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了这本书,那些对自家孩子说“你真笨”的家长都后悔了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全脑教养法》

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聪明,更健康,茁壮成长。内心深处都想做个好家长,并不想对着自家孩子乱发脾气。可是呢,往往事与愿违。

比如,这一晚,你多么渴望能好好睡上一觉,并且一觉能睡到大天亮,可是呢,孩子哭闹着就是不肯睡;或者是,孩子在该睡觉的时候却站在客厅里大吵大闹,还把橡皮泥糊在你正在工作的计算机键盘上;还有,在本该乖乖听话的公共场合突然无来由生气,无法跟同龄伙伴正常相处,自己做错事却指着别的小孩喋喋不休说,是他先干的;更让你气恼的是每次做功课都像打仗,都要拖到晚上十一二点等等,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呢?

孩子花样百出的状况,甚至有时毫无道理可言,让你焦头烂额很是气恼。那是他们存心要与父母作对吗?不,其实并不是这样。本书作者指出,以上这些情景,是孩子们还未成熟的大脑在操纵着一切。而父母往往缺乏儿童大脑方面的常识,在育儿方面走了很多弯路。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的身体了如指掌,比如,知道孩子体温超过37.5°C意味着发烧;也知道孩子受伤时要及时清理伤口,防止感染;他们还知道,如果孩子在睡觉前吃了太多的甜食,到睡觉的时候就会兴奋不已。

但是,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得了解大脑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才是至关重要的。

听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很期待?“全脑教养法”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养育方式?在分享之前,还是先来介绍一下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西格尔。这位最受谷歌、微软推崇的人际神经生物学创立者,融合心理学、脑科学与网络科学的先锋,是国际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是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同时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

西格尔写有一本畅销书《第七感》,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经过整合的大脑的强大力量,使更多父母认识到整合大脑在教养中的积极作用,他率先将“整合”概念引入了教养领域,信奉“整合是王道”

《全脑教养法》是他另一部力作。让我们全方位了解儿童思维的发展方式,帮孩子整合大脑。这本书另一位作者蒂娜·佩恩·布赖森,是一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知名的育儿专家。

长久以来,两位作者都致力于儿童教育和发展事业。他们共同指出,是孩子的大脑决定了他们是谁,以及将来会做什么。孩子的大脑可以说是父母大脑的“镜像”,换句话说呢,父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停滞和衰退,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很多家长读了这本书,再也不敢说“孩子,你真笨!”之类的话了。

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中写道,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关系的投射。养育方式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想想当初,在我们初为人母时,看到自己家的小天使降临,都想做一对完美的父母。但是再完美的父母,也不能保证孩子的一生都不会受到伤害。

孩子在成长中,会摔倒,会经受感情创伤,会受到惊吓,会悲痛也会愤怒。可是你知道吗?正是由于这些经历,才促使孩子们成长并认识这个世界。从小到大,你想极力保护他,其实根本做不到,还不如帮助他们将这些经验整合,在对世界的理解中并有所收获。

“全脑教养法”核心,是整合记忆,整合自我。能够帮助父母更加简单有效地培育孩子,科学地塑造孩子的大脑,并会从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养育”。《全脑教养法》这本书将破解育儿中的难题,读后会让你有恍然大悟之感“哦!原来如此”。

没有哪位父母不想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而全脑教养法是送给天下父母的最好礼物,帮助父母实现圆满自我,成为“全脑教养专家”。

接下来 我们将从三个部分来分享这本书。

第一部分:为什么整合大脑对孩子如此有用?左右脑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开启“整合”之前,我们需要对大脑有一些基本的认知。我们的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元,每一个都与其他上万个神经元相联结。而这些神经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脑细胞。

我们的大脑其实分为很多部分,每个部分都各有不同的功能。

比如,横向的左脑和右脑分工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情感与感觉,但左右脑之间有一条连线叫胼胝体,它就像一条数据线,左右脑可以通过它来交换信息。如果孩子的大脑横向整合得好,左右脑是可以协调运作的。

大脑整合,通俗来讲,就是把各个“零件”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运转良好的“机器”。让大脑各个部分协同运作,互相帮助,要像团队一样工作,不让它们分裂开来。

