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怡癜饮治疗激素依赖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0 例临床观察

怡癜饮治疗激素依赖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0 例临床观察

李 达 1 * , 胡永珍 1 , 陈 瑶 1 , 韩 凌 1 , 危建安 1 , 王青青 2 ,

陈丹涛 2 , 代喜平 1 , 曹远芳 2 , 武彦琴 2

( 1. 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 111 号, 510120;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要] 目的   观察怡癜饮治疗激素依赖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ITP) 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 例激素依赖性 ITP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 另设 10 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两组在维持原激素剂量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予以怡癜饮口服治疗, 每日 1 剂, 对照组予以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开始减撤激素。 两组治疗 3 个月时无效者退出研究, 有效者继续治疗至 6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用量及减撤率、 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 GR) 阳性率 ( 包括 GRα 和 GRβ两种亚型) , 并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后 3、 6 个月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 P <0. 05) 。 治疗组激素减撤成功率为 76. 67% , 对照组为 26. 67% ,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治疗组治疗后 3、 6 个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激素用量明显降低 ( P < 0. 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GRα较健康组下降, GRβ 明显上升 ( P < 0. 05) 。 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 GRα 表达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上升( P <0. 05) , 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结论 怡癜饮能降低激素依赖性 ITP 患者激素用量, 促进激素的成功减撤, 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 GRα 表达有关。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怡癜饮; 调肝扶脾法; 激素依赖; 糖皮质激素受体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约占出血性疾病的 30% ,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 但疾病易于反复, 临床常呈激素依赖状态 [1] , 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我们秉承梁冰老中医从肝论治经验 [2] , 自 拟调肝扶脾之怡癜饮治疗 ITP 取得较好效果 [3] 。 因此, 我们观察该方对激素依赖 ITP 患者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标准

ITP 诊断标准参照 《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 修订版) 》 [4] : 至少2 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血细胞形态无异常;脾脏一般不增大; 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 有成熟障碍; 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激素依赖诊断 [5] : 需要继续或反复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至少 2 个月, 以维持血小板计数在30 × 10 9 /L 以上, 以避免出血。

1. 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年龄 14 ~ 65 岁;最近 6个月仅使用过激素作为常规治疗的患者 ( 包括紧急情况时使用过丙种球蛋白) ; 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 排除标准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合并严重出血者; 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已经行脾切除术的患者。

1. 4 一般资料

60 例患者均为 2011 年 2 月至 2012 年 1 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激素依赖性 ITP 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30 例。 治疗组中 男 8 例, 女 22 例; 年 龄 15 ~ 59 岁, 平 均( 31. 29 ± 11. 88 )岁;病 程 2 ~ 240 个 月, 平 均( 38. 94 ± 52. 39) 个月; 血小板计数 4 × 10 9 ~ 235 ×10 9 /L, 平均 ( 87. 87 ± 55. 88) × 10 9 /L; 泼尼松剂量 5 ~60 mg, 平均 ( 32. 016 ± 15. 31) mg。 对照组中男 14 例, 女 16 例; 年 龄 17 ~ 65 岁, 平 均( 35. 65 ± 13. 14)岁;病 程 3 ~ 192 个 月, 平 均( 43. 00 ± 55. 92) 个月; 血小板计数 6 × 10 9 ~ 317 ×10 9 /L, 平均 ( 97. 55 ± 78. 96) × 10 9 /L; 泼尼松剂量 0 ~ 70 mg, 平均 ( 24. 38 ± 17. 47) mg。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另收集健康志愿者 10 例设为健康组,均来自本院职工, 其中男 4 名, 女 6 名; 年龄 20 ~51 岁, 平均 ( 34. 90 ±10. 92)岁。

2 方法

2. 1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在继续服用原剂量激素基础上给予怡癜饮, 处方: 北柴胡 5 g, 黄芩 10 g, 黄芪 30 g, 白芍 30 g, 商 陆 15 g, 甘 草 5 g。 气 虚 者 加 太 子 参20 g、 仙鹤草 30 g, 黄芪加量 15 ~ 20 g; 阴虚者加知母 10 g、 卷柏 30 g、 女贞子 20 g; 血热者加栀子10 g、 牡丹皮 10 g、 连翘 20 g; 血瘀者加赤芍 20 g、三七片 10 g。 每日 1 剂, 口服。

