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商人的5条“致富秘诀”,堪称商场界“兵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古代虽然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毫无疑问的,在巨大利益的趋势下,仍旧诞生了如范蠡、胡雪岩等一系列商界巨子。而他们留下的宝贵思想,对于今天的行商致富,仍旧具有宝贵的指导价值。

一、捕捉商机,人取我弃,人取我与

这是白圭的一贯经商理念。商人要善于把握时机,恰当时机地买进卖出,就能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

正所谓“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白圭经常观察农业变化,待粮产丰厚时他就大量买进粮食,然后卖出蚕丝;待蚕丝上市后,他就大量买进蚕丝,然后卖出粮食。他就是凭着这这种经营理念,最后家累千金。

白圭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

二、薄利多销,无敢居贵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叫“张良卖剪刀——贵贱一样货”。传说张良在成事之前曾做过铁匠,打的剪刀都很好,因而要一个价钱。但不少人拿起剪刀比来比去之后又放下了。

于是,张良想了一个办法,他把同样质量的剪刀分为好、中、差三档,价格也依次降低。对于一般人而言,他就给别人介绍一般的剪刀,看有钱人来买剪刀,便介绍高价剪刀的好处,对穷人来买剪刀,则卖最便宜的剪刀给他们。

这样把原本没有差别的剪刀人为地分出好、中、差三等,并分别以高、中、低价格叫卖,卖出剪刀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他既卖出了剪刀,又照顾了穷人,可以算是“抓住消费者心态,薄利多销”成功的的营销案例

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

三、金窗绣户,留住顾客

《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店铺招牌高悬,入夜之后更是五光十色,照得街面犹如白昼,有的店铺悬挂名画,附庸风雅,以此来提升店铺的品味,留住老顾客。

经营实体店面的商人,要明白装修所带来的顾客回头率,也是一个店铺的实力展现。这种理念,满足了高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再加上无微不至的服务,让顾客是流连忘返。

四、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经营商业要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获利动机。中国商人从来不掩饰他们经商求利的目的,所谓“寄迹尘市, 日为锱铢”、“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这些格言虽然充满锱铢必较的商业气息,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商人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一直坚持义利并重,要求这个“利”必须来得正当。

正所谓“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中国古代的义利观最早出现于《易经》中,即所谓的“利者,义之和也,…利物是以和义”。宋代理学宗师朱嘉也曾经说过“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

靠坑蒙拐骗,缺斤少两,以假充好,欺行霸市来获利,虽能获得短期效益,却不能支持长久,此为诚商正贾所不齿。

五、居安思危,处盈虑方

《书经》有这样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汉书·息夫躬传》也有记载:“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头木屑之微,无不名当于用,业以日起,而家遂饶”。

据说,秦朝末年,有位姓任的商人,主张“折节为俭”,要求家人“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由此可见,经商者居安思危,勤俭为尚。只有这样,财富才能持久,商场上遇到麻烦才能有周转的后路。

经商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不管是天下统一,还是战乱纷纷,商业文化一直在持续发展,最终演变成为博大精深的经营策略。这都是经过悠久的历史,慢慢培养出来的精髓,也是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理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商秘籍】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十诀
中国古代商人经商十诀,堪比孙子兵法!
中国古人经商的10大秘诀
中华商道(二)|“薄利多销”的真机
小生意是怎么做大的
电子书--《12位中国著名商人的财富传奇:中华商圣 第23节:3.薄利多销,积累长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