那么,又是什么来塑造整合我们的大脑呢?体验。也就是你给孩子的体验,可以为孩子塑造灵活的,整合良好的大脑。

怎么样做才是对大脑进行塑造呢?书中指出,就是要对大脑进行“重新布线”。每经历一次体验,一些脑细胞,也就是神经元就会被激活。神经元的激活的结果就是大脑的重新布线。平衡协调左右脑最有效的两大法宝是:第一,聆听与关注;第二,安抚情绪与引导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事例,来听听一位名叫玛丽的妈妈,她是如何通过一件事,对她的儿子马可进行“整合大脑”,又是如何通过“重新布线”,让左右脑协同运作的。

有一天,玛丽在上班的时候接到电话,得知自己两岁的儿子马可和保姆出了车祸。马可没事儿,但保姆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玛丽疯了似的赶到事故现场,了解到是因为保姆在开车的过程中突然癫痫病发作,才导致了车祸的发生。

这个时候,一名消防员在安慰马可,但是没有什么作用,马可依然在哭闹。玛丽马上走上前去,把马可抱在怀里,马可立刻就安静了。

马可一停止哭泣,就跟妈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马可只有两岁,说着只有父母和保姆听得懂的儿语,不断地跟妈妈重复着:“咿呀呜呜。”玛丽懂了儿子“咿呀”指的就是保姆的名字,“呜呜”指的是,救护车来了。在马可反复念着“咿呀呜呜”,其实,他就是要跟妈妈强调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保姆离开了他。

玛丽认真地听儿子不停地说着“咿呀呜呜”,同时用成人的语言给儿子描述了事情发生的全过程。事实上,在当天晚上和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玛丽还在不断地给儿子重复这个事故的全过程。

听到这里,我们可能会觉得纳闷,玛丽为什么要这么做?按理来说,这种情况出现,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不会有事的”,来安慰孩子。安慰好孩子之后,就试图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买点好吃的或给点好玩的;甚至以后都会尽量回避不去讨论这次事故,以免让孩子觉得难受。

况且,左脑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发育,左右脑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跟那么小的孩子说这些没什么用。

但玛丽并不这么认为。她极其重视孩子正在发育着的左脑,在跟马可一遍遍复述事故的过程中,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认真聆听,调动他的思维,耐心安抚他的情绪,化解了孩子的恐惧和痛苦。让马可对整个事故不会再有困惑,真正做到让左右脑协同运作,不让情绪牵着鼻子走。

作者对玛丽妈妈的做法十分赞赏。他认为,作为父母,就应该是孩子的情绪指导师。因为,大脑的生理变化会贯穿人的一生,大脑是“柔软”的,是“可塑造”的 。玛丽妈妈通过这样一次事故,对孩子整合大脑重新布线的过程,用一种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健全平衡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拥有了健康的心理。

的确,在后来,马可提起这次事故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件事成了他的一种生活经历,继续过平静的生活。当然,我们也相信,马可在以后的日子,他的情绪,才智和社交等方面,会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到此,通过对第一部分的讲述,我们来做个总结。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会影响大脑发育的方式,而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情绪指导师。

试想一下,如果马可的大脑没有整合,没有重新布线,初级的布线只会让大脑产生分裂,那么,这起事故就会给他的大脑留下了不良情绪的痕迹,如“为什么保姆会四肢抖动”,“消防车为什么会来”等。

提高孩子大脑整合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帮他复述带来恐惧和痛苦的经历,重新给大脑布线。只有让左右脑和谐协作,才能塑造整合孩子正在生长的大脑,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那接下来,继续为您讲述第二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  整合大脑中,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在第一部分我们知道了,大脑的横向分为左脑和右脑,以及整合大脑中它们所产生的作用。除了左右脑的作用,大脑还有更细的分工。

第二部分,就让我们来谈谈大脑的纵向分布。它分为上下层大脑,也是可以协调运作的。而整合上下层大脑,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们先来对上下层大脑做个了解。书里对此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大脑想象成一座两层小楼,那么下层大脑就像房子的一楼,满足很多家庭的基本需求,比如:厨房、餐厅、浴室都在这一层;下层大脑包括脑干和边缘区域,位于较低的部分,从脖子的上端到鼻梁的位置。负责基本功能,比如呼吸、脉搏及与生俱来的反应、冲动和强烈的情感。

