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血不利则为水”

临床中,凡见脑水肿、心衰、腹胀、肾病综合征等病人,医生都会给他们用活血化瘀的针剂,如血栓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红景天注射液等,先不论用药的成本如何,仅从理论上讲,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

“血不利则为水”,原文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跌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何为“血分”,仲景解释说:“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

何为“水分”,仲景解释说:“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

何为“气分”,仲景解释说:“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对于气、血、水的关系,从物质生成的角度来说,可以做如下解释:

“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上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此为津与液。“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此为水。“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此为血。“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此为气。不难看出,水与津液并行,津液调和则为血,气蒸腾津液以荣阳周身。水、津液、血,三者虽叫法不同,但本源一也。也就是说,在生理状态下,三者可相互转化;在病理状态下,三者可相互为病。

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没有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法。最先提出明确治疗方药的是唐代的孙思邈,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用丹参、鬼箭羽合五苓散治疗血分病之水肿,并创立了“治水通身肿方”。原方:葶苈子、桃仁各等分,上二味皆熬,合捣为丸服之。

紧接着,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明确提出了“瘀血”与“水停”的关系。“夫水之病寻其病根,皆为营卫不调,经脉闭涩”、“血水相并,津液壅涩,脾胃衰弱者,水气流溢,变为水肿”、“三焦不泻,经脉闭涩,故水气溢于皮肤,而令肿也”、“由经脉闭塞,水气停于腹内”、“由经脉闭塞,水气停于心下”,可见古代医者已逐渐开始重视此两者的关系。

谈到血证,不得不提清代的唐容川,其所著《血证论》一书对血症论治有了极大的发展。在开篇《阴阳水火气血论》中,即对气、血、水、火的关系做了明确的总结:“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水火,水火二字即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又说:“夫水、火、气、血固是对子,然亦相互维系,故水病累及血,血病累及气。”

对于“血不利则为水”,唐容川从痰、饮、汗出、水肿、小便不利等方面做了列举:

血家病痰,有血瘀者,有血少者。血少者阴火旺盛,凝结津液;血瘀者阻壅气道,气壅则水壅,水壅则变生痰饮。对于阴亏火旺,痰结不散者,又有肺津亏虚,心火乘之,凝结为痰;心火亢胜,肺金被克,津液不布;肝火旺盛,激动肾水,上冲于肺,肺中停饮;冲气上逆,壅于咽中,而成梅核;下焦血虚,血虚气热,炼液为痰的不同。

血证病水肿。唐容川认为,气即是水,血中有气就是血中有水。因此肌表有汗,口鼻中有津液,胞中有水,实际上是血与水并存。所以血病则是水病,水病即是血病。对于瘀血流注而表现为肿胀的,就像女子胞水变为经血,男子胞血变为精液,外科疮疡肿毒的血积变为脓水一般,是血变化为水之证。

血证出汗。血虚则气热,蒸发其水,而为汗出。其中,但头汗出者,是血虚于表,阳郁于里,故冒于上而为汗,唐容川以小柴胡汤解其郁,李东垣以当归补血汤散其火;蒸蒸汗出者,是血虚气盛;手足濈然汗出者,是胃中有瘀血;睡眠中盗汗者,是血虚阴不纳阳。

血证小便不利。肺痿叶焦,肺失治节,津液不流,气不得下,故小便不利;血虚心火旺盛,遗热于小肠,小肠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短赤;肝火怒动,前阴不利,甚则疼痛,故小便不利;肾中阴虚,水液不化,故小便不利;败精为浊,瘀阻气道,故小便不利。

……

唐容川认为,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之中。而脐下即为肾和膀胱,是水液的归属之地。在肾与膀胱的水液,有赖吸入的清气、肺的宣降引心火下行于肾,蒸腾水液变化为气,这是气的产生。而人身之火,为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下藏于肝脏,寄居于血海。在下焦,血海与膀胱同居一地;在上焦,肺主水道,心主血脉,两者亦同居一地;在肌表,汗出于皮毛,血行于经脉,相倚而行,相互维系。另外,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其间运行上下者,均赖脾之转运。所以,汗出过多会伤血,大下后津液亡失会伤血,热结膀胱会伤血,这些是水病累及血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讲,吐血、咳血者必兼痰饮,血虚阴液亏竭者会致痰凝不散,失血者往往会水肿,瘀血化水也会发生水肿,这些是血病累及水的情况。

重新回到张仲景对于“血分”、“水分”的解释。

何谓“水分”?唐容川认为,肾气下行,则水出膀胱。若肾气不化于膀胱,反载膀胱之水上行,水随火上而沸腾,引动胞血随之而上,是先有水肿而见经血不行,是病在水分。

何谓“血分”?胞中经血亏虚,血少则气盛,气盛则蒸腾在下之水液上行,或至于腹,或留于胸,或停饮于肺,或溢于肌肤。此为先见经血不行而后见水饮为病,病在血分。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一再强调,“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水病则累血”、“血病则累水”、“水为血之倡,气行则水行,水行则血行”……目的在于告诫人们血与水原本一体:“血不利则为水”,同样,水不利也可为血。临床中两者可相互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血津液辩证(精)_
津液对血的作用
症状的代表意义
《血证论》_胎气_中医世家
水火气血四证——经典经方用方精准的天平
李明富经验集(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