒论》第391条:“吐利发汗(热),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读经笔记之一:吐利发汗。吐利是霍乱的证据。本条当是说吐利现象消除后接着出现有汗的现象,如果有吐利的现象,当是霍乱。发汗,当是热而有汗,这是有胃气的现象。

    读经笔记之二:脉平。则是指霍乱后没有传入太阴经或阳明经。

    读经笔记之三: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烦即是有热,有胃气。为什么会有小烦的现象,这是由于上吐下泻之后,人体虚弱,所以虽然胃气有所恢复,但是仍是感到有些小烦。

    读经笔记之四:胡老说,霍乱以太阴里证和阳明时证见多,亦有兼见里证者,治疗的办法以六经辨证多能见效。

    读经笔记之五:霍乱病共10条4个方。

    读经笔记之六;:第382条讲的是霍乱的特点:上吐下泻。

    读经笔记之七:第383条讲的是霍乱病兼见于表证。

    读经笔记之八:第384条讲的是霍乱病见于太阴经或阳明经。

    读经笔记之九:第385条讲的是霍乱消除后转化为太阴病,而且津血枯竭,以四逆加人参汤治之。这是治霍乱病给出的第一个方。

    读经笔记之十:第386条讲的是霍乱病兼见于表证,并指出霍乱病是内有水饮。治法当先利水。有热则用五苓散,有寒则用理中丸。这是《伤寒论》治霍乱给出的第二、第三个方。

    读经笔记之十一:第387条讲的是霍乱病消除后,但表证仍在,用桂枝汤治。这是给出的第四个方。

    读经笔记之十二:第388条讲的是霍乱病兼见于太阳病和太阴病,治法当以温里为先,用四逆汤。

    读经笔记之十三:第389条讲的是霍乱病兼见于阳浮,以温里为发,治以四逆汤。

    读经笔记之十四:第390条讲的是也是霍乱病兼见于阳浮,以温里为要,治以四逆汤加猪胆汁。

    读经笔记之十五:第391条讲的是霍乱病治愈后,人体机能虚弱现现的现象。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qzs33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渡舟辨霍乱病
伤寒论类方(7)
(12)《伤寒论》第三百八十五条解密
【《伤寒发微》曹颖甫】霍乱篇 七
《医学纲目》少阴病
《伤寒悬解》 > 卷十三·伤寒类证 霍乱 十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