而上层大脑呢,就好比这两层楼房子中位于二楼的书房和图书馆,房间内四面和天花板装满了窗户和天窗,视野更加清晰,在这里发生更加复杂的心理过程,比如思考、决策、想象和规划,通俗地理解,负责三思而行。

如果,当人的大脑被下层大脑主宰控制,是很容易大发雷霆,情绪失控,做出荒谬愚蠢的事,而且普遍缺乏共情的自我理解能力。这时,就要用到上层大脑来发挥作用,学会自我控制,要让言谈举止得当。我们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情绪特别平和。

相比原始的下层大脑,上层大脑进化程度更高,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也考虑他人的感受。上下层脑如果整合得好,两者之间呈垂直状,犹如建立一个虚拟阶梯,信息在上下两部分大脑之间自由流动, 是可以整体协调运作。

但是,上下层大脑也跟左右脑一样,它们的发育速度也不是同步的。控制本能的下层大脑在人出生时就已经发达了,而上层大脑要到成年人之后才能发育成熟。原来,孩子的脸好比三月的天,上一秒笑,下一秒发脾气,说变就变了,就在于上下层大脑没整合好,情绪不受控制了。

不过,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养育的危机也是帮助孩子成长和整合大脑的契机;也正是整合自己的好时候,我们的行为将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整合上下脑,作者提出了全脑教养的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动脑莫动气——唤起上层大脑,学会耐心倾听

第二个方法:越用越灵光——锻炼上层大脑,要积极引导

第三个方法:运动改造大脑——让脑子活起来

那如何做到,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唤起他们的上层大脑?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考虑他人的感受,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呢?

我们来讲个养育案例:

蒂娜和丈夫在餐厅里面吃饭,4岁的儿子忽然跳下桌,跑到离桌子三米远的地方。他站在那里,时不时地对着蒂娜夫妇做鬼脸,吐舌头。周围的人都看着蒂娜夫妇,用围观的目光看着事态的发展。

但是,蒂娜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能冲动。她面临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走传统的命令和要求路线,用严厉的陈词滥调威胁儿子,不许做鬼脸,过去坐下吃你的饭,否则就不给你吃甜点了;另一种选择,接近孩子的上层大脑,努力触发理性的反应,而非对抗式的条件反射。蒂娜选择了后者。于是,她冷静下来,走到儿子的身边说:“你很生气,对吗?”而这个问法,就是采用第一部分左右脑作用中,聆听与关注的方法。

儿子还是调皮地吐舌头,但是他终于肯回应蒂娜,他说:“哼,是的。”

接着,从对话中蒂娜知道,儿子是因为爸爸不让他立刻吃甜点才会生气。

蒂娜想了想,对儿子说:“这样,爸爸很擅长谈判,不如你自己想想吃多少才算公平,然后再去跟他谈一谈。”

儿子听了她说的,觉得自己能和爸爸进行谈判很自豪,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

虽然,蒂娜有足够的权威让孩子服从,但假如她采用错误的方法,又打又骂,那就错过一次调动孩子上层大脑的好机会。只有等孩子更能控制自己,变得更加容易接受信息的时候,他们讨论在餐桌上保持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才有了意义

讲到这里,第二部分的内容也讲完了,我们对上述内容做个总结

从案例中,我们明白,在谈到教育,有些父母喜欢讲上一通道理,可孩子并不领情的原因在哪了,孩子的理解跟成人是不在一个层面上。但蒂娜面对亲子教育中出现的难题,以身作则,整合好自己的上下脑,才会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控制,让孩子的上层大脑参与进来,只有让大脑多加练习,学会自己做决定,而父母从中给予帮助并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样,亲子教育才会越来越轻松。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上层大脑就像肌肉要经常使用,让它越来越强壮,才会表现也越来越好,才能和下层大脑整合运作和谐

接下来继续为你分享第三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 整合大脑中,如何做到整合记忆和整合自我,以及整合他人呢?

在开启第三部分讲解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记忆和大脑的关系吗?

有人说,记忆是一个心理档案柜;也有人说,记忆是一个复印机。而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记忆不过是大脑中的链接,它的本质就是联想,就是过去影响现在的方式。

我们多年以后唤起的记忆是脆弱的,很容易被扭曲了,也就是说,当我们追溯过去的时候,每一段回忆都有改变的成分。

书中指出记忆的真相有两个: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那什么是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呢?