对照组: 在继续服用原剂量激素基础上, 加用达那唑胶囊 ( 每粒 0. 1 g, 批号 04320111101, 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每日 0. 2 ~ 0. 4 g, 分 2 ~ 3次口 服) 或 环 孢 素 软 胶 囊 [每 粒 25 mg, 批 号S0365, 诺华制药, 3 ~ 4 mg/ ( kg· d) , 分 2 次口服]; 同时给予 1 /10 剂量的怡癜饮。

激素减撤: 两组分别治疗 2 ~ 4 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减撤激素 ( 泼尼松片) , 每周 减 2. 5 ~ 5 mg,至 5 ~10 mg 给予维持治疗至少 1 个月 后继续减撤,直至撤除激素或减量至血小板低于 30 × 10 9 /L 或出血发生为止。 两组疗程均为 6 个月, 治疗 3 个月 时评估无效者退出 研究, 有效者持续治疗观察至 6个月。

2.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 2. 1 血小板计数及激素剂量变化 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计数, 计算同期激素服用剂量。

2. 2. 2 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 GR) 检测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 治疗后 3 个月 晨起空腹采血, 使用美国 Beckman Coulter 公司 Epics XL 流式细胞仪, 分别测定 GR 两种亚型 GRα 和 GRβ 阳性率。

2. 2. 3 激素减撤成功判定 参照文献 [6] 并结合临床实际自拟: 治疗 6 个月时激素撤减后依然保持有效及完全反应者为减撤成功; 减撤后不能达到有效者为减撤不成功。

2. 2. 4 安全性指标 包括肝功能、 肾功能、 心电图及不良事件的观察。

2.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 修订版) 》 [4] , 完全反应: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 100 × 10 9 /L 且无出血; 有效: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30 × 10 9 /L 但 < 100 × 10 9 /L, 并且至少比基础血小板数增加两倍, 且无出血; 无效:治疗后血小板计数 < 30 × 10 9 /L 或者血小板计数增加不到基础值的 2 倍或者有出血。 于治疗后3、 6 个月时各评价 1 次。

2.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 ( 珋 x ± s)表示, 采用 t 检验, 多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 χ 2 检验, 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 1 示, 治疗后 3 个月, 治疗组总有效 28 例,对照组总有效 18 例, 故治疗后 6 个月 时仅对此部分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治疗组治疗后 3 个月、 6 个月时临床疗效均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 ( P <0. 05) 。

表 1 两组激素依赖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治疗后 3、 6 个月临床疗效比较 [例 ( %) ]

 组别     时间           例数   完全反应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治疗后 3 个月 30    16( 53. 33)   12( 40. 00)   2( 6. 67)

           治疗后 6 个月 28    14( 50. 00)   9( 32. 14)    5( 17. 86)

对照组 治疗后 3 个月 30    12( 40. 00)   6( 20. 00)    12( 40. 00)

           治疗后 6 个月 18     4( 22. 22)    4( 22. 22)    10( 55. 56)

3.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激素用量比较

表 2 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激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两组治疗后 3、 6 个月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激素用量均明显减低 ( P < 0. 05) ;两组治疗后 6 个月与本组治疗后 3 个月激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两组治疗后3、 6 个月激素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表 2 两组激素依赖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3、 6 个月 激素用量比较 ( mg, 珋 x ± s)

组别 时间 例数 激素用量

治疗组 治疗前 30 32. 02 ± 15. 31

治疗后 3 个月 30 5. 33 ± 3. 91*

治疗后 6 个月 28 3. 73 ± 3. 37 *

对照组 治疗前 30 24. 38 ± 17. 47

治疗后 3 个月 30 7. 31 ± 5. 63 *

治疗后 6 个月 18 5. 43 ± 6. 48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P < 0. 05

3. 3 两组患者激素减撤成功率比较

治 疗 组 激 素 减 撤 成 功 23 例, 成 功 率 为76. 67% , 对 照 组 减 撤 成 功 8 例, 成 功 率 为26. 67% 。 治疗组减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 。

