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

赵玉梅

( 临沂市人民医院医保办 山东 临沂 276003)

【摘 要】 自身免疫病大都为原发性,少数为继发性。前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预后多数不良,常呈慢性迁延。中医药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关键。中医强调的辨证论治,素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独特优势。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复杂,环节较多,而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具有多向调节作用,这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中医药;辨证论治;自身免疫病

机体产生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细胞性免疫效应而引起自身组织的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 [1] 。自身免疫病大都为原发性,少数为继发性。前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预后多数不良,常呈慢性迁延。后者与三种情况有关:用药、外伤、感染,预后一般良好。此类疾病常见的有:多发性肌炎、甲状腺亢进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硬化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上述中医上多被认为疑难杂症,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从病理生理上解释的相对清楚,但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特色,对上述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2]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在治疗自身免疫病在我国的自身免疫病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就目前中医药的辩证论治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治疗及研究现状做一简单的述评和探讨。

1 类风湿关节炎(RA)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国外研究发现 Sa 抗体是 RA 的较特异的自身抗体,并在 RA 患者的关节液中发现 Sa 抗体,提示可能在原位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认为用抗 Sa抗体的免疫印记法开发试剂盒,可以快速早期对病人作出诊断[3] ,但是西医认为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本病的方案和预防本病的措施[4] ,中医认为 RA 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淤血阻络,痰湿凝结,风湿热痹等,在治疗原则上主要以补骨壮骨、祛寒通痹、活血化淤、清热除痹、祛风养血为主。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辨证分型施治有利于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把握病变的重心进行相应的治疗,但各型之间相互转化,应灵活掌握药物的应用。专方治疗以蛇蝎散、独活寄生汤、二妙散、乌头汤等为代表 [5] 。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少医家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取得较好疗效,如娄多峰先生的通痹汤:当归 18g,丹参 18g,鸡血藤 21g,海风藤 18g,透骨草 21g,独活 18g,钻地风 18g,香附 21g。主治风寒湿痹。在方剂加减上认为:风邪偏胜,疼痛游走不定或呈放射性、闪电样、涉及多个部位者,加防风、羌活、威灵仙;湿邪偏胜,疼痛如坠发裹,重着不移,肿胀不适,以下肢多见者,加薏苡仁、牛膝;寒邪偏胜,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局部欠温,冷痛畏寒者,加制川草乌、细辛、桂枝、淫羊藿。因为治痹方药多辛燥,有伤阴耗气之弊。本方则在祛风湿的同时,伍以养血治血之品,使扶正而不恋邪,除痹而不伤正,故为治痹之良方[6] 。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其中以胃肠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 SLE 病例中,最易误诊[7] ,西医通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在临床治疗时,除根据病情正确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SLE 按辨证可分为:(1)热毒炽盛型,可用清瘟败毒饮随症加减;(2)阴虚内热型,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3)肝肾阴虚型,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4)气阴两虚型,可用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5)脾肾阳虚型,可用真武汤加减。此外,每方宜加活血化瘀药(如丹参、益母草等)和清热解毒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2 ~3 味[8] 。

3 甲状腺亢进症

甲状腺亢进症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甲亢的病因较复杂,其中以 Graves病(GD)最多见。GD 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西医治疗常用药物有硫脲类和咪唑类。甲亢在中医上属“瘿病”、“瘿气”,它的治疗可根据临床症状、化验结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甲亢症状明显期),中医辨证论治,一般以太子参、党参、麦冬、五味子、煅龙牡、炙黄芪、柴胡、郁金、为主,随症加减;偏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等;偏火旺者加黄芩、黄连、蒲公英;出汗多者加炒白芍、当归、浮小麦;消谷善饥者加知母、黄柏、生石膏;甲状腺肿大者加海藻、昆布、海浮石;突眼明显者加泽泻、决明子;双手震颤明显者加钩滕、防风;痰湿重者加姜半夏、夏枯草、皂角刺、浙贝;失眠者加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等。第二阶段(甲亢症状消除期),多用益气养阴法,用八珍汤、沙参麦冬汤随症加减。补益药,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或对其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第三阶段(巩固期),服用逍遥丸、补中益气丸、八珍冲剂等[9] 。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PBC)。

PBC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且常可导致致死的淤胆性改变,其主要特征是肝内胆管非化脓性截断性破坏、门脉炎症、瘢痕,最终发展为肝硬变、门脉高压、肝功能衰竭等。是自身免疫疾病。西医主要疗法是对症治疗(如针对搔痒、高胆固醇血症、脂肪吸收不良及骨质软化症等)、抗肝纤维化与免疫疗法,严重者进行肝移植。中医治疗本病主要是针对湿、郁及正气强弱进行辨治。对于风郁气滞,治则是疏肝祛风,理气解郁。方药用逍遥散合消风散加减;湿热蕴结者,治则是利湿化浊,疏肝清热。方药用茵陈五苓散合二金汤加减;对于湿滞血瘀,治则是辛开苦降,活血化瘀。方药用痞气丸加减;对脾阳不振者,治则是温中健脾,化湿解郁。方药用茵陈术附汤合茯苓饮加减 [10] 。