打个比方:此刻,有一位宝妈回忆她给孩子换尿布的经历。如果,让她示范操作,并不需要刻意去回想流程,她需要的操作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能换尿布,这样的记忆叫内隐记忆;如果她此刻回忆第一次学习换尿布的情景的记忆就是外显记忆。

对孩子们来说,整合记忆的过程就像是拼图。在没有整合之前,记忆里充斥着杂乱无章的碎片,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整合孩子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思维遥控器——重演记忆。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讲故事

当孩子受过去负面经历的影响而感到痛苦时,他需要的不是忘记过去,而是以完整连贯的方式呈现那段经历,并记住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体验,通过整合记忆,孩子能理解自己内在的心理,从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对当前的事情做出理性的反应。

大家还记得在第一部分,玛丽和马可的故事吗?这故事一方面告诉我们整合左脑与右脑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整合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里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待事故的处理,玛丽妈妈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将经历过的痛苦经验“忘掉”,如果采用这种“忘掉”的方法,就会让孩子脑子留下内隐记忆,不利于成长。而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教会他以健康的方式整合记忆,将痛苦的体验转化为力量与自我理解的源泉。

第二个方法是:提问和鼓励——加深记忆。可以让孩子提问,写日记或做游戏。

下列的场景,相信你是熟悉的:

当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你会问“今天过得怎么样?”如果孩子回答“还行”。你们之间的谈话并不能加深孩子的记忆。

你可以试着这样问,“今天最好玩的事情是什么?”孩子也会开始活跃起来,回答道“我和小丽一起玩,我们画画了。”

你继续问道,“我知道你很喜欢画画。那么,今天有没有发生不好的事情呢?”

“小明骂了我。”孩子说。

“哎哟,那后来呢?”你紧张道。

“老师批评了他,然后我就跟小丽玩秋千了。”

你看呀,当你帮助孩子整合了记忆,积极引导,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而且,这记忆就和大脑很多其他功能一样,练得越多,记忆也就越强大。

全脑教养法,是拓展儿童思维的发展式教育。它帮助孩子整合大脑,整合左脑和右脑,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帮助孩子整合自我与他人,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了解他人的心理,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这种经过整合的教养法,显示了作者极力研究的第七感,在整合中的强大力量。第七感就是要求我们要用心去看。它有两层意思:首先我们要用自己的内心深处看发生了什么。第七感关注的是自己头脑中的图像想法,以及体验到的情绪和身体感觉,使你更加了解自己;第二层意思,了解他人的内心,尝试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我们继续用案例来说明,当不能很好感受自己和他人内心时,会是怎么样的状况?

场景一:

这天放学回来,你的孩子说,“妈妈,小明叫我蠢猪。”

你问“你怎么惹他了?”

孩子说“我没惹他,我们说着说着他就叫我蠢猪了。”

此时,你忙于手头上的事情,也不耐烦了“那我也不知道了,你就离他远点了吧,现在你们两个人的脾气都够坏的了。”

但是你运用整合自我与他人,你就会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视角看待这个事情,你们的对话就不一样了。

场景二:

“妈妈,小明叫我蠢猪。”孩子说。

你问“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孩子回答道“也许是因为我嘲笑他画的画。但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是那幅他用心画了很久的画吗?”你继续帮助孩子整合。

“是的。”孩子说。

“可能那就是他生气的原因吧。”

整合自我与他人,也就是要发展孩子的共情能力,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体验到温暖,理解和安全感。

总结:

好,这本书的精髓,差不多介绍完了。听完这三部分内容,对于全脑教养法让你在养育孩子,是不是有一种重新的感受呢?全脑教养法最主要的益处之一就是,学会它,能让你解决日常生活中,那些出现在亲子关系中之间的养育难题,让你成为合格的父母,并且加深亲子之间的理解,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孩子塑造积极健康的大脑。所以,你帮助孩子运用全脑的能力,让他们从中受益,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生活,还包括那些与他人互动的生活。这才是你送给孩子成长路上的无价礼物。

感谢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脑教养法》:养育孩子的核心是整合孩子的大脑
怎么问,孩子才肯说│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
读书|《全脑教养法》,教你科学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小怪兽
《全脑教养法》|学会这12招,才是真的在帮助孩子开发大脑
12种方法,拓展孩子的思维
《全脑教养法》:教你如何培养高情商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