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业余爱好能否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这世界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永远存在一些生来就是为了打击别人的人,他们玩剩的东西可能比你吃饭的本事更牛。比如那个“北大还行”撒贝宁,原本演讲、表演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硬是把业余爱好变成了吃饭的本事,而且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

当然,这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平等的。奇迹不可复制,大多数人,的业余爱好不可能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所以我们才不会轻易失业。

01

最近看到一则旧闻,不知真假。一个北大学生,刚到华为不久,就对公司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原本以为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够打动领导。但任正非却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针对类似的问题,马云也曾说过:“加入公司不到三年,不要跟我谈公司战略,不要到处提建议。”

这并非是管理者无容人之雅量,而是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对称性,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

两个基础相仿、智商相当的人,一个是普通办事员,一个是领导,如果这个办事员没有特殊的际遇或者勤奋,那么三年后,差距会大的难以想象。

因为两者接触的人、事、物,尤其是信息的丰富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从而做领导的那个人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有前瞻性,而办事员很大程度局限于手头的琐事。

所谓环境改变人,倒不如说是环境中的信息改变人。 

02

这两年,江湖上出了一个打假专业户徐晓冬,专门和各路传武“大师”比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然而业余界无人能敌的徐晓东,他自却承认:在职业格斗圈,只能任人蹂躏。

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武学,从冷兵器发展至今,最初一定是起源于实战,并发展于实战。

因为影视剧的洗脑,许多人对传统武学的印象就是各种飞檐走壁,神仙打架。1954年,吴氏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在澳门迎战白鹤拳高手陈克夫,简直万人空巷。所幸当时的比赛视频流传下来,仅以视频而言,其观赏性远不如现在的散打拳击,更别说是影视剧了。

众多吃瓜群众评论:这就是俩泼妇斗殴,王八蛋乱挥,简直就是丢人现眼。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从网上找了一些佐证。据查,1919年,吴公仪年方20,就已出任山东省长屈映光的武术总教练,1924年,任职于张宗昌阵营的搏击队总教官。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抖音,也没有自媒体。任何武学高手想出名只有打出一条路。没有金刚钻,想去军阀的地头揽瓷器活,估计免不了吃枪子。

由此可见,吴公仪大概率是有真功夫的,只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作为连业余人士都不算的彻底外行,看不出其中的门道而已。也许换了我们上场,各种飞踢侧踹,都能展示的酣畅淋漓吧。

业余爱好和吃饭的本事,有时候差距大的难以用道理计。 

03

韩寒写过一篇《我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谈到了业余和职业的事情,他描述了一场足球赛。

大概是说自己是足球爱好者,曾拿过各种业余比赛冠军,自认为护球像梅西,射门像贝利,一度产生可以去踢职业联赛的错觉。

然后,一场比赛教会了他做人。在二十岁的时候,应邀参加了一次比赛,对手是一支职业队的儿童预备队,注意关键词是儿童。结果上半场20分钟被对方灌了将近20个球,最后对方教练终止了比赛,说不能和他们这样的对手踢球,不然会影响小队员的心智健康。他说自此明白了业余和专业的差距,也明白了被小学生支配的恐惧。

这种事情,其实我身边也发生过一次。大学期间,正值风华正茂,中国足球的巅峰时期大概也在那段时间,因为我们进了世界杯决赛圈。当时我们有足球校队,平日里看球时,队员们也如韩寒般觉得国足这不行那不行,换自己上,一准能捧回世界杯。

后来,校队邀请当时的职业球队江苏舜天队来了一场友谊赛,当然对方来的只是二队,我们有种被看不起的错觉。然而结果让我们连耻辱的心都生不起来。上半场校队的目标是能碰到球,下半场,大概对方觉得如此摧残大学生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的校队终于实现了目标,偶尔可以碰到球了。

从那以后,我也彻底明白了,即便在专业圈里垫底的人,也不是业余人士能抗衡的,毕竟那是人家吃饭的本事。 

04

在自媒体时代,许多造富神话,让人按下了快进键。似乎只要自己愿意做,一个亿只是小目标。

所以,交了几千数万的学费报了所谓的炒股速成班,就认为巴菲特附体,结果倾家荡产的大有人在。

也有人看到别人拍了几个小视频,一夜爆红,晋级网红,日进斗金。

所以总觉得这没难度,换成自己也行。

然而现实很残酷,曾经一名叫做吴咏宁的极限运动爱好者,用生命阐释了成名之难,这还是一名相当专业的人士。

作为业余人士,没有专业特长,没有后期制作,没有宣传营销,仅仅想依靠一些业余级别的吹拉弹唱,甚至是挑战他人道德底线的视频爆红,这在微积分里叫无穷小量。

想想看,这么多龙套里,也就出了一个王宝强,还有千千万万个群演依然在奋斗中。

在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把业余爱好磨练成专业特长前,不要被猪油蒙了心,老老实实的把主业做好,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05

有人说,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差距,有时比物种差别还要大。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对于绝大多数如你我一般的平常人士而言,珍惜眼下的一切机会,牢牢把握一切时间,努力锤炼自己,把原本不够专业的本职工作变成行业专家,远离“副业能买房”的神话,可能更加现实。

也有人说,小编你不也在公务员考试领域有所成就吗?

是的,这些年来,我是做了一些关于申论和面试方面的研究,但这背后并非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

一来本身从事的工作,和这公考的关联度极高,工作的内容可以移植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又可以运用到工作中。

二来自从参加工作起,我就从未放弃过学习,几乎日均花费两小时以上,按照14年计算的话,花费10220小时。

然而,我的这个公众号就不管怎么都做不好,虽然内容我感觉还不错,但是我不会排版,不懂营销,所幸我也对这个没有追求,只是自娱自乐。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即便我付出了超过一万小时,但我和大师的差距,可能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所以,每一个行业,从来就没有好走的路,好赚的钱。


06

当然,虽然我们未必可以成为专业人士,但却不能主动关上通往专业的门窗。

也许我们无法在某个领域成为专业通才,但是,精通一些必要的知识,却是极有用的。

因为我本身的工作内容经常跨度极大,曾经从事过涉及人事、财务、后勤、金融、交通、司法、改革、经贸、纪检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各领域之间几乎毫无关联性。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被专业的人士牵着鼻子走。在中国的公务员队伍中,有一种中层干部决定论。意思大概就是,一个单位里,很多事情都是由一些担任处长或者科长的中层干部说了算。

这并非是局长们没有权力,而是因为那些中层骨干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内,已经成了专家,而领导变动比较频繁,业务能力上没法和他们相比。所以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无法做出准确的评判,只能听之任之。

我也一度曾为此迷惑,即便是我花费再多时间,也不可能在业务领域超过那些专业人士。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我只研究自己工作领域最基本的一些法律和原则,其他的只要面上了解,或者碰到问题的时候再去补课。这样一来,大的方向就可以把握住,而且那些最基本的法规原则,会各种具体事项中有所体现,这样我就能凭借那少的可怜的专业能力,来大体上把握方向,判断是非。

所以,我们可以不用全知全能,毕竟我们不是天才,但是,我们在工作涉及的领域内,精通一二,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要拿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培养一项以上业余爱好 脑力劳动者若能培养一些业余爱 ...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业余与专业之间的差距从字帖的临写就能看出!这圣教序写得到位
葛宁vs王晓龙, 葛宁已经打得很好了,专业业余差距太大了
高中联队VS职业儿童预备队谁输谁赢?校队11人能否干翻巅峰巴萨6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