5 多发性肌炎(PM)

PM 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急进期西医常用皮质类固醇、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对风热壅盛型的治则用解表通里,疏风泻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对肝肾阴虚型治则是益气固本,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祛风通络。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陈智颖等[11] 用由黄芪、党参、补骨脂、山药等温肾补元、健脾生肌的中药治疗该病效果良好,发现多发性肌炎的病理机制是细胞免疫介导的肌损害,长期用皮质类固醇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副作用大,有依赖性,并非治疗 PM 的理想药物,认为温肾补元、健脾生肌的中药方剂对细胞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对PM 的疗效稳定确切。

6 干燥综合症(SS)

SS 是以全身外分泌腺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西医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治疗目的是预防因长期口、眼干燥造成局部损伤。中医认为该病属燥证,所以滋阴润燥一直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基本治则。近年来,随着中医免疫学的发展,中医对本病的病机有了更深的认识,认为瘀血和热毒也是干燥综合征的关键,应该用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法治疗本病[12、13] 。魏强华 [14] 认为热毒和血瘀对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热毒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基础,在发病初期或活动期是主要病机;血瘀是发病过程的病理产物;阴虚证部分是干燥综合征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的表现,但更多原因是发病后热毒伤阴,瘀血内停,津液难生所致。认为单纯滋阴润燥治疗该病有一定的片面性,而清热活血法切中病机,符合干燥综合征的病变规律。

7 系统性硬化病(SSc)。

SSC 曾称硬皮病、进行性硬化症,是一种以皮肤和某些内脏的小血管壁增生、管腔阻塞而造成皮肤广泛的纤维化和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西医认为尚无满意治疗方法。可用青霉胺或秋水仙碱及激素治疗,但不能阻止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15] 。中医认为该病属虚损症,属于中医的皮痿、痹证范畴。邓铁涛[16] 认为本病主要分肺脾亏虚和脾肾亏损两个证型。治疗原则应针对肺脾肾亏之病机,采取“损者益之”、“虚者补之”,治疗时以补肾益精为主,健脾养肺为辅,着重补肾益精。邓铁涛自拟“软皮汤”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药物组成:熟地 24g,泽泻 10g,丹皮10g,淮山药 30g,云茯苓15g,山萸肉12g,阿胶10g,百合30g,太子参 30g。若肺脾虚甚加黄芪、五爪龙;心血不足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加石斛、金钗;蒹瘀者加丹参、牛膝、炒山甲等;痰湿壅肺加橘络、浙贝、百部、紫苑;补肾益精方面加鹿角胶、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充养身中形质,达到治病之目的。

中医药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关键。中医强调的辨证论治,素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独特优势。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复杂,环节较多,而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具有多向调节作用,这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吴敏毓 ,刘恭植. 医学免疫学[M]. 第三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112.

[2] 朱东晨,著. 西医学习中医思维与实践[M]. 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

[3] 许尚栋,唐福林,史利,等. 中华内科杂志[M],1998,37(5):330.

4]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01.

[5] 于慧敏,张凤山. 中医药在风湿病中的应用[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586.

[6] 王品,查波,刘江明,等. 中华老中医验方大全[M].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3.

[7] 张烜,曾学军,董怡,等. 中华消化杂志[J],1999,19(1):42 -44.

[8] 叶任高. 内科学. 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1:914.

[9] 喻茂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M]. 江西中医药,2004,35(2):35.

[10] 王伯祥等. 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学[M]. 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20.

[11] 陈智颖,徐小曼,王媛媛,等. 温肾补元、健脾生肌中药对多发性肌炎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M].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3(7):279.

[12] 秦长林. 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M].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 -712.

[13] 张立亭,傅新利. 张鸣鹤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M].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9(2):120 -121.

[14] 魏强华. 清热活血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立论依据[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2(18):1733.

[15]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7.

[16] 邓铁涛. 肺脾肾相关辨治硬皮病[J]. 中国中医药,2004,2(6):15.

收稿日期:2011 -04 -03(责任编辑:张春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鸣芳| 中医的根来自民间(上)
这5种病无法治愈?小心有人为了薅你羊毛而给你洗脑!
解密秘方
“病”与“证”相关问题的文化分析5
源于中医 衷中参西 继承发展 回归中医
中西医结合对中医的文化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