3. 4 各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GRα 及 GRβ 阳性率比较表 3 示,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 GRα 阳性率较健康组均明显下降, GRβ 阳性率上升 ( P < 0. 05) 。 两组治疗后 3 个月 患者 GRα 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上升 ( P < 0. 05) , 且治疗组 GRα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治疗后3 个月两组患者 GRβ 阳性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表 3 各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GRα 及GRβ 阳性率比较 ( % , 珋 x ± s)

组别 时间 例数 GRα GRβ

健康组 10 58. 60 ± 2. 58 1. 45 ± 0. 56

治疗组 治疗前 30 11. 40 ± 1. 24 △ 13. 40 ± 1. 88 △

治疗后 3 个月 30 23. 94 ± 1. 65 * ▲ 9. 40 ± 1. 02

对照组 治疗前 30 13. 17 ± 1. 56 △ 13. 75 ± 1. 79 △

治疗后 3 个月 30 16. 55 ± 1. 43 * 11. 90 ± 1. 8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P < 0. 05; 与健康组比较, △P <0. 05; 与对照组治疗后 3 个月 比较, ▲P < 0. 05

3. 5 安全性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 肾功能、 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亦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

4 讨论

ITP 属于中医学 “血证” 范围, 传统上多施以凉血益气法治疗, 近年 来调 肝治疗 逐渐受 到 重视 [7] , 并且调肝配合扶脾, 即 《金匮要略》 所言“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之理。 怡癜饮中柴胡、 黄芩疏肝, 黄芪扶脾, 白芍柔肝养肝, 商陆清热解 毒, 甘 草 调 和 诸 药, 共 奏 调 肝 扶脾 之效 [8] 。 本研究表明, 怡癜饮能帮助激素依赖性 ITP患者顺利减撤激素, 稳定疗效, 优于西医常规免疫抑制剂的效果。 考虑中医院患者对中药治疗的实际需求, 对照组给予 1 /10 剂量性癜饮作为安慰剂,便于临床研究的实施。ITP 患者 GR 的 变化影响 ITP 患者的 治疗反应[9], GR 有两种亚型, 即 GRα 和 GRβ, GRα 与激素结合后, 形成复合体, 进入细胞核, 与特异性DNA 位点结合, 继之启动基因转录; 而 GRβ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效应的拮抗因子。本研究表明, 激素依赖性 ITP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α 表达减弱, 而 GRβ 表达增强, 这可能是激素依赖的原因之一。 两组患者治疗 3 个月 后 GRα 表达有所回升, 并且治疗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 推测怡癜饮通过上调激素依赖性 ITP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GRα 表达, 从而提高了淋巴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 使机体得以脱离外源性激素, 这可能是怡癜饮治疗激素依赖性 ITP 疗效优于西医常规免疫抑制剂的可能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魏昱,侯明 . 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再评价[J].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 6) : 369-371.

[2]梁冰,杨淑莲,孙玉桃,等 . 柴胡木贼汤为主治疗 32 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J] . 上海中 医药杂志,1988,33( 8) : 9.

[3]苏冬青,李达 . 李达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 ( 11 ) : 97-

98.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 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修订版)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 3) : 214-216.

[5] Francesco R, Roberto S, Terry G, et al.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definitions and outcome criteria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f adults and children: re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J]. Blood,2009,113

( 11) : 2386-2393.

[6]鹿英杰 . 滋阴清热法防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依赖的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 1) : 44.

[7]苏冬青,李达 . 从肝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状分析[J]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 10) : 759-

760.

[8]李达,胡永珍 . 浅谈调肝扶脾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J] . 中 国 中 西医结合杂志,2012,31 ( 8) : 1035-

1037.

[9]赵艳红,周晋,李晓霞,等 . 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素抵抗的相关性[J]. 中华内

科杂志,2005,44( 5) : 363-36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妊娠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还是静注丙种球蛋白?
维妥珠单抗可有效治疗复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8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二)
激素治疗ITP多久能停药?
简单的医学:血小板减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